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第15课 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人民版.docx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第15课 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人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第15课 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人民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第15课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人民版
二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课前提示
◆野蛮掠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是资本主义贪婪性的早期表现之一。
学习思考
在政治上,西班牙除向尼德兰派遣总督进行统治外,还增派了官员和部队,不顾尼德兰各省原有的高度自治的传统,全面推行西班牙的专制政体。
在宗教方面,以正统天主教卫道士自居,推行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的严厉制度,压制和打击新教徒。
在经济上,禁止尼德兰同英国和西属拉美殖民地之间的贸易,维护西班牙在贸易上的主导地位,并征收羊毛进口税,以筹措同法国作战的经费。
请思考尼德兰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建立在西方列强野蛮扩张与殖民掠夺的基础之上的。
■“海上马车夫”■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的属地尼德兰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进人大发展时期。
尼德兰南部的安特卫普成为大西洋沿岸最大的商业和金融中心。
北部的荷兰省依靠深海捕鱼业和对外贸易,成为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省份。
16世纪后期,尼德兰普遍兴起了反对西班牙统治的斗争。
1581年,摆脱了西班牙统治的尼德兰北部七省成立“联省共和国”,又称荷兰共和国。
荷兰的造船业非常发达,最大的商船可装载900吨货物,商船总吨位居当时世界首位,占欧洲的四分之三。
北方的农场大多属于租地农场,除种植谷物外还大规模经营畜牧业,畜产品大量出口,其中乳酪产品的90%供出口。
荷兰对外贸易发达,阿姆斯特丹是其重要港口,每天停泊的船达2000多艘,是荷兰的经济中心,也是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
1588年,随着“无敌舰队”被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丧失了海上霸权,商业资本发达的荷兰起而代之。
1600年,荷兰商船多达10000多艘,为许多国家转运商品。
荷兰还在南北美洲、非洲、印度、东南亚一带夺取了广阔的殖民地。
1622年,亨利·哈得逊受荷兰东印度公司之聘,希望找到一条“西北路线”进入远东与中国通商。
他在哈得逊河畔开拓了一些土地,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这成为纽约市的起源。
17世纪,凭借一支强大的商船队,荷兰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上的“海上马车夫”。
资料卡片
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
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
——马克思:
《资本论》
第1卷
■英国的崛起■
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地处大西洋航路中心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伦敦、利物浦成了繁荣的港口城市。
为争做世界霸主,英国政府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保护本国工商业者的利益,参与贸易竞争,占领殖民地。
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600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中英、印英间的贸易。
1610—1640年,英国的外贸额增长了10倍。
商业贸易飞速发展,国家财富增长很快,英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资料卡片
圈地运动中失去土地的农民境况悲惨。
托马斯·莫尔爵士在1516年出版的《乌托邦》中,发出了“羊吃人”的控诉。
从15世纪晚期起,通过圈地运动,英国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发展起来,大量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市成为自由的雇佣工人。
农业生产的商品化,推动了城市的繁荣和贸易的发展。
英国从16世纪末开始参与殖民掠夺。
1607年,英国在北美洲获得第一块殖民地——弗吉尼亚。
在东方则把矛头指向印度,1613年,英国商人在印度设立商站,逐渐向印度内地渗透。
17世纪上半叶,英国海外扩张主要向三个方向发展:
地中海和东印度的商业贸易开发、纽芬兰湾的渔业开发和北美殖民地的农业拓殖;另外,英国还在北爱尔兰进行拓殖活动。
■殖民霸权的角逐■
葡萄牙是早期西欧殖民活动的始作俑者。
早在15世纪初,葡萄牙就在非洲西海岸建立了殖民据点。
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把魔爪伸向东方,在印度修建要塞,占领了位于红海和波斯湾入口处的两座岛屿,切断了阿拉伯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商业联系,逐渐垄断了与东方的贸易。
西班牙的殖民活动是和哥伦布的远航探险同时开始的。
1492年驶抵巴哈马群岛时,哥伦布立即签署文件,宣布该群岛为西班牙所有,船队所到的其他地区亦然。
到16世纪中叶,西班牙殖民者已在中南美洲建立起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殖民大帝国。
继葡萄牙和西班牙之后,荷兰、英国和法国亦加入殖民扩张的行列。
荷兰的殖民掠夺与对外贸易紧紧联系在一起。
17世纪初,荷兰商人在政府的支持下组建了一批海外贸易垄断公司,竭力排挤葡萄牙殖民势力。
正当荷兰执世界殖民贸易牛耳之际,英、法两国迅速崛起,对荷兰的霸权地位提出挑战。
英国和法国分别在北美、非洲、印度、西印度群岛积极开拓殖民地,在国际贸易领域内同荷兰商人展开激烈竞争,三国之间冲突频繁,斗争愈演愈烈。
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矛头直指荷兰。
该法案规定:
凡进入英国或其殖民地港口的商船,必须是英国或该殖民地所有,其船员只能是该船所属地的臣民;欧洲商船可以进入英国港口,但只能携带本国商品,配备本国船员。
1652年,矛盾激化的英荷之间爆发战争,三次英荷战争①之后,荷兰不但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而且失去了北美的殖民地。
法国在17世纪初插足印度,同时向美洲和非洲扩张。
17世纪下半叶,英、法之间在北美和印度的矛盾渐趋尖锐。
英国发动对法国的战争,夺取法国在北美洲的殖民地和西班牙向西属美洲贩卖奴隶的专卖权。
1763年,英国取得“七年战争”的胜利,签订《巴黎和约》,英国不仅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还确立了在印度的优势,并成为海上霸主,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