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总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0504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地理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初一地理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初一地理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初一地理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初一地理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地理总复习.docx

《初一地理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地理总复习.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一地理总复习.docx

初一地理总复习

初一地理总复习

    第一章  地球

    一、填空:

    *1.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极半径长(6357千米),赤道半径长(6378千米),平均半径长(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3.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4.地球的旋转轴—(地轴),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5.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6.纬线的特点:

所有的纬线都是圆;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7.人们给纬线标定的度数,就是(纬度)。

    *8.赤道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0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作代号,北纬、南纬各有(90度),北极和南极分别是(90ºN)和(90ºS)。

    *9.人们把南北纬23.5º的两条纬线分别称为(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把南北纬66.5º的两条纬线分别叫做(南极圈)和(北极圈)。

    *10.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11.经线的特点: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12.人们给经线标定的度数,就是(经度)。

    *13.地球仪上的0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度),以东的180度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度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作代号。

    *14.国际上习惯用(20ºW和160º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因为这一经线圈基本上在大洋通过,避免把(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上。

    15.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叫做(经纬网)。

    *16.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66.5º)的夹角。

而且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这是地球公转的重要特征。

    *17.

      方向  中心  周期  现象

    自转  自西向东  地轴  24小时  昼夜交替

    公转  自西向东  太阳  365天  四季变化

    *18.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19.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20.(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昼)和(极夜)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21.温带在(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的地区,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22.0º—30º是(低纬),30º—60º是(中纬),60º—90º是(高纬)。

    *23.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

    24.春分:

3月20日或21日太阳直射(赤道)

      夏至:

6月21日或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秋分:

9月22日或23日太阳直射(赤道)

      冬至:

12月22日或23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第二章  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2.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3.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4.比例尺的表现形式有(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5.在地图上,选用的比例尺越大,所画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越小,所画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6.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有三种方法:

面对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线)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7.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是(图例),用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都叫(注记)。

    8.学会在地图上(辨方向)、(量距离)、(识图例)也就是初步学会使用地图了。

    *9.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

(海拔)和(相对高度)。

    *10.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11.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的高度。

    12.三种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13.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1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5.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16.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叫做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17.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的地形图是(地形剖面图)。

    18.教科书的封面和封底两幅卫星照片是利用卫星遥感图象信息编制而成的(影象地图)。

它具有(形象逼真)、(立体感强)、(地面信息丰富)、(内容准确)等特点。

    19.能根据使用者的需要,指定地图显示的范围,缩放和调节地图比例尺,选择和自由组织地图内容,甚至能够直接生成三维立体影象,逼真地再现或模拟真实的地面状况的是(电子地图)。

    20.我们所看到的电视台播放的气象预报的卫星云图就是应用(电子地图)处理气象信息演示出来的。

    第三章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做(岛屿),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称为(半岛),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

    *3.地球上的七大洲从大到小排列: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州)。

    *4.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有: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州);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有:

(北美洲)和(南美洲)。

    *5.地球上最大的陆地叫做(亚欧大陆),人们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亚两洲大陆的分界线。

    *6.人们把(苏伊士运河)作为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7.(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合称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8.四大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太平洋)几乎占了全球海洋面积的一半。

    9.大洋的边缘部分叫(海),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叫(海峡)。

    10.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1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分成(六大)板块;并且板块是不断运动的;(板块和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12.赤道横穿(非洲)和(南美洲)的大陆,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有(欧洲)和(北美洲),完全在南半球的大洲有(南极洲)。

    13.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

    *14.通常,人们把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盆地)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15.地面的高低一般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起伏大小一般用(相对高度)来表示。

    *16.地球上的两大山系:

一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个是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和(安第斯山脉)组成。

    *17.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

    *18.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它是地球之巅,有人把它同北极和南极并列,称它为地球上的(“第三极”)。

    *19.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20.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是(南美洲)的(巴西高原)。

    *2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是(非洲)的(刚果盆地)。

    *22.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是(亚洲)的(青藏高原)。

    *23.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24.在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是大陆向海洋延伸的部分,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这叫做(大陆架)。

    25.大陆架外缘有一巨大的陡坡,叫做(大陆坡),大陆坡以外是大洋底部,那里分布着面积广大的(洋盆)、很深的(海沟)以及绵延很长的(海岭)。

    *26.促使地形不断变化的力,一种来自地球的内部,它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和(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一种来自地球的外部,如(流水)、(海浪)、(风)、(冰川)等,它们的作用称(外力作用),外力作用通过(侵蚀)、(搬运)、(堆积),从而使地表形态不断变化。

    *27.地球上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力)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使高低不平的地表形态趋于平坦。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

    *1.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2.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3.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4.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5.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

    *6.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做该地的(气温年较差)。

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热带),四季气温变化最显著的是(温带)。

    7.把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起来,叫做(等温线)。

    *8.气温受到地势高低的影响,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9.近年来,全球有变暖的趋势,是因为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

    10.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是用(雨量器)来测定的,通常用(毫米)计算。

    11.通常我们所说的某地的年降水量,是指这个地方(年平均降水量)。

    12.把同一时段内降水量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起来,叫做(等降水量线)。

    *13.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14.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低,同纬度海洋和陆地(并不一样)。

    15.在一定条件下,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和冰晶,以雨、雪、雹等降落到地面,总称(降水)。

    16.世界各地降水量各月的分配情况,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地区:

(全年多雨区)、(夏季多雨区)、(全年少雨区)、(冬季多雨区)、(常年湿润区)。

    *17.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气压带和风带)、(洋流因素)。

    18.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热带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有(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有(冰原气候)、(苔原气候)。

还有特殊的(高山气候)。

    *19.(植物)是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

    20.陆地自然带有(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沙漠带)、(温带沙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

    *2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如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盆地)、亚洲(马来群岛)等。

    *22.热带季风气候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一年之中可分为(旱雨)两季。

    23.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

    *24.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5.温带大陆性气候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又可分为(温带草原气候)和(温带沙漠气候)。

    *26.温带海洋性气候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

    27.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在(北极圈附近中高纬地区),(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28.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是(南美洲)。

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是(非洲)。

    第五章  世界的自然资源

    1.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

    *2.一般我们把自然资源分成两类:

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如(森林、鱼、水等)、一类是(非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铁矿)。

    *3.根据土地资源利用的情况,可以把土地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

    *4.地球上的水总量很多,但是96%以上是(海洋水)。

    *5.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

    *6.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温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作用。

所以,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7.现在日本的森林覆盖率已占国土面积的(66%)。

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已占国土面积的(16.55%)。

    8.(温带湿润的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适宜发展农业,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区。

    9.世界各国耕地的面积大约只占陆地总面积的(1/10)。

    *10.从宏观上讲,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

    *11.我们所说的水资源,通常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在淡水资源中,(冰川)中储存的水量最多,它们分布在地球上的(南北两极)和(高山、高原地区)。

    *12.一般来说,(降水多)的地区,淡水资源比较充足,反之,淡水资源则很贫乏。

    13.目前,世界森林覆盖率为(29.6%),主要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

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温带地区。

    *14.我国的“三北”防护林指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建设的防护林体系。

    第六章  世界的居民

    1.从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上可以看出,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也就是说,人口增长的速度是(逐渐加快)的。

    *2.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3.(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拉丁美洲),(欧洲)是人口增长速度最慢的大洲。

    *4.人口迁移主要以三种形式为主:

第一是(科技移民);第二是(劳动力输出);第三是(国际难民迁移)。

    *5.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6.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

    *7.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

    *8.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9.一个国家的(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

现在,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10.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地球上的人类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人种:

(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

    *11.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国境内)。

    *12.(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人数可达到(13亿),(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较广的语言。

人数约有(4亿)。

    *13.目前世界上有三大宗教,即(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

    *14.(基督教)是世界上教徒最多的宗教,大约有(10亿)多教徒,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15.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伊斯兰教徒被称为(穆斯林),全世界有(6亿多),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

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16.佛教是世界是第三大宗教。

佛教徒主要分布在(亚洲)。

有(2亿)多人。

    第七章  世界政治地图和分区

    *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有(1700多万)平方千米,中国的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居第三位。

    *2.世界面积排名前六位的国家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3.世界各国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其次是(印度)。

    4.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本国与邻国之间的界线,这就是(国界),它是用来划分国家间各自(行使主权)范围的界线。

    *5.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领土是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

    *6.世界各国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7.发达国家只有20多个,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州),还有亚洲的(日本)等。

发展中国家主要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8.发达国家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发展中国家主要在(南半球)以及(北半球)的南部。

    9.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有关经济、政治等方面共同问题的商谈,叫做(“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叫做(“南南合作”)。

    10.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11.世界贸易组织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我国经过了(15年)的不懈努力,于(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第八章  东亚

    *1.东亚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等国家。

    *2.东亚最大的半岛是(朝鲜半岛),东亚最大的群岛是(日本群岛)。

    *3.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之一。

    4.东亚一向是世界(水稻)、(茶叶)、(蚕丝)等农产品的主要产区。

    *5.日本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

    *6.日本最大的平原是邻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

(神户)和(横滨)是日本著名的海港。

    *7.日本最高的山是(富士山)海拔(3776米)是一座(活火山)。

    *8.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

    *9.日本(矿产资源)贫乏,(森林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

    *10.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

    *11.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主要工业区有(东京)、(大阪)、(名古屋)和(北九州)。

    *12.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著名渔场。

日本的捕鱼量常占世界(第一位)。

    第九章  东南亚

    1.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2.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是(老挝),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3.东南亚处在(“十字路口”)的位置,尤其是马来群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海上通道。

    *4.东南亚最大的平原是(湄公河平原)。

有(“火山国”)之称的是(印度尼西亚)。

    *5.东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6.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该国人口的一半以上分布在(爪哇岛)。

    *7.缅甸仰光的(大金塔)和柬埔寨的(吴哥窟)都是著名的佛教建筑。

(泰国)把佛教定为国教。

    *8.东南亚是(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他们的祖先大多是中国(广东)和(福建)的居民。

    *9.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棕油)、(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产品的最大产地,各国居民多以(稻米)为主要食粮。

东南亚的矿产以(锡)和(石油)为最重要。

    10.油棕有(世界油王)之称。

    *11.位于马六甲海峡东口的是(新加坡),是著名的(城市岛国)因为环境优美,有(“花园城市”)之称。

    *12.印度尼西亚由13000多个大小岛屿组成,有(“千岛之国”)之称。

首都是(雅加达)。

    第十章  南亚

    *1.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2.南亚的三大地形区:

北部:

(喜马拉雅山脉);中部:

(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南部:

(德干高原)。

    *3.印度河发源于我国,注入(阿拉伯海),它是(巴基斯坦)重要的灌溉水源;恒河大部分在(印度)境内,下游流经(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河口有(恒河三角洲)。

    *4.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

    5.南亚的降水受季风的影响,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为旱季。

其中,(西南季风)对南亚的农业有重要影响。

    *6.(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

印度人大多信奉(印度教)。

    *7.印度的耕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