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在任务型教学中的运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0308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形成性评价在任务型教学中的运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形成性评价在任务型教学中的运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形成性评价在任务型教学中的运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形成性评价在任务型教学中的运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形成性评价在任务型教学中的运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形成性评价在任务型教学中的运用.docx

《形成性评价在任务型教学中的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成性评价在任务型教学中的运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形成性评价在任务型教学中的运用.docx

形成性评价在任务型教学中的运用

形成性评价在任务型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英语活动课实验报告--

梗概:

本文作者根据形成性评价和任务型学习的理论从2001年4月起以英语活动课的形式在高一和高二年级开始了形成性评价在任务型学习中的实验。

近一年的教学实践充分证明: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跟踪、分析和评价一方面可以使教师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意志、学习品质、学习能力以便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另一方面可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力。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今后的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适应自己持续性学习的需要。

同时任务型学习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而真实的语言实践空间、更好地促进了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使学生运用英语获取知识的能力得以真正提高。

学生在运用英语的实践中学会观察、学会思索、学会质疑、学会研究。

通过近一年的实验使学生的学习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展的自评、互评、组评及师评的结果按30%进入学生的学期总成绩。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任务型学习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如何采用科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使用英语的机会?

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英语教师。

在课文教学中选择“正确或错误”,“就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复述课文内容”是许多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方法。

但这种训练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使学生的思维局限在课文中,限制了学生的散发性思维。

另一方面使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也局限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偶尔交谈或局限在学生学期末的考试成绩上。

这种教学模式无法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客观的、全面的评价。

在教学中最大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条件,使他们通过真实交际活动开阔思维,增长知识,提高运用能力是每位教师的责任。

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活动课的形式,运用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开展任务型学习可以为学生创造真实的交际氛围,调整学习策略,让学生在活动课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共同提高。

二.实验的依据和设想:

素质教育的普及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活动课中开展任务型学习过程的评价主要以任务完成为主、鼓励参与为主、共同研究为主、默契配合为主。

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HowardGardner在《多元智能》一书中对课堂评估作了深刻的阐述。

他说“好的评估方法是一种有趣的学习体验,学生可以自然地投身于完成那些十分吸引他们的课题和作品的背景下进行评估,这才是最理想的评估。

这种评估可以更全面地发现学生的各种技能,并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自身发展提出有用的建议。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今后的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适应自己持续性学习的需要。

学习过程的评价应遵守简单,快速,客观,公正,可操作性强的原则。

应有自评,互评和师评三部分组成,并根据评价结果按30%进入学期成绩。

任务型学习的理论告诉我们“掌握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

”因此英语教学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交际活动能力以及通过英语获取知识的能力上。

中学英语教材的语篇中蕴涵着丰富的创造性思维的因素,积极挖掘这些因素,创设相应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的创新意识。

笔者所设想的任务型学习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对教材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通过自学抓住课文要点进行补充和延伸,并利用报刊杂志,百科全书,网上资源等获取与课文要点相关的材料。

这种任务学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能力水平。

活动课中多媒体辅助手段的使用可以更好地展示学生在任务型学习中的学习成果和作品,使知识的呈现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英语活动课上的任务型学习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在课上课下提供了多方位,多层次的信息交流的机会。

任务型学习的展示可以有微型讲座,独家采访,课本改写,故事续讲等。

形式不限,鼓励创新。

三.实验的对象以及实验前的测试情况:

根据中小学英语学习评价改革的要求(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外语教研室)和任务型学习的理论基础,我从2001年4月起选择北京十二中高一

(1)班(现为高二

(1)班)的学生作为实验班级。

以英语活动课的形式,把形成性评价运用于任务型学习。

活动课每学期两次,每次三节课到五节课。

到现在已进行过四次。

为了更好地了解实验的情况,笔者对该班学生在实验前进行了阅读速度,阅读能力的测试。

结果如下:

 

(表一)

测试时间

人数

阅读

篇数

阅读

字数

平均阅读速度(wpm)

平均得分(满分100)

阅读

类型

阅读难度

2001,

3,12

52

3篇

1804

44

62

新闻,

当月中国日报

2001,3,19

52

6篇

1867

46

63

新闻,

雅虎新闻网站

四.实验的内容和步骤:

以现行高中英语课本中知识含量高,内容生动,拓展性强的课文作为活动课的主线。

实验的内容包括:

①协作任务学习策略。

②缩写,改写,续写短文的能力。

③课上创新,交际,批判,应变才华。

④客观评价,科学量化的方法。

实验的内容侧重语言知识的运用而不是语言结构的操练。

任务的执行或展示侧重积极的探索而不是记住现成的知识点。

英语说写技能的操练侧重主动的思维创作而不是非个性的统一摊派。

整个学习活动更贴近自然环境中的真实交际。

任务完成的结果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因而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和上进心。

实验的步骤为:

①前期准备和材料评价,

②中期展示和现场评价

③后期分析和总结

现以2001年12月笔者在北京十二中高二年级

(1)班开展的活动课为例,谈一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实验的具体步骤如下:

1.前期准备和材料评价

①.教师的任务

结合课文选好题材。

教师在引入任务前,根据学生的自学的情况和讨论的结果选择好适宜开展活动的课文。

我在这次活动课中选择了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十一和第十二单元。

这两个单元的内容都与飓风有关。

第十一单元介绍飓风的破坏程度和飓风后的援救工作。

另外介绍飓风中的几个有趣的有险无惊的小故事。

第十一单的内容在气象知识上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量,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

另外网上关于飓风的资料非常丰富。

第十二单元讲述一位妇女如何与一只在飓风中从动物园跑出来的狮子进行较量,最后以自己的智慧从狮子的口中救回自己的婴儿的故事。

这个单元的故事生动,惊险,扣人心弦。

可表演性强。

网上也有许多发生在飓风中的感人故事。

学生可以利用相关资料续写故事,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明确任务宣布方案。

教师要向学生宣讲开展活动课的依据,设想,形式和目的。

教师应以书面的方式向学生提交方案。

明确学生要准备的内容和活动课的展示形式。

布置任务具体化,条理化。

可操作性要强一些。

同时由学生推荐,组成学生评委并以书面形式宣布活动课的评价方式。

提供帮助共享资源。

教师应先行查阅相关的资料,书籍和网站。

这样可以在确定主题,明确任务后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方便。

我在前期准备工作中为学生查好一些网址通过邮件形式发给同学。

还为学生提供了有关参考书籍和报刊的名称。

这样可以为学生节约一些时间,同时树立他们资源共享的意识。

当好助手做好协调。

教师在活动课前的准备阶段是学生的助手和参谋。

学生在准备期间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第一:

资料太多,不会取舍。

缺乏筛选信息的能力。

第二:

没有思路,无从下手。

不会获取有用信息。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科学的指导和耐心的帮助。

鼓励学生勇于实践。

另外教师应对活动课上任务型学习的呈现方式,时间安排等进行仔细的筹划。

及时了解各组的准备进度,阅读学生自己创作的文稿。

若出现形式或内容上的重合,教师应及时进行协调。

②.学生的任务:

阅读课文确定课题。

学生应认真研读教材,深刻理解课文中心思想和作者写作意图。

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师的要求,个人的喜好和特长自行决定课题并开始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资料筛选并开始创作(写出300---500字的初稿)。

寻找伙伴通力合作。

学生根据自己所选的课题,自由选择与自己课题相近的合作伙伴,组成小组并民主选出组长。

组长组织大家相互传阅和修改本组同学的初稿,共同分享本组同学的资料,经过商讨确定小组在活动课上要展示的内容,形式,时间等,并明确各自的分工。

多媒体辅助锦上添花。

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积极性很高。

每个组的成员要一起协商,共同制作与展示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使活动课的展示内容更加知识化,系统化,科学化。

展示形式更加趣味化,生活化,现代化。

③.书面材料评价

为了了解学生书面任务完成的情况,教师在上英语活动课前先与学生评委共同对每个学生的初稿和在同伴帮助下所完成的修改稿件进行了检查和评价。

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学生评委用自由交流的方式(inEnglish)了解所有学生在前期准备阶段所做的工作。

通过口头交谈,使教师进一步掌握学生落实任务学习的先期情况和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口语的应用能力。

教师和学生评委给每个学生进行任务学习先期情况的评价。

评价结果有36人(69%)能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他们的得分均在25分以上。

有12人(23%)能较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他们的得分在22分左右。

有4人(8%)未能完成文稿或文稿质量偏差。

主要是语言交际比较简单,文稿知识含量不高,在小组中缺少合作意识。

他们的得分均在18分左右。

2.中期展示和现场评价

在经过一周的准备和先期的评价之后,我们用三节课进行英语活动课,即任务学习中任务的展示,汇报和评价。

在活动课上学生以自愿结成的小组为单位,根据各自所承担的任务用英语进行展示和汇报。

展示内容主要包括:

飓风的产生原因,发展过程;飓风的跟踪,预测和防范;电影《龙卷风》精彩介绍和片段配音;课文改剧本表演;故事新编和续写。

展示的形式有微型讲座,现场采访,数据整理,原理模拟等。

所有的小组都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方式。

活动课的气氛轻松,活跃。

在每组汇报结束后,由学生评委进行现场打分和为时一分钟的英语评论。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根据自愿的原则组成了十个小组。

经过学生评委的评估有六个小组得分在25分以上,有三个小组得分在23分左右,有一个小组得分为20分。

得分最高的第一组(28分)的八个同学在展示时每个同学所占的工作量较为均等。

小组成员不仅注重知识含量,而且注意交际的真实性。

考虑到多数听众的接受能力,他们采用简单易懂方式来阐述科学性很强的内容。

他们选题恰当,有创新精神。

根据自己在网上收集的相关资料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对飓风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阐述和演示。

他们还通过网络对在大西洋上最新形成的一个飓风进行跟踪报道,并就飓风的防范提出有独特见解的看法和减轻灾害的办法。

同学们在收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学习英语的同时,学会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

他们在展示中使用形象,生动的计算机多媒体软件,使他们的展示和汇报锦上添花。

在形式上他们有小剧表演,答记者问,微型讲座等。

通过生动,活泼,有创意的方式向大家进行了一次科普教育。

另外该组同学有较强的版权意识,他们的资料来源全部表明了出处。

得分最低的第七组(20分)的六个同学在网上查到在飓风中发生的一个故事。

他们对这个故事进行不同的续写。

虽然在语言上,形式上,安排上有一些问题。

但他们续写的两个不同的结尾包含较为深刻的人生哲理。

在飓风中人们是把生的希望留给朋友,还是在小事上斤斤计较最终无人生还?

故事简单,但寓意深刻。

通过展示和汇报,同学们不仅仅在进行语言的交流,而且在进行心与心的撞击。

我们对学生进行评价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语言素质。

评价手段的运用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应该把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语言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

更好地发挥课堂教育的社会效应。

3.后期评价和小结

①.学生填写自我评价表(评价表附后)。

每个学生根据评价表的内容对自己在任务学习中的表现给予客观的评价。

教师通过自我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填写评价表看到自己的进步而产生成就感,同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而有一种要赶超他人的危机感。

②.教师给学生打分。

总结评价学生各阶段分值。

教师给学生打分应重在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协作性,交际性。

活动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能力---语言能力,应变能力,动手能力,表演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对学生进行评价,把侧重点放在对学生的鼓励上。

③.教师写出课后小结。

教师的课后总结应从备课,指导,协调,定性评价与定量分析几个方面进行。

另外教师还应该进行个案分析。

通过课后小结逐步完善任务型学习及其评价手段。

五.实验的结果和分析

在活动课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是否能提高学生的能力?

笔者在近期做了一些调查:

1.进行阅读速度和能力测试,对比实验前后情况。

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进一步研究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使今后的活动课更加完善,笔者进行了阅读速度和能力测试,对比实验前后情况。

情况表如下。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已得到很大的提高。

(表二)

测试时间

人数

阅读

篇数

阅读

字数

平均阅读速度(wpm)

平均得分(满分100)

阅读

类型

阅读难度

2001,

12,17

52

3篇

1809

87

81

新闻,

当月中国日报

2001,12,24

52

5篇

1881

91

83

新闻,

雅虎新闻网站

2.召开小型座谈会,收集学生的体会和进行个案分析。

活动课后,笔者分别召开了三次小型座谈会,目的是为了收集学生对这项活动的看法和体会,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商量今后的改进措施。

存在的问题有:

①.学生评委的评价表应进一步量化,增强评价的公平性。

②.活动课的准备应更加紧凑,先期评价应以小组互评为主。

③.活动课的展示过程应增加现场自评。

座谈会上师生还共同分析了一些有趣的个案。

个案之一:

学生甲,平时英语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经常不交作业。

但他是学校的文艺生,有很强的表演天赋。

在活动课上他承担故事续写续演中的一名主角。

展示活动前他为了续写好文稿,专门借了一本《汉英词典》,每天课间向同桌请教,从语音语调到句义理解非常认真。

展示时,他声音洪亮,动作夸张,语言到位博得同学热烈掌声。

评委给他的分数很高,他自己满意地说,“我还是挺聪明的,不做便罢,一做誉满全球。

”通过这个同学的例子,笔者认为只要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成绩就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有主动意识、有参与精神、有积极态度就可以使学生变得更聪明,更自信,在各方面就更出色。

个案之二:

学生乙,初中数理化一直学习成绩很好,但在英语学习上缺少自信。

自从开展这项活动以来,她的英语成绩越来越好。

她的体会是:

原来从没有想到自己有能力阅读英语报刊,为了查资料硬着头皮阅读报刊,慢慢发现自己的阅读理解力越来越强,词汇量也越来越大。

现在她订了《中国日报》每天坚持阅读。

因此活动课的实验激励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使学生为了将来的发展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学习。

个案之三:

学生丙,计算机操作水平很高,实验之前,平均每星期花8小时左右上网玩游戏。

在活动课准备期间,他成了班里最受欢迎的人。

他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水平很高。

他的价值在这项活动中得到最大的体现。

同时激发他学好英语的信心。

座谈会上他很有感触的说,“看了英文网站上关于电子游戏的评述。

我知道了游戏设计的初衷是为了提高残废人的生活质量。

为他们消磨时间而设置的。

我要学好英语,发明更好的游戏软件。

”通过实验他也学会了在实际中运用英语的本领。

3.鼓励学生参加国家考试,真实了解学生英语水平

参加活动课实验的学生在高一末自己报名参加全国公共英语三级考试。

该级的词汇要求为4000---4500。

(该级相当于大学公共英语四级水平)参加考试的学生人数为37人,其中通过人数为29人,最高分90分。

这充分说明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以强化考试技能为主线的教学方法不适应今天英语教学的发展。

全国公共英语三级考试的内容为完型,阅读理解,作文,听力和口语。

试卷的设计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

高中英语教学应适应国家人才培养的需要。

4.设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情况。

为进一步总结实验效果,笔者设计了一个调查表,于2001年12月28日发给参加实验和没有参加实验的两组同学进行作答。

(表三)实验组:

(人数20人)

 

非常乐意

较乐意

一般

不乐意

与人协作

15

4

0

1

发表意见

12

6

2

0

参与集体活动

19

1

0

0

表现自己

11

5

4

0

进行独立思考

13

3

4

0

(表四)非实验组:

(人数20人)

 

非常乐意

较乐意

一般

不乐意

与人协作

13

4

3

0

发表意见

10

5

4

1

参与集体活动

18

1

1

0

表现自己

7

7

4

2

进行独立思考

10

3

7

0

调查结果说明:

形成性评价方法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样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六.实验的启示

在英语活动课中开展形成性评价在任务型学习中的运用使学生的英语技能在真实的交际过程中逐步转变成语言运用能力。

而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学习策略。

任务型学习遵循Teachingforcommunication的教学原则,采用自学---思考---讨论---探究---展示---评价的方法。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好挖掘了学生的说写技能,并引导学生逐步养成科学的,自主的学习策略。

深入细致的评价工作潜移默化地指导学生今后的学习。

为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打下基础。

回顾两个学期的英语活动课,笔者有以下几点启示。

1.优化活动课程序,做好前期准备是活动课成败的关键。

教师在活动课前要认真备课,周密思考学生任务学习的每一个步骤。

教师的指导应由全体----个人----小组----个人----全体。

教师要当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参谋。

鼓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要明确任务型学习的目标:

学生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不是为了分数而劳作。

学生为了自己的兴趣,自己的爱好,自己今后的需求而有选择的进行学习。

2.前期工作中的鼓励性评价有利于帮助学生完善后期的任务学习。

学生在任务学习的准备阶段所做的工作与平时的作业有很大的不同。

教师在检查与评价中应改变平时批改作业的思维模式。

评价的高低不能只考虑学生的语言技能更应考虑学生思维的质量。

学生在完成任务型学习时:

①.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加大了。

学生可以自己决定作业量和作业内容。

②.学生的科研意识强化了。

学生学会了收集,筛选,分析和归纳。

③.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了。

学生学会了判断,思索,创新。

④.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了。

准备活动在同伴那里学到的不仅仅是语言知识,更主要是学会如何去欣赏他人,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共同努力完成任务。

如何承受失败和分享成功。

因此教师因认真分析学生任务学习先期情况的评价结果,我认为做好这项工作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方法,及时收集学生日常表现的情况;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需要,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评价来了解学生学习行为和心理素质。

教师应通过这项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逐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3.任务型学习中的现场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任务型学习展示期间的现场评价对学生的语言实力,思维能力,分析水平都是一场挑战。

学生评委在评论前不得先行准备,教师在课上现场指定。

大家认为这是即光荣又艰巨的任务。

学生互相学到的除了语言知识之外还有辨证思维的方式和敏捷伶俐的表达技巧。

4.后期评价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对任务型学习进行认真的反馈和思索。

后期评价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对任务型学习进行认真的反馈和思索。

他是对前期评价的一种延续和完善。

七.结束语

半年多的实践证明:

活动课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进行语言真实交际的场所。

在活动课中实施任务型学习可以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扭转以往教学中的所谓“两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或以教师为中心的偏激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把在课本上所学到的知识转变成有真实意义的交际活动。

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真实交际能力而且可以开发学生的社会语言能力,社会策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任务型学习中的评估方式很好地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客观反映学生的进步和不足。

在开展形成性评价的工作中笔者有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一定的成果。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在今后的活动课中应更多地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心理因素,学习动机,应更多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意识,把语言学习和素质教育真正结合在一起。

附录一:

任务学习学生自我评价标准

班级姓名学号

总分=30

分数级差

标准描述

在小组中的工作

份额

(5)

2

态度一般,负责材料收集,并且工作分额小于平均值。

3

态度积极,合作组稿,并且工作分额大于平均值。

5

责任心强/小组负责人、组织小组成员按时完成任务。

开拓创新意识和

想象能力

(5分)

2

重点不突出,结尾不完整。

3

故事吸引人,但不够严谨

5

内容合理,想象丰富,形式新颖。

内容的选择和知识含量

(10分)

3

材料选择牵强,脱离任务学习主题,并且知识含量过低。

5

材料选择合格,与任务学习主题相关,知识含量一般。

7

材料选择合理,与任务主题结合恰当,知识含量较多。

10

材料选择新颖恰当,与任务主题结合密切,知识内涵丰富,资料来源丰富。

信息技术与多媒体应用

(8)

4

多媒体使用基本合格,内容组织一般,可以表达相应知识。

6

多媒体使用合理,内容组织较好,版面设计较好。

8

多媒体使用恰倒好处,内容组织相当出色,声影并茂或图文并茂。

版权意识。

(2)

2

资料来源标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