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笔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0032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财政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财政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财政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财政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学笔记.docx

《财政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笔记.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学笔记.docx

财政学笔记

财政学笔记

第一章财政概述

第一节财政的一般概念

财政的概念:

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实现其职能的需要,主要凭借国家权力,对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主要采用价值形式所进行的一种分配和再分配。

如何理解财政的概念

财政是政府凭借国家权力进行的分配活动。

财政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经济活动。

财政是政府实现其功能的重要工具

1、财政是一种分配和再分配活动,它属于分配范畴。

2、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和财政分配是同义语。

3、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剩余产品。

4、财政分配的依据主要是国家权力,包括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两种不同性质的权力。

5、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或说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6、财政分配的形式主要采用价值形式。

7、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第二节财政的产生与发展

财政是一个历史的经济的范畴(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一)财政是一个历史范畴

1.从财政的产生看,财政随历史的发展而产生

(1)原始社会不存在财政

(2)财政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偿性(主要是由政府财政所提供的公共产品的特殊性质所决定的)

手段的强制性

调节机制的计划性

第二章市场与公共财政

第一节政府与市场

一、市场

市场的概念市场是指商品与劳务买卖双方自由交换的场所与机制。

如何理解

(1)市场首先是指商品和劳务交换的场所。

(2)市场是指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指市场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特定资源配置功能的实现方式。

市场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是有效率的

(1)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第一,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第二,同一行业中的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完全无差别的;第三,无论买者还是卖者信息都是充分的;第四,资源可以在各行业之间自由流动的;第五,交易成本极低,甚至为零。

(2)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市场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即“帕累托效率”。

均衡:

价格是一种信号,如果消费需求和供给在一定价格下达成协议,叫均衡。

二、市场失效

(一)市场失效的含义市场由于自身原因而不能配置资源,或虽然可以配置资源,但是配置资源的结果却不符合社会所能接受的效率和公平标准的现象,称之为市场失效或市场失灵。

(二)市场失效的表现

(1)不能提供公共产品

(2)难以解决外部效应问题(3)难以解决垄断和自然垄断问题(4)解决不了信息不充分问题(5)解决不了收入公平分配问题

(6)解决不了经济总量平衡问题

外部效应是指某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影响了其他的经济主体,但却没有因为好的影响而得到利益补偿,也没有因坏的影响而支付代价。

前种情况称之为正的外部效应;后种情况称之为负的外部效应。

二、政府:

政府干预与政府失效

(一)政府的经济作用社会主义政府从社会经济生活宏观的角度,履行对国民经济进行全局性的规划、协调、服务、监督的职能和功能。

(1)政府调节收入分配职能(政策)

(2)维持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干预)(3)资源配置职能(经济活动)(4)市场管制职能(法律手段)(干预手段:

管制生产财政手段)

(二)政府失效政府在配置资源、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的过程中不符合公平和效率原则的现象。

1、政府失效的表现

(1)政府决策失误评定决策的好坏,取决于一项决策对社会的贡献与社会为它所付出的代价之间的差别。

(2)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寻租行为

2、政府失效的原因

(1)政府官员和公务人员的利己动机

(2)政府事实上处于垄断地位(3)公共产品效用的获取和成本分担的分离(4)政府掌握的信息不足

3、政府失效的纠正

(1)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职能范围

(2)发挥公众、舆论对政府的监督作用(3)加强法制建设

第二节公共产品

一、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概念

公共产品:

是和私人产品相对应,是指应通过财政机制向社会提供,满足作为群体的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的产品。

私人产品:

是指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向社会提供,满足作为个体的社会成员私人需要的产品。

二、公共产品的特性

(一)效用的不可分割性通常是作为一个整体向社会提供,所有的消费者都消费同样数量

(二)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一个消费者消费公共产品并不影响其他的消费者消费的数量和质量。

(三)受益的非排他性无法将拒绝付款者排除在消费范围之外,或由于排他成本过高以致在经济上不可行

三、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一)经济因素

1、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财政支出规模越大

2、 经济体制的选择经济管理体制越集权,财政支出规模越大

3、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

4、价格水平的变化物价水平越高,财政支出规模越大

5、征税能力征税能力越强,财政支出规模越大

(二)政治因素(三)社会因素

1、政局是否稳定①国内政局②国际局势1、人口规模和结构

2、政府的行政效率3、政府的干预政策2、社会环境状况

四、财政支出的理想规模所谓的理想财政支出规模就是指能保证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有合适的总量搭配比例,能实现两大经济部门资源配置的边际收益相等的财政支出规模。

(图见笔记)

五、财政支出规模的确定

(一)保证国家职能的顺利实现

(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财政支出合理规模的最终体现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六、西方财政支出增长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瓦格纳法则

基本含义:

随着人均GDP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

(1)政治因素:

随着经济的工业化,不断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化,市场关系的复杂化引起了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

这样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和法律设施。

(2)经济因素:

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居住将密集化,由此将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

这样就需要政府加强管理与调节工作,需要政府不断介入物质生产领域,因而形成了很多公共企业。

此外,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以及福利服务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大。

(二)置换理论(梯度渐进增长理论,替代-规模效应理论)英国的皮科克和威斯曼,在瓦格纳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对1890—1955年间英国的公共部门成长情况的研究提出的。

正常情况下财政支出呈现一种渐进的上升趋势,但当突发事件时财政支出会急剧上升,当突发事件结束后,财政支出水平会下降,但不会降到原来的水平。

(1)内在因素(经济发展,收入水平上升,不变税率征得税收上升,因而支出上升)

(2)外在因素(主要因素突发事件时需要政府发挥更大作用,增税对选民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就产生了“替代效应”即危机促使政府财政支出替代私人支出,危机过后由于政府需要偿还大量债务,财政支出不会退回到先前水平)

3、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1)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2)当经济发展进入中期阶段后-市场失效问题日益突出

(3)随着经济发展由中期阶段进入成熟阶段-财政支出结构发生变化

七、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趋势

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发展变化有本身的特殊性

第二节财政支出结构

一.财政支出结构的涵义

财政支出结构是指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量的比例及相互间的比例关系。

研究财政支出结构的目的:

揭示各类财政支出的相对重要性,探索各类支出的内在联系及规律性,以便合理安排财政支出,形成财政支出的最优结构。

二、财政支出结构的制约因素

(一)经济的制度基础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不同,决定了国家职能及政府活动范围不同,由此决定了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同。

(二)政府的工作重心及发展目标

一定时期内的财政资金的流向及比例,必须同该时期政府的工作重心及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目标相适应,这样才能保证政府所承担的政治经济任务的完成及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经济体制及资源配置的方式

经济体制决定资源的配置方式,也就决定着财政支出的结构。

计划经济体制(政府集中配置为主)市场经济体制(市场配置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三、理想的财政支出结构

理想财政支出结构是指能保证不同类别的公共产品有合适的搭配比例,能实现不同类别的公共产品给社会带来相同的边际收益的财政支出结构。

四、财政支出结构定量分析所得出的一般结论

(一)横向比较得出的一般结论

1.发达国家转移性支出所占比重高于发展中国家。

2.单一制国家中央财政支出所占比重一般高于联邦制国家(单一制国家比联邦制国家更强调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和集中统一的领导地位)

3.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国家经济建设支出所占比重高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国家。

(二)纵向比较得出的一般结论

1.国防费支出所占比重在战争时期比和平时期要高得多。

2.体制转轨时期经济建设支出所占比重趋于下降。

3.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财政支出结构也会呈现规律性的变化。

五、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财政支出政府职能结构的现状

1.经济建设支出(改革以来呈明显下降趋势,这既有合理的因素,也有不合理的因素)

2.行政管理费支出(改革以来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主要是不合理的因素所引起的)

3.社会文教费支出(改革以来呈上升趋势,但近几年徘徊不前)

4.社会保障支出(所占比例比较低)5.国防费支出(下降的趋势)

(二)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思路

前提:

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分清政府和市场的职责,合理确定政府财政支出的范围。

然后,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明确支出重点,并围绕支出重点调整支出结构。

1.加大“三农”支出2.加大并理顺社会保障支出3.加大教育事业支出

4.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5.加大环境保护支出6.加大对统筹区域发展支出

7.要逐步退出竞争性生产领域,加大对基础设施、基础工业和高薪技术产业的投入

8.严格控制行政管理费支出增长速度,保持其适当增长9.大力压缩财政补贴

第四节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和评价

(一)财政支出效益分析

效率与效益效率是指某种行为本身的有效性,它是一个动态概念。

效益是以价值形式表示的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它是收益与因取得收益而花费的成本的静态比较。

(二)财政支出效率的内容:

1、财政支出的配置效率:

效率标准:

社会净效益最大化

2、财政支出的生产效率:

在资源配置既定的前提下,政府部门内部的组织管理状况决定着提供公共物品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决定财政的支出效率,也被称为X效率。

3、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是财政支出效率的集中表现。

(三)财政支出效益的涵义财政支出给社会带来的收益与其耗费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

(四)财政支出效益的特殊性(与微观经济主体对比)

1.两者计算的所费与所得的范围不同。

2.两者的选优标准不同。

3.两者效益的表现形式不同。

(一)成本-效益法

(1)概念。

就是针对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方案,详细列出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通过分析比较,选择出最优的政府投资项目的方法。

(2)考察影响成本、效益的因素

①实际成本效益和金融成本效益

实际成本和效益是指公共项目实际发生的成本和效益,反映了社会福利的减少或增加。

金融成本和效益是指由于项目的实施,使社会某方面受到影响,导致市场相对价格变动而产生的成本或收益,又称为虚假的成本和效益。

②直接成本效益和间接成本效益

直接成本与效益是指与项目有直接关系的成本与效益。

间接成本与效益也称次级成本,是指由项目派生出来的成本。

这种成本和效益较为复杂,不那么具体。

有形成本效益和无形成本效益(二者主要以能否用市场价格来表示加以区分)

有形的成本和效益是指可以用市场价格计算并按照惯例纳入会计帐目的一切成本和效益。

无形的成本和效益则是指不能有市场价格、由此也不能入账的一切成本和效益。

无形成本和效益很难衡量,但必须在分析时予以考虑。

④内部成本效益和外部成本效益

内部成本和效益是指在工程所在地区内发生的成本和效益。

外部成本和效益是指在工程实施区域以外所发生的成本与效益。

⑤中间成本效益和最终成本效益

中间成本效益指在建设工程成为最终产品之前计入其他经济活动所产生的一切成本与效益;

最终成本效益指建设工程成为最终产品后所产生的一切成本与效益。

(3)采用“影子价格”将每年的成本效益量化

影子价格是对市场价格加以调整,剔除市场价格的非竞争性影响因素,使之趋近于完全竞争价格的一种计算价格。

理想的影子价格应为不存在市场失效时的帕累托效率均衡价格,它是一种真正的社会价格。

汽油的影子价格=企业生产汽油的边际成本+每单位的外部成本,也就是这种商品给经济带来的总的边际机会成本。

4、对成本效益分析法的评价

(1)成本效益分析法有助于克服只看到财政支出效益而看不到财政支出成本的倾向,也有助于克服只看到财政支出成本而看不到财政支出效益的倾向。

(2)由于相当多的财政支出的成本效益都难以准确衡量而使成本效益分析法的使用范围受到限制。

(二)最低费用选择法的概念

概念:

不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财政支出方案或计划的社会效益,只计算备选方案或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作为择优标准的安排支出的方法。

多被用于军事、政治、文化、卫生等财政支出项目上。

(三)公共定价法

1、概念:

政府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产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可以使社会对公共产品的消费达到有效率的状态,从而提高财政支出效率的方法。

2、公共定价的政策选择

(1)纯公共定价,即政府直接规定价格(多数是对一些自然垄断行业)。

(2)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即政府规定竞争性管制行业的价格。

3、 公共定价方法的选择

(1)平均成本定价法将价格确定在产品的平均成本的水平上,以尽可能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对自然垄断行业,采用平均成本定价法可使企业保持收支平衡

(2)二部定价法由两种要素构成:

基本费,从量费

(3)负荷定价法根据不同时间或时期的需要制定不同的价格

4、公共定价的难点:

政府与企业信息不对称。

克服的办法:

一般是采用价格听证会来定价

第六章社会消费性支出

第一节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

一、 社会消费性支出的含义

概念:

政府为履行政治经济与社会管理职能、社会服务职能而发生的日常开支。

社会消费性支出与投资性支出虽然同属于购买性支出但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的使用并不形成任何资产,即政府购买性支出中没有形成资产的部分。

二、社会消费性支出的属性社会消费性支出是非生产的消耗性支出,它是为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就其本质来说,社会消费性支出满足的是纯社会公共需要。

在财政支出顺序的安排上,社会消费性支出的属性决定了它是必须首先得到资源保证的项目。

三、社会消费性支出项目(行政管理费、国防费、文教科卫事业费等)

社会消费性支出的绝对规模总的是呈现一种扩张的趋势,相对规模在一定发展阶段也是扩张趋势,达到一定规模则相对停滞。

第二节行政管理支出

一、行政管理支出的涵义

(一)概念:

行政管理支出是国家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等行使职能所需的费用。

它是维持国家各级政权存在、保证各级国家管理机构正常运转所必需的费用,也是纳税人所必须支付的成本。

(二)行政管理支出的属性按照公共产品理论,政府提供的各种行政管理服务均属于纯公共产品范畴,属于市场完全失效的资源配置领域,必须由政府配置方式来替代。

在整个财政支出体系中,行政管理支出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又是一种纯消费性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在整个财政支出乃至社会财富中所占比例不能过高。

(并不直接作用于任何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也不产生任何直接的经济效益。

就其本身而言,属于社会财富的一种净消耗,是一种消耗性支出。

二、行政管理支出的内容与特征

1、按部门划分:

主要包括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和外交支出。

2、按用途划分:

人员经费、公用经费

(二)主要特征

1、属于管理性支出2、非生产性支出

3.连续性4、支出具有刚性增长趋势

三、行政管理支出规模变化的一般规律

行政管理支出绝对规模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但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却呈现下降趋势。

行政支出过多,会存在“挤出效应”,会导致政府官僚主义,导致效率下降,导致整个社会的无序化,最终导致社会效率的下降。

四、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实证分析

(一)绝对量呈明显的增长趋势(行政管理费增长速度大部分年份超过财政支出增长速度,是财政支出中增长最快的一个。

(二)相对量也呈增长趋势(说明我国行政管理成本总体规模偏高,增长速度过快,给国民经济带来较重的负担。

(三)国际比较(我国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高于其他国家,增速也快于其他国家。

五、行政管理费支出的影响因素

(一)经济总体增长水平和财政收支规模

从长期看,这两个因素与行政管理费用规模呈正相关和比较稳定的关系。

(二)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财政供给范围过宽,加大了政府运行成本。

(三)政府行政级次设置不科学,加大了政府运行成本。

(四)机构设置过多和人员配备超编

(五)行政管理费本身的使用效率低

(六)物价水平

六、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控制

1.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构建有效政府。

2.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降低政府行政成本。

(1)优化行政级次设置,建设智能型政府。

(2)明确职责,强化制衡和监管。

特别应强化各级人大和财政、审计部门在行政成本管理、控制和监督中的权力,整肃预算纪律,严格预算程序,加强预算的公开化和透明度。

(3)加大行政经费重点项目的管理,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3.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节省政府行政成本。

第三节国防支出(包括国防费、民兵建设费、国防科研事业费和防空经费等)

一、特征:

非生产性、连续性、波动性

二、国防支出水平的一般决定因素

(一)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二)国家管辖控制的范围大小(三)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情况(四)兵役制度(五)经费使用效率(六)军事现代化程度

二、国防支出对经济的影响

(一)国防支出规模的扩张与收缩对社会需求和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

国防支出中人员费用支出形成消费需求,而武器装备开支形成投资需求。

(二)国防支出结构的调整对经济结构有重要影响

会引起军工产业和民用产业之间以及各自内部的结构变化,进而引起投资结构、就业结构、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结构及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

(三)国防支出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各国政府将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军事科研,带动本国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并民用化,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我国的国防支出

(一)现状

1、我国国防支出规模

(1)从表面看,我国国防支出的绝对量在上升

(2)我国国防支出的相对规模下降。

3、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国防支出规模,无论是从绝对总额还是从相对水平来看,与几个大国相比仍处于低水平。

第四节文教科卫支出

分类:

1、按照支出的部门划分:

文化事业费、教育事业费、科学事业费、卫生事业费、体育事业费、通讯事业费等。

2、按照支出的用途划分:

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

经济属性从产品属性上讲,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的属于纯公共品,大部分属于混合公共产品,如教育等;同时存在大量的私人产品。

(四)性质:

1、将文教科卫支出归入非生产性范畴,2、从动态的、绝对的意义上来讲,

对物质财富生产的贡献越来越大。

3、保持文教科卫支出占一个适当的比例,要让这一类支出的比例不断提高,甚至超过GDP的增长速度。

二、我国文教科卫支出的规模文教科卫支出的范围较广,内容丰富,属于文教科文支出的有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和医疗卫生四大类。

三、教育支出

(一)教育产品的属性1、具有纯公共产品性质的教育产品。

义务教育、特殊教育

以广播电视等形式进行的公共教育、国家公务员教育等。

2、准公共产品性质的教育产品。

主要有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等。

(二)政府参与教育的原因(教育支出的经济效应)1、教育支出具有正的外部效应。

2、教育支出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

3、发展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

4、教育资本市场不尽完善。

如果仅仅依靠商业性保险,这一市场的供给将很难满足庞大的社会需要。

政府的介入可以起到分解风险、鼓励市场增加供给的作用。

(三)、教育产品的筹资方式

(1)基础教育或义务教育,其资金来源应更多地由财政提供,以公立学校教育为主要形式。

(2)高等教育,应主要由受益者个人承担资金,私立学校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国家财政可以适当予以支持。

应该建立适当的费用分摊机制(3)职业教育,其资金来源应基本上由市场机制决定,由企业或受益人承担。

当然,为了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扩大就业,政府也可以适当给予支持和鼓励。

(四)我国教育支出状况分析

1、现状

(1)我国教育经费来源构成目前已经形成政府投入、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等多种形式、多元化的教育资金来源。

我国教育经费来源构成的基本特征,仍以政府投入为主

(2)我国教育支出的结构级次结构不合理,即重视高等教育,忽视初等教育,特别是农村的普及教育长期处于落后的困境。

(3)教育支出的效益:

较低

2、措施:

(1)提高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2)建立并健全保障教育经费能稳定增长、按需投入的机制。

(3)进一步建立并完善教育经费的分担机制,彻底改变由国家“包办”教育的状况,加快实现办学主体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