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主要哲学思潮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9930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主要哲学思潮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主要哲学思潮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主要哲学思潮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主要哲学思潮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主要哲学思潮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主要哲学思潮纲.docx

《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主要哲学思潮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主要哲学思潮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主要哲学思潮纲.docx

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主要哲学思潮纲

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主要哲学思潮

纲要

讲解人杨寿堪

第一讲古希腊哲学(Greekphilosophy)

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开端。

恩格斯指出:

“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古希腊哲学三位主要代表人物:

苏格拉底(Socrates,前469——前399)

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

一、苏格拉底哲学

▲认识你自己(Knowthyself)——德尔菲阿波罗神庙上的铭文(InscriptiononthetempleofDelphi)——哲学的出发点——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以人为中心——探究世界本原不是去探究世界本原是某种东西,而是要了解使世界井然有秩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善——善只能通过对自身的认识来获得。

▲美德即知识(VirtuebeingKnowledge)——有智慧有道德的人才能分清善恶——善出于知,恶出于无知——美德是通过教育得来的。

▲苏格拉底的方法-辩证方法(dialecticalmethod)——通过与别人对话即一问一答的形式,揭露对方的矛盾——从具体事例引申出普遍原则,即普遍概念(generalconcept)或定义,这是获得真、善、美的方法——“助产术”(artofmidwifery),象把潜藏在母腹中的胎儿接生出来一样。

二、柏拉图哲学

▲理念论(Idea)——世界分为“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可见世界”是由具体事物组成的、变动不居的、肉眼可见的不真实物质世界——“可知世界”是不变的、唯一真实的、绝对存在的理念世界——理念是原本,个别事物是理念的影子或摹本(copy),具体事物是“分有”(Participation)或“模仿”(imitation)理念——理念分为若干等级——具体事物的理念,数学的理念,艺术或道德的理念——最高的理念是善,善是创造世界一切的力量与源泉,善好比太阳。

▲认识论(epistemology)——“回忆”说(doctrineofRecollection)——学习就是回忆灵魂进入肉体之前所具有的理念知识的过程。

“四线段”(fourthread)比喻——依据两个世界的理论,把认识分为两大部分:

意见和知识——意见包含想象(对实际东西的影像的认识)和信念(对实际东西的认识)——知识包含理智(通过推理获得数学知识)和理性(通过辩证法对理念的认识)——以图表示:

 

“洞穴”比喻(Simileofcave)——一群人世世代代住在洞穴里,他们有如囚徒被铁链锁在固定地点,不能回头或环顾,囚徒后面有一堵矮墙,墙前面有一堆火,矮墙走过的人举着各种雕像,囚徒看见的只是借助火光投到墙壁上的影子,无法见到真实的东西——以图表示:

 

▲理想国(Republic)——三种等级:

统治者、武士、劳动者——三种灵魂:

理性、激情、欲望——三种德性:

智慧、勇敢、节制——教育制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接受人文科学教育(宗教、音乐、读写,从怀胎到18岁)——第二阶段,第一、二等级接受为期四年的高等教育(20——30岁),第三阶段,挑选出优秀分子进行5年的辩证法教育,培养哲学王——第一、二等级实行共产、共妻、共夫制,子女共有,生育按优生原则培养下一代。

三、亚里士多德哲学

▲批判理念论——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没有个别存在就没有一般的理念,不变的理念不可能产生变动事物——“分有”说只是诗一般的比喻,无法说明事实。

▲第一哲学(firstphilosophy)——形而上学(Metaphysic)专门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BeingasBeing)的本体论问题——实体(Substance)是事物存在的基础与根据;从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来说,个体是实体,又称第一实体,一般称第二实体——“四因”(fourcauses)是事物存在的四种原因——质料因(materialcauses)、形式因(formcauses)、动力因(motivecauses)、目的因(purposecauses)——四因又可归为质料因与形式因。

 

▲逻辑学(FormalLogic)创始人——创立了形式逻辑三个基本规律:

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创立了逻辑归纳法:

简单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创立了逻辑演绎法,即逻辑演绎三段论。

▲实践科学(Scienceofpractice)——伦理学与政治学——善是人的一切活动的目的,人的至善是伦理学与政治学研究的对象——政治上是最高的学科,其他一切学科都从属于它——人按其本性是政治的(社会的)动物——从时间上说个人先于城邦国家,从本性上说城邦国家“先于”(Priorito)个人——中庸(中道)是伦理与政治的基本准则——中庸是人行为的美德——中庸政治体制(由中等阶级组成的体制)是最好的政体。

第二讲十七世纪经验论与唯理论(empiricismandrationalism)

一、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

▲主要代表人物——一

培根(F.Bacon,1561——1626)

霍布斯(T.Hobbes,1588——1675)

洛克(J.Locke,1632——1705)

休谟(D.Hume,1711——1776)

贝克莱(G.Berkey,1685——1753)

笛卡尔(R.Descartes,1596——1650)

斯宾诺莎(B.Spinoza,1632——1677)

莱布尼茨(G.W.Leibniz,1646——1716)

▲争论的缘由——科学发展的原因,实验科学与数学取得丰硕成果——哲学自身发展原因,从本体论到认识论,即从对客体的研究转向对主体自身的研究是人类认识的必然——历史原因,近代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实际上是古代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之争、中世纪唯名论(nominalism)与实在论(realism)之争的继续。

 

▲争论的主题:

——认识(知识)的来源问题

——认识(知识)可靠性问题

——认识(知识)的方法问题

——真理的标准问题。

二、培根哲学

▲近代经验论创始人——一切知识(认识)来源于感觉经验——知识就是力量(Knowledgeandpowerisunity)。

▲四种“假相”(Idols)说:

——种族假相(idolsofthetribe):

人类所共有的偏见,根植于人类种族天性之中;

——洞穴假相(idolsoftheden):

个人的偏见,个人囿于自己的“洞穴”,坐井观天形成的;

——市场假相(idolsofthemarket-place):

滥用语言、名称造成的偏见,象市场上叫卖者一样以假乱真。

——剧场假相(idolsofthetheatre):

盲目崇拜权威、迷信传统观念造成的偏见,它象舞台上戏剧那样是根据不真实布景方式创造世界。

▲近代经验归纳法的奠基人:

——《新工具》反对亚里士多德《工具论》

——归纳法三个步骤——广泛收集材料——三表法(threetable)存在表、差异表、程度表

——排斥法——九种辅助方法。

三、霍布斯哲学

▲近代机械唯物论创始人:

——物体根本原性是广延性,其他属性(色、声、香、味等)是物体的偶性.

——物体运动形式是位移,它是由外力推动的,“静者恒静,动者恒动”。

▲性恶论——人对人像狼一样——国家统治者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有如“利维坦”(Leviathan,神话中凶猛的海兽),臣民必须绝对服从。

 

四、笛卡尔哲学

▲普遍怀疑方法(methodofdoubt)

1.对一切知识与事物(那怕信以为真的)都要怀疑,接受理性无情审判.

2.怀疑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真理,“排除浮土和沙子,找出岩石和粘土。

3.我思故我在(Cogico,ergoSum/Ithink,thereforeIam)

▲二元论(dualism):

1.三种实体:

心灵(Spirit)、物质(mater)、上帝(God).

2.心灵实体的本性能思维,但不占有空间;物质实体的本性占有空间,但不能思维.

3.心灵与物质统一于绝对实体上帝。

▲天赋观念论(innateidea):

——心灵产生的概念完全无需怀疑的,通过理性直觉即可获得——数学公理、逻辑规则等是不证自明的,是上帝印入人的理性之中的——心灵高度专一进行沉思时便可发现这类观念。

 

五、斯宾诺莎哲学

▲实体学说(Substance)

1.实体是在自身由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

2.实体是自因、无限、唯一的.

3.实体有两种属性:

思维与广延.

4.反对笛卡尔二元论。

▲两个哲学命题(Thepropositionofphilosophy):

——自由是认识的必然(freedonistheunderstandingofnecessity)

——自由与必然对立起来是违反理性的,人凭借理性思维能力认识必然性,按必然性行动便获得自由

——规定就是否定(determinationisnegation):

实体是无限的,不能有任何形状的规定,形状只存在于有限的被规定的具体事物中。

 

六、莱布尼茨哲学

▲单子论(monad):

1.一切事物都是由单子构成的.

2.单子是能动的精神实体.

3.预定和谐论.

4.上帝根据理由充足律来选这个世界,是一切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世界。

▲两种真理论(truth):

——推理真理与事实真理——推理真理是必然的,它的反面是不可能的;它以矛盾律为根据,心灵进行逻辑推理而获得,具有普通必然的知识

——事实真理是偶然的,它的反面是可能的;它是依据充足理由律,对事实与现象进行归纳得到的知识。

▲世界多样性——每个单子与任何别的单子相异,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东西——宫女们企图找出两片相同的叶子是徒劳的,因为自然界一切事物是由质的多样性的单子构成的。

 

七、休谟哲学

▲怀疑论(Scepticism)——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一堆知觉,知觉之外是否存在别的东西是无法知道的——世界不存在因果必然联系——所谓因果联系只是人们“习惯的联想”。

▲两类真理论——科学分为两类:

研究“观念关系”与研究“实际关系”——观念真理与事实真理——观念真理是通过直觉发现其确定性,不需要任何事实为依据的(例如数学,几何学原理等)——事实真理靠事实的推理,建立在因果关系基础上的,没有必然性和可靠性。

▲休谟问题(TheproblemofHume):

——凡是由经验归纳得到的知识没有普遍必然性,它只适合于过去与现在,不适合于将来

——如何才获得适用于一切时间、地点的具有普遍必然性知识?

第三讲德国古典哲学(ClassicalGermanphilosophy)

德国古典哲学是西方哲学史发展的高峰,同时也是西方传统哲学的终结。

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有——

康德(I.Kant,1724——1804)

费希特(J.G.Fichte,1762——1814)

谢林(F.W.J.Schelling,1775——1854)

黑格尔(G.W.F.Hegel,1770——1831)

费尔巴哈(L.A.Feuerbach,1804——1872)

 

一、康德哲学

▲《纯粹理性批判》:

认识论——科学知识(数学、自然科学、形而上学知识)何以能够成为普遍必然性知识问题——休谟的启示——经验论与唯理论在认识论上的各自片面性——科学知识=质料+形式——质料是经验提供的,是后天的;形式是先天的(apriori),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普遍必然性知识。

先天综合判断(apriorisyntheticjudgmend/apriorisynthetischesUrteil)——分析判断主词包含了谓词,具有普遍必然性,但没有增加新内容——综合判断主词不包含谓词,具有新内容,但没有普遍必然性——先天综合判断,既是先天的又是综合的,因而是科学知识的判断。

感性阶段——一切知识都是从感觉经验开始,但仅有感觉经验并不是科学知识——先天直观形式时间空间对感觉经验加以综合与整理,形成感性知识,即数学知识。

知性阶段——感性直观提供的材料,然后用知性先天形式即范畴加以综合统一形成知性知识,即自然科学知识——从传统逻辑判断中引申出人类十二种范畴(全体性、实在性、因果性、必然性等)——客观统一性靠自我统一性——人为自然立法——“哥白尼革命”(Copemicusrevolution)。

理性阶段——解决形而上学命题何以可能问题——四种二律背反(Antinomy/Antinomie):

有限与无限、单一与复合、必然与自由、绝对存在与非绝对存在——人类理性产生的“先验幻象”(Transcendenalillusion/TranszendentalScheins)。

▲《实践理性批判》:

伦理学——“善良意志”(goodwill/WilledesGuten)是康德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与出发点——按善良意志办事就是善——绝对的、无条件的,即没有任何目的、利益和欲望的道德原则称为“绝对命令”(Categoricalimperative/KategorischerImperative),反之是假言命令(Hypotheticalimperative/HypothetischerImperative),绝对命令就是意志“自律”(autonomy/Autonomie),假言命令是意志“他律”(heteronomy/Heteronomie)——在现实世界中道德与幸福处在“二律背反”中——以“公设”(Marim):

灵魂不死、意志自由、上帝来保证,在“彼岸世界”达到道德与幸福的统一。

▲《判断力批判》:

美学——沟通认识与实践的中介——审美判断是反思判断(reflectionjudgment/ReflektierendeUrtelskraft)——从质来说,审美判断是无功利判断——从量来说,审美判断是一种特殊判断——从关系来说,审美判断是无目的判断,但“无目的合目的性”。

——从样态来说,审美判断“有共通感”。

二、黑格尔哲学

▲《哲学全书》——建立庞大哲学体系——绝对精神(absoluteSpirit/absoluterGeist)存在自然界、人类社会之前的能动的实体与主体——绝对精神发展(哲学体系)是按正、反合的形式进行的——逻辑阶段(逻辑学)、自然阶段(自然哲学)和精神阶段(精神哲学)——以图表示:

 

存在论

逻辑阶段本质论

绝对精神

概念论

机械性

自然阶段物理性

有机性

主观精神

精神阶段客观精神

绝对精神

▲思维与存在的矛盾与统一——逻辑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精神都是思维与存在的矛盾与统一的过程。

▲三个规律的理论——《逻辑学》存在论论述了质量互变规律——《逻辑学》本质论论述了对立统一规律——《逻辑学》全书阐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

▲真理是具体的理论——真理是科学体系——真理不是抽象的(片面的)而是具体的(全面的)——真理不是开端也不是结尾而是发展全过程——真理是事实符合概念。

▲历史辩证法——历史发展是以新代替旧的不断更新过程——历史是人类的自由发展的历史——历史伟人是时代产物,是理性的工具。

第四讲西方传统哲学特征和现代西方哲学思潮

(CharacteristicsofWesterntraditionphilosophyandtrendofcontemporacywesternphilosophy)

一、形而上学(metaphysic)

▲二元论——两重世界——主体与客体分立——心物分离。

▲实体性——追求超验的本质——“有底哲学”。

▲中介性——联系主要的桥梁——认识工具的意义。

二、理性主义(rationalism)

▲理性界定三维度——从认识论上讲,理性是指人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的概念、判断与推理——从意识论上讲,理性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和自觉的心理活动——从人性上讲,理性是指人以理智(reason)指导自己行为。

▲理性与理性主义——两者区别:

理性是指人的认识与心理活动,理性主义则是指哲学上的一种学说——两者联系:

理性主义片面地夸大人的理性因素的作用,否认非理性。

▲理性主义的历史形态——本体理性主义(传统理性主义)和主体理性主义(启蒙理性主义)——理性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古代本体理性主义、近代主体理性主义、德国古典哲学的本体理性主义与主体理性主义的结合。

▲黑格尔哲学是理性主义典型代表——理性是宇宙万物的根源与“努斯”——理性是事物的共性,事物本质——理性是衡量事物存在与否的标准——理性是历史主宰——理性是认识思维最高阶段。

三、主体主义(人类中心论)(Subjectivilism/anthropocentrism)

▲西方哲学史是主体主义(人类中心论)的历史——近代西方哲学是主体主义哲学的典型——从“我思故我在”到“主体吞没客体”。

▲人是宇宙中心——人是上帝之娇子——伦理是人的“专利”——人是万物的主宰。

▲主体对客体的决定作用——主张知识万能,知识能解决一切问题——知识、财富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志——人与自然关系的尖锐矛盾。

四、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思潮

▲反形而上学思潮(anti-metaphysics)——实证主义、逻辑经验主义是反形而上学的“急先锋”——人文主义哲学,诸如唯意志主义、存在主义、实用主义等,从不同角度批判传统哲学把人与世界分裂为二,主张人即世界,世界即人。

▲非理主义思潮(irrationalism):

从本体论上主张意志决定世界——从认识论上否认逻辑理性思维,宣扬人的直觉的意义——在人学上认为人的本能冲动、无意识是人的本质的特征。

▲反主体主义(反人类中心论)思潮(anti-Subjectivitism)——主观能动性膨胀形成“无人身自我”。

——人不是世界万物的“太上皇”——对机械论世界观的批判——人类正处在“十字路口”。

(见JeremyRifkin:

EnTropy:

ANewWorldView)

▲后现代哲学(postmodernismphilosophy)。

第五讲实证主义(Positivism)

实证主义是最早反对传统形而上学的现代西方哲学流派。

实证主义发展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主要代表人物——

第一代实证主义——法英实证主义

法国孔德(A.Comte,1798——1857)

英国穆勒(J.S.Mill,1806——1873,又译密尔)

英国斯宾塞(H.Spencer,1820——1903)

第二代实证主义——马赫主义

奥地利马赫(E.Mach,1838——1916)

德国阿芬那留斯(R.Avenarius,1843——1896)

第三代实证主义——逻辑经验主义

德国石里克(M.Schlick,1882——1916)

德国卡尔纳普(R.Carnap,1891——1970)

德国赖欣马赫(H.Reichenbach,1891——1953)

一、法英实证主义

“实证”(Positive)一词,意即“明确的”、“精确的”、“无疑的”、“肯定的”。

孔德1830年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ThePositivephilosophyofAugusteComte)标志着实证主义哲学学派的形成。

孔德实证论

▲继承了英国经验论思想——经验事实为人们提供最实在、精确、肯定和有用的东西——人们的认识和真理只限于事实经验范围内——形而上学企图超出经验事实,建立一种超经验寻求所谓世界本质,只是妄想。

▲人类思想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即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即抽象阶段——实证阶段,即科学阶段:

借助于观察与推理,发现现象与现象的关系,这是实证的哲学方法。

穆勒感觉恒久性原理

▲一切认识(知识)均以感觉经验为限——形而上学要建立超经验的认识体系,寻求经验之外的世界本质,既不可能也无必要。

▲感觉恒久性原理——通过人的记忆与心理的联想,仍可获得不是当下的外界事物存在的信念。

斯宾塞知识论

▲科学与哲学的认识是以现象为对象,即研究有限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和可分的东西——无条件的、无限的绝对存在(力)是一切现象极终原因和最高实在,人的认识是无法达到的。

▲知识可分为低级的、科学的和哲学的三类,均以经验或以不可知实在(力)的表象为对象——三者不同仅是对现象的外部联系与抽象程度的不同——低级知识是一种现象完全不相联系的知识——科学知识是关于现象有一部分联系的知识——哲学是关于现象完全联系的知识和抽象程度最高的知识。

二、马赫主义

马赫世界要素论

▲《感觉的分析》(Theanalysisofsensations)中提出世界“要素论”(TheoryofElement)——世界是三个要素的复合——物理要素(ABC),例如颜色、声音等,它们组成物体——生理要素(KLM),例如神经系统、眼网膜等,它们构成人的身体——心理要素(αβγ),例如意志、记忆、印象等,它们构成人的自我——三者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ABC与αβγ相互影响,两者影响又以KLM为中介。

▲要素论是是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超越”——传统哲学是以物体与自我、物质与精神分立为标志的二元论——要素论目的在于组成一个“统一的一元论的宇宙结构”。

阿芬那留斯原则同格说

▲“原则同格”说(Theoryofprincipledcoordination)——作为主体的自我同作为对象的环境处于不可分割的“同格”,即相互依存的关系之中——自我是“同格”的中心项,环境是“同格”的对立项——没有主体就没有环境,没有环境也没有主体。

▲“嵌入”说(Theoryofinterjection)——把知觉、观念、思想与其对象相分离而置入(嵌入)人的意识之中的现象——传统哲学反映论是典型的“嵌入”说——主体与客体、自我与环境分割开来,或者主体、自我从属于客体、环境,或者客体、环境从属于主体、自我——由经验所统一的世界分裂为二。

三、逻辑经验主义

逻辑经验主义,包括以石里克、卡尔纳普为代表的维也纳学派和以赖欣马赫为代表的柏林学派等。

石里克论哲学方法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对真理的追求——哲学不是求知求真体系,而是一种“揭示意义的活动”——哲学的方法是逻辑语言分析。

▲人与世界的关系有两种方式,即认识方式与体验方式——形而上学的错误在于混淆认识方式与体验方式,即以体验代替认识——形而上学的命题是无法用经验说明的虚假命题。

 

卡尔纳普对形而上学拒斥

▲《哲学中的伪命题》(Pseudopropositionofphilosophy)和《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清除形而上学》中激烈地批判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命题既不属于分析命题,也不属于综合命题,而是没有意义的伪命题——无意义的词组成的命题,例如“神”、“始基”、“自在之物”、“理念”、“无限”、“绝对”等——违反逻辑规则组成的句子。

▲以逻辑分析揭露形而上学假命题——对英语“tobe”的误用——“tobe”一般当作联系词放在谓词的前面,但形而上学许多命题中却把它当作谓词形式来用,例如Iam(我存在)。

赖欣巴赫论思辨哲学

▲《科学哲学的兴起》(TheRiseofScientificphilosophy)——思辨哲学追求普遍性及其错误——“普遍性”(generality)和“概括”(generalization)是由同一词根而来——概括又是同解释相联系,因为概括就是解释我们观察的各种事实——解释产生类比——类比必然出现假解释。

▲思辨哲学寻求意识的绝对确定性的误区——寻求知识的绝对确定性是理性主义者的方法——逻辑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提供的知识都是可以怀疑的,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