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蔡一高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精校Word解析打印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97251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5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新蔡一高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精校Word解析打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南省新蔡一高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精校Word解析打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河南省新蔡一高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精校Word解析打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河南省新蔡一高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精校Word解析打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河南省新蔡一高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精校Word解析打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新蔡一高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精校Word解析打印版.docx

《河南省新蔡一高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精校Word解析打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新蔡一高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精校Word解析打印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新蔡一高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精校Word解析打印版.docx

河南省新蔡一高学年高一月考地理试题精校Word解析打印版

新蔡一高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近年人口统计图”,回答下列各题。

1.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

C.丁、丙、乙、甲D.丁、乙、丙、甲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高高低”模式B.乙地一定属于发展中国家

C.丙地人口数量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D.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

【答案】1.B2.B

【解析】

1.甲图为增长型人口金字塔图,自然增长率较高,乙图中自然增长率为0,丙图青少年比例高,自然增长率较高,丁图自然增长率为负值,自然增长率最低,B正确。

【点睛】

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特征

A原始型: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传统型: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现代型: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读“不同国家出生率、死亡率统计图(图中1~12代表国家)”,完成下列各题。

3.图中呈现“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特点

的一组国家是(  )

A.4、5、6B.9、10、11

C.10、11、12D.1、2、3

4.图中11、12两个国家最有可能位于(  )

A.欧洲B.北美洲

C.大洋洲D.非洲

【答案】3.D4.D

【解析】试题分析:

3.结合坐标图的横纵坐标,找出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大小数据,图中呈现“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特点的一组国家是1、2、3,故A项正确。

4.图中11、12两个国家,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较高,高自然增长率,属于发展中国家,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属于发达国家,非洲属于发展中国家,故D项正确。

考点: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下图为我国2005年与2050年(预测)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5.下列关于2005—2050年我国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青壮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负担大大减轻

B.少年人口比重增加,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将有所加快

C.老年人口比重增加,需要加大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D.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促进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6.形成这种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①自然环境 ②生产力水平 ③社会观念 ④宗教信仰 ⑤国家政策

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⑤

【答案】5.C6.C

【解析】试题分析:

5.从正三角坐标中不难看出我国2005年到2050年的人口变化趋势是少年人口和青壮年人口的比重明显下降,而老年人口的比重明显上升。

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社会负担加重,这必然需要加大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故选C

6.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年龄结构及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与自然环境因素的关系不大,重点是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人们的生育观念、国家政策等,故选C。

考点:

人口年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点评:

本题的关键是正三角坐标的判读,在此基础之上,考查考生对人口问题的理解与分析判断能力,试题的难度比较适中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2005-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迁入率与迁出率之差,正数表示人口净迁入.反之为净迁出)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7.下列有关我国部分省区2005-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江西省净迁入人口数增加②天津人口增长率大于四川③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④贵州人口数量减少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8.上图中人口数量的变化(  )

A.加剧了北京、上海、天津城市交通拥堵

B.引起江西、贵州的人口合理容量增大

C.主要增强了广东、浙江第一产业的活力

D.使北京、上海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

【答案】7.C8.A

【解析】

7.我国部分省区2005-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江西省人口净迁移率是负值,净迁入人口数减少,①错。

人口增长率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净迁移率的和,天津人口增长率大于四川,②对。

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③对。

贵州人口增长率为正值,人口数量增加,④对。

C对,A、B、D错。

8.上图中人口数量的变化,使京津沪地区人口增长快,加剧了北京、上海、天津城市交通拥堵,A对。

人口迁出,不能改变江西、贵州的人口合理容量增大,B错。

主要增强了广东、浙江第二、第三产业的活力,C错。

使北京、上海人口老龄化问题减轻,D错。

下图为“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

人口净迁入区是指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的区域;反之,为人口净迁出区。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9.主要因资源开发而引起人口净迁入的省级行政区有

A.广东B.江苏

C.新疆D.黑龙江

10.关于我国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南各省区均为人口净迁出区

B.西北各省区均为人口净迁入区

C.东南沿海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入区

D.东北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出区

【答案】9.C10.C

【解析】

9.读图分析可知,在广东、江苏等是人口的主要迁入地区,但是这些地区,主要江苏大量人口的迁入是因为其经济发展水平高,但没有资源优势,AB错误;黑龙江是人口的人口净迁出区,D错误;新疆则因为国土资源的开发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C正确。

故答案选C项。

10.由图可知,西南各省中,除了云南人口净迁入外,其他各省市均为净迁出,迁出量远大于迁入量,因而,西南地区是我国的人口净迁出区,A项正确。

看图可知,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等是人口的主要迁入地区,C项正确。

点睛: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等。

生态城市建设是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下图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

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1.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  )

A.K2线B.AC曲线C.AD曲线D.AB曲线

12.将北京建设成为生态城市的合理措施有(  )

①增加城市绿地面积②控制城市化进程③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④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⑤集中布置城市用地⑥分散城市职能

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⑤C.①②⑤⑥D.①③④⑤

【答案】11.D12.A

【解析】试题分析:

11.AC和AD线表示经济发展初期,环境质量下降,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质量上升;AB线显示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呈快速下降趋势,这是不可取的发展道路。

选D正确。

12.增加城市绿地面积,能有效减轻城市的热岛效应,①合理;城市化进程本身与生态城市建设并不矛盾,关键是要合理进行城市规划,不能使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各功能区太集中,否则会出现交通拥堵、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不利于生态城市的建设,②,不合理;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可减少城市污染,③合理;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城市环境保护,④合理;集中布置城市用地,不利于城市合理规划,⑤不合理;分散城市职能,有利于城市环境保护,⑥合理。

选A正确。

考点:

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及城市发展。

下图示意“某市某区的昼夜人口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3.卧城是指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

该市卧城位于该区的(  )

A.东部B.东南部C.北部D.西南部

14.对图中四处功能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处为高新产业区B.②处为休闲娱乐区

C.③处为中心商务区D.④处为商住混合区

【答案】13.A14.D

【解析】试题分析:

13.昼夜人口变化反映的是城市人们空间活动的变化。

卧城的人们应该是昼少夜多,因为白天去上班,晚上回家休息。

图中卧城应在③处,位于东部。

故选A。

14.①处人口昼夜均少,说明人口分布、流动小,应是郊区;②处人口昼多夜少,应是人们上班区(比如工厂);③处为卧城(如上所述);④处人口昼夜均多,应是商住混合区,白天来购物,晚上要睡觉。

故选D。

【考点定位】城市功能区

“城市绿心”指位于城市中央或由多个城市组团围合的绿色空间,用地类型包括公园、林地、农业用地、动植物保护地、湿地和其他类型用地等。

它可以有效整合城市资源,净化空气,减轻热岛效应,对城市环境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手段。

下图为城市组团绿心空间结构模式图和单个城市绿心空间结构模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5.“城市绿心”区域适合布局的产业活动是(  )

A.金融商贸B.房地产开发C.行政文化D.农、林业用地

16.打造城市组团“绿心”将会(  )

A.增加该区域的地下径流量B.带来城市间交通拥堵现象

C.推动“逆城市化”现象D.增加区域的地表径流量

【答案】15.D16.A

【解析】考查城市用地类型及影响。

15.由材料可知,“城市绿心”指位于城市中央或由多个城市组团围合的绿色空间,用地类型包括公园、林地、农业用地、动植物保护地、湿地等,故D项正确。

16.由“城市绿心”用地类型为公园、林地、农业用地、动植物保护地、湿地等可推知,会加大地表径流的下渗,增加区域的地下径流量,故A项正确。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房价等值线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7.图中D点房价和F点房价的最大差值可能是(  )

A.3900B.3000C.2900D.2990

18.如单纯考虑该城市的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因素,选择购房的地点最适宜在(  )

A.EB.FC.MD.N

19.目前,一些城市选择近郊到远郊建造公租房、经济

适用房。

影响该决策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地价格B.地租支付能力

C.交通条件D.土地利用效益

【答案】17.A18.C19.A

【解析】试题分析:

17.读图,根据等值线的变化趋势判断,D点房价约6000-7000,M点房价约小于5000-6000,E点房价约5000-6000,N点房价约3000-4000,D与N房价差值取值范围是2000-4000。

18.图示区是我国华北某城市,这里是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E、N都位于季风对吹方向,空气受污染较多,不清新,从图中河流流向看,F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生产、生活排放的污染多,水污染较多,环境质量差,M避开了季风对吹方向,空气污染少,空气清新,位于城市河流的上游,水污染少,环境优美。

19.远郊建造公租房、经济适用房是因为远郊土地价格低,是经济因素造成的。

考点:

影响地租的因素

下图是“我国西南地区中等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0.图中E工业区与F工业区相比,显著的区位优势是(  )

A.交通的便捷程度高B.冬季无污染

C.地价低廉D.工人素质高

21.随着城市发展,Y住宅区较X住宅区更有利于居民的居住

和生活,理由是(  )

①依山傍水,风景优美②远离铁路,噪音污染轻③交通便利,方便职工上下班④远离工业区,环境清洁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20.A21.D

【解析】

20.图中E工业区与F工业区相比,E区有铁路相通,显著的区位优势是交通的便捷程度高,A对。

西南地区冬季吹东北风,两区都无污染,B错。

都位于郊区,地价低廉,C错。

工人素质相同,D错。

...........................

点睛:

与F工业区相比,E区有铁路相通,显著的区位优势是交通的便捷程度高。

西南地区冬季吹东北风,郊区地价低,劳动力素质相同。

Y住宅区远离铁路,噪音污染轻。

远离工业区,环境清洁。

读美国三个城市的居住地与市中心不同距离的就业人口比例表(%),完成下列各题。

22.据表判断,三个城市的规模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A.洛杉矶 芝加哥 波特兰B.波特兰 芝加哥 洛杉矶

C.芝加哥 波特兰 洛杉矶D.洛杉矶 波特兰 芝加哥

23.关于三个城市的交通状况,据表分析错误的是(  )

A.波特兰——更有利于公共交通的运行

B.洛杉矶——为步行出行造成障碍

C.芝加哥——延长了人们的开车距离

D.洛杉矶——可减少交通拥堵

【答案】22.A23.D

【解析】

22.据表格信息可知,三个城市中,洛杉矶距市中心15千米外居住地的就业人口比例最高,城市规模最大;波特兰距市中心15千米外居住地的就业人口比例最小,绝大部分就业人口的居住地距市中心不到15千米,城市规模最小。

故选A。

23.据表格信息分析可知,波特兰就业人口主要集中在离市中心较近的距离内,有利于公共交通的运行,A正确;芝加哥和洛杉矶就业人口大量集中在距离市中心15千米外,距离远,不利于步行出行,也不利于公共交通的运行,BC正确;开车距离长,车流量大,易造成交通拥堵,D错误。

故选D。

下图为“亚洲四国家城市化趋势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4.四国家城市化的共同特点是

A.起步晚,水平低B.起步早,水平高

C.起步晚,水平高D.起步早,水平低

25.与其他三个国家同期相比,马来西亚城市化

A.水平最低B.水平最高C.速度最快D.速度最慢

【答案】24.A25.B

【解析】试题分析:

24.读图,根据曲线的形态特点,图中四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共同的特点是起步晚,水平低,A对。

起步早,水平高是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B错。

C、D错。

25.读图,根据曲线的城市人口比重判断,与其他三国同期相比,马来西亚城市化水平最高,B对,A错。

城市化速度在不同时期有变化,C、D错。

【考点定位】城市化特点,不同国家城市化水平差异。

【名师点睛】记住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结合图示数值分析判断。

马来西亚在图示四个国家中,城市化水平最高。

从城市化水平数值看,仍是发展中国家。

图中不同时期,城市化速度不同。

长三角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空间圈层城市体系。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6.图中杭州都市圈中的城市按等级可分为

A.2级B.3级C.4级D.5级

2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苏州市比杭州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

B.扬州市比无锡市的服务范围小

C.城市体系中上海市的服务范围最大

D.宁波市比德清县的服务功能更全面

【答案】26.B27.B

【解析】试题分析:

26.读图结合图例可知,图中杭州都市圈中城市等级包括杭州(省会城市)、省辖市、县三个等级,故选B。

27.读图结合图例可知,苏州市比杭州市等级低,提供的服务种类少,A对。

城市体系中上海市的等级最高,服务范围最大,B对。

扬州市比与无锡市的等级相同,服务范围相同,C错。

宁波市等级比德清县高,服务功能更全面,D对。

故选C。

【考点定位】城市等级体系

【知识拓展】城市的不同等级:

1、城市等级的划分:

①划分标准:

一般根据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

②城市等级:

从小到大一般可划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等。

2、城市的服务功能和服务范围:

①城市的服务功能:

城市作为区域的中心,集中了大量不同的企业和机构,为区域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吸引着区域内的居民到城市来购物、就医、上学或寻求其他服务。

②城市的服务范围:

到城市来购买商品或寻求服务的顾客来源点的分布范围就是该城市的服务范围。

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除了城市本身外,还包括这个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

城市的服务范围通常不固定,也没有明确的界线。

经济全球化发展为主要国际中心城市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未来国家间实力

的竞争实际上是大城市之间的竞争。

城市交通建设是优化大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大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下图示意上海、首尔和巴黎人口密度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8.上图中显示,上海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单中心结构明显,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

B.郊区服务设施落后,人口迁移拉力不足

C.中心城区交通线路狭窄,交通拥堵

D.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房价高

29.为了有效解决上海市面临的主要问题,在

交通建设方面应采取的措施是( )

A.由市区公交扩展到大都市范围内的全域公交

B.建立大都市范围内从中心区到卫星城的轨道交通

C.提高私家车拥有量,建设与之相适应的交通网

D.以交通沿线土地开发为主导,促进公共交通发展

30.在大都市范围内,能够节省土地、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的最佳交通网络应以(  )

A.地面和地下大公交为主导B.主干道合理布局为主导

C.交通网络密度适宜为主导D.放射状加环状交通为主导

【答案】28.A29.B30.A

【解析】

28.从图中看上海市中心人口密度明显高于巴黎和首尔,说明上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单中心结构明显,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A正确;郊区服务设施、交通线、土地利用结构从图中读不出来。

29.从图中看,从市中心到郊区有14km,公交速度较慢,大都市范围内的全域公交不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状况,应建立大都市范围内从中心区到卫星城的轨道交通,B正确;提高私家车拥有量,会加剧交通拥堵;以交通沿线土地开发为主导,促进公共交通发展,不能有效缓解交通问题。

30.地面和地下大公交为主导能够节省土地、降低能耗、减少污染,A正确;主干道合理布局、交通网络密度适宜、放射状加环状交通为主导,在节省土地和减少污染方面不如地下大公交。

二、综合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材料二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

2015年来此过冬养老人数近10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材料三下图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下表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

(1)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什么?

此外,其他地理原因有哪些?

(2)大量外来人口对攀枝花“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

【答案】

(1)气候条件:

冬季气温较高;晴天多,光照充足;其他地理原因:

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

(2)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解析】

(1)攀枝花纬度较低,结合表格中气温资料可知,该地冬季气温较高。

冬季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气候适宜老年人居住。

根据图例,该地有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方式,交通便利。

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

所以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

(2)大量外来人口,有利于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利于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点睛:

老年人选择越冬地的特点,要求气候温和、光照充足。

结合表格中的气候资料分析,该地冬季气温适宜,降水少,光照充足,利于老年人居住。

人口迁入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改善,文化交汇发展有重要作用。

32.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劳动参与率=(有工作人数+目前正在找工作人数)/(16岁-64岁人口)×100%。

劳动参与率是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是用来衡量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状况的指标。

劳动参与率反映了潜在劳动者个人对于工作收入与闲暇的选择偏好,它一方面受到个人保留工资、家庭收入规模,以及性别、年龄等个人人口学特征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社会保障的覆盖率和水平、劳动力市场状况等社会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下图为各国劳动参与率统计图。

(1)中国的劳动参与率较高,试分析原因。

(2)适度降低中国劳动参与率,可以缓解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压力,请你针对中国降低劳动参与率提出可行性措施。

【答案】

(1)中国总体劳动参与率较高,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工资水平较低;各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卫生制度、教育制度、福利制度等不完善;劳动者总体受教育程度不高,青少年提早进入劳动力市场

(2)增强居民对投资市场的信心,减少对劳动收入的依赖,降低劳动参与率;延长劳动者受教育的时间,从而推迟进入劳动力市场;提高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使他们做出更为理性的劳动力参与决策,通过劳动者自身进行理性选择来调节劳动力市场的盈缺情况;完善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就业年龄实行限制;完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使得退休人员“老有所养”

【解析】考查中国的劳动参与率较高的原因及降低劳动参与率的措施。

(1)从经济发展水平不够高、各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劳动者总体受教育程度不高、青少年提早进入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分析中国的劳动参与率较高的原因。

(2)降低劳动参与率的措施:

增强居民投资;延长劳动者受教育的时间,提高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完善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等。

33.读“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区的土地利用属于公共事业用地,各功能区区占地面积最大。

(2)现拟在①、②、③、④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试简述其理由。

(3)甲处为化学工业园区,从环境角度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4)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该城市规划建设新城,现有东北部和西南部两种选址方案,你支持哪一种?

请阐述你的理由。

【答案】

(1)文教住宅

(2)①靠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距离市中心较远,地价较低(3)河流下游方向,对城市水源污染小;最小风频上风向,对城市大气污染小(4)以下两种答案任答其一,言之有理即可。

方案一、东北部有铁路、高速公路提供便利的交通;靠近工业区,公用设施基础较好,便于工人上下班。

方案二、西南部地势较高,河流的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较好;利用荒地,占用耕地少

【解析】试题分析:

(1)公共事业用地指文化建设用地、医疗卫生用地、体育场馆用地等;文教区是公共事业用地。

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占地面积最大。

(2)大型批发市场宜建在交通便利、地价低的城市外围,图示①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市郊地价较低。

(3)由风频图可知该城市盛行西南风,甲在城市最小风频上风方向,对城市大气污染小;在城市河流下游方向,对城市水源污染小,布局合理。

(4)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支持哪一方,只要理由合理都可。

支持东北部建城的理由:

东北部本身是工业区,基础设施较好,有铁路、高速公路提供便利的交通。

支持西南部建城的理由:

西南部地势较高,河流的上游,水质好。

从风频图看,西南是盛行风的上风向,这里污染少,环境较好。

西南部是荒地,有可利用的荒地,占用耕地少。

【考点定位】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区、城市布局。

34.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城市的“空心”现象。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乡村和小城镇迁移,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乡村和小城镇,在乡村和小城镇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