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知识归纳点有理数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8074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理数的知识归纳点有理数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有理数的知识归纳点有理数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有理数的知识归纳点有理数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有理数的知识归纳点有理数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有理数的知识归纳点有理数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理数的知识归纳点有理数知识点总结.docx

《有理数的知识归纳点有理数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理数的知识归纳点有理数知识点总结.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理数的知识归纳点有理数知识点总结.docx

有理数的知识归纳点有理数知识点总结

有理数的知识归纳点有理数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代数知识点(上册)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一、概念

1、正数:

大于零的数,有时根据需要在正数前面加“+”(正号)

2、负数:

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

说明:

一个数前面的“+”“—”叫做它的号,其中“+”有时可以省略,但仍然表示正数,有时“+”是为了强调它是正数,但“—”号是绝对不能省略的。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

说明:

关于0的——实数,自然数,有理数,整数,非正数,非负数,偶数,相反数是本身,没有倒数,绝对值是本身,正负数分界

二、实际应用

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可以认为规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正负。

例如:

收入为正,支出为负,收支平衡为0

零上为正,零下为负,分界为0

向北(东)走为正,向南(西)走为负,原地不动为0

加分为正,扣分为负,不加不扣为0

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

超标为正,低标为负,标准为0

地上为正,地下为负,地面基准为0

盈余为正,亏空为负,收支平衡为0

水位上升为正,水位下降为负,水平面为0

高于平均分为正,低于平均分为负

增加为正,减少为负,不增不减为0

海平面以上为正,以下为负,海平面记为0

三、易错易误点

1、-a一定是负数么?

答案:

不一定,需要分类分析

解析:

当a大于0时,-a就是负数;当a等于0时,-a为0;当a小于0时,-a是正数因此,a不一定是正数也不一定是负数,判断字母的正负时,需要分类讨论,也不能忽略0的存在。

2、海拔0米并不表示没有海拔,而是说海拔中海平面的平均高度为0米。

3、非正数:

0和负数

非负数:

0和正数

1.2有理数

一、概念

1、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含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2、无理数: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分数,就一定不是有理数。

如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

它不能化成分数形式。

二、分类

1、按定义分:

有理数:

正数——正整数,0,负整数

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2、按性质符号分:

有理数:

正有理数——正整数、正分数

负有理数——负整数、负分数

综上,有理数共分为5类:

正整数、正分数、0、负整数、负分数。

*易错易混点(选择题常考):

非负整数(自然数):

正整数、0

非正正数:

负整数、0

非负有理数:

正整数、0、正分数

非正有理数:

负整数、0、负分数

关于文字概念的判断题(难点,重点)

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对!

(从有理数概念可知)

正整数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错!

(还有0)

0不是有理数——错!

(从性质符号分,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而0是整数)

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有理数——错!

(忽略了0)

三、数轴

1、定义:

数轴是一条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线

规定三要素——原点,正方向,长度

注意“规定”二字,是说三要素是根据实际需要认为规定的。

2、画法:

(必须用直尺!

(1)先画一条直线

(2)在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记为0

(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从原点向右(向左)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

3、与有理数的关系

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通常“正右负左,原点中间”;

但数轴上的点不都来表示有理数。

四、相反数(重点)

1、概念

(1)几何定义:

在数轴上分别位于原点两旁,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代数定义: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例如,2和-2;0的相反数是0。

2、表示以及多重符号的简化

(1)a的相反数是-a,这里a是任意有理数(即正数、负数、0)

当a大于0时,-a小于0(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

当a小于0时,-a大于0(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

当a等于0时,-a等于0(0的相反数是0)

(2)多重符号化简方法:

正数前有偶数个“—”,可以把“—”一起去掉

正数前有奇数个“—”,最后只留一个“—”

0前无论有多少个“—”,化简后仍是0

五、绝对值

1、概念

(1)几何定义:

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记作|a|,读作a的绝对值,绝对值不能是负数。

(2)代数定义: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2、做题时需要慎重考虑0的情况。

六、有理数大小比较

1、具体方法:

将各数在同一条数轴上表示出来,那么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为——负数<0<正数。

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两数大小:

同号——同正,绝对值大的数大

同负,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异号——正数大于负数

一数为零——正数>0,负数<0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1.3.1有理数的加法

一、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去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4、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二、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2、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a+b)+c=(a+c)+b

1.3.2有理数的减法

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a-b=a+(-b)

注意两变:

减法变加法,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1.4.1有理数的乘法

一、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的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二、推广

1、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的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2、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则乘积为0。

三、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ab=ba

2、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ab)c=(ac)b

3、乘法分配律:

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b+ac

四、倒数

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当a≠0时,与1/a互为倒数;当m≠0,n≠0时n/m与m/n互为倒数

2、注意:

0没有倒数,做题时应当注意分母不为0

3、-1的倒数是-1;0~-1之间的数的倒数比本身小;小于-1的数的倒数比本身大。

1.4.2有理数的除法

一、法则

1、除以一个不等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0不能做除数。

二、化简

1、分数可以理解为分子除以分母,分数线就是除号。

2、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三、混合运算

1、乘除混合运算

(1)如果一个带分数的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都能与某分数相乘时约分,则将这个带分数写成证书部分与分数部分的和,再利用分配律运算

(2)运算时应该从左至右,并将除法化成乘法再进行运算。

(3)除法化乘法,算式化连乘,小数化分数,带分数化假分数,负因数的个数确定符号的

正负。

2、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遵循原则:

先乘除,后加减;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计算;灵活运用分配律。

1.5有理数的乘方

1.5.1乘方

一、乘方的意义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在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2、一个数可以看做是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

3、因为就是n个a相乘,所以可以利用乘法运算计算乘方运算。

二、乘方运算的性质

1、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的正数,

2、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3、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三、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1.5.2科学记数法。

一、概念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即1≤|a|<10,n是正整数),这种计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1.5.3近似数

一、概念

四舍五入的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非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止,所有的数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二、说明

一个数只是接近实际数,但与实际数还有差别,它是一个近似数。

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