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示范高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冬季联赛文综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7875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示范高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冬季联赛文综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徽省示范高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冬季联赛文综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徽省示范高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冬季联赛文综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徽省示范高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冬季联赛文综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徽省示范高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冬季联赛文综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示范高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冬季联赛文综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

《安徽省示范高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冬季联赛文综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示范高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冬季联赛文综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示范高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冬季联赛文综地理试题及答案.docx

安徽省示范高中学年高三上学期冬季联赛文综地理试题及答案

安徽省示范高中2021年冬季联赛(高三)

文科综合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至第7页,第II卷第8至第12页。

全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2.答第1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II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1年下半年来欧洲及世界很多地区出现能源供应紧张局面,我国少数地区也出现了限电限产的现象,保证国家能源安全迫在眉捷。

核能是满足能源供应、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柱之一。

全球发电总量中,核能发电比例为10.4%,核能发电在技术成熟性、经济性、可持续性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尤其是第四代核能系统技术逐渐成熟和应用,核能有望超脱出仅仅提供电力的角色。

同时未来核能发展的另一个趋势是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其电功率通常为数十兆瓦到百兆瓦。

下图为第四代核能系统的应用类型。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目前相较于水电、光电、风电,核能的最大优势是()

A.发电量大B.清洁无污染C.布局灵活D.投资规模小

2.第四代核能系统技术广泛应用将会()

A.替代化石能源B.形成能源复合系统

C.拆除大型水电站D.减少国家能源投资

3.根据核能发展的新趋势,未来核能发展将()

①市场更广阔②运输更节省③安全更可靠④产业更配套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1.C2.B3.C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水电、光电、风电虽都是清洁能源,但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其分布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这些电站的建设必须布局在能量密集区。

核能则可以摆脱资源的限制灵活布局,这是核能有别于其他三类能源的最大优势。

C正确,发电量大小看具体情况才能比较,A错误;水电、光电、风电也是清洁无污染,B错误;核能投资规模大,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图中显示,第四代核能系统不仅仅提供能源,更多的是形成了在不同能源温度条件下的多种新兴产业,进而形成以核能为中心的能源复合系统。

B正确。

不可能完全替代化石能源,A错误;水电是清洁能源,成本低,应加大建设,C错误;能源投资将会越来越大,D错误。

故选B。

【3题详解】

运输节省、安全可靠已经是现代核能所具备的了。

未来核能具有其他能源无法具备的优势,其应用市场更广阔,与其配套的产业更多。

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选C。

【点睛】核能优点:

污染低。

核能发电的方式是:

利用核反应堆中核裂变所释放出的热能进行发电。

核能发电不会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尤其是同火电站相比,核能发电不会产生地球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二氧化碳。

核电站设置了层层屏障,基本上不排放污染环境的物质,就是放射性污染也比烧煤电站少得多。

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为提升城市国际形象、增强社会经济发展活力,1998年以来成都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并确立了建设全国民办博物馆发展示范城市和博物馆之都的目标。

截至2018年底,成都共登记备案博物馆150座,其中国有博物馆48家、民办博物馆102家。

值得强调的是,成都民办博物馆数占同期全国民办博物馆总数的11%,国家级民办博物馆占全国国家级民办博物馆总数的42%,是中国博物馆总数和民办博物馆数量最多的城市。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成都能成为我国博物馆之都的先决条件是()

①国家政策②多样环境③历史底蕴④经济水平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成都博物馆以民办博物馆增加最显著,博物馆类型日渐丰富,这些多样的民办博物馆一般具有()

A.众多的古迹B.雄厚的资金C.便利的交通D.独特的收藏

6.为了使博物馆得到更好的发展,成都的不少博物馆都进行了空间迁移与重组,一批博物馆迁移至洛带古镇、安仁古镇,这种迁移与重组更有利于()

A.市场与资源的结合B.经济与政策的结合

C.经济与资源的结合D.市场与政策的结合

【答案】4.C5.D6.A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从材料可知,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成都能成为我国博物馆之都的先决条件是,成都本身具备的多样环境和悠久历史积淀的文化底蕴,而国家政策和经济水平不是先决条件。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题详解】

民办博物馆一般都是以某一类收藏为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这样的收藏多数与馆主的个人爱好有关,D正确;民间博物馆不可能具有众多的古迹,A错误;雄厚的资金和便利的交通是一般区位条件,与博物馆相关性较小,B、C错误。

故选D。

【6题详解】

这些向古镇迁移和重组的博物馆一定是趋向这里独特的资源,更有利于市场与资源的结合,A正确。

博物馆的迁移与重组是自发行为,受市场影响大,与政策和经济无关,B、C、D错误。

故选A。

【点睛】地域文化指不同区域范围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地表反照率是陆地表面反射太阳辐射能力的参数。

地表反照率的变化主要受太阳高度角、积雪、植被、地形及土壤含水量等因子的影响。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表反照率的季节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该地区可能是()

A.青藏高原B.东北平原C.华北平原D.山东半岛

8.影响图示地表反照率日变化最大的因素是()

A.气温高低B.地形起伏C.太阳高度D.植被覆盖

9.为研究该地区地表环境各要素对地表反照率的影响,宜选择在一天中的()

A.6:

00-12:

00B.8:

00-16:

00C.12:

00-18:

00D.14:

00-20:

00

【答案】7.A8.C9.C

【解析】

【分析】本题以地表反照率为材料,涉及时区计算、太阳高度角、地面反照率影响因素、图表分析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7题详解】

本题判断的依据来自于北京时间与当地时间之差。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10月11日日出时间大约为北京时间的8:

00~9:

00之间,10月11日距秋分日较近,该地地方时的日出时间应在6:

00前后。

故该地与北京时间之间有2~3个小时之间的时差,且在北京时间以西。

青藏高原主要位于东六区,与北京时间相差两个小时左右,符合题意,A选项正确。

东北平原位于东八区和东九区之间,比北京时间早一个小时,不符合题意,B选项错误。

华北平原和山东半岛在东八区附近,与北京时间相差不大,C选项和D选项错误。

【8题详解】

从地表反照率日变化曲线图可以看到4个日期的共同点是日出和日落时段地表反照率变化最大且陡升陡降,说明地表反照率主要的影响因素应与日出日落时刻有关,且变化速度要相对较快。

气温是逐渐发生变化的过程,并且日出前后是气温最低值,但此时地表反照率却最大,二者并无关联,A选项错误。

地形起伏与植被覆盖日变化并不大,不符合题意,B选项和D选项错误。

太阳高度日出前后与日落前后相对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小,与地表反照率图示相符,C选项正确。

【9题详解】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6~12时与18~20时地表反照率变化较大,12:

00~18:

00地表反照率变化率较小。

要想研究该地不同要素对反照率的影响,应选择一天中地表反照率变化较小的时刻,这样才能突出不同要素对反照率的影响,故C选项正确。

【点睛】下垫面性质

比热容:

水域>陆地、植被覆盖率、土壤>水泥地、柏油路、岩石、砂砾

反射率:

雪>冰>裸地>草地>水域

太阳辐射强度

①光线与地面的角度:

纬度、坡度、坡向

②削弱程度:

大气厚度/密度、天气状况、大气洁净度、山地、树叶、积雪、建筑等

世界大洋中唯有北印度洋形成了独特的季风洋流。

北印度洋是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航线的必经之地,其风向与海浪对所经船舶航行影响较大。

图中①、②为冬夏季节浪高(单位为米)分布,③、④为冬夏季节最佳航行路线(箭头所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与其他大洋相比,形成北印度洋冬夏不同季节风向、风速和海浪高度有明显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海陆分布B.纬度位置C.海水温度D.陆地地形

11.图中表示夏季浪高和航行路线的是()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答案】10.A11.C

【解析】

【分析】本题以北印度洋季风洋流为材料,涉及季风洋流的形成原因、季风洋流的流向、船舶的航线选取等相关内容。

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10题详解】

北印度洋其东、北、西均为陆地包围,陆地对海洋影响较大,同时北印度洋本海域的面积较小,因此海陆热力差异对比强烈,形成了典型的季风环流,而其他大洋则是在盛行风作用下的大洋环流,海陆热力差异并不明显。

故A选项正确。

【11题详解】

北印度洋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

图中①与②相比,①所示浪高些,且风浪高区偏北,是夏季西南风的作用。

③航线与④航线相比,③因其航线避开了风浪较大的南部,为冬季。

④因其避开了偏北部的高风浪区,应为夏季。

故①④正确,C选项正确。

【点睛】北印度洋由于受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形成了特殊的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夏季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形成顺时针大洋环流圈,冬季在东北季风的影响下形成逆时针大洋环流圈。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二、非选择题:

共160分。

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共135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立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目标。

在此目标下,广东省根据具有“资源禀赋集中、主导产业突出、发展特色鲜明、品牌效应明显”的标准建设了一批专业村。

专业村按其主导产业类型可划分为农业型、工业型及服务业型这三种主要形态和类型。

而农业型专业村泛指以农业生产及农产品销售为主的专业村。

下左图为广东省农业型专业村行业门类划分,下右图为专业村类型分化的影响因素。

(1)描述并归纳广东农业型专业村分类状况以及主要特点

(2)据统计蔬菜类专业村在全省内空间集聚效应不显著,花卉苗木村只在广州市西部形成高密度区,其他地区分布则较为零散,试作合理解释。

(3)农业型专业村的类型分化与形成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试说明主要因素的影响变化。

(4)从形成区域农业产业集群角度指出农业型专业村的发展方向。

【答案】

(1)大类中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所占比重较小,农产品加工业与休闲农业所占比重极小;小类细分瓜果比重最大,其次为蔬菜、粮油、茶叶、水产及其副产品等。

特点:

各类特色种植业比重差别较大;各类特色种植业是广东省农业型专业村中的主导类型,且多以瓜果种植为主,同时亦辅以其他类型。

(2)蔬菜市场极广,受交通影响大多就近供应,集聚效应不明显;花卉苗木主要供应城市和出口,技术要求高,集中于广州附近。

(3)自然资源禀赋作为自身的本底条件,是其形成的客观物质基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但有所弱化;市场因素的作用日益凸显;区位条件、基础设施和农业技术等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不断增强。

(4)在秉持绿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