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一堂语文课作文1.docx
《也是一堂语文课作文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也是一堂语文课作文1.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也是一堂语文课作文1
也是一堂语文课作文
【篇一:
也是一堂语文课】
前不久我们上了一堂特殊的语文课:
搞了一次“走上街头找语文”的社会调查。
利用星期日对南京市的六条街道的沿街门面招牌、路牌用字情况进行了仔细调查,结果发现,我市的街头用字不规范情况还比较严重,应引起重视。
街头用字不规范,主要表现在:
一是繁体字招牌明显增多。
不少字早已废除,有的字一般的词典上根本没有收录。
这类字大多出现在专卖店的招牌上,共有24家,让人看了一头雾水。
二是汉语拼音和英语字母与汉字使用上问题很多。
有的招牌没有一个汉字,且字母书写潦草,不知所云;有的字母与汉字不一致;有的所取的洋名不知何意。
这一类共有17家。
三是错别字不少。
有一家单位的通告把“根据上级部署”,写成了“布署”;有的餐饮店把“炒肉丝”写成了“抄肉丝”。
四是不规则的简化字,在字数较多的小招牌上多见。
有的简化字与繁体字交错使用,人看了很别扭。
街头用字规范与否不仅影响其的商业价值,更主要是在社会价值上反映一个城市的文明水平。
试想一个连母语都写不好、写错的招牌,让人自然想起店主素质与城市的管理水平也应该是不会高到哪儿去的,这势必影响城市的形象。
为此,我们建议:
一是提高对街头用字重要性的认识。
教育好广大经营者正确使用汉字、写好汉字,让他们懂得规范用字的重要意义。
二是工商部门在颁发营业执照时,认真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不仅要审核标牌的内容,而且要审查书写形式,从源头上制止街头的不规范用字。
三是有关部门要严格检查街头用字规范化情况。
按照国家工商局发布的《广告语言文字的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定期清查街头不规范用字。
四是加大对不规范用字的清查处罚力度。
在调查中发现,有些是经营者故意追求时髦或缺乏社会责任感造成的,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不能放任,要坚决查处。
五是发动社会力量监督街头汉字使用情况,达到教育与监督双重效果,使不规范用字无处可逃。
调查街头用字,这。
它让我们懂得:
街头用字,关乎素质,关乎形象,切莫等闲视之。
规范街头用字,人人有责,个人有份。
【篇二:
也是一堂语文课】
又是春来时,我偷偷约了伙伴,骑着单车,来到草长莺飞、流翠泄玉的大自然中。
我们的闯入打破了原野的寂静,听着无数飞鸟的鸣叫,我们感到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愉悦。
我的心一下子贴近了大自然!
我曾经无数次闷坐在令人窒息的卧室里,望着窗外吐着黑烟的烟囱,用自己枯燥的笔触描写婉转的鸟鸣。
可我哪里知道,这原野里的天籁之音是在任何文章里都无法体验到的。
我曾经无数次抒写潺潺的流水,也曾经写过凋零的红花,哪知道原野中柔软的泥土里,总有这样一个声音: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我曾经无数次为大自然而讴歌,却从未如此细心地观察过大自然:
蚂蚁在共同搬运食物时,表现出的顽强与团结;鸟雀巢里,母鸟喂雏鸟时流露出的温馨;树木草藤创造的盘根错节……一切的一切,又岂能是简简单单地从课本中就能领会得到的?
即使是生花的妙笔,也未能诠释大自然的奥秘。
假使没有那一次出游,那次“胆大包天”的举动,我不会如此兴奋,不会写出充满激情的优美文字。
只有在此时,我可以骄傲而又诚恳地说:
“在莽莽原野中,我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发现了许多,领悟了许多。
呵,这,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
谁敢否认:
亲近大自然不是一堂语文课!
【篇三:
也是一堂语文课作文】
语文只是一个没有主题的事物,但它恰恰是许多中学生头疼的事。
往小的方面说,语文只是一个普通的课本,而往大了说,生活中处处充满了语文。
要想学好语文,就必须培养对语文的兴趣。
每天的课上课下,我们遨游在两个世界,重复着千篇一律的生活,枯燥但充满了节奏。
课堂上黑板与荧屏上密密麻麻的“小蝌蚪”充满了每一个宝贵的日子。
走出课堂,语文的身影也无处不在。
赏花也是语文课。
从浪漫的玫瑰到不知名的小野花儿,从娇嫩的牡丹到傲骨的腊梅。
不论是朱自清眼中春花图的烂漫,还是钱塘湖畔繁华的生机,不管是紫藤萝瀑布的辉煌,还是采菊东篱下的淡雅。
都无法破译出百花的内涵,也许只有用心去感受它们,才得以感受到花香温润扑面的香甜气息。
语文的身影顽皮地隐藏在各个事物之间,红日的西沉,小草的枯黄,树叶的凋零,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早已被我们司空见惯,而那些独具慧眼的作家们,仍像一个幼稚的孩子,从中理解出新的哲理,而从不去搬照祖辈的遗传,则去开拓新的事物。
把在落英缤纷与时间的洗礼中褪尽色彩的事物,重新点缀得生机盎然。
从托尔斯泰到罗曼·罗兰,从苏东坡到刘白羽,古今中外的文学巨匠,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宝藏。
我遨游在知识的殿堂里流连忘返。
语文有太多太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汲取;语文有太多太多的美好,等待我们去享受;语文有太多太多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
飞虫虽小,但攀附于马尾之上,也能腾飞于千里之外,跟随成功者的足迹,你会缩短成功的距离,语文是用心来感受的,从中你可以得到更多的学习方法,更多的乐趣。
【篇四:
也是一堂语文课】
我喜欢抄抄写写,信手涂鸦,对自己所写的文字时常自鸣得意。
到了初三之后,这种得意却经常被无情地粉碎,几次考试的得分都不高,试卷上曾不止一次被批上“没有叙述、空泛议论、没有自己的东西”等字眼。
我迷惘了,灰心了……
星期天,妈妈拿着我的期末试卷,找来了教语文的姨父,帮我“诊断病情”。
姨父看了之后,眉头紧蹙,什么也没有说,提出带我去爬山。
我去了。
正值傍晚,山顶的景观甚为壮丽。
从山顶俯视,远处的群山在夕阳的笼罩下如梦如幻,显得更加迷人,山腰云雾渺渺,恍如仙境;清风许许,令人心旷神怡。
正当我沉醉于这美景之中而出神时,姨父拍了拍我,问道:
“这景色如何呀?
”“太美了!
”我脱口而出。
“能描述给我听吗?
”我怔了一下,然后应道:
“好吧。
”
我将我见到的山峰、树木、远处的建筑、夕阳等一一说了出来。
姨父笑着说:
“很好,但似乎缺少一定的顺序和组合。
你不妨调整一下,按照一定顺序,再发挥一下想象,借助比喻或拟人的手法,再试着描述一下。
”我稍作思考,然后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
姨父对我的文辞表示赞赏,不住点头。
我仿佛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说得越发起劲,直到将眼中的景色说遍。
“可都记得?
”“当然。
”姨父随即从包中拿出纸和笔放在山间的石桌上,说:
“把你刚才说的写下来。
”
我拿起笔,把刚才的话原原本本地写了下来,还略作修改。
姨父又说:
“自己读一遍。
”我充满激情地放声阅读。
“自我感觉如何,有什么想法吗?
”姨父问。
我突然间茅塞顿开,脱口而出:
“我知道了。
”“知道了什么?
”“我手写我心。
”
姨父点头微笑,说:
“你应该知道自己作文的问题了吧,你的文笔不错,就是很少写自己的东西。
其实,作文很简单,平时要注意观察生活,留意身边发生的事情,然后把它写出来。
”
这虽然只是一次短暂的登山之旅,但在我看来,也是一堂语文课,一堂精彩出色的作文指导课!
【篇五:
也是一堂语文课】
小时候,我就喜欢看书,而且还有一个特点:
速度很快,大有一目十行的感觉。
到了小学四、五年级时,我的“功力”日益加深。
一部大块头的书,两三天就“解决”了。
可是爸爸、妈妈却说我看书不认真。
不过,他们并不能说服我,原因很简单,我还没有这方面的“小辫子”被他们抓住。
我依旧用这种方式看书,直到那件事发生……
那是一个星期日,我在街上闲逛,突然看见一个旧书摊,我急忙走过去,翻了一本《古代诗词选集》就看了起来。
看着看着,我心血来潮,想找一首诗回去考考爸爸,给爸爸上一堂语文课。
于是拿出笔,把苏东坡的一首《水调歌头》抄在手上。
跑到家中。
太好了,爸爸正在看报。
我走上前,模仿语文老师的语气说:
“老爸,我考你一首词,怎么样?
”爸爸微笑着点了点头。
“人有悲欢离合。
”我摇头晃脑地读着,“下一句是什么?
”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爸爸不慌不忙地回答着。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好。
”我心里暗暗称赞,“最后一个问题,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
”爸爸响亮地回答。
“哈哈,你错了。
作者不是苏轼,而是苏东坡,怎么样?
”我得意洋洋地说。
“哈哈!
”爸爸也笑了起来,“儿子,你可真逗,苏东坡不就是苏轼吗?
”
怎么可能,我这个小老师不会错。
但看爸爸那认真劲儿,又不像是在骗人,为了“安全”起见,我转身跑出家门,向旧书摊奔去。
爸爸似乎看懂了什么,没有追上来问我原因。
到了旧书摊,还好,那本书没被卖掉。
我找到那首词,原来,下面还有个作者“苏东坡,原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我完全信服了,而且深深感到:
这不也是一堂生动的语文课吗?
不过爸爸成了老师,他让我改掉了阅读课外经典不细心的毛病。
【篇六:
也是一堂语文课】
人生于自然,感悟于自然,创作于自然。
可以说,人所有学来的一切都离不开自然,它是世界上最博大的课堂。
一片茂密的荷花就给我上了一堂受益匪浅的语文课。
那是一池静立着的荷花。
七八月的风,轻轻地拂过水面,水波不惊,仿佛也在配合着荷花续着这个和谐而又安详的梦。
天空不知怎地,也蒙上了一层薄纱,或许是不忍让毒辣的阳光烧灼那婀娜多姿的身影,又或许是因为见了那花儿而羞涩了吧。
对岸的青草软绵绵地伏在地上,似乎也融入这恬静的梦中。
时而行人路过,匆忙的脚步变得舒缓了,慌乱的神情变得松弛了,烦躁的心变得柔和温暖了。
那一池荷,以惊人的魅力感染着身边的一切。
但是,你若见到那池荷花,丝毫不会惊异那强大的感染力竟源于这么小的荷花。
荷叶郁郁葱葱,放眼望去,满池都是碧玉般的荷叶。
在绿叶的缝隙中露出池塘的一角,你甚至会怀疑那是否是清晨是留下的露珠。
近处,蜻蜓绕着荷叶来回地飞着,累了,便栖在荷叶上,与这荷塘融为一体,已分不出哪儿是蜻蜓,哪儿是荷叶了。
渐渐地,我看见了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景象,理解了杨万里对荷花的期待,领悟了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高尚境界。
在这片荷塘中,最惹眼的莫过于那几朵洁净的荷花。
它虽没有完全绽放,却给我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每一朵荷花都晶莹透彻,仿佛被洗涤过一般。
那粉色与白色交融的花瓣,有如一朵美丽的霞云,被刻在了白玉上,远远看去,就如在洁白无暇的雪中,燃起了一片火。
这难道不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所描绘的场景吗?
这永久不变的景象,让我亲身感受到了一千多年前的触动,透彻地领悟了这一句中作者那激动不已的心情,品味了语言的无穷奥妙。
这也是一堂语文课,一堂亘古不变的自然语文课。
是大自然,赋予了我如此精妙的写作题材,给我创作的火花;也是它,给予我如此深沉的感触,让我领悟了文学的博大精深。
【篇七:
也是一堂语文课】
今天是中秋节,晚上,爸爸端出四张板凳,放在门前的空地上,我和妈妈、妹妹各自“占领”了一块地盘。
晚风袭来,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萤火虫在我身边提着灯笼打转儿。
望着天上的一轮明月,我不禁吟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爸爸笑笑说: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一听,急了,脱口而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这是思乡的月。
”
爸爸点点头,慢慢地说: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谁不思乡啊!
”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还是秋月好!
”我摇头晃脑地说。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春天的月也不错。
”爸爸神情悠然。
我刚准备开口,老爸却率先发难: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我这是夜半月色。
”夜半?
我一时有些迟疑,爸爸笑盈盈地看着我。
哎,有了!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我这是黎明月光。
”我故意拉着长音,得意地说道。
“会挽雕弓如满月。
我这有月不写月。
”爸爸突然杀出奇兵。
有月不写月?
难道说有月还写月?
还是无月不写月?
我有些晕。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这无月却写月。
”妈妈突然出击,火力支援我。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我抒月下情。
”老爸并不在意,却又将我一军,不过这不难。
“唉,太伤感。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月下之景多美啊。
”我意地答道。
“继续接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