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5课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0711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5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5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5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5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5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5课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5课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5课 Word版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5课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5课Word版含答案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概述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依据朝代顺序,掌握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大致过程和内容。

2.认识古代商业的重要内容是城市商业,理解我国城市功能变化。

3.理解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一、商业的发展

1.商周:

商朝时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已经产生;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2.春秋战国:

出现有强大实力的商人;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

3.隋唐:

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

各地商人来往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4.宋元

(1)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

(2)元代广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

5.明清

(1)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2)经济作物商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3)广泛使用白银,便利了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的集聚。

(4)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了徽商、晋商、闽商、宁绍商人等大商帮。

[易混易错]

商帮和会馆的形成是明清时期商业繁荣的结果,并不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产物。

[思维点拨]

1.中国古代商业起源较早,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发展繁荣;从发展趋势上看,城市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逐渐减弱。

2.影响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稳定的政治局面,政府开明的政策,内外交通的便利等。

二、城市的繁荣

1.自周秦迄唐代

(1)凡县治以上的城市,都有官设的市作为交易场所,设市令或市长管理。

(2)实行坊市制,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与民居隔开。

(3)县城以下,一般禁止设市。

(4)城市功能:

主要是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

2.唐代至宋代

(1)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形成街市。

(2)城郭和乡村也被允许置市贸易。

(3)出现夜市、晓市、草市等。

(4)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监控。

(5)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6)唐宋时期,海上贸易的兴盛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繁荣。

3.明清时期,除南北两京等传统大都会外,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

[图解识记]

古代城市的发展与演变

[思维点拨]

古代草市的特征

(1)远离城镇;

(2)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地区;(3)是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4)受到政府机构的管理。

三、“重农抑商”

1.原因:

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与战国时期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取向发生矛盾。

2.表现

(1)战国时期:

秦国的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2)汉代:

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并严禁商人购置土地。

(3)中唐以来:

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商人地位有所提高。

(4)明清时期

①表现:

对商业发展不采取鼓励政策,对商人进行盘剥;禁止民间出海贸易。

②影响:

并未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是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一个重要原因。

[易混易错]

在中国古代社会,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存在,未能占据主导地位。

虽然宋代以后商人地位有所提高,但总体上仍不受认同和重视。

主题一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1.先秦时期的商业

史料 白圭,周人也。

……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与:

出售)。

……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

故曰:

“吾治生产(经商之事),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

——司马迁《史记》

白圭是战国时期的大商人,关键词是“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若猛兽挚鸟之发”“犹伊尹、吕尚之谋”。

据史料,归纳白圭的经商理念及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

提示 理念:

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掌握经商时机,当机立断;讲究经商计谋策略。

特点:

战国时期出现大商人。

2.宋朝时期的商业

材料 今朝半醉归①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尔来②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宋]王安石《商感》

①说明商业发展深入到农村;②说明商人安全得不到保障。

根据材料,你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面对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状况,宋朝依旧实行什么经济政策?

提示 历史信息:

商业发展深入农村,出现草市;富商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

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

3.明清时期的商业

材料 ①(吴地市镇上)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远行村坊织成丝,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停足之隙。

……苏州长阊门外南濠黄家巷……(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甚繁,人物殷富,闾阎且千,鳞次栉比……②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

……千里之商贾,骈肩辐辏……吴越州郡,察其市肆,贸迁多系晋省之人。

——[清]徐锡龄《煕朝新语》

①反映出大量手工业产品进入市场,市镇经济发展;②反映出区域间长途贩运业获得较快发展。

根据材料,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提示 区域间长途贩运业的较快发展,大量手工业产品进入市场,市镇经济发展,商帮出现。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变化规律及其特点

(1)变化规律

①商业活动场所、时间的变化:

先在城市,后向农村发展;先是时间、地点固定,后时空限制被打破。

②交易内容的变化:

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后转向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

③交易媒介的变化:

开始是物物交换,接着出现一般等价物——贝等货币,后来货币固定为金银。

北宋时还出现了纸币。

④商人组织的变化:

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商帮。

⑤经营领域的变化:

由只局限于流通领域到逐渐与生产相结合。

(2)特点

①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

②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商业发展历程艰难曲折。

③受制于农业的发展。

④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

⑤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步增强,对外贸易在明清时期由盛转衰。

主题二 古代城市的变迁

1.古代城市的发展

材料一 下图是西汉长安城的城市布局复原图。

材料二 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

……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一中图左上角的“东市”“西市”说明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的空间限制;图中带“宫”字的建筑区域说明城市政治功能突出。

材料二中划线部分说明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商业街取代了原来的“市”。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 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有所放松;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2.明清城市的发展

材料 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中国古代商业史》

由划线部分“向农村延伸”和“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这两个关键信息得出其特点。

根据材料归纳明清城市的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提示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

(1)从城市功能看,唐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2)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步放宽,如宋代打破坊市界限,且早市、夜市出现。

(3)从数量和规模看,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

(4)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成相应变化;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大多分布在江南地区。

一、古代商业发展变化的趋势

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

先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界限。

2.交易内容的变化:

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一般民众所需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

3.交易媒介的变化:

从最初物物交换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再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交易媒介。

北宋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4.流通领域的变化:

最初都局限于流通领域,到明清时逐渐出现“生产与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过程”的现象。

5.商人组织的变化:

由最初的以亲缘关系为纽带发展为以

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为纽带的组织。

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等商帮出现。

6.商人地位的变化:

由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到宋元明清时期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是古代士农工商等级观念始终没有被打破。

二、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1.前期:

“重农抑商”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大大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2.后期:

随着历史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越来越阻碍社会分工的发展,使中国难以形成完全意义上的商品生产,打乱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内部平衡,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和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加剧了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商业资本积累,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

1.(2018·重庆高一检测)汉代民谣说:

“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何以孝悌为,财多而光荣。

”该民谣主要反映了汉代社会(  )

A.重农抑商的现象B.纺织刺绣的兴盛

C.追商逐利的风气D.农民生活的艰辛

答案 C

解析 该民谣认为“农、工不如商”“财多而光荣”,强调从事商业致富,不符合重农抑商政策,故A错误;“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是指生产丝织品的不如贩卖丝织品的收入高,没有反映出汉代社会纺织刺绣的兴盛,故B错误;该民谣强调从事商业致富,反映出汉代社会追商逐利的风气,故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汉代社会农民生活的艰辛,故D错误。

2.(2017·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扬州是古运河的交通枢纽,在唐代“雄富冠天下”,时称“扬一益二”。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交子”广泛使用B.坊市界限严格

C.商业发展繁荣D.商帮活动频繁

答案 C

解析 “交子”使用是在宋朝,不是唐朝,故A项错误;坊市界限严格限制了商业的发展,不是城市繁荣的原因,故B项错误;商业的发展导致城市的繁荣,唐朝出现“扬一益二”现象,故C项正确;商帮活动频繁是在明清时期,故D错误。

3.(2017·天门期末)美国学者查尔斯在《文明的解析》中写道:

中国“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因素”。

其依据是(  )

A.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早市夜市普遍且昼夜相连

D.出现地域性的商帮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宋代含有近代商业因素的表现是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是商业发展的媒介,故B项正确。

4.《广志绎》称:

明代万历时,“天下马(码)头,物所出所聚处,苏、杭之币(丝织品),淮阴之粮,维扬之盐……无锡之米”无所不有。

这说明当时(  )

A.商品经济繁荣B.抑商政策废弃

C.坊市制度形成D.自然经济瓦解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中各地各种商品应有尽有可知商品经济繁荣。

5.(2017·山西学业水平测试)明朝于1381年规定:

“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这种规定表明明朝实行过(  )

A.手工业官营政策B.休养生息政策

C.海禁政策D.抑商政策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可知明朝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故D项正确。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坊市制度规定:

交易买卖有固定的市区;市内设市令,掌管市门启闭和市场交易;市区四面有门,按时启闭(日中开市,日入市散)。

材料二 

《清明上河图》(局部)

材料三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政府对商业活动有哪些管理制度。

(2)材料二、三反映了北宋都城怎样的商业状况?

答案 

(1)商业活动必须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规定商业活动时间。

(2)店铺林立、商品丰富、商业繁荣;有繁华的通宵达旦的夜市;居民区也可以交易买卖,不再有时间限制。

解析 第

(1)题应结合材料一分析,唐朝对商业区域、商业时间均有规定;第

(2)题要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宋代突破了唐代时期的限制,商业得到了发展。

[基础达标]

1.成语“朝秦暮楚”有多种解释,如比喻立场不坚定。

假如用在商业上,该成语可以从侧面反映中国古代(  )

①商人为获利而往来奔波 ②商业交通比较发达 ③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 ④秦、楚两地商业比其他地区发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朝秦暮楚”用在商业上通常形容两地之间商业交流与贸易的繁荣,但看不出秦、楚两地比其他地区商业发达,故排除④;其他组合项符合史实,故选A。

2.(2017·云南学业水平考试)《唐六典》记载: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没前三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这说明唐代(  )

A.商业活动有时间限制

B.政府鼓励民众从事商业

C.商业发展有地域限制

D.商业配套设施较为完善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中市的“会”“散”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可知选A。

3.观察图一和图二的都城示意图,图二城市中的商业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

图一           图二

A.城市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B.经济功能成为城市的主要功能

C.打破了市场交易的时间限制

D.市设置在城市核心位置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中唐朝和北宋的都城布局示意图可知,图二中北宋东京城出现夜市、晓市,说明市场交易的时间限制被打破,故C项正确。

4.杜牧曾说,“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

由此可见唐代(  )

A.“市”突破了时空上的限制

B.经济中心转移到了江淮地区

C.都市中形成了繁荣的商业区

D.草市繁荣且多设于交通便利之处

答案 D

解析 “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反映出草市繁荣且多设于交通便利之处,故D项正确。

5.宋代出现了“交子”。

“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

据此可知“交子”(  )

A.具有一定“防伪”功能

B.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C.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

D.源于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可知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6.中国古代有交易必须在“市”里进行和“日中为市”的严格限制,这种限制被打破始于(  )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答案 C

解析 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时间和空间的限制,C项符合题意。

7.话剧《立秋》艺术地再现了晋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精神。

明清时期与晋商齐名的著名商帮是(  )

A.徽商B.闽商C.粤商D.鲁商

答案 A

解析 明清时期,伴随着商业的发展,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其中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8.(2017·山东学业水平考试)下面的资料卡片是对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描述,这一时期是(  )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商帮、工商业市镇和手工工场都反映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9.《汉书》记载,“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

这表明古代商业(  )

A.长期停滞不前

B.虽受官府压制但仍有发展

C.一直非常发达

D.基本不受政府政策的影响

答案 B

解析 “法律贱商人”是“抑商”,而“商人已富贵矣”则反映了商业有顽强的生命力,虽受官府压制但仍有发展。

10.下列言论中,最符合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国家基本经济政策的是(  )

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C.“待农而食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D.“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答案 A

解析 明清时期仍然实行传统的重农抑商的基本政策,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主张发展工商业。

[能力提升]

11.(2018·湖南长郡中学月考)汉代长安东西两市规模比后世更大,商贾多居住于市内,唐朝的市逐步变成单纯的营业区,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了。

这主要反映了(  )

A.坊市制度逐渐被打破B.坊市结构的变迁

C.抑商政策逐渐在加强D.市场监管的加强

答案 B

解析 汉代“商贾多居住于市内”,唐代“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但都是坊市制度,故B项正确。

12.(2017·莆田质检)北宋蔡襄在担任福州知府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作《福州五戒》,其一曰:

“娶妇何谓,欲以传嗣,岂为财也。

观今之俗,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

”这表明当时(  )

A.社会风气逐渐败坏B.传统观念受到冲击

C.逐利意识普遍强化D.门第制度不复存在

答案 B

解析 娶妻为财而不单是传统的传宗接代,并非意味着社会风气的逐渐败坏,而是传统观念受到冲击的一种表现,故B项正确。

13.(2018·邯郸高一检测)据统计,道光以前佛山共有商业会馆25所,手工业会馆26所。

全镇的工商店号在3000家以上,铺户贸易和转运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形式。

这反映出(  )

A.清代国内的长途贸易较为发达

B.清朝前期工商业市镇开始兴起

C.清朝前期的商业活动发生质变

D.清朝前期佛山的商贸经济发达

答案 D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道光以前佛山商业规模较大,贸易形式多样,说明清朝前期佛山的商贸经济发达,故选D。

材料中没有体现长途贸易,A错误;B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错在“质变”,应排除。

14.汉代对大商贾重征商税,不许社会有大富之现象;唐初不收一切商业赋税,为前代所未有。

这一变化反映出(  )

A.汉代节制资本,有均富思想

B.唐朝商人政治地位有所改善

C.汉代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D.抑商政策在汉唐有不同表现

答案 D

解析 题干中“汉代对大商贾重征商税,不许社会有大富之现象;唐初不收一切商业赋税,为前代所未有”说明汉代固守抑商政策,唐代则有所松动,故D项正确。

15.在史籍中并不乏人们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用于购买土地,或供应后代专注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其进入官僚行列。

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封建小农经济B.封建土地所有制

C.重农抑商D.闭关锁国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商人将经商所得财富购置土地或鼓励后代读书做官,小农经济是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但其直接原因是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A项,C项符合题意;封建土地所有制不是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排除B项;闭关锁国政策是封建王朝的对外政策,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16.商业是古代经济中最活跃的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京师东西南北,历山川,经郡国,诸殷富大都,无非街衢五通,商贾之所凑(聚集),万物之所殖者……宛、周、齐、鲁,商遍天下。

故乃商贾之富,或累万金,追利乘羡之所致也。

——《盐铁论·力耕》

材料二 马行街铺席:

马行北去旧封丘门外祅庙斜街州北瓦子……其余坊巷院落,纵横万数,莫知纪极(终极)。

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

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东京梦华录·卷三》

材料三 (嘉定县南翔镇)“四方商贾辐辏,廛市蝉联”,但自明至清,“多徽商侨寓,百货填集,甲于诸镇”。

——摘编自《南翔镇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殷富大都”的特点,判断其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经济发展情况。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指出其对城市布局和功能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商业有哪些新发展?

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城市与商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答案 

(1)特点:

位于交通便利处;商业繁荣;出现富商大贾。

朝代:

西汉。

(2)表现:

出现瓦子(专门的娱乐场所);服务业发展;夜市繁荣。

影响:

打破坊市界限;经济功能增强。

(3)发展:

商业市镇繁荣;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徽商)。

关系:

互相促进。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的信息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根据“郡国”可知是郡国并行制,这是西汉初期实行的。

(2)问,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二的信息归纳;第二小问影响,布局上打破了坊市界限,功能上经济功能增强。

第(3)问,第一小问发展,根据材料三“多徽商侨寓”“百货填集,甲于诸镇”得出答案;第二小问关系,综合材料不难看出城市与商业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