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9019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程标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语文课程标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语文课程标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语文课程标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语文课程标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课程标准版.docx

《语文课程标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程标准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课程标准版.docx

语文课程标准版

“能读善写”话语文

语文课程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在教学中不应当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

提出了:

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特别注重体验与感悟,注重语感。

所展示的课例《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构思巧妙、引人入胜的小说精品,它围绕于勒的命运构成了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一主题。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情节,理解本文的主题。

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圈点勾画,找出文中人物描写的地方,并做好批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应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程理念继承了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

教科书上选取的每一篇课文就如同数学课上的一道道例题,用一篇篇例文去训练学生,每篇例文学深了,也是对孩子的最好训练。

本着这一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能读善写”的能力,通过“三写”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写”即:

一写课文内容及主题;二写课文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三写感受。

在“三写”之前引导学生初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如:

介绍作者、写作背景,文章的主要内容、主题,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

再进行详细的写前培训:

一写课文内容及主题,二写课文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三写感受。

二写的时候指导学生应先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在此基础上思考这些内容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字词是语文学习之根,根断则树绝,因此要求学生在三写之前应该充分的阅读课文内容,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这也是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

通过个性化的阅读,读出文学作品的美感、情感、语言之美、人物心灵之美、事件所体现的社会之美。

在“三写”前渗透语文学习常识,增加语文学习的专业性。

长此坚持下去,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教学中往素质教育靠拢,同时还应该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特别注意激发兴趣,保护天性,学会学习,为学生打好三个基础:

那就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大好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健康的个性与人格打好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大好基础。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有哪些重要的修订?

温儒敏(本次修订组组长)

   (2012-02-0815:

27:

3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已经由教育部正式颁布,历经3年多的修订终于告一段落。

去年春天,我曾就课标修订情况向相关部门和审评专家做过汇报。

现将当时的“汇报要点”发表如下,给老师们参考。

      语文是一门主课,在小学与初中阶段到底应当学什么?

怎样来教,又怎样来学?

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意见,围绕语文的争议也特别多。

这次课标修订,当然也会注意到各种争议,吸纳那些比较切合实际的意见,但更主要的工作,是针对长期以来语文教育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总结这十多年来课改的经验,同时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的总体要求,面向未来,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标准。

   

   十年课改很艰难,原先课标试验稿的试行,实际上大了很多折扣,可以说举步为艰,但成绩还是显著的,就语文教学而言,课改和课标提出的许多先进的理念、方法,已逐步沉淀下来,即使很多学校和老师一时实施不了,也已经承认这是方向。

所以这次修订,特别注意把课改中实施并逐步得到认可的那些新的理念和做法,体现出来。

我们希望这个语文课标的基本理念是先进的,又是基本的,相对稳定的,有可行性的。

全国的教育不均衡,学校情况不一样,但在这些基本标准和要求上,应当都能共同遵循,课标应当能面向全体学生。

   

   这次修订,在如何让核心价值观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下了很大功夫。

比如课程的定位,这次修订比较明确说明: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当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这样,就把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了。

   

   这次修订比较引人注目的是提出“语文素养”的概念。

过去语文课一般只讲语文能力,比如听说读写能力,现在提出语文素养,涵盖面大一些,既包括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又不止是技能性的要求,还有整体素质的要求。

就是说,语文课程在语文基本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必然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

同时让语文教育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优势。

   

   这一切都特别考虑不是附加的,不是一加一,更不是穿鞋戴帽,而真正是有机结合,自然而然展开的。

比如小学生识字写字,既是一种能力训练,又是文化熏陶,还是一种习惯、修养的生成,特别是培养了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所以“语文素养”这个概念,代表一种新的更阔大的教育视野。

   

   这些都并非是虚的,而是力求落实到教学上,每个学段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

   

   下面举一些例子来说说和过去比较,这次修订有哪些比较突出的变化:

   

   一是适当减负。

这个减负不完全是学习负担的减少,更是追求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激发兴趣,教学生学会学习。

比如小学生的识字写字教学,过去一二年级就要求2000多字,而且“四会”。

现在减少识字量,改为认识常用汉字1600,其中会写800。

提倡“多认少写”,不再要求“四会”。

还请专家对儿童认字写字做了专门的字频研究,从儿童语文生活角度提出先学先写的300个字。

附录有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300字的字形结构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

这些字应当作为一二年级教科书中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是更加重视写字与书法的学习。

针对目前电脑化之后,写字能力普遍下降,这次修订特别加强了写字教学的分量,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都有相关规定。

明确写上“在小学每天语文课都要求安排随堂练习,天天练字”。

   

   三是阅读教学也有新的理念,那就是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老师应加强指导,但不应当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

特别是提出了这样几句话:

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

特别注重体验与感悟,注重语感。

对于课外阅读格外重视。

阅读量也有具体要求,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

   

   特别要提到,这次修订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格外关注的。

9年要求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包括古代和现代的中外作品。

课标列出部分中国古代的优秀诗文背诵篇目,小学到初中,136篇。

其中小学背诵75篇,初中61篇。

   

   四是写作教学。

目前有不少学校搞“提前量”,小学一二年级就布置写作文,是不合适的。

课标修订一二年级定位为“写话”,三年级开始是“习作”,初中才是“作文”。

另外强调作文教学一定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现在作文教学那种完全面向考试,只教套题作文、馅饼作文、宿构作文的做法,不但助长假大空的文风,助长文艺腔,对学生的人格成长也是有很强的负面作用的。

所以这次课标修订特别注意引导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最近关于语文教材的争议不断,很多都是传媒炒作,对于语文课改以及教学是有负面影响的。

这次修订对于编写教材也提出一些建议,其中提到教材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选文要文质兼美,有典范性,还要给地方、学校、老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等等。

都是有现实所指的。

   

   这次语文课标修订,希望在语文教育思想、课程目标、内容方面能为小学初中语文教学提供基本的要求,也提出一些具体的实施建议。

总的是要尽量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往素质教育靠拢,同时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特别注意激发兴趣,保护天性,学会学习,这样也许可以更好地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为学生打好三个基础:

那就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大好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健康的个性与人格打好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大好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3

   一、课程性质…………………………………………………3

   二、课程基本理念……………………………………………3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3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4

   三、课程设计思路……………………………………………4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5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6

   第一学段(1~2年级)………………………………………6

   第二学段(3~4年级)………………………………………7

   第三学段(5~6年级)………………………………………8

   第四学段(7~9年级)………………………………………9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11

   一、教学建议…………………………………………………11

   二、评价建议…………………………………………………15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15

   

(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16

   (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16

   (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16

   (五)具体建议……………………………………………16

   三、教材编写建议…………………………………………19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19

   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20

   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24

   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25

   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25

   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27

第一部分前言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

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

   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3.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4.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5.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学、评价、教材编写,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总体目标与内容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

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

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

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