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一历史试题带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0517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一历史试题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一历史试题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一历史试题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一历史试题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一历史试题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一历史试题带答案.docx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一历史试题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一历史试题带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一历史试题带答案.docx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一历史试题带答案

龙岗区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评价试题

高一历史

本试卷37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首先检查答题卡是否整洁无缺损;考生务必用规定的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

同时,将监考教师发放的条形码正向准确粘贴在答题卡的贴条形码区。

请保持条形码整洁、不污损。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请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不折叠、不破损。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从战国时期开始,历代封建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是

A.土地兼并B.闭关锁国C.“海禁”D.重农抑商

2.“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荀子·富国》)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小农经济B.精耕细作

C.铁犁牛耕D.自给自足

3.下图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A.汉朝

B.宋朝

C.唐朝

D.明朝

4.以下有关瓷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中国是瓷器的故乡

B.唐代时,景德镇成为“瓷都”

C.宋代五大名窑的汝、官、哥、钧、定等产品都有它们自己独特的风格

D.清代雍正、乾隆时的粉彩、珐琅彩瓷器是闻名中外的精品

5.明清时期我国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

A.商业活动不再局限在“市”里B.有专门的娱乐场所

C.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D.涌现出许多地域性商人群体

6.春秋时期,促使农业生产由集体耕作向以家庭为单位经营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B.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

C.铁器和牛耕的出现D.奖励耕织政策的实行

7.中餐在演变过程中,吸收了大量外来的饮食材料和做法,比如川菜、湘菜都以辣为名,据考证,辣椒的原产地是墨西哥。

据此推断川菜、湘菜等菜系的出现应不早于

A.唐朝B.南宋C.明朝D.清朝

8.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英、法等国物价上涨2倍至2倍半,西班牙物价上涨则高达4倍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西班牙国内物资匮乏

B.英、法工业水平超过西班牙

C.西、葡竞争更为激烈

D.西班牙较早进行殖民掠夺,出现价格革命

9.1633年料罗湾大捷是以郑芝龙为代表的中国明朝海商集团与某西方国家的一次正面交锋。

“闽粤自有红夷以来,数十年,此捷创闻”致使“该国”宣誓臣服明朝,以避免其尼德兰本土遭遇攻击。

“该国”是

A.英国B.荷兰C.葡萄牙D.西班牙

10.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

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

“向下”和“向外。

”这里的“向外”是指

A.拓展殖民地市场B.传播基督教

C.煤铁资源的发现和采煤技术的提高D.黑奴贸易

11.大企业时代的最早到来,是在

A.第一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科技革命后D.知识经济出现后

12.下表反映出这一地区在鸦片战争以后

1820~1879年广东某地居民离乡谋生的情况

时期

迁出总人数

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1820-1849

29

29

0

1850-1879

72

15

49

A.彻底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宗法社会完全瓦解

C.农业领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13.有人说:

“洋务运动说到底不过是一场跛足的变革。

”这里的“跛足”主要是指

A.洋务运动最终破产

B.仅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政治制度

C.领导者和实践者是封建官僚

D.只注重发展军事企业,不重视发展民用企业

14.右图是1913年的一个香烟盒的封面,作为直接证据,该史料可用于研究

A.洋务企业的兴衰

B.民族工业的产生

C.实业救国思潮

D.辛亥革命

15.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

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五四运动B.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D.抗日战争

16.近代中国流行的服饰中,体现中西合璧特点的是

A.西服B.长袍马褂

C.旗袍D.连衣裙

17.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祝寿,进贡一辆汽车。

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不用了。

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

这一史实从本质上说明了

A.慈禧的盲目自大

B.传统观念是近代化的强大阻力

C.中国开始接纳西方的物质文明

D.袁世凯送礼忽视了中国国情

18.近代上海曾流行一首歌谣:

“乡下小姑娘,要学上海样,学死学煞学不像,等到学来七分像,上海已经换花样。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近代上海引领全国时尚

B.近代上海时尚变化快

C.近代社会生活城乡存在明显差异

D.近代中国农村姑娘都崇尚洋气的社会生活

19.“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

”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一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

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20.某地农村曾流传一首民谣:

“社员干活听敲钟,一天干活真稀松。

队长哨子吹半天,社员还不到地边。

”改变这种状况的是

A.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C.发展乡镇企业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1.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带有显著的时代特色,下列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A.“抓革命,促生产”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22.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1978年我国城市数量为193个,1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

这主要是由于

A.经济特区的设立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23.下图描述的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后某地所有制结构图,下列说明正确的是

A.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完成

B.公有制经济不起主导作用

C.我国多样化的所有制结构的逐步走向单一

D.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比重明显下降

24.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后,苏联政府决定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从西方低价大量购买国家急需的先进技术设备,并进一步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关系。

“这一有利时机”是指

A.新经济政策的推行B.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西方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盛行

25.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

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

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

2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体现在

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西方国家废除了垄断组织

C.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失

D.西方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27.某西方大国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

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疔、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

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28.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美国一家杂志称这一现象为“新经济的胜利”。

在技术方面主导美国“新经济”增长模式的是

A.信息技术B.原子能技术

C.生物技术D.化工技术

29.列宁曾讲过:

“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

”这里的尝试是指

A.十月革命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0.有学者提出:

“赫鲁晓夫应该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最终却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主要是指赫鲁晓夫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

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31.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

从中可知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

A.农业B.重工业

C.轻工业D.第三产业

32.20世纪60年代后期,英国经济动荡,美国一度慷慨出动军用飞机紧急空运黄金供应伦敦黄金市场,美国的黄金储备因此遭受损失。

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

A.协助英国度过经济危机

B.帮助盟国,维护英镑稳定

C.维护布雷顿森林体系,保持美元价格稳定

D.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

33.国际奥委会第121次全会通过三轮投票,最终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成功获得了2016年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

如果巴西为筹建奥运会会场需要长期贷款,应该向下列哪个机构申请

A.国际奥委会B.世界贸易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世界银行

34.某同学在“XX”搜索引擎中输入:

“一个声音说话……一体化程度最高”“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等文字,该同学查找的国际组织应是

A.欧洲联盟B.东盟

C.北美自由贸易区D.亚太经合组织

35.风靡全球的日本动漫,在过去的20年中,80%的作品是在中国大陆加工制作的。

日本动漫,中国代工,这是

A.跨国公司实现利益最大化的需要

B.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构成的威胁

C.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途径

D.生产全球化的表现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36题14分,37题16分,共30分)

36.(14分)在工业革命的冲击下,中国近代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巨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的破产农民江南制造总局大门1863年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出现了怎样的变动?

(4分)

材料二:

1915年各省工场数及职工数

省份

工场数

职工数(万)

人口总数(万)

山东

936

2.4774

3792

江苏

1288

14.2678

2588

安徽

386

2.468

1622

湖北

532

3.679

3414

云南

——

——

932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6分)

材料三:

光绪中叶以后,机厂林立,丁男妇女赴厂做工……生计日多,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

随之而来的是世风人心离古道越来越远:

“自租界北辟,男以鬻贩营生而奢华渐启,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矣。

”……“内地妇女之妄想自由……遂相率至沪。

父母丈夫不能阻也。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社会风气发生的变化。

(4分)

37.(16分)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7世纪的“三角贸易”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

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

1991年

苏联解体

1993年

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1995年

北美、欧洲和东亚地区迎来了网络建设高潮,这一年被称为国际网络年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角贸易”兴起的背景及对欧洲的影响。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贸易局面形成的主要经济和政治因素。

(4分)

(3)有学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其理由。

(6分)

 

深圳市龙岗区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评价试题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题,每题2分,共计7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A

B

D

C

C

D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B

C

C

C

B

D

B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B

D

B

A

A

D

A

D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B

C

D

A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36题14分,37题16分,共30分)

36.(14分)

(1)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4分,答出2点即可)

(2)特征:

近代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沿海沿江地区发展较快;近代工人占总人口比例小。

(2分)

原因:

沿海沿江地区交通便利,开放较早,受西方影响较大,发展较快;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近代工人比重小。

(4分)

(3)变化:

农民大都进城经商或进厂做工;农民向往城市生活;生产方式、思想观念渐趋近代化(西化),冲击了陈旧的传统观念。

(4分,答出2点即可)

 

37.(16分)

(1)背景:

新航路的开辟;(1分)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1分)

影响:

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扩大了海外市场,(2分)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2分)

(2)主要因素:

政治: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经济:

进行了工业革命;(答2点得4分)

(3)两极格局的结束为全球化发展扫除了障碍;市场经济的实行,使经济全球化向纵深方向发展;世贸组织的建立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有序发展;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大大推动了全球化进程。

(任答3点得6分,共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