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安全与质量控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7179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3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梁安全与质量控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桥梁安全与质量控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桥梁安全与质量控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桥梁安全与质量控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桥梁安全与质量控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桥梁安全与质量控制.docx

《桥梁安全与质量控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安全与质量控制.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桥梁安全与质量控制.docx

桥梁安全与质量控制

客运专线桥梁安全与质量控制

2005年以来,我国开始大规模的铁路客运专线建设。

京津城际铁路和合宁、石太、郑西、武广、甬台温、京沪等客运专线铁路已经建成运营;哈大、京石、沪昆等多条线路正在建设。

根据2008年10月31日《中长期铁路网调整规划》,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规划目标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客运专线建设目标由1.2万公里调整为1.6万公里。

在已经开工和列入规划的铁路客运专线中,桥梁工程占有很大比例,高架桥和长桥数量也多于普通铁路。

面对目前铁路建设项目桥梁施工标准高、技术新的形势,如何抓好工程质量安全的自控与监控,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稳定,对各参建方将是一个极为严峻的考验与挑战。

今天,应长株潭城际铁路业主的要求,在此与各参建兄弟单位就桥梁施工安全与质量控制这一课题进行探讨感到十分荣幸,同时也感谢湖南城际铁路有限公司给我们施工单位创造了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交流学习能使我们中铁二十二局在客运专线铁路桥梁方面的安全和质量管理工作能够有一个大的提高。

一、客运专线桥梁特点

客运专线(高速)桥梁在高速列车运行的情况下,由于桥梁结构的动力响应加剧,因此,从列车运行时的安全性、旅客乘坐的舒适度、荷载冲击、材料的疲劳、列车运行时的噪声、结构的耐久性等方面都与普通铁路有所不同。

其特点简单的说可用两“大”、两“严”、一“高”进行概括。

1.1两“大”即桥梁刚度“大”、施工难度“大”。

⑴客运专线桥梁选择刚度大的结构,以预应力混凝土梁为主,一般采用简支梁和连续梁,且选用双线整孔箱形截面。

高架车站及道岔桥多采用刚架桥。

⑵桥梁上部结构主要采用了32m和24m的常用中小跨度整孔箱形梁。

在跨越道路、沟谷、较宽河流时,一般尽可能地采用悬灌法施工的预应力混凝土梁。

从施工上讲,比普通铁路桥梁上部常用的“T”型结构施工难度大。

一“高”即:

对桥梁使用寿命要求“高”

1.2两“严”即桥梁沉降控制“严”、桥梁徐变上拱控制“严”。

⑴为了保证墩台发生沉降后,桥头和桥上线路坡度的改变不致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对墩台基础工后沉降及工后沉降差给予一定的限制。

均匀沉降量

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

静定结构

静不定结构

有碴桥面

小于30mm

小于Δ=0.5L(mm),并不大于15mm

除要满足外静定结构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的要求外,还应根据沉降时对结构产生的附加应力的影响而定。

无碴桥面

小于20mm

小于Δ=0.15L(mm),并不大于5mm

⑵目前,我国普通铁路上的预应力混凝土梁,徐变上拱问题比较突出,以跨度32m预应力混凝土梁为例,实测徐变上拱值约为60mm,个别桥梁甚至更大。

对于高速铁路中为保证轨道地高平顺状态,《规范》中对桥上线路铺设后的徐变上拱进行了严格地控制。

即:

轨道铺设后,有碴桥面梁的徐变上拱值要求不大于20mm;无碴桥面梁的徐变上拱值不大于10mm。

1.3一“高”即对桥梁使用寿命要求“高”

客运专线(高速)中提到“桥涵主要承重结构应按100年使用要求设计”,故综合采取了一系列耐久性措施。

主要包括采用整体密闭的桥面;不采用柔性墩;使用高性能混凝土,在抗冻融、抗碳化、抗渗、碱-骨料反应等方面进行严格要求;加大保护层厚度(梁和墩台混凝土保护层均在3cm以上),并设置良好的防排水设施;为满足减、消振性能的要求,除个别桥梁采用钢支座外,其余均采用盆式橡胶支座,支座纵横向都能转动,且便于更换;墩顶留有检查和更换支座的凹型台。

二、客运专线桥梁施工特点

2.1施工方法具有多样性

由于客运专线桥梁上部结构主要以常用中小跨度(32、24m)箱梁为主。

仅对桥梁上部这种常用中小跨度而言,其施工方法可采取集中预制架桥机架设、桥位现浇、节段预制拼装、顶推法或多种施工方法并举的方式进行。

2.2施工难度大

由于箱梁体积大、梁体重(京沪:

32M梁:

328m3,853吨,24M梁:

239m3,622吨;秦沈:

24m双线箱梁重540吨,32m单线箱梁400吨),因此不论采用集中预制、架桥机架设施工,还是采用支架法、造桥机进行施工,上部结构的施工难度都比以往普通铁路桥梁的施工难度“大”。

桥梁上部结构施工是标段内工程施工的难点和重点。

三、客运专线桥梁安全控制

3.1安全生产风险管理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是针对生产过程中的事故风险,通过安全生产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减少事故发生及损失、实现保护企业员工安全与健康的过程。

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和风险评价结果,建立可接受安全生产风险指标,按照安全生产投入——产出原则,采取事故预防、危机预警与风险干预和应急管理等技术与管理手段,降低安全生产风险。

3.1.1安全生产风险定义

安全生产风险是指在未来的时间内,人们为了确保安全生产可能付出的代价。

安全生产风险可以用安全生产风险率表示。

安全生产风险率由在人们认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下,安全生产投入产生的实际风险Rf与期望目标风险值R0之比,β=Rf/R0。

3.1.2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内容

3.1.2.1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危险因素:

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

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3.1.2.1.1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标准

目前,在我国安全评价工作中,对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主要有3个标准。

⑴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如下六类:

①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5种)。

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能够造成灼伤的高温物体;能够造成冻伤的高温物体;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其它物理危险有害因素。

②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5种)。

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

③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5种)。

致病微生物;传杂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④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6种)。

负荷超限,指易引起疲劳、劳损、伤害等的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指伤、病期;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

⑤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5种)。

指挥错误;操作错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⑥其他危险、有害因素(4种)。

搬举重物;作业空间;工具不合适;标识不清。

⑵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进行分类,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物体打击、灼烫、瓦斯爆炸、车辆伤害、火灾、火药爆炸、机械伤害、高处坠落、锅炉爆炸、起重伤害、坍塌、容器爆炸、触电、冒顶片帮、其他爆炸、淹溺、透水、中毒和窒息。

⑶按照《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有害因素分为7类。

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其他。

3.1.2.1.2危险有害因素辨别的原则

原则:

⑴科学性;⑵系统性;⑶全面性;⑷预测性。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借用科学的仪器设备和科学的态度进行;各行各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各有不同,必须熟练掌握运用系统工程原理,从物质、能量及其外力条件或自身变化全面的分析辨识;同时运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对未知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

3.1.2.1.3危险有害因素辨别的方法

⑴直观经验法:

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系统。

  ①对照、经验法:

是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判断能力对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②类比法:

是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

  ③案例法:

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同或相似工程发生事故的原因和后果;相类似的工艺条件、设备发生事故的原因和后果对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⑵系统安全分析法:

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

常有事件树、事故树等。

3.1.2.2安全风险评价

3.1.2.2.1安全风险评价的定义

安全风险评价是利用系统工程方法对拟建或已有工程、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性机器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并根据可能导致的事故的风险的大小,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以达到工程、系统安全的过程。

安全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查找、识别和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小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为工程、系统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1.2.2.2安全风险评价的方法

⑴评价风险的危害程度等级。

主要依据是国家有关安全评价或管理标准,如:

《有毒作业危害分级检查规定》、《矿山呼吸性粉尘危险程度分级实施方案》、《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监督管理办法》等;组织常采用安全检查表、事件树法和预先危险性分析等方法,将危险源分为若干等级。

如果重大危险源具有多种危险物质或多种事故形态,按后果最严重的危险物质或最严重的事故形态考虑。

在估算事故后果时,假设事故的伤害效用是各向同性的,且无障碍物,伤害区域为以单位的中心为圆心,伤害半径为半径的圆心区域。

⑵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评价方法。

其重点在于确定风险“是否在可容许范围”,而确定风险是否在可容许范围内,是确定风险的存在状态是否可允许的过程,它为策划风险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要求组织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这种体系要体现组织对风险评价和安全管理持续改进的理念。

因此,组织在进行风险评价时,要对存在的所有危险源进行辨识,从危险源的发生频率和发生的危险程度评价其危险性,然后再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并考虑对现有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及其有效性的基础上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是否在组织可承受或可容许的范围内。

若风险可容许,就维持现有管理;若不可容许,就需要制定并实施改进计划,通过持续改进达到预防事故的发生、控制及减少事故发生所带来的危害的目的,这也体现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本质。

 

3.1.2.3危机预警与风险干预

预警系统是一种防错纠错系统,同时它也是一种具有统一指标量度的危险度评价(或称安全度评价)方法和对策手段的操作体系。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危机预警系统主要是判断各种指标和因素是否突破安全危机警戒线,根据判断结果决定是否发出警报,发出何种程度的警报以及用什么方式发出警报。

它是在实证考察和分析企业安全危机现象活动规律的基础上,探询企业在常态下的识错纠错方法。

建筑施工企业可以根据安全危机警度的预报,实施相应的安全危机处理预案,及时、有效地阻止或控制安全危机事态的进一步发展、扩散和影响,达到减少或避免安全危机损失的目的。

3.1.2.4事故应急管理

事故应急管理的过程主要包括预防、预备、响应、救援、恢复五个阶段。

尽管在实际工作中,这些阶段往往存在重叠现象,但是每一个阶段都有单独的目标,并且成为下一阶段内容的一部分。

3.1.2.4.1应急预防

应急预防就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事故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环境的危害所采取的各种行动。

如制定安全法律、法规、安全规划、强化安全管理、安全技术标准和规范、对广大社会成员进行应急宣传与教育等。

3.1.2.4.2应急准备

应急准备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在预案的准备过程中要切实落实各项应急设备、材料,确保抢险器材真正落实到位。

如高空作业中人员坠落的抢救具体事宜;大型设备机械伤害的施救具体措施和救援设备的落实等等。

必须确保所有预案的真实有效和可操作性。

应急准备是应急预案制定下的结果,明确所需应急组织其职责权限、应急队伍的建设和人员培训、应急物资的准备、预案的演习、签订互助协议等。

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安全应急预案是事故发生后的最后一道保护措施,可有效降低事故损失和负面影响、减少人员和财产伤亡,保护企业利益。

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正确辨识危险源,制定详尽的安全应急预案。

实行工程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统一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工程总包单位和分包单位按照预案各自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形成有效演练记录。

3.1.2.4.3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是在事故发生前及发生期间和发生后所采取的行动。

目的通过发挥预警、疏散、搜寻和营救以及提供医疗服务等应急活动,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使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减小到最小程度,并有利于恢复。

3.1.2.4.4应急救援

应急救援是指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

事故应急处理中,要强化应急预案的落实和应急事件的反应。

要沉着冷静、还要灵活处置,及时处理,将事故在最小范围内予以解决,并尽量控制新闻传媒的介入和对事故不利的报道(包括网络报道)。

经过初步分析判断项目部不能自己解决的,要立即启动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在重大事故面前,项目部要切实做好三件事情:

一是抢险救人;二是事故报告;三是保护现场。

3.1.2.4.5应急恢复

应急恢复就是使生产、生活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或得到进一步改善所采取的行动。

恢复工作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的,它首先使事故影响地区恢复最基本的功能,然后继续努力使整个地区全面恢复正常状态。

要立即开展的应急恢复工作包括事故损失评估、废墟清理、生活用品的供应等。

3.1.3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要素

“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是施工安全管理的重点,施工现场是一个“产品”固定,人员流动,作业环境多变,多工种立体交叉作业,变化多,机械设备流动性大。

因此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是事故易发场所。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用下图来表示:

3.1.3.1“人”

“人”是安全生产的核心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实际勘察,结合工程特点,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合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方案)措施,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按照工程的部位识别出重大危险源,制定出对每个危险源的各种安全防护措施和安全注意事项。

选择有资质的作业队伍。

入场后,对他们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培训教育考核后,作到持证上岗,为他们提供个人劳动保护防护用品,让他们自觉遵章守纪。

关爱生命、保障施工安全,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和不安全因素。

3.1.3.2“机”

“机”是安全生产的关键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施工机械化程度也在逐年发展。

由于建筑施工条件差,环境多变,不同于一般室内作业和固定设备的生产工艺,所以机械容易磨损维修不便,不安全因素增多,再加上操作和使用人员变化频繁,如果不按照要求和规定正确的使用和不断总结各类机械安全运行规律,不仅会缩短设备使用寿命,降低效率,而且容易发生设备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所以在使用各类机械之前,必须正确的全面地了解其性能和安全操作规程方法,正确的按照原设计和制造要求使用。

当在施工现场消除危险、危害、事故隐患因素确有困难时,可以采取预防措施。

如,高处作业防护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架体上搭设安全网、挡脚板等。

高压电线应设置保护屏障,采用安全电压,实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设置悬挂安全标志,警示操作人员注意安全。

还有机械设备,如搅拌机、砂浆机、木工机械、钢筋机,应安装安全防护装置、皮带轮防护罩、木工平刨的护指键,塔吊的力矩、超高、变幅、行走限位器,或在使用过程中损坏,也应经常检查及时维修更换,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使机械保持良好的性能。

3.1.3.3“料”

“料”是质量安全的保证“料”是施工现场必备和必用的建筑材料,采购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职工人员的施工安全。

为此建设工程项目所采购使用的各种材料,是否符合国家出厂使用的材质技术标准要求;是否有出厂合格证、材质测试报告、使用说明书、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技术说明(MSDS);设备装置及危险化学用品的包装物的材质是否符合要求;材料是否采取了防腐措施;检测检验数据是否完整满足施工现场使用的安全要求;入库、出库、运输、保管、领取都要符合安全的要求,既保证施工质量,又要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在施工现场对材料堆放必须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规定的位置放置。

3.1.3.4“法”

“法”是安全生产的保障严格认真的贯彻执行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操作规程、工艺要求、施工方法,能有效预防管理失误和操作失误,是预防事故的重要手段,要使每个施工管理人员和每个施工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不违章指挥,不违章操作,熟悉操作规程方法,明白工艺,知道今天做什么?

为什么做?

谁做?

什么时候做?

在什么地方做?

怎么做?

才能减少失误,杜绝违章,预防事故。

为实现系统管理促进现代化的安全管理,应做到,事事有标准、管理讲标准、作业按标准、检查看标准、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全面贯彻落实法律、法规,不断加强监督检查,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能消灭违章、减少事故。

3.1.3.4“环”

“环”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环”指的是施工现场作业环境、生产条件,是保证施工安全必须抓好的一项工作。

施工现场生产场地作业环境不卫生,废气、扬尘、噪音控制不当;采光照明不良;通风不良;作业场地道路狭窄;道路交通设置不合理、不安全;地面不平坦和打滑;环境温度、湿度不当;储存方法不安全;建筑物或构筑物处于危险状态。

这些情况都会给施工生产作业人员带来不安全因素。

如果不及时检查整改,就不能给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施工安全,从而造成事故发生。

因而搞好施工现场的作业环境,抓好文明施工工作,是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之一。

3.2桥梁工程安全管理概述

3.2.1桥梁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和安全事故的特点

⑴桥梁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的特点

产品生产的单件性、露天作业条件恶劣性、结构庞大,高空作业、地下水下作业多、队伍流动性大、素质参差不齐,实施安全管理的困难性、手工操作多、体力消耗大、强度高,造成劳动保护的艰巨性、产品品种多样性、施工工艺多变性,导致施工安全管理的复杂性、施工场地窄小带来多工种作业的立体交叉性。

⑵桥梁工程安全事故的特点

桥梁工程安全事故具有严重性、复杂性、可变性、多发性的特点。

3.2.2桥梁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⑴人为因素。

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如未带安全帽,未系安全带,未穿安全鞋等;施工现场安保设备不齐全,如高空作业未设置安全网、防坠网等,未制订紧急事故处理措施,如人员落水急救,人员触电急救等;未设定明显安全标志,如通航标志,防坠落、防触电标志;未及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安全隐患等。

⑵技术因素。

技术方案安全系数不够。

如支架等承载力、安全宽度不够等;技术措施不及时,如基坑处理不及时等;施工操作不规范,如清孔排水过快等。

⑶环境因素。

未能及时取得当地水文、气象资料,对大风、洪水、山洪等自然灾害预测不及时;当地百姓强行参运、偷盗器材、无理取闹等,导致阻工甚至群殴。

3.2.3防止桥梁工程安全事故的最基本的有效方法

安全生产方针:

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指导。

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安全生产的动态管理;安全一票否决;事故处理“四不放过”;安全工作“五同时”;同步协调发展。

①对工程技术方案进行审查与改进,强化现场安全防护技术。

②对作业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强化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③对不适宜从事某种作业的人员进行调整。

④必要的惩戒。

3.3桥梁工程安全管理要点

⑴开工前准备

①进行全员安全生产教育;

②设立安全生产控制系统,确定领导负责制,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签订安全生产合同,明确奖惩措施;

③设专职安全员,制订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编制安全施工手册;

④配套完整安保设备,如安全帽、安全带、安全鞋、急救设备等;

⑤制订紧急事故处理对策,对各种事故的处理要有明确规定;

⑥实行安全事故登记制度;

⑦配备齐全的、醒目的标志、标牌、航道标志;

⑧及早与当地航务主管部门取得联系,确定施工期间航道管理方法;

⑨与信誉良好的保险公司签订建筑工程一切险和第三方责任险。

⑵施工过程控制

①专职安全员要经常性检查巡视,查找漏洞,采取补救措施;

②对各种技术方案进行严格审定,确保万无一失后方可动工。

③经常性检查各种安保设备完好程度,不能满足要求的要及时更换;

④听取员工对安全措施的意见,及时改进不足;

⑤随时了解气象、水文资料,对有可能发生的大风、洪水、山洪等采取紧急措施。

⑶事故处理措施

①事故发生后要有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事故责任人要依据安全合同进行处罚;

②及时上报业主、监理或上级主管部门,加强善后处理;

③依据保险合同条款,在规定的时限内上报保险公司,争取理赔,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④及时对事故发生原因进行检讨、总结,找出原因所在,加以处理、改进。

3.3.1桥梁工程日常安全管理要点

3.3.1.1临时用电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应符合现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规定:

⑴施工现场用电应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系统,且工作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4Ω;供电线路始端、末端必须作重复接地;当线路较长时,线路中间应增设重复接地,其电阻值不应大于10Ω。

⑵施工用电应进行施工用电设计,并采用三级配电二级保护方式。

⑶用电设备应实行一机一闸一漏(漏电保护器)一箱(配电箱),漏电保护装置应与设备相匹配,不得用一个开关直接控制两台及以上的用电设备:

①每台用电设备应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必须实行“一机一闸一保险”制,严禁一闸多机。

②电气设备的所有连接桩头应紧固,须经常检査,所有电气设备应接地良好。

③各种机械的电气设备,必须装有接地、接零的保护装置,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Ω。

④电气设备应存放于干燥处,工地上各种电气设备应有防雨、防潮措施。

⑤电气设备必须由专职电工进行维修,修理前必须切断电源并挂上“禁止合闸”牌,严防误送电,工作中如遇停电,应立即将电源开关拉开。

⑷自备发电机组应与外电线路电源联锁,严禁并列运行;发电机组应设置短路保护和过负荷保护装置;多台发电机并列运行时,必须在机组同期后向负荷供电。

⑸配电箱及开关箱

①应采用铁板或优质绝缘材料制做,其连接线应采用绝缘导线,接头不外露、不松动。

②门、锁完善,有防雨、防尘措施,箱内无杂物,箱前通道畅通。

③固定式配电箱及开关箱的底面与地面垂直距离不得小于1.3m,移动式配电箱距离一般在0.6m〜1.5m。

④配电箱、开关箱中导线的进线口和出线口应设在箱体的下端,严禁设在箱体的上顶面、侧面、后面和箱门处,开关箱中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

⑤所有配电箱和开关箱应由专业电工定期检查维修,检查、维修时,必须将其前一及相应的电源开关分闸断电,并悬挂停电标志牌,严禁带电作业。

⑹架空线路应满足下列要求

①架空线应采用绝缘导线,并架设在专用电杆上,不得挂在树木、脚手架上。

导线的选用应根据负荷大小、允许电压损失、机械强度等确定。

②架空线路之间及各种设施之间最小安全距离应满足下列要求:

通信线路与低压线路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5m,低压线路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6m,低压线路与10kv以上高压线路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2m,10kv高压线路相互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8m。

外电架空线路与铁路交叉时,其最低点与轨面的垂直距离不应小

于7.5m。

当不能满足时,应采取增设屏障、遮栏或保护网,并悬挂警告标志牌等防护措施。

③所有电线均应架空,过道或穿墙均要用钢管或胶套管保护,严禁利用大地作为工作零线。

⑺照明装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