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二模试题大兴.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6364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二模试题大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三语文二模试题大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三语文二模试题大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三语文二模试题大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三语文二模试题大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二模试题大兴.docx

《初三语文二模试题大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二模试题大兴.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语文二模试题大兴.docx

初三语文二模试题大兴

大兴区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模拟试卷

(二)

初三语文

1.试卷分第Ⅰ卷、第Ⅱ卷,共八道大题。

赋分120分。

2.答案均写在答题纸上相应位置。

第Ⅰ卷(60分)

一、基础知识题。

(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伶仃(líng)勉强(qiǎng)虐待(nüè)偶像(ǒu)

B.蹒跚(pán)祈祷(qí)锐利(ruì)霎时(shà)

C.颓唐(tuí)污秽(huì)修葺(qì)炫耀(xuàn)

D.阴晦(huì)酝酿(niàng)暂时(zhàn)斟酌(zhēn)

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巧妙绝伦全神贯注人声鼎沸锐不可当

B.三顾茅庐声色俱厉谈笑风声甜言蜜语

C.亡羊补牢闻鸡起舞闲情逸致心旷神怡

D.语重心长因地制宜追本溯源自告奋勇

3.下列横线处选填俗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010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时讲到“今后几年,道路依然不平坦,甚至充满荆棘,但是我们应该记住这样一条古训:

不可有任何松懈、麻痹和动摇。

A.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B.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C.众人拾柴火焰高D.行百里者半九十。

4.下列横线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最熟悉的“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这副对联,里面包含着祝福,同时也包含着天地伦理。

“天增岁月人增寿”,①春满乾坤福满门”,它的大前提是“春满乾坤”,才能“福满门”。

②中华民族在任何时候都在讲“国家”,在讲儒家学说的核心概念“仁”,她就是让我们走出小家,从一个人变成两个人;就是一事当前要能想到别人。

把这个推理开来,就是这副对联表达的要义。

A.①它的大前提是“天增岁月”,才能“人增寿”;

②“岁月”在前、“乾坤”在前,“寿”在后、“门”在后,这就是中国人的逻辑。

B.①它的目的是“人增寿”,前提是“天增岁月”;

②“岁月”在前、“乾坤”在前,“寿”在后、“门”在后,这就是中国人的逻辑。

C.①它的大前提是“天增岁月”,才能“人增寿”;

②“乾坤”在前、“岁月”在前,“门”在后、“寿”在后,这就是中国人的胸怀。

D.①它的目的是“人增寿”,前提是“天增岁月”;

②“乾坤”在前、“岁月”在前,“门”在后、“寿”在后,这就是中国人的胸怀。

二、语文积累题。

(8分)

5.默写(5分)

①“芝兰之室”,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

刘禹锡《陋室铭》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和“”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②范仲淹《岳阳楼记》“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退”指的是。

③《使至塞上》一诗描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

,。

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写悲痛怅惘之情的句子是,。

⑤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6.名著(3分)

①孙悟空:

又名孙行者、悟空、外号、号称齐天大圣。

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灵石孕育,因迸裂,见风而成之灵明石猴。

历经八九载,跋山涉水,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拜须菩提为师,习得七十二变化之本领。

兵器为从东海龙王那抢来的“”并取名金箍棒。

此后,孙悟空自封为齐天大圣,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制于五行山(五指山)下,无法行动。

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经,路过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孙悟空。

孙悟空感激涕零,经观世音菩萨点拨,拜唐僧为师,同往西天取经。

取经路上,孙悟空降妖除怪,屡建奇功,然而三番两次被师傅唐僧误解、驱逐。

终于师徒四人到达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经。

孙悟空修得正果,加封斗战胜佛。

孙悟空生性聪明活泼、勇敢忠诚、嫉恶如仇、敢于反抗、热爱自由,在中国文化中已经成为机智与勇敢的化身。

②《战国策》简称《国策》。

属国别体史书,全书分、等十二策。

主要记录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言行。

不仅有史料价值,而且有文学价值。

汉代在原《国策》《短书》《长书》《事语》等书基础上整理改编而成。

三、综合性学习。

(8分)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近年来,食品安全已成为百姓最关心的话题。

你所在的学校将开展了“我与食品安全”研讨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7.同学们收集了两则材料,请你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4分)

【材料一】近几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世界性的恐慌。

比利时的二恶英、英国的疯牛病、欧洲的口蹄疫、香港的禽流感、中国大陆的瘦肉精中毒等事件频繁见诸报端,使人们不知买什么东西好,吃什么东西安全。

【材料二】据有关数据显示,在我国食品生产加工领域中,食品小作坊约占食品生产企业总数的70%—80%,大部分小作坊卫生条件差,生产设备简陋,无相应检验设施,对所生产的食品难以从根本上保证卫生和安全。

这是我国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之一。

8.请你就【材料二】的内容提出一条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建议。

(2分)

9.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主张食用“绿色食品”,请你就【材料三】的内容分析概括出“绿色食品”中“绿色”的含义。

(用两个词语表述)(2分)

【材料三】所谓垃圾食品是指含人体所需营养成分,经过炸、烤、烧等加工工艺使营养成分部分或完全丧失,或在加工过程中添加、生成有害物质的食品。

如含苯并吡的油炸类食品、含亚硝酸盐的熏制类食品以及易造成水钠潴留的腌渍类食品等等。

四、文言文阅读。

(9分)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①佁然不动____②俶尔远逝_____③悄怆幽邃_____④以其境过清_____

11.翻译下列句子。

(2分)

①全石以为底。

②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1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透过观鱼时和游览到最后所描写的景物可看出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

五、记叙文阅读。

(11分)

那个孩子

①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

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

小小的孩子总爱做梦,常会梦见父母是市长或明星,孩子懊悔,为什么会生长在如此平凡的家庭呢?

父母哪怕是医生或是老师也好啊。

于是孩子很努力地读书,他知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果然,孩子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

②孩子早晨醒来,母亲和邻居正拉家常,嗓门很高,充满喜悦和激动,说孩子如何如何有出息。

孩子很烦,他忽然感到这个家的狭窄,还有粗鲁。

他心头火起,冲到厨房,大声对母亲说:

“你怎么这么烦?

”母亲炒菜的手一下僵在那儿。

孩子发过火以后又回到了房里。

母亲一如往常地炒菜,但每一个动作都好像定格似的,说不出的滞重。

这一刻,孩子很后悔对母亲的态度。

但他是个沉默的孩子,从来不会说抱歉的话。

③父母就要送孩子上火车去外地了。

孩子本来不要父母送的,但或许是因为那一次他对母亲莫名其妙地发火以后,心里总有歉疚,便同意父母和他同去了。

④父母好像得到恩赐一样,非常兴奋。

但不敢把这种兴奋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只在边上听孩子和同学高谈阔论,不插一句嘴,生怕惹笑话,让孩子没面子。

父亲承担了泡水的任务,这些同学的茶杯都是他给装满水的。

他一趟趟地跑开水房。

几个同学开始过意不去,后来就无所谓了。

孩子本来也无所谓,但看到同学以略带轻慢的口气和父亲说话,就有些愤怒,有些酸,还有一些……大概是来自血缘的天然亲密,让他觉得自己受到侮辱似的。

在下一个同学让父亲去开水房时,他坚决地冷冷地说:

“你自己去。

”那个同学怔了一怔。

父亲看有些僵,忙说:

“我来我来。

”“不,让他去,他有手有脚,为什么不去?

”孩子一点都不让步。

那个同学便自己去了。

在后来的旅程中,孩子还和同学一起打牌,父亲还为同学打开水,但这些同学变得很客气了。

孩子好像第一次明白,同学对父亲的尊重来自他对父亲的尊重。

望着相依相守的父母,他心里涌起了一股怜悯和抱歉,还有杂七杂八包含在一起的感情。

⑤到了学校,父母很起劲地帮他报名找宿舍。

他又觉得他们烦了,说了他们几句。

他们也不回嘴,还是很起劲地跑前跑后。

到了宿舍,父亲帮他挂帐子,把床量了又量,孩子觉得烦,还有些羞,好像他是不懂事的小孩予似的。

母亲说:

“这床没有护栏,你晚上会不会摔下来啊?

”他觉得这个问题很可笑,便不回答。

母亲又说:

“你翻身小心些啊,你小时候曾经从床上滚下来过,把我吓死了。

不过你嘴馋,看见手里还捏着吃的,便哭都不哭了。

”孩子那一刻心变得很软,他想在他那样小的时候,必定很依恋父母,会笑着往父母怀里钻。

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嫌这嫌那的。

他的父母那时必定还很年轻,有乌黑的头发和活泼的笑。

他看了看母亲掺着银丝的头发,心更加软了。

便说:

“我会当心的,我不会掉下来的。

”母亲好像就等他这句话似的,神情一下子放松了。

⑥孩子让他父母去招待所住。

父母嫌贵,说不远的一个地下室很便宜,才4块钱一张床。

孩子一定要他们去住招待所。

最后发了火,他们才很不情愿地去住了。

⑦第二天母亲告诉孩子,招待所有热水洗澡。

“我和你爸洗得很舒服,好久没洗过这么舒服的澡了。

”母亲的表情很舒畅,父亲却很紧张地告诉孩子,听其他学生家长说,食堂饭菜很差,“你千万不要省啊!

”父亲说,“人是铁饭是钢,你吃不惯就到外面去吃,不要心疼钱,知道吧?

”孩子答应了,父母就有些放心有些不放心地乘火车回去了。

⑧晚上,孩子无论如何睡不着。

他想洗一个热水澡便如此快活的母亲,想殷殷关照他的父亲。

孩子的家庭条件不太好,父母平时都很节俭。

他们是那样平常,但是这世上最爱他的就是这两个人,贴心贴肺地爱他,甚至忍受他的不耐烦、冷淡。

他想象:

崇拜的明星啊,市长啊,甚至医生啊,工程师啊,他在他们眼里什么都不是。

但他小人物的父母,那般那般地爱他,爱得那样深。

孩子哭了,哭得好伤心。

⑨后来,孩子长大了,工作了,有了一点成绩。

他知道,这些成绩一半是给父母的,让父母可以骄傲。

但孩子表面上对父母还是淡淡的,偶尔的关心也是粗着嗓门,但心里却很爱很爱他的父母。

那种爱,或许与生俱来藏在心底,只是那个夏日方才浮出水面。

⑩那个孩子是他,是我,也是你。

13.请根据本文主要情节,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4分)

①母亲嗓门很高地和邻居说话时,孩子;

②父亲给同学倒水受到轻慢时,孩子;

③时,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关爱,心软了;

④父母殷殷关照完乘车回去后,孩子。

14.结合语境理解“母亲的表情很舒畅”句子中“舒畅”一词。

(2分)

15.文中的父母性格特点是怎样的?

从文中孩子的情感经历中,你明白了哪些道理?

请谈谈你的理解和感悟。

(100~120字)(5分)

六、说明文阅读。

(8分)

中国古代建筑的抗震智慧

①与西方砖石结构建筑的“以刚克刚”不同,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在抵抗地震冲击力时,采用的是“以柔克刚”的思维,通过种种巧妙的措施,其目标是以最小的代价,将强大的自然破坏力消弭至最小程度。

我国许多古代建筑都成功地经受过大地震的考验,如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西应县木塔等建筑,千百年来均经历过多次地震仍然傲然屹立。

当代建筑设计以抵御9度地震为目标,而我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基本上能达到这个要求,而且其代价远远小于西方的“刚”,不能不让人叹服“柔”的力量。

②中华民族不但自文明伊始就睿智地选择了木材等有机材料作为结构主材,而且发展形成了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持续时间最长、技术成熟度最高的结构体系——柔性的框架体系。

我国木结构技术的发展,若仅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算起,迄今至少已有近7000年的历史。

作为对比,西方数千年中一直采用承重墙体系,直到工业革命以来、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之后,才意识到框架结构的优越性,遂开始大规模地普及,更值得玩味的是,这种框架体系仍然是“以刚克刚”。

而中国的传统木结构,具有框架结构的种种优越性,如“墙倒屋不塌”的功效,但其柔性的连接,又使得它具有相当的弹性和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复能力。

这次汶川大地震中,许多文物建筑的墙体均不同程度地受损,但主体结构仍未倒塌,就是这种柔性框架结构抗震能力的表现。

③中国古代建筑一般由台基、梁架、屋顶构成,高等级的建筑在屋顶和梁柱之间还有一个斗栱层。

中国古代建筑的台基用现代结构语言描述,堪称“整体浮筏式基础”,好比是一艘大船载着建筑漂浮在地震形成的“惊涛骇浪”中,能够有效地避免建筑的基础被剪切破坏,减少地震波对上部建筑的冲击。

中国传统建筑的梁架一般采用抬梁式构造,在构架的垂直方向上,形成下大上小的结构形状,实践证明这种构造方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优雅的大屋顶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最突出的形象特征之一,而且对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也做出过相当的贡献。

形成大屋顶(尤其是庑殿顶、歇山顶等)需要复杂结构和大量构件,大大增加了屋顶乃至整个构架的整体性;庞大的屋顶以其自重压在柱网上,也提高了构架的稳定性。

斗栱是中国古代建筑抗震的又一位重要战士,在地震时它像汽车的减震器一样起着变形消能的作用。

历史上,很多带斗栱的建筑都能抵御强烈地震,比如山西大同的华严寺,在没有斗栱的低等级附属建筑被破坏殆尽的情况下,带斗栱的主要殿堂仍能幸存,充分说明了斗栱对抗震的贡献。

斗栱不但能起到“减震器”的作用,而且被各种水平构件连接起来的斗栱群,能够形成一个整体性很强的“钢盘”,按照“能者多劳”的原则把地震力传递给有抗震能力的柱子,大大提高了整个结构的安全性。

16.第①段中划线的句子列举这种建筑现象的用意是什么?

(1分)

17.解释第②段中加点词语“以刚克刚”中两个“刚”字在文中的意思。

(2分)

18.阅读第③段内容,请概述我国古建筑抗震的显著手法。

(2分)

19.阅读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说明“榫卯的使用”是怎样体现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在抵抗地震冲击力方面“以柔克刚”这个思维的?

(3分)

【链接材料】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使用了大量的技术措施,这些措施是古建筑抗震的关键。

比如榫卯的使用:

榫卯是极为精巧的发明,我们的祖先早在7000年前就开始使用,这种不用钉子的构件连接方式,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刚架的特殊柔性结构体,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

【注释】榫卯[sǔnmǎo]:

木结构营造上采用一种凹凸处理的接合方式。

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

七、议论文阅读。

(8分)

说“问”

①谈起学习,大多数人主张勤奋、刻苦,下苦功夫。

这当然是不错,但也要讲究科学的方法,这方法的一种就是“问”。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夫子把学和问相提并论。

王充也说:

“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可见“问”的重要性。

在学习中,我们应当边学边问,多想多问。

②首先,问能解惑。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既然有了惑,那就要解,这就要问师长、问学友。

【甲】若不问,惑最终不解矣。

“发明大王”爱迪生小时候就是一个“问题大王”,一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问。

正是由于他的好问,才对许多人视而不见的各种奇怪的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加以研讨,开创了电业的先河。

③其次,问能知新。

培根说过:

“多问的人将多得。

”问有所得,就能获得新知。

司马迁为搜集“大禹治水”这一传说的资料,亲自到尧穴、禹洞等地考查,遍访当地老人,详细地了解传说的来龙去脉,积累了大量史书中没有记载的材料。

据此,他进行勘误、增补,使这一传说十分翔实地记载了下来。

如果司马迁不躬身下问,就难以面壁修史。

我们在学习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④那么,怎样才能“问”得好呢?

我们常常犯这样的毛病:

问是问了,但浅尝辄止。

【乙】不经思索,一味地向别人讨教,表面似乎懂得不少,但属于自己的,真正被吸收的却寥寥无几,况且从他人那里搬来的知识不经消化是很容易忘记的,没有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

所以要先思后问,问后再思。

⑤【丙】记得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就介绍过他向师长请教时的谦虚态度,对老师的教诲,他垂手聆听,遇上老师不悦时,他则“色愈恭,礼愈至”,他的谦虚求教态度就值得我们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谁有知识,就向谁请教,不必去问他的身份、职务、地位。

⑥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只有掌握了高效、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这方法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多问”。

20.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分)

21.请按照文章论述的内容,将下面三个句子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

(只填序号)(3分)

①问的时候往往不善思考,问其然不问其所以然,这样问的效果当然不好。

②问清楚了,知其所以然了,惑就迎刃而解了。

③要向别人请教,还存在着一个态度的问题。

22.阅读文章②~⑥段,梳理论证的思路,完成下面的表格。

(3分)

问能解惑

论证A

B

要先思后问,问后再思

论证如何“问”得好

C

第Ⅱ卷(60分)

八、作文题。

(60分)

23.生活中到处都有乐趣。

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的人,其乐趣又往往不同。

请以“乐趣”为题,写一篇600~1000字的作文。

作文中不能出现本区学校的真实名称和教师、学生的真实姓名,如不可避免,请用化名。

 

大兴区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模拟试卷

(二)

语文答题纸

题号

总分

得分

赋分

8

8

8

9

11

8

8

60

120

一、基础知识题。

(8分,每小题2分)

1

2

3

4

二、语文积累题。

(8分)

5.(5分)①;。

②,。

③,。

④,。

⑤,。

6.(3分)①,。

②、;。

三、综合性学习。

(共8分)

7.(4分)【材料一】      

【材料二】 

8.(2分)  

9.(2分)①②

 

四、文言文阅读。

(9分)

10.(4分)①②

③④

11.(2分)①

12.(3分)

五、记叙文阅读。

(11分)

13.(4分)①

14.(2分)

15.(5分)

六、说明文阅读。

(8分)

16.(1分)

17.(2分)

18.(2分)

19.(3分)

 

七、议论文阅读。

(8分)

20.(2分)

21.(3分)【甲】【乙】【丙】

22.(2分)A:

B:

C:

 

草稿纸

 

项目

等级

内容、表达(55分)

书写(5分)

总分

赋分范围

得分

一类卷(60~52)

55~47

二类卷(51~44)

46~39

阅卷人

三类卷(43~36)

38~31

四类卷(35~0)

3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