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厂规对比表制动装置部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9065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26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旧厂规对比表制动装置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新旧厂规对比表制动装置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新旧厂规对比表制动装置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新旧厂规对比表制动装置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新旧厂规对比表制动装置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旧厂规对比表制动装置部分.docx

《新旧厂规对比表制动装置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旧厂规对比表制动装置部分.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旧厂规对比表制动装置部分.docx

新旧厂规对比表制动装置部分

新旧厂规对比表(制动装置部分)

顺号

条款号

更改前

更改后

对比

1

7.1.1

凡螺栓、圆销组装的配件、塞门、阀类及管系均须分解、检修、清除锈垢。

凡螺栓、圆销、拉铆销组装的配件、塞门、阀类及管系均须分解(有特殊规定者除外)、检修、清除锈垢。

(运装货车[2010]575号)

增加了有特殊规定者及(运装货车[2010]575号)中拉铆销的要求。

2

7.1.2

各制动圆销竖向或斜向安装时,须由上向下装入,横向安装时须安装垫圈,面对制动梁定向,由右向左安装。

竖向或斜向安装的制动圆销、拉铆销须由上向下装入,横向安装的圆销、拉铆销须以车体纵向中心线为准,由里向外装入,无安装空间者及有特殊要求者除外,制动圆销横向安装时须装用垫圈。

1增加对拉铆销的要求。

2横向安装顺序由“面对制动梁定向,由右向左安装”改为“须以车体纵向中心线为准,由里向外装入,无安装空间者及有特殊要求者除外”。

3

7.1.3

圆销或螺栓上的开口销,双向劈开的角度为60°~70°,手制动轴上、下端的开口销及扁开口销安装后须劈开卷起。

圆销或螺栓上的开口销,双向劈开的角度不小于60°,手制动轴上、下端及手制动轴链羊眼螺栓的开口销及扁开口销安装后须劈开卷起。

1“60°~70°”改成“不小于60°”。

2增加对“手制动轴链羊眼螺栓”的要求。

4

7.1.4

各阀及缸类零部件须安装正位、牢固,缸与吊座间、制动管与吊座间须安装木垫(原设计不是木垫者除外)。

风缸采用圆钢U形吊和木垫安装的,须安装背母;采用螺栓安装的,须安装弹簧垫圈。

各阀及缸类零部件须安装正位、牢固,缸与吊座间、制动管与吊座间须安装短纤维橡胶垫或尼龙垫,原设计钢垫者除外;2006年11月及以后新造的货车制动管与吊座间须装用尼龙垫。

风缸采用圆钢U形吊和短纤维橡胶垫安装的,须安装背母;采用螺栓安装的,须安装弹簧垫圈,当与弹簧垫圈接触的孔为长圆孔时,须在弹簧垫圈与孔间装用平垫圈。

1“木垫(原设计不是木垫者除外)”改成“短纤维橡胶垫或尼龙垫,原设计钢垫者除外”。

2增加“2006年11月及以后新造的货车制动管与吊座间须装用尼龙垫”的要求。

3增加“当与弹簧垫圈接触的孔为长圆孔时,须在弹簧垫圈与孔间装用平垫圈”的要求。

5

7.1.5

除另有规定者外,制动装置中的各转动、滑动接触面及传动部的螺纹均须涂适量的润滑脂或润滑油。

制动装置中的销孔等转动、滑动接触面及传动部的螺纹均须涂适量的润滑脂,另有规定者除外。

杠杆、拉杆等销孔内部不得涂漆。

增加“杠杆、拉杆等销孔内部不得涂漆”的要求。

6

7.1.6

制动阀、安全阀须安装防盗罩。

已装用防盗罩者,按原型检修;未安装防盗罩或防盗罩丢失者,按规定补装。

制动阀、安全阀、调整阀的安装须具有防盗功能。

装用防盗罩者按原型检修,防盗罩丢失时补装。

具有自防盗功能的按原型检修。

1增加调整阀的安装须具有防盗功能

2增加“具有自防盗功能的按原型检修”的要求。

7

7.1.7

原7.1.7内容取消,对应原7.2.1制动梁须进行抛丸除锈,除锈后表面清洁度须达到GB8923规定的Sa2级,局部不低于Sa1级,并须符合下列要求:

制动梁、制动杠杆、控制杠杆、固定杠杆支点、制动缸、储风缸、闸调器及各种阀类、塞门类检修前须采用抛丸、喷丸、喷砂或高压水射流等机械方式除锈,除锈后表面清洁度须达到GB/T8923规定的Sa2级,局部不低于Sa1级。

对不易机械除锈的部位或经机械除锈局部仍达不到标准者,须进行手工除锈,表面清洁度须达到GB/T8923规定的St2级。

1“制动梁须进行抛丸除锈”改为“制动梁、制动杠杆、控制杠杆、固定杠杆支点、制动缸、储风缸、闸调器及各种阀类、塞门类检修前须采用抛丸、喷丸、喷砂或高压水射流等机械方式除锈”。

2增加“对不易机械除锈的部位或经机械除锈局部仍达不到标准者,须进行手工除锈,表面清洁度须达到GB/T8923规定的St2级。

8

7.1.8

原7.1.8内容取消

70t级及以上载重通用货车制动装置须先涂漆后组装。

(制规)

内容为新增。

9

7.1.9

70t级及以上载重通用货车制动系统组装时,螺栓、螺母、垫圈、开口销、圆销、拉铆销、拉铆钉等紧固件及制动管吊表面须按规定进行防腐处理,组装后制动管吊卡端部须夹扁。

(运装货车[2006]179号、运装货车[2008]480号)

内容为新增。

10

7.1.10

人力制动机定滑轮螺栓、螺母,拉铆销状态良好者可不分解。

内容为新增。

11

7.1.11

制动装置橡胶密封件须更换新品。

各型橡胶密封件自制造之日起至组装使用前的贮存期不超过6个月。

内容为新增。

12

7.1.12

制动软管、折角塞门、截断塞门、制动阀、调整阀、制动管系等配件在采购、运输、检修、存放过程中,须采用硬质外套(盖)式防护件进行防护;各类制动阀开放孔的防护须采用整体式防护件进行防护。

(运装货车[2009]497号)

内容为新增。

13

7.1.13

制动管螺纹采用25mm×0.1mm聚四氟乙烯薄膜沿螺纹方向缠绕,不得超过管件端部,拧紧后须外露1扣以上完整螺纹,旋入长度不少于4扣。

内容为新增。

14

7.1.14

装用槽钢制动梁、低摩合成闸瓦、高磷闸瓦的提速货车须换装L-B型制动梁、新型高摩合成闸瓦。

(运装货车[2010]225号)

内容为新增。

15

7.1.15

锥芯折角塞门须更换为A型球芯折角塞门,并装用符合要求的尼龙垫。

(运装货车[2010]225号)

内容为新增。

16

7.1.16

取消辅修的车辆须装用120型控制阀、密封式或半密封式制动缸。

(运装货车[2005]18号)

内容为新增。

17

7.2.1

原7.2.1.11L-A、L-B、L-C型制动梁端头须进行湿法磁粉探伤检查;端头横裂纹长度不大于30mm时焊修后磨平,大于时更换新制动梁架;含油尼龙滑块磨耗套须更换新品;支柱紧固螺栓与螺母松动时,拧紧后将螺母与螺栓点焊固;闸瓦托螺栓(哈克螺栓)松动时更换;各焊缝开裂时焊修,焊修时应使用碱性焊条或采用氩气体保护焊。

原7.2.1.12转K3型制动梁端头及连接焊缝须进行湿法探伤,端头裂纹时更换,裂缝开裂时焊修;制动梁吊须进行湿法磁粉探伤。

横裂纹时更换,纵裂纹时焊修或更换。

7.2.1制动梁下列部位须进行湿法磁粉探伤:

7.2.1.1L-A、L-B型组合式制动梁闸瓦托滑块根部两侧各15㎜范围内。

7.2.1.2L-A、L-B型组合式制动梁梁架R6~R8㎜圆弧根部向外30㎜范围内。

7.2.1.3L-A、L-B型组合式制动梁梁架安全链吊座、下拉杆安全吊座焊接处。

7.2.1.4L-C型制动梁端头。

7.2.1.5槽钢制动梁滚子轴外露部位。

7.2.1.6槽钢制动梁新焊装滚子轴焊缝。

7.2.1.7转K3型转向架用制动梁端头、连接焊缝及制动梁吊。

湿法磁粉探伤的内容具体化。

18

7.2.2

原7.2.1.1制动梁全长转9型为1730+6-3mm,转K3型为1646+6-3mm,其他型为1770+6-3mm,超限时修理或更换。

制动梁全长超限时修理或更换:

组合式制动梁为1770+1-8mm,槽钢制动梁为1770+-63,转K3型转向架用制动梁为(1646±6)mm。

1取消对转9型的要求

2转K3型“1646+6-3mm”改为“(1646±6)mm”

3增加“组合式制动梁为1770+1-8mm”的要求。

19

7.2.3

原7.2.1.2两闸瓦托中心距离超过1524+10-4mm,两闸瓦托中心至支柱中心距离差大于10mm、弓形制动梁两闸瓦托对角扭曲大于5mm,闸瓦托内侧低于外侧不足2mm时修理,T型制动梁弯曲大于10mm时修理或更换。

两闸瓦托中心距离超限时修理或更换:

组合式制动梁为1524+-64mm,其他型制动梁为1524+-104mm;两闸瓦托中心至支柱中心距离差大于10mm、两闸瓦托扭曲大于5mm、两闸瓦托倾斜度不大于1:

40或闸瓦托内侧低于外侧不足2mm时,修理或更换。

1增加“组合式制动梁为1524+-64mm”的要求;

2去掉对“T型制动梁弯曲大于10mm时修理或更换”的要求;

3增加“两闸瓦托倾斜度不大于1:

40”的要求。

20

7.2.4

原7.2.1.7新组装或经分解检修的制动梁两闸瓦托中心距离为(1524±3)mm;转9型全长为(1730±3)mm,转K3型全长为(1646±3)mm,其他型为(1770±3)mm。

两闸瓦托中心与支柱中心距离之差不大于3mm,槽钢的挠度应为(20±3)mm。

新组装或经分解检修的制动梁:

两闸瓦托中心距离为(1524±3)mm,全长组合式制动梁为17700-5mm,转K3型制动梁为(1646±3)mm、两闸瓦托中心与支柱中心距离之差不大于3mm。

1去掉对转9型的要求;

2其他型由(1770±3)mm改为17700-5mm;

3去掉对“槽钢的挠度应为(20±3)mm”的要求。

21

7.2.5

原7.2.1.9槽钢横裂纹未延及腹板或槽钢腐蚀深度不大于30%时补强或更换,补强板厚度为6~8mm,长度不小于600mm,宽度为30~40mm四周满焊;纵裂纹时焊修后磨平。

7.2.5槽钢制动梁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报废:

7.2.5.1制动梁全长超限。

7.2.5.2制动梁两闸瓦托中心距超限。

7.2.5.3制动梁两闸瓦托中心至支柱中心距(L差)超限。

7.2.5.4制动梁横梁、弓形梁横裂纹,或纵裂纹长度大于100mm。

7.2.5.5制动梁腐蚀深度超过30%。

7.2.5.6制动梁支柱裂纹。

7.2.5.7制动梁两闸瓦托扭曲超限。

7.2.5.8制动梁梁体有补强板。

1

22

7.2.6

7.2.6组合式制动梁梁架报废时更换制动梁,梁架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报废:

7.2.6.1制动梁梁架横裂纹。

7.2.6.2制动梁梁架与安全链吊座连接处裂纹或制动梁梁架与下拉杆安全吊座连接处裂纹。

7.2.6.3L-A、L-B型组合式制动梁梁架R6~R8mm圆弧处(见图7-1)裂纹时,须周向磨除并圆滑过渡,两圆弧间距离大于1346mm时裂纹仍无法消除。

图7-1组合式制动梁梁架R6~R8mm圆弧示意图

7.2.6.4制动梁梁架在安全链卡子处磨耗大于5mm。

7.2.6.5L-C型组合式制动梁弓形杆裂纹或撑杆端部露出端头30mm范围内裂纹或其他部位纵裂纹深度大于1mm。

7.2.6.6L-A、L-B型组合式制动梁梁架纵裂纹深度大于1mm或长度大于30mm。

内容为新增。

23

7.2.7

对应原7.2.1.12内容

7.2.7转K3型转向架用制动梁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报废:

7.2.7.1制动梁端头裂纹。

7.2.7.2制动梁全长超下限。

7.2.7.3制动梁撑杆、弓形杆横裂纹。

17.2.7.2内容为新增

2“撑杆横裂纹长度大于10mm时焊修后补强”改为“制动梁撑杆、弓形杆横裂纹时报废”。

24

7.2.8

对应原7.2.1.8内容

7.2.8支柱和夹扣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报废:

7.2.8.1L-A、L-B型制动梁支柱和夹扣的U形槽内裂纹。

7.2.8.2L-C型制动梁支柱裂纹。

7.2.8.3L-A、L-B型制动梁支柱其他部位裂纹长度大于30mm或裂至支柱孔边缘。

内容为新增。

25

7.2.9

对应原7.2.2.1内容

7.2.9闸瓦托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报废:

7.2.9.1闸瓦托裂纹深度大于1mm或长度大于30mm。

7.2.9.2闸瓦托支承面端部厚度均小于6mm。

7.2.9.3L-A、L-B型制动梁闸瓦托滑块上、下面磨耗大于1mm。

原检修内容改为报废内容。

26

7.2.10

L-A、L-B型组合式制动梁安全链裂纹或局部磨耗大于2mm时更换。

(运装货车[2010]575号)

内容为新增。

27

7.2.11

对应原7.2.1.11、7.2.1.12、7.2.1.5、7.2.3内容

组合式制动梁滑块磨耗套、转K3型制动梁闸瓦托耐磨衬套、槽钢制动梁滚子轴挡圈、闸瓦须更换新品。

28

7.2.12.1

7.2.4.1各制动杠杆须校对孔距,并须符合现车车型制动倍率的要求,其中:

固定、移动杠杆按图7-2和表7-1检测,偏差大于5mm时修理;固定、移动杠杆上圆销孔中心至外端面的长度大于R40mm(如图7-2所示)时切除。

图7-2杠杆示意图

表7-1转向架杠杆尺寸对照表(单位:

mm)

转向架类型

L1

L2

转8A、转8AG、转8G、转K1、转K3、转K4

182

408

转9型

150

305

转K2

固定杠杆

140

280

移动杠杆

180

360

控制型

190

380

各制动杠杆须校对孔距,并须符合现车车型制动倍率的要求,其中:

固定杠杆、游动杠杆按图7-2和表7-1检测,偏差大于3mm时修理。

 

图7-2杠杆示意图

表7-1转向架杠杆尺寸对照表(单位:

mm)

转向架类型

L1

L2

转8A、转8AG、转8G、转8AB、转8B、转K1、

转K3、转K4A、转K4B、转E21型

182

408

转D21型

190

380

转K7型

200

400

转E21型

216

408

转E22型

170

383

转K2、转K2A、转K2C型

固定杠杆

145

290

游动杠杆

180

360

转K5型

固定杠杆

148

296

游动杠杆

196

392

转K6型及

C76B型敞车用转向架

固定杠杆

150

300

游动杠杆

190

380

转K2B型

固定杠杆

145

290

活动杠杆

343

343

1去掉对“固定、移动杠杆上圆销孔中心至外端面的长度大于R40mm(如图7-2所示)时切除”的要求;

2按图7-2和表7-1检测,偏差大于5mm时修理改为3mm时修理。

3增加转8AB、转8B、转E21、转K4A、转K4B、转D21、转K7型、转E21型、转E22型、转K2A、转K2C、转K5、转K6型及C76B型敞车用转向架、转K2B型转向架,去除转K4、转9、控制型转向架。

29

7.2.12.3

原7.2.4.3各拉杆腐蚀、磨耗深度大于10%时更换。

杠杆腐蚀、磨耗大于2mm时堆焊后加工或更换;新焊装下拉杆头的搭接量不小于85mm,上拉杆头的搭接量不小于50mm,须进行117MPa的拉力试验保压一分钟,不得裂纹。

各拉杆腐蚀、磨耗深度大于10%时更换。

杠杆腐蚀、磨耗大于2mm时堆焊后加工或更换;新焊装下拉杆头的搭接量不小于85mm,上拉杆头的搭接量不小于50mm。

新制或更换拉杆头的拉杆须进行拉力试验。

“须进行117MPa的拉力试验保压一分钟,不得裂纹”改为“新制或更换拉杆头的拉杆须进行拉力试验。

”。

30

7.2.13

原7.2.5各制动衬套、制动圆销须更换新品。

2TN型基础制动各衬套材质为新品含油尼龙I型。

7.2.13各制动衬套、制动圆销、拉铆销检修须符合下列要求:

(运装货车[2010]575号)

7.2.13.1制动圆销、拉铆销须进行探伤检查,裂纹时更换。

7.2.13.2衬套、圆销、拉铆销直径磨耗大于1mm时更换。

1增加对拉铆销的要求;

2检修要求须符合运装货车[2010]575号要求;

3去掉对2TN型基础制动各衬套材质为新品含油尼龙I型的要求。

31

7.3.1.2

法兰体变形、裂纹时更换,密封垫圈须更换新品;组装后各螺栓不得松动。

法兰体裂纹时更换,弯曲变形大于0.5㎜时调修或更换。

“法兰体变形时须更换”改为“弯曲变形大于0.5㎜时调修或更换,更换时可采用分体式法兰体。

”。

7.3.1.3

压紧式快装接头体及螺母变形、裂纹时更换,开口环更换新品。

在电子版新厂修上新增

32

7.3.2.1

三通阀、分配阀和控制阀分解检修后,经微机控制试验台试验合格方可使用。

120阀装车时须为改进型120阀。

三通阀、分配阀和控制阀分解检修后,经微机控制试验台试验合格方可使用。

取消内容“120阀装车时须为改进型120阀。

7.3.2.2

三通阀安装座、分配阀和控制阀中间体裂纹时更换,安装螺栓处螺纹滑扣时攻制螺纹或更换。

中间体外壁、内腔和气路须清除锈垢和参杂,并经行600KPa空气压力试验,内壁、各堵泄露时更换,外壁泄露、裂纹、缺损时焊修或更换,外壁漏泄、裂纹时焊修或更换,焊修后须重新进行600KPa空气压力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三通阀安装座、分配阀和控制阀中间体须进行检修,破损、裂纹时更换。

将原来裂纹时焊修或更换,焊修后经行压力试验改为裂纹时更换。

33

7.3.2.3

从板座与牵引梁间隙不大于1mm(用1mm塞尺检测不得触及铆钉杆)。

折角塞门更换时须为A型球芯折角塞门;球芯截断塞门集尘器、组合式集尘器更换时须为不锈钢组合式集尘器。

(运装货车[2009]780号)

内容为新增。

34

7.3.2.4

原7.3.2.3各阀及远心集尘器组装后须正位,折角塞门、截断塞门芯开通线须清晰。

各塞门及集尘器组装后须正位,并进行气密性试验。

折角塞门、截断塞门芯开通线须清晰。

增加对各塞门和集尘器进行气密性试验的要求。

35

7.3.2.6

不锈钢组合式集尘器手把须为B级铸钢材质。

(运装货车[2008]480号)

内容为新增。

36

7.3.2.7

不锈钢球芯折角(直端)塞门手把和套口须为符合图样QCP432-00-10、QCP432-00-09的铸铁手把和套口。

铸铁套口与不锈钢拔芯轴采用半沉头铆钉铆接。

(运装货车电[2008]1804号)

内容为新增。

37

7.3.4

原7.3.4风缸、降压气室、制动缸须符合下列要求:

原7.3.5KZW-4、KZW-4G型空重车自动调整装置检修符合下列要求:

制动缸、储风缸、脱轨自动制动装置、空重车自动调整装置须分解检修、试验合格后方可装车使用。

1增加脱轨自动制动装置的检修;

2空重车自动调整装置类型增加,不止是KZW-4、KZW-4G型。

38

7.4.1~7.4.3

7.4.12010年9月以后生产的各型通用货车制动缸前、后杠杆与闸调器及上拉杆,制动缸后杠杆与制动缸后支点座,闸调器与控制杠杆,手制动拉杆与链蹄环,手制动动滑轮、定滑轮等部位采用拉铆销。

(运装货车[2010]575号)

7.4.2组装后拉铆销的串动量为2-10mm,圆销端部不得与其他零部件干涉。

7.4.3车体落成后,横跨梁与转向架游动杠杆及上拉杆的距离不小于6mm;在空车状态下,横跨梁与车体枕梁下盖板的距离:

装用转8AG、转8G、转8AB、转8B型转向架的车辆不小于68mm;其他车辆不小于60mm;触头与横跨梁触板的间隙须符合表7-2的要求,不符时可调整横跨梁调整垫板厚度或数量,垫板总厚度为0~12mm,数量不超过2块,且须安装在尼龙磨耗板的下面。

表7-2触头与横跨梁触板的间隙对照表

单位:

mm

KZW系列传感阀

TWG-1系列传感阀

测重行程21

测重行程27

TWG-1A型

TWG-1C型

3±1

6±1

3±1

6±1

内容为新增。

39

7.4.4

原7.3.5.3.1车体落成后,横跨梁与转向架移动杠杆及上拉杆的距离不小于6mm;在空车状态下,横跨梁与车体枕梁下盖板的距离不小于60mm,转8AG、转8G不小于68mm;其他车辆;触头与磨耗板的间隙须符合表7-5的要求,不符时可调整横跨梁垫板厚度,在钩高允许范围内调整心盘垫板厚度或在横跨梁磨耗板上焊接1块磨耗板。

垫板厚度不大于25mm,且不超过3块。

焊装的磨耗板规格为175mmX95mmX(5~12)mm,且四周满焊。

1增加转8AB、转8B型转向架的要求;

2取消“在钩高允许范围内调整心盘垫板厚度或在横跨梁磨耗板上焊接1块磨耗板”的调整方法;

3横跨梁调整垫板总厚度25mm改为0~12mm,数量不超过3块改为2块;

4对比表7-5增加了TWG-1系列传感阀。

40

7.5.1~7.5.12

原7.3.1.3主管、支管穿过各梁处不得与底架各梁接触。

原7.3.1.4主管端接管长度为250~400mm。

7.5.1各阀、制动缸、制动管等制动配件的防护件组装前方可拆除,确保无异物后方可组装。

(运装货车电[2009]497号)

7.5.22010年9月以后制造的通用铁路货车制动阀中间体与安装座连接螺栓加装开口销,风缸安装螺栓端部、折角塞门吊卡端部须夹扁处理。

其他货车折角塞门吊卡端部须夹扁或点焊。

7.5.3制动缸垫、制动阀垫可采用钢质垫板,厚度可根据现车调整。

7.5.4安装制动缸时前盖上的滤尘器孔须向下。

7.5.5制动管系法兰连接螺栓的螺帽、螺母与法兰间须加装防松片。

组装后螺栓端部须露出且不得大于1个螺母厚度。

(运装货车[2010]745号)

7.5.6主管端接管长度为250~400mm,原车无主管端接管者除外。

装用A型球芯折角塞门时,主管端接管材质须为20号钢或不锈钢。

(运装货车[2010]225号)

7.5.7制动管系组装时,固定装置和管卡、管夹均须处于松弛状态,制动管组装后,以主管三通为中心向外按顺序紧固。

(运装货车[2010]130号)

7.5.8制动管吊卡须为与管件面接触的管吊卡。

制动管吊座与管垫间可装用厚度2-10mm的钢垫板调整,消除组装抗力,钢垫板须与管垫外形尺寸一致。

7.5.9主管、支管穿过各梁时与梁的间隙不小于3㎜。

上拉杆与主支管不得接触。

7.5.10法兰用密封圈须为E型密封圈,法兰螺栓须用扭力扳手进行紧固,使用扭力扳手时须预定扭矩定值。

扭矩值须符合表7-3的要求:

(运装货车[2008]447号)(运装货车[2010]130号)

表7-3法兰螺栓紧固力矩对照表

螺栓规格

M10

M12

M16

紧固力矩(N·m)

28

45

90

7.5.11组装E形密封圈时,须保持安装面清洁,保证组装位置正确,不得错位组装、强力组装。

E形密封圈须落入法兰体与接头体间的环槽中,不得倾斜、扭曲、咬边。

法兰与相邻件连接时须先将两者轴向中心对齐,后沿轴线方向平移,两者接触。

组装过程中应避免损坏E形密封圈唇边,唇边损坏的E形密封圈不得装车使用。

(运装货车[2010]130号)

7.5.12组装压紧式快装接头须用扭力扳手检查组装扭矩,扭矩值须符合表7-4的要求。

单车试验完成后在压紧式接头螺母与接头体外表面上沿着管件轴线方向,用红色油漆划上1条粗约5㎜边缘整齐的线条。

(运装货车[2010]130号)

表7-4压紧式快装接头检查力矩对照表

螺栓规格

DN10

DN15

DN20

DN25

DN32

紧固力矩(N·m)

90

115

155

200

270

1主管端接管长度为250~400mm,补充“原车无主管端接管者除外”;

2主管、支管穿过各梁处“不得与底架各梁接触”改为“与梁的间隙不小于3㎜,上拉杆与主支管不得接触”

3其余内容为新增。

41

7.5.13

原7.3.1.5制动主管两端突出端梁的位置须符合下列要求:

7.5.13制动管系组装后制动主管或主管端接管两端突出端梁的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