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自考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9159070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研究方法自考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教育研究方法自考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教育研究方法自考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教育研究方法自考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教育研究方法自考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研究方法自考版.docx

《教育研究方法自考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研究方法自考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研究方法自考版.docx

教育研究方法自考版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第一节教育研究方法的界说

一、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一)几个概念

1、方法:

是指为了获得科学知识应该遵循的程序以及依据的手段、工具和方式

2、研究:

拽的是创造知识和整理修改知识,以及开拓知识新用途的探索性活动。

它包括两种含义:

一是创造知识;二是整理知识。

3、教育科学研究:

指的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

4、教育研究方法:

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要素:

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1)现象与客观事实;

(2)科学理论;(3)方法技术。

三者中,前者提供形成科学理论的基础,后二者是实现教育科学研究的的的手段。

(三)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

(1)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2)研究的周期较长。

(3)针对性、实践性强。

(4)教育科研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积极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

(一)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

特点:

(1)独特的教育价值观。

教育研究的起点,是从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

(2)观察与归纳为主的研究方法。

(3)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

(4)多元的教育研究方法观。

各种学派基于不同的哲学观、自然观、社会观和教育观,而形成不同的教育研究方法思想。

分析为主的发展时期(17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

特点:

(1)从经验描述上升到理论的概括,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不仅描述现象的特点,而且着重揭露现象间的联系和发展历程。

(2)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3)实验方法进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视野,为考察教育问题提供了客观基础。

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以来)

特点:

(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从哲学方法论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专门研究领域。

(2)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理论中的基本派别-进步的与传统的、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流派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

(3)由于受西方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影响,明显地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

(4)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产生和广泛传播及心理研究方法的发展,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特点

(一)提高教育研究的理论化程度。

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强调理论的指导作用;2、提高研究过程中理论的构造性、清晰性和概括性;3、理论的研究教育。

(二)教育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多样性与统一性。

(三)关注教育研究的社会性与价值标准。

这一方面主要表现在:

1、在研究目标的确定上以价值导向作为根本依据;2、在研究过程的实施上,强调大教育观;3、在研究方法上更强调人的主体性;4、在研究组织形式上,强调在个体研究的基础上的集团认识主体。

5、在教育研究结果的评价分析上所具有的明显价值取向性。

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结构

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分类及体系结构

(一)按研究的普遍适用程度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1、适用于一切科学领域的哲学方法论,即唯物论和辩证法。

2、是适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以及运用于多种科学的跨学科领域的方法论。

3、是适用于个别具体科学的方法论,是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内具体学科规律自觉运用的科学方法论。

(二)按研究的目的分,可分为:

1、基础研究;2、应用研究;3、发展性研究;4、比较与评价研究;5、预测研究。

(三)按研究方法分,可分为:

1、历史研究;2、描述研究;3、相关与比较研究;4、实验研究;5、理论研究。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形式

(一)教育科学研究有两种基本形式或范式:

1、观察分析教育现象,应用归纳法得出结论。

这种方法最早可追溯到培根;2、推论—验证的演绎法。

这种模式最早始于亚里士多德。

(二)教育研究存在层次:

即经验和理论二个层次。

(三)教育研究的二个层次具有四种不同的水平:

1.直觉观察水平(资料收集水平,Datacollection)回答“发生了什么”。

  2.探索原因水平(内在效度InternalValidity)回答“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3.迁移推广水平(外在效度ExternalValidity)回答“这种情况在其他条件会怎么样”。

  4.理论研究水平(TheoreticalResearch)回答“其中的基本理论原则、规律是什么”。

四、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一)研究课题的选定

(二)文献资料的检索

(三)理论构思的形成

(四)制定研究计划

(五)搜集、整理、分析研究得到的资料数据

(六)最后得出结论,写出研究报告或论文。

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及方法论原则

(一)主要作用:

1、促进教育改革的动力。

2、为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提供决策依据。

3、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

4、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重要战略措施。

具体表现在

(1)有助于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科学素养;

(2)科学研究过程可以使教师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改善并趋向合理。

(3)有助于我们科学地总结自己和优秀教师的经验。

(二)教育科学研究应遵循的方法论原则

1、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

(1)为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

(2)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方法论对我们进行现代教育研究的直接指导。

2、分析和把握教育问题的三个纬度:

历史、现实和理论。

3、提高教育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

(三)教育科学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这是进行教育科研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

2.创新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

5.伦理原则

第二章教育科学研究的构思与设计

第一节研究课题的选定

一、选题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一)含义:

选题,就是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中心问题。

一是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个体或群体);二是确定要研究原具体问题。

(二)意义:

1、科学研究始于问题。

“找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都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因而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2、选题决定教育研究的方向和水平。

3、正确选题是教育研究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功(基本方法与途径)

二、确定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

1、问题必须有价值:

即外部价值(应用型)与内部价值(理论型)。

2、问题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选题的科学性,一是指事实依据,二是有理论依据,否则就是盲目的。

3、问题必须具体明确。

4、问题要新颖,有独创性。

问题要有可行性:

客观条件、主观条件、时机条件。

三、选题的方法。

(一)选题的方法:

1、从社会发展需要提出课题。

2、学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3、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实践问题,尤其是在教育改革中反应出来的种种矛盾。

4、从日常观察中发现问题。

5、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课题。

6、从国家教育领导机构制定的课题指南或规划中选题。

(二)选题的方法原则:

1、明确研究课题产生的途径。

2、要善于对问题进行分解3、要善于转换对问题的提法。

4、要进行课题论证以免选题的盲目性。

四、课题的论证:

1、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类型;2、本课题研究的迫切性和针对性,具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3、该课题以往研究的水平和动向;4、本课题理论、事实的依据及限制,研究的可能性,研究的基本条件及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5、课题研究策略、步骤及成果形式。

6、说明课题研究的基本条件、研究的可能性及限制。

五、开题报告。

内容一般包括:

(1)课题名称;

(2)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即研究本项目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3)研究的主要内容;(4)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5)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包括人员结构、资料准备和科研手段等。

第二节文献检索

一、文献检索的作用。

文献:

指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即以载体形式传递知识。

(一)全面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帮助研究人员选定研究课题和确定研究方向。

(二)为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

文献检索是跟踪和吸收国内外研究学术思想和最新成就,了解科研前沿动向并是最新情报信息的最有效途径。

(三)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

二、教育文献的种类及分布

(一)文献根据加工不同可分为三个等级:

1、一次文献,即各种原件。

2、二次文献,即检索性文献:

如目录、索引、提要、文摘等。

3、三次文献,即参考性文献:

动态综述、专题述评、进展报告、数据手册、年鉴类。

(二)教育文献分布:

由于创造、记录和传播的方式不同,教育文献资料的分布极为广泛且形式多样:

1、书籍。

包括名著、专著、教科书、资料性工具书及科普通俗读物。

2、报刊:

报纸、杂志。

3、教育档案类:

包括教育年鉴、教育法令集、教育统计、教育调查报告、学术会议文件、学位论文集、资料汇编、名录、表谱以及地方志、墓志、碑刻等。

4、专家询问:

通过个人交往接触的非正式渠道搜集资料。

5、非文字资料。

如遗物、文物、歌谣、音像等。

三、文献检索的过程及方法。

  

(一)过程:

分析和准备→搜索阶段→加工阶段

  

(二)方法:

1.顺查法:

按时间顺序从头至尾(过去到现在)历史性的普查;2.逆查法:

以现有课题为起点逆向查阅,主要用于新文献的收集;3.引文查找法——跟踪法。

  4.综合查找法:

准、全、深、快。

如:

赞可夫的实验教学论思想、《教学与发展》、人名、书名、年代、国家、主题思想。

四、文献检索及利用的要求

一般检索过程的结果:

30%必要,5%是错误的,65%是多余的。

(一)检阅要全面,即全面性。

(二)检阅要认真细细致,即准确性。

(三)勤于积累。

(四)善于思索。

(五)尊重权益。

第三节教育科学理论研究的构思

一、什么是理论构思

(一)概念。

所谓理论构思,指的以一定科学理论为指导,以有的客观现实材料及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对所要研究问题的现象。

(二)理论构思包括以下内容:

1、准确表述研究问题;2、界定该研究课题的核心概念;3、形成初步的研究思路

二、理论构思在教育中的作用

(一)理论构思使教育科学研究具有明确的方向主题思想和研究目标。

(二)理论构思规范调节着教育研究的过程帮助研究者提高教育科研的科学水平。

(三)理论构思制约着研究成果的界定成果构成形态以及成果的评价解释。

三、好的教育科学研究理论构思的主要标准

(一)所依据的历史和现实材料全面、充分和客观;

(二)具有指导教育实践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三)理论分析着眼点的正确性;

(四)具有新的研究思路、视角和方法

(五)基本概念的精确性以及理论体系的结构的合理性

四、教育科学研究理论构思建立和体验的基本方法

(一)构思的方法:

1、理论探讨。

通过理论探讨初步确定该研究课题的基本概念,内容范畴及提出研究思路。

一是形成科学的理论依据,二是界定研究的基本概念,内容和范畴提出研究思路。

2、建立指标体系,使理论构思具体化并得到初步验证。

教育研究中的指标体系,一般分为三级。

第一级是总目标,是研究者所期待的目的。

二级指标是将总目标具体分为若干特质层。

三级指标是能进行具体操作的行为目标。

3、通过调查研究及准备性的实验研究,为形成理论构思提供事实依据。

4、借鉴国内外以有的研究成果,吸取合理因素。

(二)构思就注意的问题。

1、构思理论的形成和检验过程是研究者对课题研究深化认识的过程,其认识成果主要的不是作为书面形式的报告,而是参与研究教育的工作者研究观念的转变,以及在一些重要问题上所取得的共识

2、形成与检验理论构思的研究方法应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研究相结合

3、要看到理论构思所存在的不能确定的一面

第四节教育研究的设计

一、确定研究方法。

确定研究方法的途径:

一是根据研究课题的目的要求选择方法;二是注意各方法的独立性及相互关系;三是考虑被试者的特点,研究的主客观条件。

二、选择研究对象

(一)总体、样本、取样的基本概念

1、总体,就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凡是在某一相同性质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它成为统计研究对象时,就叫总体,是一定时空范围内研究对象的全部总和。

2、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也称为样组,它能够代表总体的一定数量的基本观测单位,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的数量称为样本容量。

3、取样,是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

(二)选择样本的基本要求

1、明确规定总体;2、取样的随机性;3、取样的代表性;4、合理的样本容量。

样本大小的取决因素:

(1)研究的不同类型;

(2)预定分析的精确程度;(3)允许误差的大小;(4)总体的同质性;(5)研究者的时间、人力和物力;(6)取样的方法

(三)取样的基本方法。

1、简单随机取样。

有二种方法

(1)抽签

(2)随机数目表。

2、系统随机取样,也叫等距抽样、机械抽样。

3、分层随机取样,也叫类型抽样、配额抽样。

其步骤:

(1)了解总体中各特征的差别,按特征差异分组,计算每一类别在总体中占的比例。

(2)根据各组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分配各组中的每一类别的人数。

(3)最后从总体的不同类别的对象中按规定人数在各组中随机抽取样本。

4、整群随机取样

三、形成研究计划

(一)研究计划的基本内容

1、研究题目;2对研究题目的及意义的简要说明;3、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预计突破哪些难题;4、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制定研究研究方案和进度计划;5、研究课题以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有关条件;6、研究成果的预计取向和使用范围;7、经费概算以及需购置的仪器设备

研究计划的基本格式

第三章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

第一节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概述

一、什么是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方法

1、概念:

历史研究法指的是借助于对有关社会历史过程的史料进行分析、破解和整理,以认识研究对象的过去、现在和预测未来的一种研究方法。

2、研究对象:

用历史研究教育涉及的主要对象是教育活动历史,是教育实际和教育理论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的历史规律。

这里所说的教育实际是指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文化教育政策、教育实施、教育制度发展的演变,社会上的教育变革与教育家的教育活动等;这里所说的教育理论包括历史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理论、教育思潮以及教育流派的理论观点等。

3、作用:

(1)通过历史研究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帮助我们认识现代教育的实质;

(2)

通过历史研究,有助于我们借鉴历史经验,预测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3)通过历史研究还有助于我们开拓新的教育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并不断提高人员的评判能力

二、历史研究法的基本特点

(一)特征。

历史研究法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描述和分析过去的历史事件,研究者主体和被研究者客体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过程之间,不是相对同步协调关系,而是一种非共存的历史性关系。

由此带来特征:

1、历史性;2、具体性;3、历史研究是以逻辑分析法为主

(二)历史研究法的局限性:

(1)历史是按年代顺序,经历了一个时间空间错综复杂的发展过程,而历史文献常常是滞后记载,历史史料十分零散。

很不系统

(2)作为研究对象的历史事实,历史文献的理论内容,是经过“加工”的抽象形态,保留着加工者的主观认识,而历史研究过程对历史分析取舍,有受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包括研究人员的学识能力与价值观,对历史的掌握程度以及方法论水平等,很容易造成失误。

(3)历史研究中无法做精确的量的分析。

三、历史研究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使用范围

(一)对某一时期教育发展情况的研究;

(二)对历史上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理论观点的研究;

(三)对一时期教育流派和教育思潮的分析研究,以及对不同教育流派理论的比较研究;

(四)对一定时期教育制度、如法令、计划和政策等等的评判分析;

(五)对外国教育发展状况的分析;

(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如农业教育、女子教育等。

第二节教育研究中的历史研究法的运用

一、历史研究的一般程序及结构体系

(一)历史研究步骤:

第一步,分析研究课题的性质、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有关的资料条件;第二步,史料的收集和鉴别;第三步,对史料的分析与研究。

(二)历史研究的层次:

1、历史总体结构包括三个不同层次:

(1)史料、历史文献为基础层次;

(2)历史过程、本质规律为完成层次;(3)史学理论与方法为历史哲学层次。

2、下面是对历史研究法的每一个层次做进一步分析:

(1)收集、分析和鉴别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首先要通过广泛博览认真发掘历史资料,其次是学会使用权用辑佚、校勘、训诂方法。

辑佚是将散见于其他书籍中的有关内容搜集编排以反映遗失典籍的梗要。

校勘是对一部书的不同版式本或同一版式本的不同层次之间存在的文字差误进行对照判断是非。

训诂是通过广征博考精确了解古籍原意。

(2)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发展规律的揭示是历史研究的核心。

这一层次涉及三方内容的研究:

A是教育领域各学科发展通史B是教育领域各学科基本理论与实践发展专题史C是教育科学理论学派史及教育家基本理论的研究。

(3)因此在收集鉴别史料的基础上,需要通过分析与比较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分析的方法:

A历史的分析方法,是以概念的形态再现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其特点是:

丰富性、直观性和具体性。

B逻辑的分析方法,是以定义,推论和判断和一般程序去历史上的教育问题。

其特点是:

概括性、抽象性和本质性。

C历史研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是应用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观察和分析阶级社会教育历史现象和评论教育史人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3、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研究的科学方法论

二、历史研究法运用中的几个问题

(一)注意历史研究中资料来源及分析鉴别

1、来源:

历史资料的来源分两个:

第一手资料(包括论著、信件等)和第二手资料

2、按照考证的目的,学者们一般将史料的考证和评价和过程分为两种:

(1)外部评论,主要确定资料的真伪,或真实性。

内容包括确定作者、成书年代、地点背景和版本等。

(2)内部评论,主要确定史料的客观性、可靠性,即确定文献资料本身的意义、价值和准确可靠程度(内容特性):

内容与方式有:

(1)辨伪考证

(2)年代考证(3)地点考证(4)作者考证(5)文献原形考证

(二)坚持用唯物史观研究历史。

如何评价历史事件?

应坚持唯物史观,就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1、古今关系;2、史与论关系3、批判、继承与创新关系

(三)研究者应具有历史感和现实感

第四章教育观察研究

第一节教育观察研究概述

一、教育观察研究的含义、特点与功能

(一)教育观察研究的含义

教育观察研究是教育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的辅助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与收集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可以分为日常观察和科学观察

(二)教育观察研究的主要特点

1、教育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收集资料的活动。

2、教育观察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在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和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

3、教育观察的对象是当前正在发生的事实现象,具有直接性。

4、教育观察是在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其结果的解释也是以有关理论为前提

5、教育观察总要借助于一定的工具。

(三)教育观察研究的功能

首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对教育领域某一现象及变化过程进行全面、细致和深入的观察从而获得认识该事物的比较充实、比较客观的事实材料。

第二,教育研究是检验教育科学理论观点是否正确的重要途径

第三,教育观察有助于研究课题的选择和形成

二、教育观察研究的类型

(一)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中的观察

(二)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直接观察是凭借人的感官,在现场直接对观察对象进行感知和描述。

间接观察是得用一定的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为中介对观察对象进行的观察。

(三)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

参与性观察是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对象的群体和活动当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真正身份,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的研究观察。

非参与性观察,不要求研究人员站到与被观察对象同一地位上,而是以“旁观者”身份,采取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观察。

(三)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结构式观察是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性观察。

非结构式观察则是对研究问题的范围目标取弹性的态度,观察内容项目与观察步骤不预先确定,也无具体记录要求的非控制性观察。

三、教育观察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一)教育观察研究的设计

1、确定观察内容。

好的观察内容应具备:

①、能准确的反映、体现或说明观察目的;②可以被观察到

2、选择性观察的类型

3、制定观察记录表

4、训练观察人员

(二)、教育观察研究的实施

教育观察研究的实施的一般步骤:

⑴、界定研究问题并确定观察对象。

⑵了解观察对象的基本情况。

⑶、编制观察记录表。

⑷、记录观察资料。

⑸、分析资料

四、教育观察研究的主要优缺点

(一)、教育观察研究的主要优点

优点:

1、在教育现象发生的当时进行观察和记录能够搜集到事后搜集不到的资料,同时也能注意到事发现场的气氛和情境,有利于全面把握问题的实质。

2、所获资料的可靠性较高

3、观察研究能够比较客观的反映教育现象的本来面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研究者本身的偏见和期待效应

(二)、教育观察研究的主要缺点

1、无法推断事物之间的关系;2、观察所获资料琐碎、不系统;3、观察易受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4、观察者的介入可能会影响观察对象的心理、行为的变化,影响研究效果;5、观察也受被观察者的活动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比较被动,无法观测到比较全面的情况,不利于全面解释被观察者的行为。

五、教育观察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观察的目的性

(二)观察的客观性

(三)观察的自觉性

第二节两种典型的教育观察研究

一、教育现场研究

(一)教育现场观察的含义及特点

含义:

观察人员在行为或事件发生的现场所进行的观察

特点:

1、在自然场景下观察自然发生的行为或事件。

2、观察者可以直接感受被观察者的情感及情绪。

3、所获资料是丰富、直观、全面的。

4、可借助于现场的感受对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

(二)实施教育现场观察的基本要求

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

1、获准进入教育现场---积极争取得到积极的帮助与配合。

观察者可采用的策略:

①通过中间人介绍,与现场人员建立合作关系;②为现场有关人员提供实质的帮助;③与现场人员建立友善、亲密、相互依赖的关系;④避免在观察中与现场有关人员发生分歧从而影响进一步的观察

2、观察和记录;现场记录应做到:

(1)观察过后尽可能快地记笔记;

(2)将现场笔记尽快予以整理并尽可能打印成文,现场笔记的内容应有五部分组成:

章记的描述;原先忘记而现在又记起的情况;分析意见;个人映像和感觉;关于进一步研究所需信息的笔记

3、整理分析材料

(三)教育现场观察的利与弊

教育现场观察的主要优点:

1、所获真实、自然、直观、,可靠性强;2、能够获得观察对象的活动或变化规律

主要缺点、:

1、在观察过程中及对观察结果的解释都易受主观因素的干扰;2、需要观察者有较高的协调人际关系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3、真正用于观察的时间不是很多

二、全结构式教育观察

(一)全结构式教育观察及其特点

全结构式教育观察是指在研究中运用的施行于实验室的、具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可全面控制的观察;其特点是:

1、在实验室中进行;

2、有详细的观察计划,观察计划的内容包括:

①观察活动的时间安排;②观察场地的布置和分配;③观察人员与被观察者的安排;④观察内容的详细分解。

3、有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

4、可全面控制

(二)全结构式教育观察的实验步骤

1、确定观察内容的结构

2、确定观察场地、观察时间和观察对象

3、编制记录表

4、实施观察和记录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