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想史期末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0236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思想史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经济思想史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经济思想史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经济思想史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经济思想史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思想史期末复习提纲.docx

《经济思想史期末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思想史期末复习提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思想史期末复习提纲.docx

经济思想史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章古典经济学创立之前的经济思想

重商主义之前的经济学说古希腊的经济思想古罗马的经济思想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重商主义的经济学说

一、时间阶段时期:

15世纪中叶~18世纪末叶各国进入重商主义高潮的时间差异资本的最早形态:

商业资本备受青睐

二、历史背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和成长世界市场的扩大

商业资本的发展文艺复兴

三、重商主义的思想

1,时期划分:

早期重商主义晚期重商主义

2,基本观点;

(1)金银才是真正的财富

(2)认为流通领域才能增加财富(3)主张贸易顺差(4)支持国家干预

3,早、晚期重商主义的差异;

(1)早期重商主义:

重金主义(货币平衡论)严格限制进口,坚决主张出口,多卖少买。

(2)晚期重商主义:

贸易差额论(贸易平衡论)主张货物流通中实现贸易顺差、发展制造业、关税保护

代表人物

1,托马斯·孟:

1664年《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发展对外贸易;反对早期重商主义禁止输出货币政策,提倡货币输出;主张国家干预,实现贸易顺差;提高商人的素质与地位。

2,孟克列钦:

1615年《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3,科尔培尔:

长期担任财政大臣和海军国务大臣,是路易十四时代法国最著名的人物之一。

主张:

货币及金银是国家重要财富;发展工业,刺激出口;重视国家的作用;推动殖民扩张。

各国重商主义的差异

英国的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特点最鲜明、最典型的国家

法国的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的实践重于理论

德国的重商主义:

官房学派的兴起

意大利的重商主义:

早期关注银行的作用,晚期关注如何挽救一个衰败国家的经济

西班牙的重商主义:

关注欠发达经济特征和原因分析

第二章古典经济学产生和形成时期的经济学说

古典经济学产生期的经济思想

时期:

17世纪中叶~18世纪中叶

前提:

产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开始确立

特征:

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

主要代表:

英国和法国

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1640~1688),君主立宪政体确立;圈地运动;手工业迅猛发展;海外扩张和海上霸权的取得。

法国:

封建制生产关系占统治地位;柯尔倍尔主义盛行;农业遭到严重破坏。

代表人物及著作

威廉·配第:

《赋税论》1662《献给英明人士》1691《政治算术》1690《爱尔兰的政治剖析1691《货币略论》1695

布阿吉尔贝尔:

《法兰西的详情》(1695或1697)《谷物论》、《货币缺乏的原因》、《论财富、货币和赋税的性质》(这三本书大约写于1697~1707年之间)等

约翰·洛克:

《政府论》下篇1690《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1691

达德利·诺思:

《贸易论》1691

约瑟夫·马西:

《论决定自然利息率的原因》1750

理查德·坎蒂隆:

《商业性质概论》1755

约翰·罗:

《论货币与贸易:

附向国家供应货币的建议》1705;《关于货币的考察》;《论数字和商业》

杰科布·范德林特:

《货币万能》1734亚当·斯密的那位匿名的前辈《对货币利息,特别是公债利息的一些看法》约1739或1740

本杰明·富兰克林:

《试论纸币的性质和必要性》1719~1729;《关于人类增长的观察报告》1729;《关于国民财富有待研究的八个问题》1769

大卫·休谟:

《论商业》、《论货币》、《论理西》、《论贸易平衡》、《赋税论》收集于《政治辩论》1752

詹姆士·斯图亚特:

是英国的经济学家,重商主义后期代表人物。

1767年著作了《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

威廉·配第(古典经济学产生)

(WilliamPetty,1623-1687)

《赋税论》1662《献给英明人士》1691《政治算术》1690

《爱尔兰的政治解剖》1691《货币略论》1695;

一、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

1、思想来源:

培根、霍布斯

2、政治算数:

哲学与数学综合的方法

二、价值理论

1、以一种商品的耗费劳动来衡量另一种商品的价值,他以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比较量来决定商品的价值

2、不足:

混淆价值、交换价值与价格

三、分配理论——工资论、地租论

1、工资论:

工资是维持工人最低限度生活资料的价值,他由工人的必要劳动创造,而工人超过自身需要而进行的劳动就是剩余劳动,是社会收入的源泉。

2、地租理论:

地租是农产品价值扣除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力价值之后的余额,生产资料的价值是既定的,因此地租的多少就取决于工资的高低。

3、级差地租:

同等位置不同肥沃程度和同等肥力不同位置两种情况下形成的级差地租两种形式

四、评价: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者

布阿吉尔贝尔(古典经济学产生)

《法国详情》(1695或1697)《谷物论》;《货币缺乏的原因》;《论财富、货币和赋税的性质》(这三本书大约写于1697~1707年之间)等

▪一、对各部门内在联系的揭示

▪他认为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是一种有机的整体,彼此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任何一个部门都不能脱离其他部门独立发展。

▪1、重农思想:

在国民经济中农业是基础,各个行业保持相互间一定比例,如果农业遭到破坏,整个国民经济就将崩溃。

▪2、“自然秩序”思想:

人类社会和物质世界一样,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即“自然秩序”。

▪二、价值理论

▪当商品“按照一定比例的价格”出售时,就能补偿生产产品时的劳动耗费和生产资料的耗费,这个一定比例的价格就是商品的“真实价值”,它是市场价格波动的基础。

要建立这种比例关系,就必须反对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提倡自由竞争。

▪三、货币理论

▪“只有衣食等物品才应当称为财富”,“一切财富来源于土地的耕种”,“耕种者繁荣昌盛是一切其他等级财富的必要基础”,所以他反对重商主义财富观,主张废除货币

▪四、评价:

重农主义的先驱

时期:

配第、布阿吉尔贝尔之后到18世纪中叶(政治经济学形成)

一、配第的直接后继者——诺思和洛克

▪1、诺思:

货币是一种交换手段,流通中的货币量取决于商品的交换需要,货币贮藏并不能增加财富,只有把货币当做资本来使用才能使财富增加,这种财富观显然不同于重商主义

▪2、洛克:

▪财富、贸易观:

主张贸易顺差、节俭来积累财富;

▪价值论:

商品存在市场价格和自然价格,其中市场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而自然价格由他能够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来决定,他将其称为自然价值论;

私有财产的合理性:

他认为劳动创造了财富,所以如果任何物品脱离了自然状态,掺进了劳动,那么这个物品就理应为劳动的付出者所有,这种观点是为了论证财产私有的合理性;

关于政府的作用:

政府的作用在于保护私有财产和民众的生命安全,而不必干预私人的商业活动,如果政府未能很好的履行职能人们有权推翻它。

一、富兰克林(政治经济学形成)

▪1、富兰克林的经济理论贡献:

▪劳动价值论:

第一次有意识的、明白浅显的把交换价值归结于劳动时间,同时更为明确的说明了货币和商品一样,其价值由劳动决定,但他没有看到货币作为价值的一般代表的特殊性质。

▪自由贸易论

▪二、冒险家约翰·罗

▪他认为信用货币尤其是纸币具有和金属货币一样的创造财富、繁荣商业的作用,但是金属货币的增加是有限的,而纸币的发行却可以无限,所以他是信用制造论的先驱者和信用富国论的鼓吹者。

▪三、大卫·休谟

▪他认为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会导致商品的价格上升,他在经济学说史上构筑了关于货币数量论的货币理论体系。

▪•他认为如果一国货币数量过多就会造成物价上涨,不利于国内商业和国外贸易,因而主张自由贸易反对重商主义和贸易差额论却是有其积极作用的。

▪一、理查德·坎蒂隆

▪他的代表作《商业性质概论》一书中涉及了经济学的各个领域,成为了《国富论》出版以前有关经济学原理最系统性的著作,由此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初步建立起来。

▪《商业性质概论》全书分为三大部分共35章,主要涉及了产权制度、人类社会的组成及阶级;分工、交换和价值、价格;人口理论;货币、利息和利率;对外贸易等很多方面。

▪法国的时代背景:

18世纪下半叶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准备时期启蒙思想兴起

▪重农学派:

1、定义:

18世纪50-70年代在法国产生的以“自然秩序”为哲学基础以“纯产品”为理论核心,以经济自由和重视农业为经济主张的理论体系派别

▪重农学派学说的特点1)重农观点2)“自然秩序”3)封建外貌4)交换的等价性

▪重农观点:

论证了农业劳动是唯一的生产性劳动,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表》则以对整个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分析,否定了流通是财富之源的重商主义观点。

▪“自然秩序”:

重农主义者认为,和物质世界一样,人类社会中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就是人类社会的自然秩序,它是永恒的、理想的、至善的。

自然秩序的实质是个人的利益和公众利益的统一,而这统一又只能在自由主义经济体系之下得到实现。

▪封建外貌:

他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大农业、以产业资本的代表——租地农场主阶级指导全部经济运动;但是他将自然秩序的实现寄望于封建统治者,主张剩余价值的占有属于土地所有者等又表现出了明显的封建外貌。

▪交换的等价性:

流通领域不可能产生价值增值;交换不可能使得价值增值。

▪“纯产品”学说:

1、财富增长及其源泉2、“纯产品”3、国民收入在各阶级的分配

4、国民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和赋税5、资本理论

▪§4.4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社会阶级结构理论

社会:

土地所有者阶级土地耕种者(生产阶级){农业资本家,农业劳动者}

薪资阶级(工匠阶级){工业资本家,工业劳动者}

▪总结:

对重农主义的评价

重视农业的作用自由主义的先驱为古典经济学的建立做了重要准备封建的外貌

亚当斯密:

分工理论:

1,分工使劳动专门化,提高了工人的熟练程度2,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3,分工使专门从事某项操作的工人把全部注意力倾向于一种简单事物上,比较容易改进工具和发明机器,从而简化了劳动,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交换理论:

分工要受市场的限制;“交换倾向”——交换是人类所共有和特有的属性;交换和分工都是为了满足人们利已的需要。

分工极大地促进了交换的发展,甚至使整个社会都成为商业的社会

价值理论:

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分劳动决定“商品的真实价格”.

“商品的真实价格”的构成因素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

货币理论:

货币产生的必然性货币的演进货币的职能:

流通手段

货币流通量的规律

三个阶级和三种收入理论:

地主阶级——以地租为生工人阶级——工资为生

资本家阶级——利润为生

工资理论:

第一种工资观点:

工资是劳动的部分所得

第二种工资观点:

工资是劳动的价格

影响工资波动的因素:

资本积累经济发展人口增长阶级斗争

利润理论:

第一种利润观点:

利润是对劳动生产物的扣除第二种利润观点:

利润是资本的自然报酬利润率的平均化斯密论利息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资本的实质和生产劳动理论:

1、资本:

支配的手段;用于再生产的生产资料2、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

资本的构成:

1、固定资本2、流动资本

两个部类划分的思想:

1、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2、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

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机制:

1、“经济人”2、“看不见的手”

国家职能和赋税原则

国家职能

1、保护社会,使其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

2、尽可能保护社会上每个人,使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或压迫

3.、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和某些公共设施

国家职能

1、保护社会,使其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

2、尽可能保护社会上每个人,使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或压迫

3.、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和某些公共设施

地租理论:

地租是劳动产物的扣除地租是使用土地的代价

地租是农产品价格垄断的结果地租是使用土地的自然报酬

第三章

关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接受斯密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分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劳动的进一步认识:

始终坚持耗费劳动决定价值的原理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每个人生产商品时实际耗费的劳动量决定,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的。

“绝对价值”——价值“相对价值”——交换价值

优点:

强调只有耗费劳动决定价值,而非购买劳动

缺点:

不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更关心相对价值

生产三要素:

土地资本劳动(萨伊)

效用价值论:

把价值规定为效用,效用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衡量效用的尺度

销售论——萨伊定律

假设前提

(1)在不同时间点之间,货币的价值是稳定的

(2)货币仅作交换媒介

产品生产本身能创造自己的需求

由于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作用,不可能产生遍及国民经济所有部门的普遍性生产过剩,而只能在国民经济的个别部门出现供求失衡的现象,而且即使这样也是暂时的

货币仅仅是流通的媒介,商品的买和卖不会脱节

根据萨伊定律,在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由于供给会创造等于其自身价值的需求,因而社会的总需求始终等于总供给

西斯蒙第早期:

斯密的信徒《论商业财富:

或商业立法中应用的政治经济学原理》(1803)晚期:

斯密的反对者《政治经济学新原理,或论财富同人口的关系》(1819)《政治经济学研究》(1837~1838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

增进人的物质福利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全民收入的确定和收入的分配

政治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经济学的伦理性——道德的科学、需要良知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消费与生产的均衡——生产应当以消费为界限

消费(收入)与生产的矛盾:

消费决定生产收入调节消费因此,生产必须与收入一致

经济危机理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性;收入不足——工人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生产不断扩大和收入不足的矛盾;分工、大机器和技术进步给社会带来危害

西斯蒙第设想的经济模式:

小资产者为主体的经济模式:

宗法式农业行会手工业

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工人尊严、社会保障、最低工资

西斯蒙第经济理论的实质:

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富有同情心的资本主义的严厉批评家

杜能的经济思想——区位理论:

杜能系统地分析了农业分布,认为在土地肥沃程度相等条件下,由于农场距离都市远近不同,因而农业经营方式也不同,农业收益就有差别,从而论证级差地租。

还认为资本主义条件下增加投资,不仅能增加资本收入,也可提高工资。

戈森的经济思想;享受定律

李斯特的经济思想:

生产力论经济发展阶段论幼稚工业保护论殖民主义倾向

第四章古典经济学的大综合和历史学派

约翰·穆勒和他的折衷体系

穆勒的思想来源:

古典自由主义、边沁功利主义、孔德实证主义、空想社会主义

穆勒的经济学方法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及财富观:

财富的性质及分配法则;社会经济繁荣和衰落的原因以及与之相关的精神、心理、社会关系和人的天性等因素;财富是具有效用和交换价值的物品

生产规律和分配规律:

生产规律性质——自然真理分配规律——人类制度、社会法律、习惯等

价值的几个相关概念:

使用价值:

商品满足欲望或某一目的的能力;

交换价值不能超过使用价值,不认为钻石的交换价值大于使用价值。

价值:

相对价值,否定价值是商品的内在属性;

价格:

所能交换的货币量,价格表现商品的一般购买力,表现了交换价值。

国际价值理论:

国际贸易的直接利益是使得整个世界的生产更有效率。

国际价值法则,即供给和需求法则,也称为“国际需求方程式”:

“一国的生产物总是按照该国的全部输出品足以抵偿该国的全部输入品所必需的价值,与其他国家的生产物相交换。

经济危机理论:

承认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经济危机

反对普遍过剩引起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原因是资本家对利润的预期和投机行为以及信用的波动。

德国历史学派:

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期在德国出现的庸俗经济学流派。

它强调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和国民经济的有机体现,代表德国产业资本的利益,对抗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旧历史学派方法论的特征:

首先,旧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家都有历史感。

其次,旧历史学派的经济理论是经济史和经济理论的统一。

再次,旧历史学派采用归纳法从历史资料中分析抽象出经济理论。

德国的新历史学派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旧历史学派是新历史学派的直接渊源,其代表人物有施莫勒、桑巴特、马克思·韦伯等。

从理论观点上来看,他们认为经济规律和经济理论应当随着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认为经济理论不应该从少数几个假设前提出发,主张用以观察为依据的归纳法来代替演绎法;强调社会生活的统一性,反对从单一因素出发去说明经济现象,所以在政策主张方面反对古典经济学的自由放任,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作用,主张通过改良手段来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

新历史学派的典型代表他要求中间阶层,即处于大资本与工人阶级之间的中小企业、中小商人、自耕农保持独立自主的稳定地位。

这些中间阶层",以后发展为由近代大工业的发达所产生的新型的熟练工人、经营辅助人员、经理及工头、职员、白领阶层、公务人员等,他认为要维护资本主义秩序的稳定,必须维护这个中间阶层

新旧历史学派的异同

同:

1、方法论:

两者都反对抽象法,主张“历史归纳法”

2、都将社会经济发展看成只是量变而非质变的过程

3、政策主张上都强调国家干预,反对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

异:

1、方法论上,新历史学派怀疑并否定各民族经济发展的特殊历史规律

2、新历史学派既使用历史统计方法同时也强调心理因素、伦理因素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3、新历史学派强调国家干预在于抵制社会主义的影响和对外扩张。

 

古典学派和历史学派的比较

古典学派:

自由贸易注意交换强调私人利益抽象的研究方法

注重物质资本经济学存在统一的基本原理

历史学派:

贸易保护注重生产力的发展强调民族利益归纳的研究方法

精神资本与物资资本经济学有民族与历史阶段性

第五章:

19世纪后期的经济学说——边际主义的兴起

古典主义与边际主义的比较

研究对象:

边际主义是以消费者经济人作为研究对象,强调效用的主观性特点。

古典主义经济学是以生产者经济人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边际主义注重运用数学方法、统计资料以及抽象的推理演绎将经济学描述成一个精确的科学,属于定量分析

对数学方法、统计资料的运用没有特别强调,更多表现出研究方法上的定性分析。

边际革命兴起及其原因:

古典经济学无法解释和解决一些经济社会问题。

边际主义仍然坚持市场配置和分配,反对政府干预,与古典经济学的理论连续性。

边际革命的作用:

经济学的研究进入消费领域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边际分析的广泛使用是经济学研究的重大变革

杰文斯:

经济学的目的:

以最小痛苦换取最大幸福,经济学是关于效用和自利心的学科

经济学的三个前提:

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欲望迟早得到满足、延长劳动会带来痛苦

方法论特征;数学方法、统计方法、细分经济学科、静态分析、合成推理

效用理论:

前提和基础:

功利主义苦乐心理学

观点:

人们消费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快乐、减少痛苦,物品能给人们带来快乐的性质就是物品的效用。

所以效用不是物品的客观属性,而是与人发生联系时才具有的属性。

特征:

用微积分表达边际效用递减理论

交换理论:

杰文斯交换方程式:

“两个商品的交换比率,是交换后各个商品量的最后效用程度的比率的倒数。

”这就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价值:

建立了消费者均衡理论

劳动理论:

劳动负效用、劳动成果效用

均衡的劳动时间由劳动的边际负效用与劳动成果的边际效用相等的这一点决定。

杰文斯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地位:

突出强调了数学对经济学的重大意义

用微积分法清楚表达了效用、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交换方程式对后人分析消费者行为奠定了基础

美国学派

克拉克

边际生产力论和克拉克规律:

边际生产力论认为在静态条件下,自由竞争将使工资趋向于劳动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利息趋向于资本要素的边际生产力,边际生产力递减的规律使得劳动和资本这两种要素中的一种保持不变而另一种增加时,会导致工资(利息)的下降

克拉克规律认为产业团体之间的分配取决于产品的价值或价格,而产品的价值由边际效用决定。

费雪方程式MV=PQ其中M为流通中的货币量;V为货币的流通速度;P为价格水平;Q为交易中的商品总量。

当V、Q比较稳定时,货币流通量M决定物价P

费雪效应

名义利率随着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而变化。

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

奥地利学派的抽象演绎法

模型--起点--动机--规律

边际效用价值论认为:

一件东西要有价值,除有效用之外,还必须“稀少”,即数量有限。

以致它的得、失成为物主快乐或痛苦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主观价值论几个基本论点:

1,价值是主观的,是物对人的欲望满足的重要性;价值的成因是效用加稀少性

2,价值量的大小也只取决于边际效用的大小,与社会必要劳动无关

3,价值产生于消费领域,不是生产资料将其价值转移予其产品,相反是产品价值赋予其生产资料以价值

4,资本和土地的收入,或是各自提供效用的报酬,或是产生于现在财货与将来财货的不同估价,与剥削劳动毫不相干

洛桑学派——瓦尔拉斯

1、稀缺价值论

2、一般均衡论中的交换理论

3、关于生产、资本积累、货币和流通理论的一般均衡模型

瓦尔拉把经济学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纯粹经济学、实用经济学、社会经济学。

这三个部分分别研究由于物品的“稀少性”引起的三种不同后果,价值和交换是纯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财产的占有和分配是社会经济学的内容,财富的生产及再生产则是实用经济学的对象。

洛桑学派——帕累托

帕累托最优也称为帕累托效率,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如果想让某个社会成员变得更好,就只能让其他某个成员的状况变得比现在差。

即如果不让某个人变差就不能让任何人变得更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就是最有效率的。

如果达不到这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而使某人境况变好的,而不使其他任何一个人情况变坏,那么说明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不是最佳的,是缺乏效率的。

这就是著名的“帕累托效率”准则。

帕累托改进所谓帕累托改进是以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Vil-fredoPareto)命名的,并基于帕累托最优基础之上。

帕累托最优是指在不减少一方福利的情况下,就不可能增加另外一方的福利;而帕累托改进是指在不减少一方的福利时,通过改变现有的资源配置而提高另一方的福利。

 

第六章:

马歇尔的经济思想——西方经济学的第二次综合

剑桥学派(Cambridgeschool)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创建的一个学派其创始人马歇尔提出的“均衡价格论”既继承了这个时期的经济学传统,以生产费用解释价值决定,又融合了十九世纪70年代后,以边际效用解释价值决定的学说,故又被称为“新古典学派。

思想来源:

1、约·斯·穆勒的第一次大综合2、边际分析方法:

古诺和杜能3、德国历史学派

研究方法三个特点:

1、连续原理2、边际分析方法的广泛应用3、局部均衡分析

理论体系:

1,需求分析(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市场需求规律,需求弹性,消费者行为理论)

2,供给分析(生产要素与报酬变动,理论供给价格,供给曲线,供给弹性)

3,均衡价格分析(均衡的动态调节过程,均衡的福利分析)

4,国民收入分配理论(工资理论,利息理论,地租与准地租理论,利润理论,劳资调和论)

5,货币、经济波动、国际贸易理论、垄断理论

第七章:

二十世纪初的经济思想

维克赛尔和瑞典学派

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流派。

又称北欧学派、斯德哥尔摩学派。

它以斯德哥尔摩大学为主要阵地,故又称为斯德哥尔摩学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了一整套带有社会民主主义色彩的小国开放型混合经济理论。

它不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