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1第四章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7568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32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oc1第四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Doc1第四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Doc1第四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Doc1第四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Doc1第四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Doc1第四章教案.docx

《Doc1第四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oc1第四章教案.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oc1第四章教案.docx

Doc1第四章教案

第4章燃烧燃料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燃烧反应的特征;学会通过实验来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并运用其来

解释生活中一些相关的现象。

2.能说出灭火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方法。

能解决人在被困火灾区时的自救问题。

3.能记住常见灭火器材及其使用方法、适用范围。

【教学重点】燃烧的三个条件和灭火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探究与归纳燃烧的条件

【教学方法】联想归纳实验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导入】图片:

火箭升空、民房失火等。

火是物质燃烧时的一种现象,它可

造福人类,但也会人类带来灾难,对于物质的燃烧,你能举例说明,

并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吗?

【交流讨论】P88表4-1总结燃烧的概念

【板书】燃烧的定义:

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提问】物质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实验探究】

[实验1]用镊子夹取分别蘸有酒精、水的棉花球,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观察现象。

并解释此现象

[实验2]分别点燃2支小蜡烛,将其中一支用大烧杯罩住,尽可能使玻璃杯口与桌面之间不留空隙,观察现象。

你观测到的现象和你的解释是什么?

[实验3]用镊子分别夹取一块形块相似、大小相近的木块和煤块,将它们

分别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木块和煤块燃烧有无先后之分。

有何现象和你的解释是什么?

根据刚才的3组对比实验,请你归纳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具有助燃性的物质);

(3)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可燃物的着火点;

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

【板书】一、燃烧的条件

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

氧气充分接触(具有助燃性的物质);(3)可燃物达到燃烧所

需要的最低温度,即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

【交流讨论】见《导学案》p2

1.对火的利用是人类支配自然力的伟大开端。

据考证人类很早就学会钻木取火,即把两根山麻木相互摩擦,产生的碎木屑达到一定温度产生的火星点燃木板旁易燃的干草或木屑粉,燃起火焰。

传说有一年,黄帝带着臣民外出,忽然遇到暴雨,山洪爆发,人们被困在山洞中,又冷又饿,但所带的木柴全被雨淋湿,无法钻木取火做饭,苦不堪言。

偶然之间,一大臣发现岩块之间用力碰击,也会产生很多火星,但怎样产生火星呢?

有人尝试把棉花絮放在石头下面再击石,果然取火成功,此方法即为“击石取火”。

古人类取火方法还有“阳燧”取火、火链等,在现代这些方法也是人们野外生存所必备的。

【思考】

(1)钻木取火为什么要两根木头相互摩擦?

(2)钻木取火点燃的是什么?

钻石能取火吗?

(3)为什么有了棉花絮后才能成功地击石取火?

(4)黄帝命人钻木取火为什么无法取得成功?

2.阅读P.89图4-2的实验,你能解释手帕“烧不坏”的原因吗?

【讨论小结】实验现象:

手绢表面迅速燃烧起来,熄灭后,手绢并没有烧坏

实验解释:

酒精的着火点比棉布要低得多,因此在酒精灯上加热后,

在棉布表面的酒精迅速燃烧起来,而酒精液体中含有大量的水,燃烧

过程中,水吸收放出的热量而蒸发,使棉布始终不能达到着火点,因

此棉布就不能真正的燃烧起来。

【思考】3.煤炭、蜡烛常用什么方式点燃?

为什么点燃方式不同呢?

【提问】火给人类带来熟食和温暖,但一旦失空,会给人类带来灾难,那么

通常的灭火方式有哪些?

根据你的观察和你的调查填写下表:

灭火事例

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

熄灭酒精灯

用灯帽盖灭

隔绝空气

【板书】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灭火主要有以下方法:

(1)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

如煤气起火,应先迅速关闭

阀门;森林火灾时,砍一些外围树木,成隔离带;“釜底抽薪”等;

(2)将燃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如厨房油锅起火,盖上锅盖;酒精灯

熄灭时用灯帽;干粉灭火剂或消防用砂等

(3)使用大量的冷却剂,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如吹灭

蜡烛,干冰灭火剂

注意:

有很多情况下,灭火的原理是很多的

【思考】4.阅读P.93.最后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火警电话:

119;如果你遭遇火灾时,你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来自救并为他救赢得宝贵时间?

【讨论】5.燃烧正旺的煤炉用扇子越扇越旺,而燃烧的蜡烛用扇子一扇就灭。

这是为什么?

【知识链接】常用的灭火器:

灭火器的种类

适用范围

泡沫灭火器

扑灭木材、棉布等引起的火灾

干粉灭火器

扑灭一般火灾及油、气引起的火灾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电器等引起的火灾

【总结与反思】

学完本节,我的收获、启示或发现有哪些?

【达标检测】见《导学案》

【课后作业】见《导学案》

【总结】学完本节,你有哪些收获、启示或发现?

【教后记】

 

【板书设计】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1课时)

燃烧的定义:

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一、燃烧的条件

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氧气充分

接触;(3)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可燃物的着火点;

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完全燃烧或不完全燃烧的条件及危害,懂得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2.了解爆炸发生的条件,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

懂得常见易燃、

易爆物的储存、运输、使用的注意点,熟悉相关标志。

3.了解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发生爆炸的条件。

了解爆炸极限的概念。

知道引

爆的常见因素(明火、电火花、高温、撞击等)。

【教学重点】完全燃烧或不完全燃烧的比较

【教学难点】常见火灾的处理方法

【教学方法】联想归纳实验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复习】1、物质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

2、一支燃烧的蜡烛,你有哪些方法使它熄灭,说出相应的原理。

【导入】生活中为什么液化气灶、煤气灶、煤炉都留有空气进口,且大小可

调节?

学校、工厂等使用的锅炉为什么要用风机鼓风?

请同学们带

着这些问题看老师演示的实验

【演示】P90图4-4实验,现象是什么?

你能解释吗?

【板书】三、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1、定义

【交流讨论】2、比较完全燃烧或不完全燃烧

完全燃烧

不完全燃烧

燃烧条件

有充足的氧气

氧气不充足

燃烧速度

释放热量

碳氢的生成物

二氧化碳和水

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水和小的炭黑颗粒

燃烧效率

碳的燃烧

碳+氧气(充足)

二氧化碳

碳+氧气(不充足)

一氧化碳

注意: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

吸入人体内的一氧化碳跟

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了输氧的功能,人体就因缺氧

而窒息死亡。

(毒性是化学性质)

【交流讨论】当发现家中煤气泄漏,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小结】当发现家中煤气泄漏,应该马上打开门窗,切记不能打开电灯、排

风扇等电器,防止电火花引起火灾

【阅读思考】阅读课本P90页,思考:

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来源有哪些?

如何

减少和预防一氧化碳的产生?

【板书】3、认识一氧化碳:

性质

危害

中毒机理

产生的主要途径

减少和预防一氧化碳的产生的措施

【交流讨论】

1.为什么液化气灶、煤气灶、煤炉都留有空气进口?

2.蜡烛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有什么差异?

3.燃料完全燃烧有何意义?

(强调:

燃料的完全燃烧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的作用和意义)

【演示】观察老师进行的粉尘爆炸实验(P.91图4-6),你有什么启发?

【教师】生活中的爆炸现象:

轮胎爆炸,气球爆炸,锅炉爆炸,火药爆炸,

汽油桶等燃料的爆炸,…根据爆炸的形成原因,我们可以分析得到有

的仅仅是物理变化而引起的,有些爆炸是在发生化学变化后的结果。

【板书】四、爆炸

【教师】

(1)爆炸的条件:

a、.化学爆炸:

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速的燃烧,短时间聚积大量

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b、如果氧气的浓度高,或者可燃物(气体、粉尘)与氧气的接触面

积很大,燃烧范围广,周围的空气迅速猛烈的膨胀

比较容易发生爆炸的地点:

加油站、仓库、粮仓……

(2)易燃易爆物:

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

(3)防止爆炸的方法:

通风、禁止烟火等

(4)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明火都会发生爆炸。

爆炸极限(爆炸极限的概念见课本P.92.页)

常见气体或粉尘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常见气体或粉尘

爆炸极限(下限)

H2

4%--75%

小麦面粉

9.7g.m-3

CH4

5%--15%

煤粉

35g.m-3

CO

12.5—7

4%/

/

 

强调:

任何可燃性气体的性质试验之前,务必进行气体检验纯度实验

【总结与反思】

1.不完全燃烧和爆炸发生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2.不完全燃烧的缺点与危害

3.请你总结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

【课外延伸】

熟悉下列消防安全标志及意义

紧急出口滑动开门推开拉开疏散通道方向击碎板面

消防梯消防手动启动器发声警报器灭火设备灭火器消防水带禁止带火种禁止放鞭炮

消火栓禁止阻塞禁止锁闭禁止烟火禁止放易燃物禁止吸烟当心爆炸当心火灾

【达标检测】见《导学案》

【课后作业】见《同步导学》第1课时

【总结】学完本节,你有哪些收获、启示或发现?

【教后记】

 

【板书设计】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2课时)

三、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1、定义

2、比较完全燃烧或不完全燃烧

3、认识一氧化碳

四、爆炸

 

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第1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知道用微粒的观点从微观上解释

守恒的原因。

2.了解通过实验确定物质元素组成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

【教学难点】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方法】猜想实验探究归纳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复习】

从宏观的角度看,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什么?

同时在化学变化

中还伴随着什么现象?

从微观(分子—原子)的角度看,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什么?

化学变化中不发生变化的微粒又是什么?

【导入】火柴、纸张等的燃烧最后剩下灰烬,酒精燃烧连灰烬都没有留下,

这是为什么呢?

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会发生什么变化?

增加,减少还是不变?

【活动探究】P.96测定化学变化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

[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总质量如何变化?

假设的依据是?

[设计实验方案]如右图1所示;

[进行实验]

【板书】观察到的现象是:

在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无色氢氧化钠溶液后,锥形瓶中产生蓝色沉淀,天平保持平衡。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硫酸铜(CuSO4)+氢氧化钠(NaOH)→硫酸钠(Na2SO4)+氢氧化铜[Cu(OH)2]

[得出结论]

【思考】

[反思]上述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意义?

【演示】课本P96页图4-14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

【教师】仔细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实验能得出何结论?

实验现象:

胶皮滴管中的稀盐酸滴入到小试管中的碳酸钙上,产生

大量气泡,溶液逐渐变浑浊,天平仍然保持平衡状态。

文字表达式:

碳酸钙(CaCO3)+盐酸(HCl)→氯化钙(CaCl2)

+二氧化碳(H2O)+水(H2O)

二氧化碳(H2O)+氢氧化钙[Ca(OH)2]→

碳酸钙(CaCO3)+水(H2O)

结论: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总量没有发生改变。

【讨论】若上述的橡皮塞没有塞紧,结果天平的指针会在何处?

(填“a”或“b”或“c”)

若上述的实验在敞口的锥形瓶中进行,结果天平指针会在何处?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

2、注意:

(1)实用范围

(2)参加化学反应

(3)质量总和

【例题分析】1、3克碳和11克氧气充分反应,能否生成14克二氧化碳

(已知碳和氧气恰好反应时质量比为3:

8)。

2、有反应A+B→C+D,若a克A和b克B反应,则生

成C和D的质量是不是一定为(a+B)克?

【讨论】从质量守恒定律实质来看,为什么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

总和相等?

【讲解】展示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从微观角度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板书】3、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

(1)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原子的重组即参加反应的各原子的种类、

数目不变,质量也基本不变

(2)在宏观上,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也不变

【小结】4、质量守恒定律中所隐含的“六个一定不改变”、“两个一定改变”

“两个可能改变”

【讨论】1、木炭燃烧质量减小了,铁钉生锈质量增加了。

请你分析这些反应也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

2、水结成冰,质量没有改变。

这也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3、6.阅读课本.P.97页拓展视野后思考:

为什么波义耳与质量守

恒定律失之交背?

【教师】质量守恒定律对于有气体生成或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必须在密封体系

中进行。

【总结】学完本节,你有哪些收获、启示或发现?

【达标检测】见《导学案》

【课后作业】见《同步导学》第2课时

【教后记】

【板书设计】

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第1课时)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

2、注意:

(1)实用范围

(2)参加化学反应

(3)质量总和

3、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

 

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了解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基本原则。

2.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模仿练习

【教学过程】

【复习】见《导学案》p131、用数字和化学符号来表示:

2个氧分子3个镁原子碳酸钙过氧化氢碳酸

2、用数字和化学符号来表示下列四辐图片的化学意义

点燃

3、在反应X+3○2→2CO2+3H2O中,X的化学式为:

A、CH3OHB、CH3COOHC、C2H5OHD、CH4

【导入】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各是什么,又能

反映质量守恒这一规律呢?

【思考】下列图示表示了水在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模型,怎样用化学式更简

洁地表示这个模型?

 

你有何表示方法?

【板书】二、化学变化的表示方法

1、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以P为例4P+5O2

2P2O5

4×315×322×142

(1)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情况下,完全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

(2)每4个磷原子在点燃条件下能与5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

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3)每124份质量的磷在点燃的情况下,能与160份质量氧气完

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五氧化二磷

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具体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是怎样的?

【思考与交流】

1)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如何配平化学方程式(以电解水为例)

2)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通常有哪些?

如何注明?

3)化学方程式中的“↑”、“↓”有何意义?

使用时要注意什么?

4、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1)宏观角度读

(2)按微观角度读

(以2H2+O22H2O为例)

【练习】书写下列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加热高锰酸钾

【讲解】化学反应方程式配平法

(一)最小公倍数法

这种方法适合常见的难度不大的化学方程式。

例如,KClO3→KCl+O2↑

在这个反应式中右边氧原子个数为2,左边是3,则最小公倍数为6,

因此KClO3前系数应配2,O2前配3,式子变为:

2KClO3→KCl+3O2↑,

由于左边钾原子和氯原子数变为2个,则KCl前应配系数2,短线改

为等号,标明条件即:

2KClO3

2KCl+3O2↑

(二)奇偶配平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化学方程式两边某一元素多次出现,并且两边的该元素

原子总数有一奇一偶,例如:

C2H2+O2──CO2+H2O,此方程式配平从

先出现次数最多的氧原子配起。

O2内有2个氧原子,无论化学式前系

数为几,氧原子总数应为偶数。

故右边H2O的系数应配2(若推出其它

的分子系数出现分数则可配4),由此推知C2H2前2式子变为:

2C2H2+O2==CO2+2H2O,由此可知CO2前系数应为4,最后配单质O2

为5,写明条件即可:

2C2H2+5O2

4CO2+2H2O

(三)观察法配平

有时方程式中会出现一种化学式比较复杂的物质,我们可通过这个复杂

的分子去推其他化学式的系数,例如:

Fe+H2O──Fe3O4+H2,Fe3O4

化学式较复杂,显然,Fe3O4中Fe来源于单质Fe,O来自于H2O,则

Fe前配3,H2O前配4,则式子为:

3Fe+4H2O=Fe3O4+H2↑由此推出

H2系数为4,写明条件,短线改为等号即可:

3Fe+4H2O

Fe3O4+4H2↑

【练习】配平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H2S+O2─SO2+H2OFeS2+O2─Fe2O3+SO2

【总结与反思】

1、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注意事项和含义

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达标检测】见《导学案》

【课后作业】见《导学案》

【教后记】

【板书设计】

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第2课时)

二、化学变化的表示方法

1、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循原则

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写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4、化学反应方程式配平法

(一)最小公倍数法

(二)奇偶配平法

(三)观察法配平

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会根据提供的信息书写陌生反应的方程式;

2.掌握: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各物质的质量比。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各物质的质量比。

【教学过程】

【复习】见《导学案p17》知识准备

1.写出下列氧化物的化学式,并计算其相对分子质量:

⑴二氧化碳⑵氧化镁⑶四氧化三铁

⑷双氧水⑸五氧化二磷⑹氧化铜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共同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相对分子质量为。

3.配平化学方程式指的是在式子的左右两边的    前面,配上适当的  ,使得式子左右两边的各元素   相等。

配平的理论依据是      。

4.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Al+O2→A12O3

(2)Fe+O2→Fe3O4

(3)Cu2(OH)2CO3──→CuO+CO2+H2O(4)Fe2O3+CO───→Fe+CO2

【导入】化学式的正确书写是化学方程式正确书写的基础,本节课我们来学习根据提供的信息书写陌生反应的方程式以及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各物质的质量比

【讨论交流】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检验二氧化碳

(2)高温煅烧石灰石,生成两种氧化物

(3)用H2做“零污染汽车”的燃料

(4)灯泡里放极少量的磷来延长白炽灯泡的使用寿命

(5)我国发射神舟飞船所用的长征捆绑式火箭,是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为液体燃料。

偏二甲肼在四氧化二氮中充分燃烧,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和两种氧化物并放出能量

【讲解】同学们对熟悉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要掌握,同时也要.会根据提供的信息书写陌生反应的方程式。

解这种题目应充分捕捉提供的信息,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和化学概念等知识加以解决

【板书】三、根据提供的信息书写陌生反应的方程式

【练习】金属钛及钛的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重要的金属材料,地壳中的钛矿石主要是金红石(TiO2),TiO2中钛的化合价是________。

目前工业上制取钛的方法是:

第一步,在高温时,将金红石、炭粉混合并通入氯气(Cl2)制得TiCl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第二步,在氩气的环境中,用过量的金属镁在加热条件下与TiCl4反应制得金属钛(氩气不参加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讲解】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从量的方面对化学变化进行研究。

化学方程式还表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相对质量的关系

【板书】四、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各物质的质量比

【阅读】阅读P.100.页“联想与启示”,并完成相应的空格

【练习】写出在空气中灼烧铜的反应方程式,并求出这个反应中,铜、氧气、氧化铜的质量比

【小结】强调根据方程式求算各物质之间质量比时要乘以化学式前的计量数

【总结与反思】

1.根据提供的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2.如何根据方程式求算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达标检测】见《导学案》

【课后作业】见《导学案》

【教后记】

【板书设计】

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第3课时)

三、根据提供的信息书写陌生反应的方程式

四、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各物质的质量比

 

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原理;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

量的计算。

2.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格式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迁移模仿练习

【教学过程】

【复习】见《导学案》p21知识准备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是由于()

A.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一种化学反应过程

B.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参加反应的物质是什么,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又是什么

C.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D.在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的质量比等于各生成物的质量比

2.在4P+5O2点燃2P2O5中,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该方程式表示的质量意义是

【导入】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需要从量的方面对化学变化进行研

究,例如化肥厂想知道生产一定量的某种氮肥需要多少原料,炼铁

厂想知道投入一定量的铁矿石,最多能生产多少铁,今天我就和大

家一起学习化学变化中的定量计算。

【板书】五、化学变化中的定量计算

【讲解】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相对质量关系即各物质的质量比,

所以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定量研究化学变化的一种方法。

【阅读】自学教材P.100的例题,弄清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方式。

【交流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本题中已知质量的物质是谁?

待求质量的物质是谁?

设未知量的方法与数学上的设法是否相同?

已知量、未知量写在什么位置?

解题过程中质量单位是怎样处理的?

你能归纳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吗?

【板书】解题步骤

1、设出未知量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找已知物与未知物的质量关系

4、列比例式并求解

5、简明地写出答案

【巩固练习】

(1)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