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 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86831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文学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儿童文学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儿童文学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儿童文学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儿童文学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童文学 教案.docx

《儿童文学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文学 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童文学 教案.docx

儿童文学教案

儿童文学

课程简介:

儿童文学课是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专业必修课是相对于专业选修课而言的,是某一专业必须学习和掌握的课程,是教务处统一开设,专业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即学生自己不能决定选还是不选)。

这门课程的学习时间是1学期,考核方式是考试。

学分是2分,总学时是32个课时。

主要教学方式是:

讲授,还有讨论、演讲等。

课程学习目标:

在教学中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儿童文学作品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初步具备儿童文学作品的朗读、鉴赏、讲授,甚至是创作的能力。

以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为最终目的。

教材:

王玉芳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儿童文学》,是“十二五”全国学前教育专业问题导向式教学(PBL:

problem-basedlearning)。

问题导向式教学: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以此类教学法出名的包括荷兰顶级大学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等世界着名院校。

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PBL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它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全书共分为十个章节,四十节。

其中,前三章理论性比较浓厚,内容也比较宏观;后七章根据儿童文学中不同的体裁或者说是表现形式来分别展开,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故事、散文、图画文学、戏剧和影视。

第一章儿童文学概述

内容简介:

关于“儿童文学”的基本问题,分为三小节,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我们要达到以下知识目标:

1.掌握儿童文学的概念、文体特征和美学特征;(1、2节)

2.了解学前儿童文学的分类和儿童文学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作用;(1、3节)

3.熟悉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审美心理和接受方式。

(3节)

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

2.引入新课

3.组织教学

4.启发思维思考题

5.作业

6.教学反思

第一节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

教学目标:

1.掌握和理解儿童文学的概念及分类;

2.学会判断哪些作品是否属于儿童文学的范畴。

教学重点:

掌握儿童文学的概念和分类。

教学难点:

判断作品是否属于儿童文学的范畴。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介绍儿童文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引出对儿童文学的定义;

二、组织教学

(一)儿童文学的概念

儿童文学是学前儿童文学、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的总称,本书中的“儿童文学”主要指的是学前儿童文学。

1.必须是文学

文学:

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儿童文学是文学的一个分支,它必然和文学存在着共性:

(1)基本特征:

用生动的形象和真挚的情感,反映现实和心理世界;

(2)载体:

语言文字,都是语言的艺术。

(3)与其他儿童读物的区别:

具有文学性(形象的语言和精巧的结构)和艺术性(美的享受)。

2.必须是学前儿童的文学(与成人文学进行区别)

(1)接受主体:

学前儿童,即幼儿。

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能被幼儿理解和接受。

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丰富的故事性、情节简单等。

(2)内容:

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心灵,给幼儿带来愉悦的感受,有益于他们的成长。

(3)基本原则:

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引导幼儿享受阅读的过程。

(2)儿童文学的范围

依据儿童成长的阶段(或年龄),将儿童文学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学前儿童文学(0-6岁)

趣味性、娱乐性、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儿歌、幼儿童话、图画故事等,《喜洋洋与灰太狼》,《大耳朵图图》。

2.童年文学(7-12岁)

趣味性、知识性、故事性

童话、儿童小说、科学文艺等,《皮皮鲁与鲁西西》、《海底两万里》。

3.少年文学(12-15岁)

一定程度的现实性、题材广泛、内容不断丰富和深刻

少年小说、散文、科幻作品、影视戏剧等,《哈利·波特》,《鲁滨逊漂

流记》。

3、启发思维思考题

概括“学前儿童文学”的含义

4、教学反思

第二节学前儿童文学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理解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

2.理解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分析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和美学特征。

教学难点:

1.理解“学前儿童文学是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培养人文精神的情感

文学”;

2.理解学前儿童文学的“稚拙美”。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儿童文学的概念和范围,儿童文学和文学存在一些共性(以语言文字为载体,通过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情感来反映现实或情感心理),儿童文学还有一些自身的特征。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学习儿童文学的特征。

2、组织教学

学前儿童文学自身的特点包含两大方面:

文体特征和美学特征。

v文体特征包含四个方面:

(1)学前儿童文学是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

幼儿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启蒙,为儿童今后的发展提供基础,所以学前儿童文学的宗旨也是启蒙。

启蒙对于学前儿童文学来说,主要就是通过文学作品让儿童认识自我、自然、生活和社会,获取知识,学习生活的基本规则和技能,初步培养儿童的语言、思维等能力。

心智包括心理和智能两个方面,就是说不仅要培养智慧,也要注重对情感的培养。

(2)学前儿童文学是深入浅出的口语文学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征,他们的接受能力有限,因而,我们必须要为他们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生动、有趣的文学作品。

具体的特点是:

1 词语:

多实词,少实词;多用形象生动的词语,少用抽象概括的词语。

名词、动词多,介词、连词、助词少。

2 句式:

多短句、少长句;多单句,少复句。

3 韵律:

押韵,拟声词多,叠音词,语气词。

《数星星》天上星,亮晶晶,好象许多小眼睛。

《小螺号》小螺号,滴滴地吹,海鸥听了展翅飞。

《小兔子》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

《小蜜蜂》两只小蜜蜂呀,飞在花丛中呀。

(三)学前儿童文学是趣味盎然的快乐文学

儿童就是要快乐健康的成长,我们学前儿童文学也要给幼儿快乐的体验。

文学作品一定要反映的是快乐、积极的内容,最好带有一定程度的幽默感和游戏性。

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体验快乐。

(四)学前儿童文学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情感文学

“人文精神”就是关注人的自我体验,发现人的价值。

儿童文学作品在学习知识、明白道理的同时,要丰富儿童的情感体验,使儿童受到感染和熏陶,体会不同的情感,培养基本的是非观和道德感。

这一点和新课改的要求一致,注重学生的情绪体验。

v美学特征包含四个方面:

(1)纯真美

单纯、明净;纯洁、善良、真挚。

只感受到真善美,忽略假恶丑。

(2)稚拙美

稚嫩、自然、不做作。

稚嫩主要表现在语言不丰富,故事情节和人物设置简单不复杂。

自然、不做作就是顺从儿童天性,实实在在,不掩饰。

好和坏都比较简单绝对。

(3)变幻美

和儿童爱幻想的天性有关。

常常使用想象、夸张,甚至是虚构,创造出了很多神奇有趣的故事和人物。

(4)质朴美

自然淳朴。

内容浅显易懂,情节简单,人物个性鲜明,语言质朴不加修饰。

3、启发思维思考题

分析“趣味阅读”中的两则小故事,分别体现了儿童文学的哪些文体特征和美学特征。

四、作业布置

课后阅读《丑小鸭》,加深对学前儿童文学文体特征和美学特征的理解。

第二节学前儿童文学的特征

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

文体特征深入浅出的口语文学

趣味盎然的快乐文学

培养人文精神的情感文学

纯真美

美学特征稚拙美

变幻美

质朴美

五、教学反思

第三节学前儿童文学的接受对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审美心理和接受方式;

2.了解学前儿童文学对学前儿童教育和幼儿教师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对儿童文学学习及教学的激情和热情。

教学重点:

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

教学难点:

学前儿童文学对学前儿童文学教育和幼儿教师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学前儿童文学的主要接受对象是儿童,当然也有成人,这节课我们主要来了解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学前儿童文学对学前教育和幼儿教师的作用。

2、组织教学

v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与学前儿童文学

学前儿童文学的教学要以儿童为中心,充分考虑到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

(一)年龄特征特点要求

1.感知觉视觉:

敏锐度不断提高图和字要大

听觉:

敏锐讲究韵律感和节奏感

空间和时间知觉发展水平低简单、笼统的概念

观察力低注重外部描绘

2.注意力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有很大的无意性,对鲜明、生动、动态、奇异的事物感兴趣。

要求:

篇幅短小,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情节曲折,讲究韵律感和节奏感。

3.语言词汇量有限,理解能力有限使用和儿童生活相关的具体的词汇,多用名词和动词,语言要生动形象,适合儿童的理解水平。

4.记忆以无意、形象和机械记忆为主,形象鲜明、具体生动能引起儿童的兴趣。

语言简洁、形象生动

5.思维形象思维为主形式多样化,塑造生动、动感的形象

6.想象无意想象为主想象、比喻、拟人、夸张、荒诞、变形等手法

(二)审美心理

1.“自我中心”的心理特征分不清主客观,爱幻想作品要富于幻想色彩

2.直观、感性的审美注重外在的、直观的、动态的描述写具体的事物和形象

3.动态的审美活泼好动,喜欢游戏简短有趣、情节跌宕起伏,富于动感。

(三)接受方式

1.“听赏”的方式以听为最主要的欣赏方式简短有趣,有节奏感

2.图画、音乐的方式形象直观

3.表演欣赏的方式

1 观看别人的演出

2 自己参与演出

4.阅读欣赏的方式

v学前儿童文学与学前儿童教育

学前儿童教育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学前儿童文学包含了智、美和德等方面。

(一)学前儿童文学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开阔视野,提高学前儿童感知生活的能力

2.启迪情感,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

3.鼓励创造,培养学前儿童的想象力

4.培养美感,提高学前儿童的审美能力

5.丰富语言,发展语言能力

(二)学前儿童文学与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主要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帮助他们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决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学前儿童文学是幼儿教师教育的内容之一。

1.对儿童:

更好地了解学前儿童,为开展教学打下基础

2.对教师:

提高自身的素养和欣赏水平,丰富和提高自己的精神世界。

4、教学反思

第2章儿童文学的发展史

第1节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史

第2节外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史

第3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