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7329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全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安全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安全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安全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之.docx

《安全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之.docx

安全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之

2012年安全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之《应急预案》

案例三应急预案

一、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和编制方法

1、应急预案编制过程:

(1)成立由各有关部门组成的预案编制小组,指定负责人;

(2)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3)编制应急预案;(4)应急预案的评审和发布;(5)应急预案的实施。

2、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

(1)对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及其后果的预测、辨识和评估;

(2)规定应急救援各方组织的详细职责;(3)应急救援行动的指挥与协调;(4)应急救援中可用的人员、设备、设施、物资、经费保障和其它资源(包括社会和外部援助资源等);(5)在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发生时保护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的措施;(6)现场恢复;(7)其它,如应急培训和演练,法律法规的要求等。

3、应急预案的关键要素

(1)方针与原则;

(2)应急策划(危险分析、资源分析、法律法规要求);(3)应急准备(机构与职责、应急资源、教育训练与演习、互助协议);(4)应急响应(接警与通知、指挥与控制、警报和紧急公告、通讯、事态监测与评估、警戒与治安、人群疏散与安置、医疗与卫生、公共关系、应急人员安全、消防与抢险、泄漏物控制);(5)现场恢复;(6)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二、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

1、演练的类型:

(1)桌面演练:

是指由应急组织的代表或关键岗位人员参加的,按照应急预案及其标准工作程序,讨论紧急情况时应采取行动的演练活动。

(2)功能演练:

是指针对某项应急响应功能或其中某些应急行动举行的演练活动,主要是针对应急响应功能,检验应急人员以及应急体系的策划和响应能力。

(3)全面演练:

是指针对应急预案中全部或大部分应急功能,检验、评价应急组织应急运行能力的演练活动。

2、确定选取哪种类型演练方法应考虑的因素:

(1)应急预案和响应程序制定工作的进展情况;

(2)本辖区面临风险的性质和大小;(3)本辖区现有应急响应能力;(4)应急演练成本及资金筹措状况;(5)有关政府部门对应急演练工作的态度;(6)应急组织投入的资源状况;(7)国家及地方政府部门颁布的有关应急演练的规定。

3、演练的参与人员:

(1)参演人员:

承担具体任务,对演练情景或模拟事件作出真实情景响应行动的人员。

具体任务:

①救助伤员或被困人员;②保护财产或公众健康;③攻取并管理各类应急资源;④与其他应急人员协同处理重大事故或紧急事件。

(2)控制人员:

即控制演练时间进度的人员。

具体任务:

①确保演练项目得到充分进行,以利评价;②确保演练任务量和挑战性;③确保演练进度;④解答参演人员的疑问和问题;⑤保障演练过程安全。

(3)模拟人员:

扮演、代替某些应急组织和服务部门,或模拟紧急事件、事态发展的人员。

具体任务:

①扮演、替代与应急指挥中心、现场应急指挥相互作用的机构或服务部门;②模拟事故的发生过程(如释放烟雾、模拟气象条件、模拟泄漏等);③模拟受害或受影响人员。

(4)评价人员:

负责观察演练进展情况并予以记录的人员。

主要任务:

①观察参演人员的应急行动,并高妙观察结果;②协助控制人员确保演练计划进行

(5)观摩人员:

来自有关部门、外部机构以及旁观演练过程的观众。

三、应急预案的评审和改进

1、不足项:

指演练过程中观察或识别出的应急准备缺陷,可能导致在紧急事件发生时,不能确保应急组织或应急救援体系有能力采取合理应对措施,保护公众的安全与健康。

不足项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纠正。

可能导致不足项的要素有:

①职责分配;②应急资源;③警报、通报方法现程序;④通讯;⑤事态评估;⑥公众教育与公共信息;⑦保护措施;⑧应急人员安全和紧急医疗报务等。

2、整改项:

指演练过程中观察或识别出的,单独不可能在应急救援中对公众的安全与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应急准备缺陷。

整改项应在下次演练前予以纠正。

以下情况整改项可列为不足项:

①某个应急组织中存在两个以上整改项,共同作用可影响保护公众安全与健康能力的;②某个应急组织在多次演练过程中,反复出现前次演练发现的整改项问题的。

(3)改进项:

指应急准备过程中应予以改善的问题。

整改项不会对人员安全健康产生严重影响,视情况改进,不必一定要求予以纠正。

2012年安全工程师案例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措施》

案例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措施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1、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如下六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

(2)防护缺陷;(3)电危害;(4)噪声危害;(5)振动危害;(6)电磁辐射;(7)运动物危害;(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11)粉尘与气溶胶;(12)作业环境不良;(13)信号缺陷;(14)标志缺陷;(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1)易燃易爆性物质;

(2)反应活性物质;(3)有毒物质;(4)腐蚀性物质;(5)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1)致病微生物;

(2)传染病媒介物;(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5)其他生物危险和有害因素。

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1)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3)从事禁忌作业;(4)心理异常;(5)识别功能缺陷;(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

(1)指挥错误;

(2)操作错误;(3)监护错误;(4)其他错误;(5)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

(1)搬举重物;

(2)作业空间;(3)工具不合适;(4)标识不清。

2、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进行分类

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

3、按职业建康分类

参照《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害因素分为:

生产性粉尘、毒物、噪音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它伤害因素等7类。

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1、识别方法

(1)直观经验法:

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系统。

a、对照、经验法:

是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判断能力对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b、类比法:

是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

(2)系统安全分析法:

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

常有事件树、事故树等。

2、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厂址;

(2)总平面布置;(3)道路及运输;(4)建构筑物;(5)工艺过程;(6)主要设备装置;(7)作业环境;(8)安全管理措施。

3、识别的注意事项

(1)危险危害因素的分布;

(2)伤害(危害)方式和途径;(3)主要危险危害因素;(4)重大危险危害因素。

三、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措施

1、在系统或生产装置设计阶段,预防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措施:

(1)消除;

(2)预防;(3)减弱;(4)隔离;(5)连锁;(6)警告。

2、在生产施工阶段,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措施:

(1)实行机械化、自动化;

(2)设置安全装置;(3)机械强度试验;(4)保证电气安全可靠(使用经安全认证的电气产品、重要设备设施和仪器有备用电源、应用各种防止人身触电的措施、电气防火防爆、应用防静电防雷电措施);(5)按规定维护保养和检修机器设备;(6)保持工作场所合理布局;(7)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2012年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之《事故调查处理》

案例二事故调查处理

一、事故的调查、处理方法和技术

1、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1)查明事故经过、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情况;

(2)查明事故原因和性质;(3)确定事故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4)提出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建议;(5)提出事故调查报告。

2、事故(死亡、重伤事故)调查的取证(程序):

(1)现场处理:

①事故发生后,应救护受伤害者,采取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扩大。

②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

③为抢救受伤害者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志。

(2)物证搜集:

①现场物证包括:

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物的位置等。

②在现场搜集到的所有物件均应贴上标签,注明地点、时间、管理者。

③所有物件应保持原样,不准冲洗擦拭。

④对健康有危害的物品,应采取不损坏原始证据的安全防护措施。

(3)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

①与事故鉴别、记录有关的材料(发生事故的单位、地点、时间;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技术等级、工龄、本工种工龄、支付工资的形式;受害人和肇事者的技术状况、接受安全教育情况;出事当天,受害人和肇事者什么时间开始工作、工作内容、工作量、作业程序、操作时的动作(或位置);受害人和肇事者过去的事故记录。

)②事故发生的有关事实(故发生前设备、设施等的性能和质量状况;使用的材料,必要时进行物理性能或化学性能实验与分析;有关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技术文件、工作指令和规章制度方面的资料及执行情况;关于工作环境方面的状况;包括照明、湿度、温度、通风、声响、色彩度、道路工作面状况以及工作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取样分析记录;个人防护措施状况:

应注意它的有效性、质量、使用范围;出事前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健康状况;其它可能与事故致因有关的细节或因素。

(4)证人材料搜集:

要尽快被调查者搜集材料。

对证人的口述材料,应认真考证其真实程度。

(5)现场摄影及绘图:

①显示残骸和受害者原始存息地的所有照片。

②可能被清除或被践踏的痕迹:

如刹车痕迹、地面和建筑物的伤痕,火灾引起损害的照片、冒顶下落物的空间等。

③事故现场全貌。

④利用摄影或录相,以提供较完善的信息内容。

⑤必要时,绘出事故现场示意图、流程图、受害者位置图等。

3、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

(1)背景信息;

(2)事故描述;(3)事故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4)事故教训及预防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的建议;(5)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建议;(6)事故调查组成员名单;(7)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4、事故高歌常用方法:

(1)故障树分析法;

(2)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3)变更分析法。

5、事故原因分析的基本步骤:

(1)整理和阅读调查材。

(2)按以下七项内容进行分析:

a.受伤部位;b.受伤性质;c.起因物;d.致害物;e.伤害方式;f.不安全状态;g.不安全行为

(3)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

(4)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

(5)确定事故的责任者。

6、事故直接原因分析

(1)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2)人的不安全行为。

7、事故间接原因分析

(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3)劳动组织不合理;(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7)其它。

8、事故处理的原则:

(1)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2)“四不放过”原则;(3)公正、公开原则;(4)分级管理原则。

2012年安全工程师案例之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

本标准是劳动安全管理的基础标准,是对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含急性中毒事故)进行调查分析的依据。

调查分析的目的是:

掌握事故情况,查明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责任,拟定改进措施,防止事故重复发生。

1名词、术语

伤亡事故是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

2事故调查程序

死亡、重伤事故,应按如下要求进行调查。

轻伤事故的调查,可参照执行。

2.1现场处理

2.1.1事故发生后,应救护受伤害者,采取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扩大。

2.1.2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

2.1.3为抢救受伤害者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志。

2.2物证搜集

2.2.1现场物证包括:

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物的位置等。

2.2.2在现场搜集到的所有物件均应贴上标签,注明地点、时间、管理者。

2.2.3所有物件应保持原样,不准冲洗擦拭。

2.2.4对健康有危害的物品,应采取不损坏原始证据的安全防护措施。

2.3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

2.3.1与事故鉴别、记录有关的材料

a.发生事故的单位、地点、时间;

b.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技术等级、工龄、本工种工龄、支付工资的形式;

c.受害人和肇事者的技术状况、接受安全教育情况;

d.出事当天,受害人和肇事者什么时间开始工作、工作内容、工作量、作业程序、操作时的动作(或位置);

e.受害人和肇事者过去的事故记录。

2.3.2事故发生的有关事实

a.故发生前设备、设施等的性能和质量状况;

b.使用的材料,必要时进行物理性能或化学性能实验与分析;

c.有关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技术文件、工作指令和规章制度方面的资料及执行情况;

d.关于工作环境方面的状况;包括照明、湿度、温度、通风、声响、色彩度、道路工作面状况以及工作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取样分析记录;

e.个人防护措施状况:

应注意它的有效性、质量、使用范围;

f.出事前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健康状况;

g.其它可能与事故致因有关的细节或因素。

2.4证人材料搜集

要尽快被调查者搜集材料。

对证人的口述材料,应认真考证其真实程度。

2.5现场摄影

2.5.1显示残骸和受害者原始存息地的所有照片。

2.5.2可能被清除或被践踏的痕迹:

如刹车痕迹、地面和建筑物的伤痕,火灾引起损害的照片、冒顶下落物的空间等。

2.5.3事故现场全貌。

2.5.4利用摄影或录相,以提供较完善的信息内容。

2.6事故图

报告中的事故图,应包括了解事故情况所必需的信息。

如:

事故现场示意图、流程图、受害者位置图等。

3事故分析

3.1事故分析步骤

3.1.1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

3.1.2按以下七项内容进行分析:

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附录A.

a.受伤部位

b.受伤性质

c.起因物

d.致害物

e.伤害方式

f.不安全状态

g.不安全行为

3.1.3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

3.1.4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

3.1.5确定事故的责任者。

3.2事故原因分析。

3.2.1属于下列情况者为直接原因。

3.2.1.1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附录A—A6不安全状态。

3.2.1.2人的不安全行为:

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附录A—A7不安全行为。

3.2.2.2属下列情况者为间接原因。

3.2.2.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3.2.2.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3.2.2.3劳动组织不合理;

3.2.2.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3.2.2.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3.2.2.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3.2.2.7其它。

3.2.3在分析事故时,应从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间接原因,从而掌握事故的全部原因。

再分清主次,进行责任分析。

3.3事故责任分析

3.3.1根据事故调查所确认的事实,通过对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确定事故中的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

3.3.2在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者中,根据其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主要责任者;

3.3.3根据事故后果和事故责任者应负的责任提出处理意见。

4事故结案归档材料

在事故处理结案后,应归档的事故资料如下:

4.1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

4.2职工死亡、重伤事故调查报告书及批复;

4.3现场调查记录、图纸、照片;

4.4技术鉴定和试验报告;

4.5物证、人证材料;

4.6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材料;

4.7事故责任者的自述材料;

4.8医疗部门对伤亡人员的诊断书;

4.9发生事故时的工艺条件、操作情况和设计资料;

4.10处分决定和受处分人员的检查材料;

4.11有关事故的通报、简报及文件;

4.12注明参加调查组的人员姓名、职务、单位。

附录事故分析的技术方法

A.1事故树分析法(FaultTreeAnalysis略语为FTA)又称事故逻辑分析,对事故进行分析和预测的一种方法。

事故树分析法是对既定的生产系统或作业中可能出现的事故条件及可能导致的灾害后果,按工艺流程,先后次序和因果关系绘成的程序方框图,即表示导致事故的各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用以分析系统的安全问题或系统运行的功能问题,并为判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之间的关系,提供的一种表达形式。

A.2事件树分析法(EventTreeAnalysis略语为ETA)。

事件树分析是一种归纳逻辑图。

是决策树(DecisionTree)在安全分析中的应用。

它从事件的起始状态出发,按一定的顺序,逐项分析系统构成要素的状态(成功或失败)。

并将要素的状态与系统的状态联系起来,进行比较,以查明系统的最后输出状态,从而展示事故的原因和发生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