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6272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

《最新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

最新小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课题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周次

第一周实验方法实验法

实验目的

知道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实验班级

实验器材

水槽、橡皮、萝卜、小刀、回形针、木块、水、砖块、小石块、泡沫塑料块、蜡烛、带盖空瓶

指导教师

究过程

1、把橡皮和苹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大、四分之一大、八分之一大,直到切得更小,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

2、把回形针两枚或者是更多枚穿在一起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再把同样大的小木块三个、四个甚至是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

实验结论

改变橡皮、苹果、回形针和小木块的体积,它们在水中的沉浮不会改变。

发现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改变的。

实验等级

主管领导(签字)教研组长(签字)

实验管理员(签字)

实验课题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周次

第一周实验方法对比法

实验目的

知道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实验班级

实验材料

水槽、相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球、相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带盖小瓶子、水。

指导教师

实验过程

1、把一组大小相同的球按轻重顺序排列在桌上,推测他们在水中的沉浮,再放进水里观察;

2、把一组轻重相同的立方体物体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在桌上,推测他们在水中的沉浮,再放进水里观察。

实验结论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发现

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实验等级

主管领导(签字)教研组长(签字)

实验管理员(签字)

实验课题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周次

第二周实验方法探究法

实验目的

知道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改变。

实验班级

实验材料

水、橡皮泥、烧杯

指导教师

实验过程

1、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实心形状,放入水中,观察他的沉浮;

2、再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使它浮在水面上。

3、比较实心形状和能浮形状橡皮泥的排开水量。

实验结论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改变。

发现

浮的橡皮泥比沉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大。

实验等级

主管领导(签字)教研组长(签字)

实验管理员(签字)

实验课题

浮力

(一)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周次

第三周实验方法探究法

实验目的

学会用测力计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实验班级

实验材料

测力计、泡沫塑料块、水槽、细线、钩码、橡皮泥、水。

指导教师

实验过程

1、用测力计测出泡沫塑料块在空气中的重力。

2、在水槽底部粘上钩码,再用一根细线绕过钩码的钩子,一端系住泡沫塑料块,一端挂在测力计上的钩子,匀速上提测出拉力的大小。

3、计算泡沫塑料块的浮力。

实验结论

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发现

泡沫塑料块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评价等级

主管领导(签字)教研组长(签字)

实验管理员(签字)

实验课题

浮力

(二)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周次

第三周实验方法实验法

实验目的

学会用测力计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实验班级

实验材料

测力计、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水槽、细线、钩码、橡皮泥、水。

指导教师

实验过程

1、用测力计分别测出不同泡沫塑料块在空气中的重力。

2、在水槽底部粘上钩码,再用一根细线绕过钩码的钩子,一端系住泡沫塑料块,一端挂在测力计上的钩子,匀速上提测出拉力的大小。

3、计算泡沫塑料块的浮力。

实验结论

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发现

泡沫塑料块越大浮力越大。

评价等级

主管领导(签字)

教研组长(签字)

实验管理员(签字)

实验课题

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周次]

第四周实验方法实验法

实验目的

学会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找出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的规律。

实验班级

实验材料

测力计、钩码、烧杯、细线、水。

指导教师

究过程

1、用测力计测量钩码在空气中的重量。

2、测量钩码分别浸入水中不同位置时的拉力。

3、计算浮力:

钩码受到的浮力二重力-拉力。

实验结论

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

发现

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

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

评价等级

主管领导(签字)

教研组长(签字)

实验管理员(签字)

实验课题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周次

第四周实验方法探究法

实验目的

通过加热液滴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实验班级

实验材料

酒精灯、试管夹、铁片、滴管、浓盐水、清水、烧杯、火柴。

指导教师

究过程

1、把同一个马铃薯分别放人装有盐水和清水的水杯中。

观察马铃薯的沉浮情况。

2、用2个滴管分别从清水和盐水中各取一滴液体,滴在铁片上,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比较液滴变干后的痕迹。

探究结论

物体的沉浮与液体的性质有关。

发现

马铃署在清水中是沉的在盐水中是浮的;食盐水加热后会在铁片上留下白色的物体。

评价等级

较好

主管领导(签字)

教研组长(签字)

实验管理员(签字)

实验课题

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周次

第六周实验方法操作法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认识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班级

实验材料

烧杯、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红水、热水、冷水。

指导教师

究过程

1、在平底烧瓶中装满红色的水,将插有玻璃细管的胶塞安装到烧瓶口处

2、把安装好的烧瓶分别放进装有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观察玻璃细管内液柱的变化。

实验结论

烧瓶放进热水中,玻璃细管内液柱升咼,烧瓶放进冷水中,玻璃细管内液柱下降。

发现

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评价等级

优秀

主管领导(签字)教研组长(签字)

实验管理员(签字)

实验课题

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周次

第六周实验方法实验操作法

实验目的

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实验班级

实验材料

烧杯、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

指导教师

究过程

把气球套在锥形瓶口上,分别放在装有热水、常温水和冰水的烧杯中,观祭气球的变化。

实验结论

锥形瓶放进热水中,气球会胀大,锥形瓶放进常温水中,气球没有什么变化,锥形瓶放进冰水中,气球会缩小。

发现

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评价等级

主管领导(签字)教研组长(签字)

实验管理员(签字)

实验课题

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周次

第七周实验方法观察、讨论

实验目的

知道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

实验班级

实验器材

铁架台、铁丝、火柴、金属圆片、酒精灯、蜡烛。

指导教师

究过程

1、观察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

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

2、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在涂有蜡的金属圆片的中心加热,观察蜡的融化情况,推测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

在同样涂有蜡的金属圆片边缘的一个点上加热,观察蜡的融化情况,推测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

实验结论

离酒精灯近的火柴先掉下,后面的火柴按这顺序依次掉下;蜡是从热源中心向四周各个方向逐渐融化。

发现

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

评价等级

优秀

主管领导(签字)教研组长(签字)

实验管理员(签字)

实验课题

传热比赛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周次

第八周实验方法对比法

实验目的

观察比较铜铁铝三种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

实验班级

实验材料

酒精灯、蜡烛、火柴、铜棒、铁棒、铝棒、铁架。

指导教师

究过程

在铜铁铝三种金属棒上每隔一段距离用蜡向上粘上一根火柴,然后在另一端同时给三种金属棒加热,观察那个金属棒上的火柴会先掉下来。

实验结论

铜棒上的火柴先掉下来,然后铝棒上的火柴掉下来,最后铁棒上的火柴掉下来。

发现

铜、铁、铝三种金属中铜的传热能力最强,铁的传热能力最弱。

评价等级

主管领导(签字)

教研组长(签字)

实验管理员(签字)

开始温度

10分钟后温度

降温多少

无盖的杯子

60C

40r

20r

杯上加盖

60C

45r

i5r

杯外包毛巾

60r

50r

i0r

杯子嵌入泡沫塑料

60r

59r

ir

主管领导(签字)

教研组长(签字)

实验管理员(签字)

保温杯只能起到尽量阻隔热量传递的作用,实际上还是会发生热量的传递。

评价等级

优秀

发现

实验课题

太阳钟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周次

第十周实验方法操作法

实验目的

知道怎样利用光影来计时,并学会利用影长关系册较高的物体。

实验班级

实验材料

阳光、细木棒、尺、指南针

指导教师

究过程

1、将一根细木棒竖直插在有阳光的地上。

2、测量记录细木棒的长度和方向。

3、每隔一定的时间重复测量一次。

实验结论

上午,阳光下的物体影子会越来越短,正午达到最短,下午物体影子又会逐渐变长。

一天中阳光下的物体影子方向从西逐渐向北再向东。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方向随着时间的变化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发现

太阳:

低—>高一>低影子:

长—>短—长

评价等级

良好

主管领导(签字)

教研组长(签字)

实验管理员(签字)

实验课题

用水测量时间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周次

第十周实验方法操作法

实验目的

掌握用水计时的方法,并能设计一个自己的水钟。

头验班级

实验材料

盖上有小孔的饮料瓶、量筒、铁架台、计时器、水

指导教师

究过程

1、把一个透明塑料饮料瓶去掉底部,倒过来盛水,在瓶盖上扎一个小孔,让水可以从小孔中缓慢流出。

2、在瓶子里装300毫升的水,下面用量筒接住从瓶子中漏出的水。

3、观察记录从瓶中漏出100毫升的水需要的时间,重复两次。

4、观察记录量筒的水积聚到10毫升和50毫升时,分别需要的时间。

5、观察记录漏完全部300毫升的水需要的时间。

实验结论

从瓶中漏出100毫升的水需要的时间基本相同。

量筒的水积聚到50毫升的时间比积聚到10毫升所需的时间的5倍还要多。

漏完300毫升的水的时间比漏完100毫升水的时间的3倍还要多。

水滴漏的速度是不均匀的,会越来越慢。

发现

水多,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