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6121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4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探讨它与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之间的关系。

2.理解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认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3.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

4.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

深入浅出,循循诱导,层层剖析。

2.利用历史短剧表演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历史情景中感受历史,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探究历史。

3.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提示学生用一定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机会和平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2.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

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智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教学方法:

表格法、讲述法、探究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

采用列表的方法,从生产工具、耕作方法和农作物等方面,说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的基本情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曾经创造出令世界瞩目的辉煌灿烂的文明,当我们带着一种回味与欣赏的目光重温这段历史的时候,是否深思过,这种辉煌的基础是什么?

那就是经济(可让学生说)。

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在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在必修二的第一单元,我们将来了解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我们会发现,中国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经营出发达的农业,并在此基础上经营出先进的手工业和繁荣的商业。

经济的繁荣为文明的萌生与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首先,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早期农业的出现:

【精讲点拨】

1、中国农业的起源:

(1)时间:

距今一万年左右

(2)表现:

①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发现稻谷——考古发现

②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参见教材“引言”)——民间传说

(3)地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参见教材P4“历史纵横”提及的世界三个农业起源中心)

2、原始农业:

(1)主要耕作方法:

刀耕火种

(2)主要生产工具:

石刀、石犁、石斧→耒耜

3、商周时期的农业发展:

(1)表现:

①农具:

出现青铜农具,但常用的工具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②耕作技术:

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③西周农作物:

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

(2)影响:

人民生活由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3)特点: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表现

【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从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农作物和水利灌溉等方面,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表格的方式完成)。

生产工具的改进

耕作技术的提高

农作物种类的丰富

水利灌溉的发展

原始农业

石刀、石斧

刀耕火种

水稻、粟

商周

耒耜和石锄、石犁(少量青铜农具)

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粟、稻、黍、稷、麦、桑、麻

春秋战国

铁农具和牛耕

垄作法

都江堰

两汉

耦犁,出现犁壁

代田法、一年一熟

漕渠、白渠、龙首渠

魏晋南北朝

耕耙耱技术、耕耙技术

翻车

隋唐

曲辕犁

筒车

宋朝

高转筒车

明清

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

风力水车

【合作探究】

原始农业产生后,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可以通过几个问题结合表格内容和图片引导学生:

①“刀耕火种”有什么弊病?

②“耜耕”相对“刀耕火种”有什么优点?

③为什么这时人们不必频繁迁徙寻找新的土地耕种呢?

④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

⑤这些变化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从原始粗放经营向什么发展的历程?

教师归纳:

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耜耕——铁犁牛耕

三、古代中国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思考与讨论】

1.小农经济是怎样形成的?

2.什么是小农经济?

它还有哪些特点?

3.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能一直存在发展?

可是它的发展极其艰难的原因又是什么?

(学生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以下材料思考分析)

幻灯片演示材料:

材料1:

《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

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七仙女: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董永:

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

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

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

你耕田来我织布,董永:

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董永:

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2: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西汉晃错《论贵粟疏》

【精讲点拨】

1.小农经济的形成

(1)时间:

春秋战国时期

(2)形成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

2.含义/特点

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分散性

B、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

C、生产主要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封闭性

D、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发展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

不利因素:

①沉重的封建剥削。

②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③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激化,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的过度开垦,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有利因素:

①有一定的技术基础:

铁犁牛耕的普及。

②有一定的积极性:

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

③有限的土地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精耕细作。

④历代统治者的重农政策。

(此处有时间可以和学生一块探讨小农经济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影响,如勤劳、朴实、狭隘、目光短浅、小农意识等等)

课堂小结

中国古代文明是在长江、黄河、辽河等适合发展农业的大河流域发展起来的。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也成为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而精耕细作技术则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但是到了近代,小农经济却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它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课堂练习

《三维设计》选择题1——4

布置作业

《三维设计》材料题5

板书设计

一、早期农业的出现:

1、中国农业的起源:

2、原始农业:

3、商周时期的农业发展: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表现

2、特点

三、古代中国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小农经济的形成

2.含义/特点

3.发展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

教后记

这节课的设计线索清晰,以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的形式化难为易。

但是学生活动的设计不够,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还不充分,课程的趣味性也体现不足。

因而还需在教学中进一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1人民版必修2

第一部分:

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我校属于二级达标学校。

由于本部新的教学楼还没有建好,高一学生是在屏北分校上课,这导致许多学生和家长误以为我校本部没有招收高中生,加上屏北分校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严重影响了高中的生源,可以说学生的素质不容乐观。

由于中考突出了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地位,加上中考历史实行的是开卷考,导致学生缺乏扎实的历史基础,对于高中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

普通高中进入新课改后,历史学科的教材变化是比较大的,福州市选用的是“人民版”新教材。

以往的历史教材是按通史体系编排,而新教材则按专题体系,把历史归纳成若干专题,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

每个专题包括古今中外的历史内容,打破了时空的界限。

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在有限的时间里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

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重点:

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难点:

理解中国古代依存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教材分析:

⒈本课在整个专题中的地位: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不仅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为中华文明的萌生和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辉煌成就都是和农业的发展分不开的。

⒉教材内容分析:

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分六目。

首先讲述了“神农”的传说,说明远古时期起,农业就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其次介绍了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和在农业生产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生产工具革新;第三目介绍了古代中国的赋税制度,说明古代国家是通过赋税剥削人民的经济收入,为政府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证的;第四目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徭役,并且说明繁重的赋税和徭役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从而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引发的社会动乱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弊的直接原因;第五目介绍了古代中国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土地高度集中,以及为解决该问题,许多开明政治家所做的努力;第六目叙述了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为中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自远古时期起,农业就逐步占据了经济的主导地位;了解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农业耕作工具的改革和演进,从而认识到工具的变革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进和发展,进而知道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承重负担。

  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问题,并了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的阶级;了解中国古代的土地集中现象和几种典型的土地制度。

通过了解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并结合课本中的历史图片认识几个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

  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找到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锻炼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深入理解古代中国赋税和徭役的内在关系,以及徭役过重在历史更替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

  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通过深入了解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来培养学生的历史联想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课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及适当的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并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