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54167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版.docx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版.docx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考试依据

 

微信分享: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第一部分

前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与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附录

1:

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附录

2:

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附录

3:

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附录

4:

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附录

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全文下载

 

考试(标准)

 

1.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评价【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汉语拼音学习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讲普

通话、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识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

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

(第一、第二学段-

兴趣;第三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

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

第三学段要求学生会写2500个字。

减少错别字。

 

2.词语、句子:

关于语法修辞知识

本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涉及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

 

“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大致规定教学中点拨的范围和难度)。

 

1.词的分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

 

2.短语的结构:

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补充式。

(词语积累)

 

3.单句的成分: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句式:

把、被、反问句、设问

句、|||修改病句:

 

4.复句的类型:

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

(关联词)

 

5.常见修辞格: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2.关于阅读的评价

 

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

性的理解。

第一学段可侧重考察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第二

学段侧重考察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

第三学段侧重考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

 

略读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

 

浏览的评价,

 

重在考察学生能否从阅

读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

 

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对学生独特的

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第一学段侧重考察学生能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

情境、节奏和韵味;第二学段侧重考察在阅读全文基础上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细致阅读,

体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语言;第三、第四学段,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

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篇目(人教标准)

 

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

小学语文优秀诗文背诵

 

3.关于写作的评价

 

写作的评价,第三、第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

 

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材料的丰富性、

获取材料的方法。

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等途径,

 

真实性,也要考察他们运用多种方法搜集材料。

 

4.关于口语交际的评价(听力)

 

======================================================================

====================================

 

义务教

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与评价的实施()

 

前言

 

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第三部分教学与评价的实施

一、教与学

1.关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

“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2.关于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培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3.关于写作教学

 

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

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

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

重视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

能力。

6.关于语法修辞知识

 

本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涉及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丰富的

知识内容。

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

指导与点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而不在于对知识系统的记忆。

因此,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

 

“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大致规定教学中点拨的范围和难度)。

 

1.词的分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

 

2.短语的结构:

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补充式。

(词语积累)

 

3.单句的成分: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句式:

把、被、反问句、设

问句、|||修改病句:

 

4.复句的类型:

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

(关联词)

 

5.常见修辞格: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二、评价建议

(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应注意识

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

 

(五)具体建议

 

1.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评价

 

汉语拼音学习的评价,

 

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

 

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讲普

通话、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识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

 

以及在具体语言

(第一、第二学段

 

-

兴趣;第三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

第三学段要求学生会写

 

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

2500个字。

减少错别字。

 

2.关于阅读的评价

 

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

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

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运用,其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

性的理解。

第一学段可侧重考察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第二

学段侧重考察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

第三学段侧重考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

略读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

浏览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能否从阅

读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

 

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对学生独特的

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第一学段侧重考察学生能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

情境、节奏和韵味;第二学段侧重考察在阅读全文基础上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细致阅读,

体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语言;第三、第四学段,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

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背诵篇目(人教标准)

 

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

小学语文优秀诗文

 

3.关于写作的评价

 

写作的评价,第三、第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

 

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材料的丰富性、

获取材料的方法。

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等途径,

 

真实性,也要考察他们运用多种方法搜集材料。

 

4.关于口语交际的评价(听力)

 

课程目标与内容

 

三、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

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

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

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阅读说明性

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

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60

篇(段)。

 

8.扩展阅读面。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00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二、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

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5.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

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

字。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

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