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80422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地产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房地产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房地产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房地产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房地产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房地产行业分析报告.docx

《房地产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地产行业分析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房地产行业分析报告.docx

房地产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房地产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5月

目录

一、政策:

引导资金流向,降温存量交易4

1、政策信心十足,引导楼市资金流向4

2、压低房屋换手率,降温存量交易6

3、干预直接化8

二、2017年下半年:

市场软着陆9

1、打击二手市场和预售管制,短期稳定了开发企业现金流9

2、企业融资和投资意愿旺盛,杠杆率缓慢提升10

2、三四线城市:

也无风雨也无晴14

三、产业格局:

聚焦城市群,从随波逐流到锻炼能力15

1、市场集中度继续提高15

2、聚焦大都市群,核心区重视存量资源和旧改机会16

3、聚焦大都市群,市场化开发流程控制和增厚片区资源价值19

(1)招商蛇口:

大湾区资源带动业绩高增长,成片开发模式助力扩张23

(2)华侨城:

品质城镇化全面铺开,全域旅游引领模式升级24

四、主要风险25

1、行业硬着陆的风险25

2、企业融资渠道超预期收紧风险25

政策引导资金流向,降温存量交易。

和历史上一样,政策控制按揭贷款投放过快上升,差别化提高居民购房资金门槛,一定程度遏制了需求。

但本轮调控区别于以往,十分重视压低房屋换手率,降温存量房市场,也十分重视直接干预市场价格信号,避免房价继续上涨。

2017年下半年市场将走向软着陆。

我们相信,调控可能造成销售速度下降,房价不再上涨。

但由于政策着力打击存量房市场,新房交易速度可能仍然良好。

开发企业是热点城市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决定者。

二手业主降价动力不足,开发企业只要适当理性定价,销售去化可能就较好。

同时,企业投融资意愿也维持较高水平,板块杠杆率和资金成本缓慢提升。

我们预计全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能有12.9%的增长。

聚焦重点城市群。

我国正处于从孤立大都市逐渐向城市群发展的阶段,大城市周边的卫星城逐渐和大都市连成一体。

我们相信,未来很难持续出现三四线城市销售情况“鸡犬升天”的情况,三四线城市在2016年热销,有一线房价带动预期变化、资金成本下降、棚改货币化安置等多项政策一次性刺激的因素。

但是,长三角、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仍可能存在跨越式发展机会。

这些都市群中的中小城市,的确可能随着交通的改善而和特大城市生活同城化。

从随波逐流到锻炼能力。

在房价普遍上涨的阶段,企业重在扩大经营规模,持续拿地、开发、销售。

而在房价阶段性停涨的阶段,企业重要的是控制成本,主动创造片区价值和获得成本合理的土地储备,提高盈利质量。

相对而言,我们认为流程控制带来的建安开销下降终究有限,而企业主动创造片区价值,提升盈利质量,可能是未来一个阶段企业壮大的关键。

一、政策:

引导资金流向,降温存量交易

1、政策信心十足,引导楼市资金流向

我们认为,本轮政策的核心就是引导楼市资金的流向。

这种资金流向的引导,既包括了把过多的流向房地产市场的资金引导向实体经济,也包括了把流向一二线城市的资金引导向三四线城市,还包括把存量房市场的资金向新房市场引导。

要推动资金脱虚向实,不考虑提升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这不是房地产政策考虑的范畴),重点是要控制按揭贷款过快上升,适当提高居民购房的资金门槛。

引导资金从一二线城市流向三四线城市,核心是因城施策。

2016年3月后,去库存和遏制房地产市场过热在不同城市同时展开。

三四线城市去库存的政策一直延续到今天,而大城市提升限购限贷门槛,堵政策漏洞的努力也一直延续到今天。

不过,当前的按揭贷款利率仍然不高。

所以,这一轮引导资金流向的努力,区别于以往全社会整体去杠杆,也区别于整体性打击住房购置需求,而是强力压制投资性购房需求。

结合融360的数据分析,预计当前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仍然低于4.7%,这比起2014年时接近7%的利率水平而言有极大差距。

自住需求所面临的按揭贷款利率不高,首付比例要求不高,这也是市场没有出现硬着陆的重要根基。

2、压低房屋换手率,降温存量交易

压低房屋换手率,降温存量交易,这是本轮调控非常特殊的内容。

这一内容的出现,也和过去两年热点城市存量房市场蓬勃发展有关系。

在很多地方,存量房成为了市场价格的决定者,新房则成了市场的跟随者。

终于,此前不被政策关注的存量房市场,成为了政策聚焦的热点。

政策存在遏制存量房市场发展的诉求。

因为,存量房交易会推动居民加杠杆,但却不会引导资金向开发投资行为流动。

且存量房除了解决少量的中介从业人员就业,对经济发展和就业的拉动作用也比较低。

在2017年,我们预计中长期向上的存量房市场会遭遇一次比较大的反复。

具体来看,压低存量住房流转速度,打击热点城市存量房市场的政策,包括规范中介行业APP内容,对学区房炒作进行限制,打击阴阳合同等潜规则,定向打击部分特殊的物业形态(例如商住)存量转让交易,设定“房屋交易锁定期”等。

“住房锁定期”是一种全新的调控政策。

政策降低了房屋的流动性,也使得短期内二手市场的资金有可能流向新房市场。

3、干预直接化

这一轮调控政策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市场干预更加直接。

例如,用扩大需求或者遏制供给来遏制房价上涨过快,这可以视为间接的调控政策。

不允许涨价的项目开盘,这就是比较直接的调控政策。

目前,各地对网签价格实际上有很严厉的窗口指导,如果住房交易价格太贵,新房项目可能暂时无法取得销售许可。

热点城市的土地出让附带条件越来越多,企业必须在某个价格之下销售房屋。

部分城市的商住物业遭遇严厉的调控,对商住的限制甚至要强于住宅。

随着调控日趋直接,我们认为企业“钻空子”,“打擦边球”可能性越来越小。

这一政策的确在短期遏制了热点城市成交,不过也使得统计局和热点城市网签数字发生较大的差异。

当然,各地也在积极增加土地供应,狠抓政策落实。

二、2017年下半年:

市场软着陆

1、打击二手市场和预售管制,短期稳定了开发企业现金流

2017年是非常特殊的。

2016年二手房销售金额有显著的上升,且二手房分流了大量的按揭贷款。

如果2017年二手房的成交金额明显下降,则很可能出现按揭贷款增长乏力,新房购买者杠杆率不提升,但新房交易规模却有所上升的情况。

企业理性定价的可能性比历史上更大。

由于存在预售证发放的管制,企业无法享受到最近一波房价上涨的好处。

企业理性推盘往往损失的只是“假想的净利润”。

随着政策日渐收紧,开发企业选择积极推盘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而且我们相信只要企业愿意理性定价积极推盘,销售去化并没问题。

二手房存量业主一般没有资金压力。

一旦销售速度开始下降,市场更可能表现为价格的小幅度松动和成交规模的快速萎缩。

而此时新房作为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发起者,所面临的定价压力是比较小的,很可能出现价格比周边二手稍有竞争力,就非常热销的情况。

这也是为什么一方面二手房中介服务企业的营收的确可能出现问题,另一方面开发企业的销售回款却比较顺利的重要原因。

我们预计,2017全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额将同比上升12.9%,明显好于市场一致预期。

由于企业市占率还在提高,我们相信市场不乏销售额同比增长30%甚至更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

2、企业融资和投资意愿旺盛,杠杆率缓慢提升

由于销售回款相对较快(有钱拿地),而各地方也积极增加土地供应(有地可拿),企业拿地、开工和开发建设的热情也明显提升了。

过去几个季度,热点城市市场都十分火热。

2017年一季度,板块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现金流入同比增长28.2%。

这比起2016年前三个季度来说有所下降,但仍然是较高水平。

2016年全年,板块的销售回款增速约44.4%,这已经创下了历史上最高的水平。

在快速上涨的房价面前,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无意捂盘惜售,而是追求快速去化。

不过,2016年四季度和2017年一季度销售回款增速还是明显比之前几个季度要低一些。

而且,2017年销售回款的增速明显比同期销售合同金额的增速要慢——这在暗示板块的销售回款率可能发生明显下降。

各地供给土地更为积极,连北京都有增加供给的举措。

2017年4月7日,北京发布《2017-2021年及2017年度住宅用地供应计划》和《2017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计划明确,未来五年全市计划供应住宅用地6000公顷,年均1200公顷,保障每年150万套住房建设需求,其中自住商品房将拟建25万套。

虽然从历史上的规划相比,年均1200公顷的住宅用地供应并不算太多。

但如果未来的土地供应计划可以完成,那么北京区域的新房供给显然就会明显增加。

注:

常州是三线城市的代表,在过去几年土地供给收缩,实际上也罕见开发企业在2013年到2016年愿意去常州拿地;深圳市一线城市代表,即使销售很好,市场机制无法推动土地供应增加。

所以,我们认为开发企业有钱拿地,也有土地可拿,投资行为将会比较积极。

我们判断,全国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将会超越2016年的水平。

企业投资意愿较强,也推动了板块净负债率提升。

尤其是企业的货币资金科目没有明显消耗,但却在一季度增加债务,说明企业对于投资颇为积极。

2、三四线城市:

也无风雨也无晴

到2017年一季度时,很多三四线城市,尤其是东部的三四线城市,市场交易已经十分活跃。

每一轮景气几乎都是在一线城市开始,在三线城市落幕。

景气初期,一线城市房价上涨快,在景气末期,往往是三四线城市房价景气延续更久。

决定未来三四线城市需求可持续性的,往往只有以下几个因素:

居民对房地产价格变化的预期;城市本身的吸引力和居民的资金成本。

居民对房价变动的预期,三四线城市一般滞后一二线城市。

很难出现大城市房价明显调整,三四线城市居民却预期房价明显上涨的情况。

居民购房的信贷成本目前还不高,按揭贷款利率仍然在低位。

但尽管金融机构对三四线城市倾斜力度较大,估计三四线居民购房的信贷成本也会缓慢提升。

减税、财政补贴等力度毕竟是有限的。

我们认为,2016年三四线城市的市场全面井喷,是棚改货币化,购房补贴刺激等共同因素作用的结果。

我们相信,大部分三四线城市在2016年下半年极为热销的局面未来可能有所变化,因为市场预期和购房资金成本可能有所变化。

当然,考虑到一二线城市新房销售景气度仍然尚可,我们相信2017年三四线销售也并不会一落千丈。

虽然一部分三四线城市先天条件不佳,但仍还有一些城市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特别是交通条件的改善,城市核心竞争力有明显提高。

例如,一些提升城市互联互通可能性的基础设施,使得一部分三线城市开始融入大都市圈。

三、产业格局:

聚焦城市群,从随波逐流到锻炼能力

1、市场集中度继续提高

整体来看,地产行业产业集中度在不断提升。

在市场比较差的时期,企业资金成本之间的巨大差异,大企业布局方面的优势,让大企业更加有利。

而市场比较好的时期,大企业强大的资金实力,也保证了其更有可能取得土地。

上图所指的大公司,是指碧桂园、中国恒大、万科、绿地控股、保利地产、中国海外发展、龙湖地产、华夏幸福、万达、华润置地、金科股份、融创中国、新城控股、金地集团、荣盛发展、雅居乐、世茂房地产、绿城中国、富力地产、旭辉、中国铁建、蓝光、阳光城、建业、复地、融侨、越秀、远洋、佳兆业、合景泰富和九龙仓。

这些大公司合计到2016年按面积算占市场份额的42%。

考虑到这些公司权益比并不是100%,如果以权益面积口径估测,则2016年市场份额可能是33%。

如果按照销售额算,龙头公司市占率会更高。

2017年大企业的优势仍然存在。

当然,这里所谓的大企业,也不是指个别几家销售额过1000亿的企业。

应该说,当企业的销售额超过300亿时,其基本都完成了跨区域布局,且可以获得相对低廉的资金成本,有能力争夺热点城市的土地储备。

2、聚焦大都市群,核心区重视存量资源和旧改机会

我国正处于从大都市到都市群发展的阶段,大都市周边的卫星城逐渐和大都市连成一体。

以往的限购政策往往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省会、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

但2016年之后,限购的重点区域却成了北京、上海和广深及其周边地区,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