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8318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docx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docx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

江西省临川一中2018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二)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处于不断的创造之中,时时呈现出恒新恒异的形态。

那么,美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一个人的创造性,源自对客观现实具有的新鲜感。

王羲之所说“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这个“新”字非常重要,它是创造性的关键。

天底下固然没有绝对是新的事物,但也绝对没有两件是重复的事物。

一切都在变,在时时进行新的创造。

美的创造更是如此。

人们能否对各种审美现象产生新鲜感,直接关系到美的创造的成败。

因此,如果要在美的创造上有所作为,就得对现实、人生、自然和艺术始终保持新鲜感,不断发掘出日日新、时时新的意蕴。

但是,美的创造与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性创造有所不同,它涉及人类精神世界中独特的高峰体验,还承载着人类文化的成果和人类心理的各种功能,因此,每一次成功的审美创造,都是一次神奇的人生体验。

南京的中山陵,一眼望去,气象雄伟,不能不说这是美。

这美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它是由石级一层层积累而成的。

一层一层的石级,而上积累,到了顶上,配上两旁的白墙和孙中山这个人物伟大的历史意义,以及观赏者对这一意义的理解程度等,于是,本来是一些平凡的石级、白墙、青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组合成了崭新的中山陵的形象。

旅游中,一个具备了相应的审美修养和审美能力的人,只要进入状态,用心观照,类似的审美创造是不难实现的。

实际上,中山陵这样的人文景观,其审美潜能是很大的。

人们面对这样的人文景观,不但有愉悦的视觉享受,而且还会萌生深层次的心理发现和文化发现。

有了这些不同层次的审美发现,人们才能真正走进审美创造的殿堂,美的形象才能真正被创造出来。

人文景观如此,自然景观的审美创造也是如此。

比如,夏天的晚上,仰望天空,群星灿烂,很美。

这个美又是怎样创造的?

首先,要有星球群的存在,才能构成满天星斗;其次,要有黑夜的环境,才能使星球的光照射出来;再次,要有文化历史所积累下来的关于星空的种种神话和传说,这些星球的美才富有更多的意蕴;最后,观赏星空的人,各自所具备的心理素质、个性特征和文化修养,会使他们在观赏同一个星空时,品味出不同的美。

而且,即便是同样的星空,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对相同的人,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美。

如杜甫,星空对他,有时是“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有时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有时又是“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这些,都随着杜甫的生活经历和心情而变化。

因此,星空的美,不仅涉及物质存在的星球群,而且也涉及审美主体的具体处境和精神状态。

可见,美的创造并不是某种固定的实体所致,而是多种因素的累积。

总之,美的创造是一种多层累积的突创。

其基本含义在在于:

从美的形成来说,它是空间上的积累与时间上的缔延,相互交错,所形成的时空复合结构;从美的产生和出现来说,它具有量变到质变的突然变化,还来不及分析和推理,它就突然出现在面前。

(摘编自蒋孔阳《美学原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审美对象始终保持新鲜感,不断发掘出日日新、时时新的意蕴,那么就能在美的创造上有所作为。

B.中山陵的美,是石级、白墙、青瓦等物质材料,人类的文化,观赏者的心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C.人文景观或自然最观让人们产生了愉悦的审美享受,萌生了深层次的心理发现和文化发现时,美就慢慢产生了。

D.观赏同一个星空,不同的人会品味到相同的美,也会因心理素质、个性特征和文化修养不同而品味到不同的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引出了本文论述的话题“美”,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概述了美的创造的特点及其基本含义。

B.第二段先以一个问句引出了本段的内容,启人深思;然后重点阐述了新鲜感对美的创造的重要性。

C.文中以杜甫为例阐述了同一个人面对同一景象会因时间、地点等因素的不同而感受到不同的美的道理。

D.文章把美的创造与日常生活的一般性创造作对比,,把人文景观的审美创造和自然景观的审美创造作对比,体现了两者的不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客观现实具有新鲜感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性的关键,也是一个人能否创造美的关键。

B.有相应审美修养和审美能力的人,看到类似中山陵的人文景观就可能获得美的体验。

C.星空的美的形成,由各种因素和条件积累而成,如星球群、审美主体的相关因素等。

D.既然美的创造不是某种固定的实体所致,那么人们有时不要固定的实体也能创造美。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黄羊泉

谢志强

已经离休的左矿长说:

早年发现这眼泉,是一只黄羊引的路,那眼泉就叫黄羊泉了。

我慕名拜访了左矿长,他赋闲在家,没离开黄羊泉。

他说:

我喝惯了黄羊泉的泉水。

这个黄羊泉的传说在沙井子垦区流传甚广。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三五九旅一支部队驻扎沙井子开垦荒野,都是戈壁沙滩。

远远地,可以望见喀拉蒂克山脉,当地人称黑老山。

当时,左矿长还是一名排长。

部队首长说:

有山就有水,左排长,你带几名战士上山,找找水,垦荒不能没有水。

左排长带领三名战士出发了。

垦区和大山中间隔着戈壁和沙漠。

他们是徒步,过了一片一片戈壁,一道一道沙梁,可那山还是那么远远地耸立着。

左排长说:

那山好像会自已往后退。

再走半天,山还那副

样子。

行军壶里的水已经喝干了。

他闻着沙漠的干燥的死亡气味,像是要把体内的水分都收走那样。

①夕阳西斜。

左排长绝望地下令鸣枪求救。

可是,枪声还没来得及传开便被广阔的沙漠吸收掉了。

突然,左排长发现了一个闪动——那是永恒的宁静里的一动——一只黄羊,是沙子的金黄色,好似一小堆沙粒凝聚起来,被风鼓动着奔跑。

左排长说;盯住,别让它甩样我们。

四个人不知道哪儿来两力气,抛开了累和渴,开始撵黄羊,而且,子弹上了膛,打算撵不上就放枪撂倒它。

黄羊跑得那么轻捷、灵活,带起了一溜儿沙尘。

它跑跑停停,不让他们接近,不让他们离远,老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左排长说,它像山里来的一个精灵。

沙漠里的事儿就是这么奇怪。

黄羊站在一座沙包顶上边,望着绝望的他们。

他们喘着粗气,喉呢里涌上一股液体一样的火流。

黄羊在沙梁上边用蹄子创着沙子,像是作弄他们。

②太阳像是好奇,舍不得沉没,又在沙梁上铣了金辉....

黄羊的踪影和太阳的余晖一起消失了。

翻过沙梁顶,他们看到了一片绿洲。

原来这道沙梁隔着两个世界。

左排长听到了水在吟唱,那是沙漠里最悦耳的歌声。

他们扑向溪流,一阵狂灌,身体像胡杨树一样顿时焕发出生机。

左排长胡乱抹了抹嘴,真有这么甜的水呀,那是他一辈子喝过的最清甜的水了。

沿着溪流他们找到了溪流的源头。

那是一泓清泉,咕嘟咕嘟地冒着水。

泉水边沿长满了茂盛的灌木丛,缀满了细细碎碎的金黄色的花儿。

金色的黄羊就在泉边饮水,它披着阳光,浑身是金色,它的眼里闪着温柔,还有俏皮。

一看就知道,它从来未受过人类的侵扰。

左排长端起了枪一一好久没有沾过荤腥了。

黄羊的眼里没有想惧。

它大概不知道助黑的枪口意味着什么。

它根本没有这种戒备,它没有过这类记忆的阴影。

枪响了。

左排长看见金色的黄羊头颅绽开了一朵鲜红的花,那花瓣溅开来,落入泉水,泉水一片胭红。

顿时,他惊呆了……

第二天,他们携带着壶里的泉水,赶回去,向首长报告他的发现。

首长欣喜地喝了一口,可又忙吐出来。

首长说:

这是啥甘泉水?

又苦又涩又咸,还有一股羊膻味。

他们一起辩解,说:

咋会苦呢?

真的很甜的呀。

他们再尝,果然又苦又涩又咸。

咋变味儿了呢?

再上山。

那泉水确实又苦又涩又咸。

可是左排长说:

我相信第一次的感觉,别人都回味不出那种甜来。

我的嘴巴不会弄虚作假,我总能在苦味中喝出一丝甜来。

从那以后,左排长坚持喝这泉水,并把那眼泉叫做黄羊泉。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垦荒需要,左排长受命带着战士找水;身陷绝境、濒临绝望之际,在一只黄羊的“引导”下找到了水,但左排长却恩将仇报,枪杀了黄羊。

B.小说中的景物描写虽寥寥数笔,却富有表现力,如①处的最物描写表现了左排长他们此时的绝望,②

处的景物描写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奇美的景象。

C.小说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他闻着沙漠的干燥的死亡气味,像是要把体内的水分都收走

那样”“黄羊头颅绽开了一朵鲜红的花”等。

D.小说以“我“和左矿长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结尾“我还是第一次发现,确实像只黄羊”一句言近旨远,强化了黄羊的形象,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5.左排长(矿长)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黄羊作为一个富有悲剧色彩的物象,在小说中具有鲜明的对比作用。

试分析它与哪些人和事形成对比,并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网红即“网络红人”。

网红经历了文字时代、图文时代,如今已迈入宽频时代。

宽频时代站在图文时代的肩膀上走向了全民直播、全民狂欢。

随着4G网络、智能终端无线WIFI网络的普及,在线直播快速发展,这个涵盖了弹幕、语音、图像等各种形态的新载体,成为一种富内容的社交新形态,给年轻人创造了自我展示的新模式,它一开始就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

从2014年开始,视频直播大行其道,网红开始进入“个性化内容生产”与“定制魅力人格”时代,各大直播平台搭上了宽频时代的顺风车,以富媒体形式圈粉。

视频直播的制作门槛大大降低,而在注意力稀缺的年代,呈现丰富性真实性、创意性的内容,成为人们在碎片化时代消遣娱乐的最佳方式,在硬件网络大众焦点的多重助力下,直播越来越成为内容创作的主角,一大批网红闪亮登场。

过去在微博上发图文的电商模特们也纷纷开始转移阵地,借助直播方式吸粉。

一大批专业的网络平台在近几年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

(摘编自沈霄《我国网红现象的发展历程))

材料二:

图1网红的神形象占比(资料来源于搜狐平台)

图2网红的内容传播占比(资料来源于搜狐平台)

材料三:

如今已进入泛娱乐时代,网红走红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自身的某种特质在互联网的作用下被网民不断地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刺激、娱乐、臆想、偷窥起哄、看客等心理相契合,受到网络世界的追择。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网红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网络媒介环境下,网络红人、网络推手、传统媒体以及受众心理需求等利益共同体综合作用下的结果。

就当前的网红现状而言,网红已经不是文字时代的网红了,网红也由曾经的“单打独斗”发展到现在的团队合作。

在他们的背后往往有一个强大的团队,无时无刻不在“密谋”着怎样才能更红。

(摘编自王国华<基于网红现象的多维度分析》)

材料四:

定制魅力人格与个性化内容生产是自媒体时代网红的突出特点,未来是一个强调个性化的时代,不管是哪一类型的网红,怎样的内容生产,一定要具备着鲜明的个人特色,人云亦云只会淹没于浩海烟波。

优质、原创内容注定会备受追捧,颜值经济将会逐渐被个性化和趣味性取代,高质量、原创性的内容将成为未来网红市场中稀缺的资源。

(摘编自钟声扬《网红的未来发展趋势》)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字时代、图文时代、宽频时代是网红所经历的三个阶段。

在如今的宽频时代,网红通过富媒体形式进行圈粉。

B.据材料二可知,美女、电商模特是网红的“形象担当”,占比超过三分之一;领域专家、学者的占比仅为百分之十西。

C.在文字时代、图文时代,想成为网红需要借助传统媒体;而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则不需要借助传统媒体。

D.在未来的网红市场中,颜值经济终将会被取代;而没有创见的内容也将为数不胜数的网络资源所淹没。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4G网络、智能终端、无线WIFI网络的普及是网红产生的前提条件,全民直播、全民狂欢则是网红产生的土壤。

B.在线直播是一种涵盖了弹幕、语音、图像等各种形态的新载体和社交新形态,它自诞生之日起就深受年轻人的欢迎。

C.企业家、创业者的网红身份占比仅有4%,这说明我国对企业家、创业者重视不够,这和万众创业的时代氛围并不符合。

D.网红的内容传播占比中,内容整合的占比达百分之七,这说明进行适当的二次传播也有一定的商业价值。

E.身处碎片化、泛娱乐时代,人们纷纷将消遣娱乐的注意力完全转移到通过视频直播呈现的丰富性、真实性、创意性的内容上。

9.在当今社会,你如果想成为网红,应该如何去做?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子崧字伯山,燕懿王后五世孙。

登崇宁五年进士第。

汴京失守,起兵勤王,道阻未得进。

闻张邦昌僭位,以书白康王:

“宜遣师邀金人河上,迎请两宫,问罪僭逆,若议渡江,恐误大计。

”遂与知颍昌府何志同等盟,传檄中外。

已而闻金人退,引兵襄邑,遣范埙、徐文中诣济州,请王进兵南京,且言:

“国家之制,无视王在外者,主上特付大王以元帅之权,此殆天意。

亟宜承制号召四方豪杰,则中原可传檄而定。

”王命子崧充大元帅府参议官、东南道都总管。

邦昌家在庐州,子崧檄通守赵令僬几察之,且请捕诛其母子,以绝奸心。

又言:

“自围城以来,朝命隔绝,乞下诸路,凡有事宜,并取大元帅府裁决,伪檄毋辄行。

宜顯被兵州县租,经理淮南、荆、断形势之地,毋为群盗所据。

”会邦昌遣使迎王,子崧即贻王书日:

“似闻谓以京师残破,不可复入,止欲即位军中,使困迁徙,臣窃惑焉。

夫欲致中兴,当谨举措,宜先谒宗庙,觐母后,明正诛赏,降需四方。

若京师果不可都,然后徐议所向。

”遂传嬓京师,奏于隆祜太后日:

“诸路先闻二圣北迁,易姓改国,恐有假讨逆之名,以窃据州那者。

乞速下明诏,谕四方以迎立康王之意,庶几人心慰安,奸宄自消矣。

”寻以所部兵会济州。

康王即位,奏日:

台谏为人主耳目近年用非其人率取旨言事请遵旧制听学士与中丞互举范祖禹先朝言事尽忠请录其子帝可其奏子崧与御营統制辛道宗有隙,道宗短子崧于帝。

帝降子崧为单州团练副使,谪居南雄州。

绍兴二年赦,复集英殿修撰,而子崧已卒于贬所。

(选自《宋史·赵子崧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台谏为人主耳目/近年用非其人/率取旨言事/请遵旧制/听学士与中丞互举/范祖禹先朝言事尽忠/请录其子/帝可其奏/

B.台谏为人主耳目/近年用非其人率取旨言事/请遵旧制/听学士与中丞互举范祖禹/先朝言事尽忠/请录其子/帝可其奏/

C.台谏为人主耳目/近年用非/其人率取旨言事/请遵旧制/听学士与中丞互举范祖禹/先朝言事尽忠/请录其子/帝可其奏/

D.台谏为人主耳目/近年用非/其人率取旨言事/请遵旧制/听学士与中丞互举/范祖禹先朝言事尽忠/请录其子/帝可其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勤王,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

史上也有以勤王为名行篡位之实者。

B.路,是古代行政区域名称,始于宋代。

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C.宗庙,是供奉、祭祀祖宗的地方。

根据礼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和庶人一庙。

D.太后,是古代对帝王母亲的尊称,始于秦昭王之时;根据具体情况,太后自称可用哀家、老身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子崧忠于国家,对僭位者深恶痛绝。

他听说张邦昌窃据上位时,就建议康王向张邦昌问罪;任大元帅府参议官时,派人监察张邦昌的家,并且请求捕杀其母子。

B.赵子崧富有远见,多次提出积极建议。

他请求康王进兵南京,且建议康王承制号令四方豪杰;上奏隆祐太后建议向四方宣谕迎立康王的意向以安慰人心、消除违法乱纪的事。

C.赵子崧直抒己见,劝阻康王军中即位。

当康王听从张邦昌的建议想在军中即位时,他认为,应该先拜谒宗庙,朝见母后,明正赏罚,施恩四方;定都之事可从长计议。

D.赵子崧与人有隙,遭到贬官卒于贬所。

他和辛道宗有嫌隙,遭到辛道宗的诽谤。

皇帝听信谗言把他贬为单州团练副使,谪居南雄州。

后来虽然被赦免起用,但已离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宜獨被兵州县租,经理淮南、荆、浙形势之地,毋为群盗所据。

(5分)

(2)诸路先闻二圣北迁,易姓改国,恐有假讨逆之名,以窃据州那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雨中再赋海山楼①

陈与义②

百尺阑干横海立,一生襟抱与山开。

岸边天影随潮入,楼上春容带雨来。

慷慨赋诗还自恨,徘徊舒啸却生哀。

灭胡猛士今安有?

非复当年单父③台。

[注]①作者曾登过海山楼,写过《登海山楼诗》。

②陈与义:

南宋诗人。

③单父台:

指宓子贱琴台。

孔丘的学生子贱,曾作单父宰,鸣琴西治,后人思之,因名其台日琴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一句描写远眺海山楼之景,通过辽阔的大海来衬托海山楼,更见海山楼之高耸。

B.领联中,“天影”是远景,“潮”“春容”“雨”是近景,远近结合,写景富有层次。

C.颔联写景动静结合:

“天影”“春容”是静态,“随潮人”“带雨来”化静态为动态。

D.颈联中的“还”“却”在诗中构成了转折,使诗人感情的抒发抑扬顿挫、迁回曲折。

E.诗中最物描写雄浑壮阔,和作者志在报国的豪情相映衬,形成豪迈雄放的诗歌风格。

15.尾联暗用了杜甫的《昔游》一诗:

“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

...是时仓廪实,洞达寰区开。

猛士思灭胡,将帅望三台。

君王无所惜,驾驭英雄材.....”作者运用这一典故,有何用意?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两句,以小孩蹬破被

(1)社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小孩蹬破被子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生活条件的艰苦。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以横渡江河为喻论证了学习要“善假于物”的道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工作人员不分日夜地工作,希望能够尽快破译敌人的密码,因为他们相信,只要破译了密码,敌人的真实意图就会跃然纸上。

②环保督察组发现,一些地方涉嫌“假装治污”。

这种掩耳盗铃的行为是对中央精神的消极抵制,也是对民众利益的极大漠视。

③与会学者认为,目前国际核裁军举步维艰,核裁军路线之争表面化,核安全与核能安全挑战突出,各国核能发展政策取向明显分化。

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贵”的爱国传统和“刚毅坚卓”的顽强精神支撑着联大师生在强敌深入、风雨如晦的日子里激情不减,弦歌不辍。

⑤精准扶贫工作中,要杜绝“面子工程”。

这些群众道路以目的面子工程追求的是个人政绩,破坏了党的威信,浪费了人民的钱财。

⑥公元229年,吴王孙权正式称帝。

作为硕果仅存的开国元勋,老臣张昭却“以老病,上还官位及所统领”,其中原因令后人费解。

A.①②⑤B.②③⑥C.③④⑥D.①④⑤

18.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针对人们关心的景区门票价格是否上涨的问题,景区负责人进行了否认,并坦言,超高的门票会减少旅游的人数,影响旅游业的总收人。

B.我国吸烟率的下降主要在于公众对烟草危害的认识有所提高,但由于缺乏更加有力的控烟措施,吸烟率的下降并没有达到大家的预期。

C.朱自清的《诗言志辨》阐明了传统诗学中“诗言志”等许多重要的诗学观点,论证严密,条理和资料翔实,是学术史上的经典著作之一。

D.来自全球许多国家的年轻人在被问及对当今中国的印象时,频繁提及网购、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被冠以“新四大发明”的称号。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感谢各位对我们学校工作的鼎力支持,也希望各位对我们学校的发展提出美芹之献。

B.“张医生,这次多亏您医术精湛,我才痊愈得这么快。

“不客气,欢迎下次再来。

'

C.本公司拟招聘行政秘书2名。

要求本科毕业、有驾照,不能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者免谈。

D.今天是您八十华诞的日子,我为您送上一首歌《生日快乐》,祝健康长寿,福如东海!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

过15个字。

(6分)

写的历史与本来历史并不是一回事。

其间的关系是原本和摹本的关系。

本来的历史是客观存在,_①_。

一切的学问都是人类主观对于客观的认识。

主观的认识总不能_②_,写的历史同本来的历史也不能完全符合。

正如自然科学永远要进步,自然科学家永远有工作可做;_③_,历史学家也永远有工作可做。

21.下面一段文字有三处表述过于绝对,请找出并加以修改,使之逻辑严密,语意简明。

(5分)

提到中国,外国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熊猫。

它那瘾容的体态笨拙可爱的动作、温顺和善的性情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它一直是我国的外交法宝,大多数国家就是为了熊猫和我国建交的。

熊猫本来是凶猛的肉食动物,后来慢慢改吃竹子,性情也似乎变得温顺和善。

中国人合蓄内敛,讲究以礼待人,不也正和熊猫温顺的性情相符吗?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熊猫已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

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