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600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5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小学五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小学五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小学五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小学五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

《小学五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五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

小学五年级上科学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五年级科学教案

 

(教科版)上册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一课时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教学目标:

1. 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2. 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学习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言条件;

3. 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能按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重点:

能设计种子发芽的实验。

教学难点:

会提出种子发芽实验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教学准备:

设计实验用的表格。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引导学生阅读P1上的文字。

2. 谈话引入。

师:

“上学期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还记得种凤仙花吗?

科学研究通常通过实验进行,首先要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现在我们先来研究哪些条件影响绿豆种子发芽,好吗?

二、探究内容:

1. 讨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1) 让学生说说绿豆种子怎样才能发芽。

2) 归纳学生所说的绿豆种子发芽的条件。

(板书:

要浇水,要种到土里,要有合适的温度。

3) 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

说说可以改变什么条件?

(板书:

少浇一点水行不行呢?

不种在土里行不行呢?

让它受到光照行不行呢?

温度低一些或放到冰箱的冷藏室里能不能发芽呢?

2. 讨论怎样用实验证明。

让学生通过下面五方面进行讨论:

1) 你想研究什么问题,你打算怎样做?

2) 你猜想做的结果会是怎样?

3) 像你那样做是改变了什么条件?

4) 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 改变了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我们怎样知道?

3. 确定研究的问题,并写出实验计划。

1) 小组讨论准备选择什么问题进行研究。

2) 对学生选择的课题进行调整和平衡,使每个项目都有学生进行研究。

3)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举例和表格,弄清内容要求,然后着手写实验计划。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查找有关种子发芽的资料。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种子发芽实验

教学目标:

1. 通过交流实验设计,让学生全面了解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主要内容;

2. 让学生亲身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体验需要控制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方法;

3. 培养学生按照实验计划持续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和时间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交流实验计划。

教学难点:

修改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

种子发芽实验盒(每盒两格),注有“1”、“2”的标号纸,绿豆种子,纸巾、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

“上节课我们设计了种子发芽实验,现在哪个小组愿意发表一下?

二、探究内容:

1.交流实验计划。

① 请一个学生向大家报告他的实验计划。

②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简要板书:

改变的条件、不改变的条件、实验方法。

③ 再请其他学生报告其他两项实验计划,教师板书。

④ 大家发言,补充完善。

2.配备实验装置。

① 认识教材上的材料,让学生说说怎样做实验。

② 明确用哪一个实验盒做实验组,用哪一个实验盒作对照组。

•准备实验盒;

•把纸巾折成同实验盒的格子一样大小的厚块,嵌入格子里;

•往纸巾上滴水;

•用手按出一个小洞种进绿豆。

3.猜测实验结果。

① 猜一猜绿豆播种以后到发芽,可能发生哪些变化。

(归纳成种子膨大、种皮开裂、出现根、长出叶等四项。

② 猜一猜发生每项变化可能要多少小时,几天以后可以看到绿豆长出叶。

③ 讨论:

种子膨大的时间怎样算,怎样及时发现变化。

4. 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① 阅读观察记录表上有哪些项目。

② 让学生说说怎样记录。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坚持做好观察记录,写观察日记。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从实验中获得信息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2.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3.会运用对比实验的思维方式,思考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

汇集实验组获得的数据和对照组获得的数据。

教学难点:

运用对比实验的思维方式,思考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准备:

汇集数据、得出结论用的表格。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

“哪个同学愿意说说记录了哪些数据?

二、探究内容:

1.汇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

(1)汇集各组数据。

(2)看看收集的时间数据是否一样?

(3)讨论数据为什么会不同,该怎样处理?

2.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各实验小组报告实验数据,每人在表格中做记录。

(2)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

讨论数据不同说明什么问题。

(3)“实验结果能证明我们的猜想吗?

讨论数据不同说明什么问题。

(4)综合说明光、温度和水对绿豆种子发芽的影响。

3.扩展与思考。

(1)让学生说说P7的四项内容。

(2)填好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

三、全课总结。

师生评价各小组的数据记录。

四、课后拓展。

继续观察绿豆的生长并做好记录。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秋冬季的生物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几种生物在秋冬季的生活,了解气候环境怎样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怎样适应环境的变化;

2.学习跟踪观察几种生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3.学习把植物、动物的生长变化和季节变化联系起来观察生物的生活。

教学重点:

观察动、植物怎样过冬。

教学难点:

会做资料收集,明确观察对象。

教学准备:

观察秋冬季的生物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

“春天,蝴蝶的卵变成了小毛虫,小树长出了嫩叶,嫩叶正好是小毛虫的食物。

到了夏天,小树变了,小树开了花,小毛虫长成了蝴蝶。

小毛虫、小树随春、夏季节的变化发生着变化。

问:

(1)一年中气候怎样变。

(2)春天,小毛虫和小树是什么样的?

小毛虫从哪里来?

(3)夏天,小毛虫和小树是什么样的?

(4)从春天到夏天,气候发生了什么变化?

如果小毛虫不变,它还有嫩叶吃吗?

二、探究内容:

1.说说我们对九月里的植物、动物有哪些了解。

(1)九月里,小树怎么样了?

蝴蝶怎样生活?

(2)冬天呢?

蝴蝶怎样过冬?

小树怎样过冬?

明年春天还有小毛虫吗?

(3)别的植物、动物怎样过冬?

九月里它们怎样生活?

师:

“现在已经是秋天了,冬天很快就要来临了,让我们去了解秋冬季里的动物和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2.观察秋冬季的生物。

(1)猜测这些植物、动物在秋冬季受哪些环境条件的影响,它们怎样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

(2)说说自己知道的植物、动物过冬的故事。

(3)我们可以选择哪些植物、动物进行长期的跟踪观察?

(4)指导学生看教材上记录表,明确怎样观察、记录。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选择一种常见的动物、植物进行跟踪观察。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动物的栖息地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鱼、蚯蚓的生活环境,了解这两种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建立人工气息地做知识、材料方面的准备;

2.通过阅读资料,用科学家对待科学观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教学重点:

会比较鱼和蚯蚓的生活需要和生活环境。

教学难点:

找出鱼和蚯蚓的是生活环境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

建立气息地需要材料的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

“我们将要观察动物的生活,动物是怎样生活的呢?

我们对鱼和蚯蚓的生活知道些什么?

二、探究内容:

1.交流、讨论鱼和蚯蚓的生活环境里有些什么。

(1)让学生逐一列举生活在鱼和蚯蚓周围的各种生物及非生物。

(2)小组活动:

区分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3)让学生阅读资料,知道鱼和蚯蚓周围的各种物体就是它们的生活环境。

(4)让学生说说生物和非生物同鱼和蚯蚓的关系。

2.比较鱼和蚯蚓的生活需要、生活环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1)鱼和蚯蚓的生活需要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鱼和蚯蚓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讨论鱼和蚯蚓的身体构造与它们的生活需要、生活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3.为建立人工栖息地做好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准备。

(1)对照资料,在记录表的左栏中写出自然栖息地里有些什么,在右栏中写出建立栖息地所需要的材料。

(2)学生填写建立栖息地需要材料的记录表。

4.了解科学家怎样观察动物。

(1)说说我们所了解的关于科学家观察动物的事情。

(2)介绍法布尔、珍妮•古德尔等科学家研究动物的事例。

(3)师: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科学家观察研究动物的活动?

从中我们能学习到什么?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准备建立鱼和蚯蚓栖息地的材料。

教学后记:

第六课时建立栖息地

教学目标:

1.经历建立和管理鱼和蚯蚓栖息地的过程;

2.通过观察栖息地内生活的鱼和蚯蚓,增强学生对动物研究的兴趣;

3.学习观察动物行为的方法。

教学重点:

会建立鱼和蚯蚓的栖息地。

教学难点:

选择观察内容制订观察计划。

教学准备:

纸盒、水槽等建立鱼和蚯蚓栖息地的资料。

动物观察研究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

“同学们,能说说你了解的动物园里大熊猫、猴子的栖息地、养鱼场、养虾池或学校附近的其他养殖场所,为了满足动物的生活需求采取的措施?

这些地方的动物生活得怎么样?

动物健康、鱼虾产量高说明什么?

动物不健康、鱼虾产量不高说明什么?

(我们要为动物建一个好的栖息地,并且要管理好,让动物在栖息地里健康生活。

二、探究内容:

1.建栖息地。

让学生说说准备怎样为动物建一个好的栖息地,需要什么材料?

建好栖息地后,讨论以下问题:

(1)怎样给本组的栖息地做上标记?

(2)栖息地放在哪里?

(3)怎样进行每天不间断的记录?

(4)怎样分工合作给动物喂食、保持栖息地洁净、管理好栖息地?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观察。

通过了解可以进行的观察活动内容,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建立动物栖息地目的。

讨论:

(1)你对哪一项观察内容感兴趣?

(2)你还准备选择教材提示以外的什么内容进行观察?

(3)猜测你准备观察的动物在你选择的观察方面会有怎样的表现?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继续观察本组建立的动物栖息地的变化。

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记录动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图画和文字补充说明的方法记录观察到的动物特征;

2.学习从动物的器官与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上去观察动物;

3.学习像科学家那样细致、准确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教学重点:

用图画记录动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学习像科学家那样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事实,用文字补充说明图画不容易表达的特征。

教学准备:

几种动物的图画和文字说明、生活在栖息地的鱼和蚯蚓。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

“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准确地记录观察结果,让大家共享呢?

让我们看看科学家是怎样记录观察到的事实的。

二、探究内容:

1.看科学家的记录。

(1)向学生概括性地介绍科学家用图画准确地说明动物的特征,用文字补充说明图画不容易表达的特征的方法。

(2)引导学生对教材中呈现的图画和文字进行阅读、思考。

•科学家运用图画记录了动物的什么特征?

•科学家怎样运用图画记录动物的特征?

•科学家运用文字补充说明了动物的哪些特征?

•科学家怎样运用文字补充说明动物的特征?

2.说说我们怎样学着科学家那样进行观察和记录。

指导学生看教材上的举例,着重说明什么是动物的特征。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查找有关动物的资料。

教学后记:

第八课时观察到了哪些特征

教学目标:

1.能以表格的形式、简要的语言总结整理出观察到的动物特征;

2.能采用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研究动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

教学重点:

会设计实验方法研究栖息地里动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