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必知成语故事 打印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5961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9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必知成语故事 打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小升初必知成语故事 打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小升初必知成语故事 打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小升初必知成语故事 打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小升初必知成语故事 打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升初必知成语故事 打印版.docx

《小升初必知成语故事 打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必知成语故事 打印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升初必知成语故事 打印版.docx

小升初必知成语故事打印版

目录

【战国】3

1完璧归赵(蔺相如)3

2围魏救赵(孙膑)4

3退避三舍(重耳)4

4负荆请罪(廉颇)4

5纸上谈兵(赵括)5

6一鼓作气(曹刿)5

7千金买骨(郭隗)6

8讳疾忌医(蔡桓公)6

9卧薪尝胆(勾践)7

10、惊弓之鸟(更羸)7

11、毛遂自荐(毛遂)8

12、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8

13、一鸣惊人(齐威王)8

14、不耻下问(孔子)9

15、班门弄斧(鲁班)10

【秦】10

1一字千金(吕不韦)10

2、指鹿为马(赵高)11

3、焚书坑儒(秦始皇)11

4、穷图匕见(荆轲)12

5、揭竿而起(陈胜)12

6、悬梁刺股(苏秦、孙敬)13

【汉】13

1、一饭千金(韩信)13

2、四面楚歌(项羽)14

3、破釜沉舟(项羽)14

4、约法三章(刘邦)16

5、运筹帷幄(张良)17

6、孺子可教(张良)17

7、九牛一毛(司马迁)18

8、背水一战(韩信)18

9、手不释卷(刘秀)19

11、金屋藏娇(刘彻)19

12、暗渡陈仓(韩信)20

13、十面埋伏(项羽)20

14、投笔从戎(班超)21

15、马革裹尸(马援)21

16、多多益善(韩信)22

17、老当益壮(马援)22

18、赴汤蹈火(晁错)22

19、百闻不如一见(赵充)23

20、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班超)24

21、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24

【三国】25

1鞠躬尽瘁(诸葛亮)25

2三顾茅庐(刘备)25

3如鱼得水(刘备)26

4煮豆燃萁(曹植)26

5刮目相看(吕蒙)27

6、初出茅庐(诸葛亮)27

7乐不思蜀(刘禅)28

8七步成诗(曹植)28

9言过其实(马谡)28

10七擒七纵(诸葛亮)29

11、宝刀不老(黄忠)29

12、才高八斗(曹植)29

13、一身是胆(赵云)29

14、过关斩将(关羽)30

15、单刀赴会(关羽)30

16、望梅止渴(曹操)30

17、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30

【晋】30

1入木三分(王羲之)30

2东山再起(谢安)31

3、洛阳纸贵(左思)31

4闻鸡起舞(祖逖、刘琨)32

5草木皆兵(苻坚)33

6凿壁偷光(匡衡)34

7囊萤映雪(车胤)34

8狗尾续貂(司马伦)34

【南北朝】35

1画龙点睛(张僧繇)35

2江郎才尽(江淹)36

【唐】36

1、妙笔生花(李白)36

2呕心沥血(李贺)37

3请君入瓮(周兴)38

【宋】38

1黄袍加身(赵匡胤)38

2精忠报国(岳飞)40

3东窗事发(秦桧)41

4胸有成竹(文与可)41

5一笔勾销(范仲淹)41

6程门立雪(杨时)41

7、铁面无私(包拯)42

8、雪中送炭(宋太宗赵光义)42

9名落孙山(孙山)42

由历史故事和历史事件概况出来的成语

【战国】

1完璧归赵(蔺相如)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楚国原先丢失的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

这件事情让秦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对赵王说,自己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

赵王看了信,心里想:

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

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

要是不答应他的请求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是答应吧,又怕上当。

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和大臣们商量,但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蔺相如知道了这件事,便对赵王说:

“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

到那里我见机行事。

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

”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既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

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

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

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妃子们去看。

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情,他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宝玉的诚意。

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

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

只见蔺相如走上前去,对秦王说:

“这块‘和氏璧’虽然看着挺好,可是有一点小瑕疵,让我指给大王看。

”秦王一听"和氏璧"有瑕疵,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让他指出来。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体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

“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

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相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

赵王听了我的劝告蔺相如,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

没想到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

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诚心。

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和这块宝玉一块儿撞碎在这根柱子上!

”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面对柱子,就要摔过去。

可是又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撞碎,连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

“大夫不要着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

”说着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

“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

”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会耍鬼把戏,可别再上他的当!

他就跟秦王说:

“这块‘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宝贝。

赵王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赠送宝玉的仪式。

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这才能把宝玉献上。

”秦王本不想这样做,但见蔺相如态度坚决,只得无奈地说:

“好!

就这么办吧!

”说完,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旅店去休息。

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到了公馆里。

叫一个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

至于秦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

后来秦王发觉这件事,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赵国在军事上作了准备,恐怕打不赢。

最后,秦王十分恼怒,可又见蔺相如机智勇敢,是位难得的人才,也没有为难他,便放他回到赵国去了。

[5]

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就叫作“完璧归赵”。

【释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来比喻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本人。

2围魏救赵(孙膑)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

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

攻击方向选在哪里?

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

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

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他向田忌建议说,现在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赵国,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折都城大梁猛插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赵国之围遂解。

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

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释义】原指战国时齐军用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3退避三舍(重耳)

春秋时期:

晋公子重耳(晋文公)逃亡在楚国时,楚王收纳了他,楚王问他将来怎样报答自己。

重耳说,如果将来晋楚交兵,“退避三舍”。

后来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遵守诺言,把军队撤九十里。

【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

4负荆请罪(廉颇)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

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

“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

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

蔺相如对他们说:

“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

”他们说:

“当然秦王厉害!

”蔺相如说: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

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

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解释】背着荆条去向对方请罪,表示愿受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5纸上谈兵(赵括)

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

(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然而(赵奢)不说他好。

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

“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

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了。

”等到赵括将要起程的时候,他母亲上书给赵王说:

“赵括不可以让他做将军。

赵括代替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撤换并重新安排军官。

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件事后,便出动变化莫测的军队,佯装失败,却断绝他的粮道,分段两军,士卒士气大乱。

四十多天后,军队士兵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

秦军射死了赵括。

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于秦国,秦国把他们全部活埋了。

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近义词:

华而不实。

【词语解释】在文字上谈用兵策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

6一鼓作气(曹刿)

长勺之战,发生于周庄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齐鲁两个诸侯国交战于长勺,最后以齐国的失败、鲁国的胜利而告终。

公元前684年,齐桓公派兵攻鲁。

当时齐强鲁弱。

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相遇。

鲁军按兵不动,齐军三次击鼓发动进攻,均未奏效,士气低落。

当时齐国强大,鲁国弱小,双方实力悬殊。

可是结果鲁国却以弱胜强,把齐军打得大败。

据《左传》载,这次鲁国的胜利,与曹刿的精明策划有很大关系。

鲁军一鼓作气,大败齐军。

曹刿既非武将,也非文臣,但深通兵法。

他得悉齐国发兵来犯,鲁庄公准备抵抗,便主动要求面见庄公。

他的亲友邻人劝他:

“国家大事,自有那些居高位的大官管着,你又何必参与?

”曹刿说:

“那些大官目光短浅,不会有深谋远见。

曹刿见了庄公,首先提出:

取信于民,是战前重要的政治准备,也是获胜的必要条件。

并要求作战时允许他一起去,于是庄公便叫他同车出发。

在长勺的地方,齐、鲁两军相遇。

双方列成阵势,战斗即将开始。

只见齐军大擂战鼓,准备进兵。

庄公也准备擂鼓迎击。

曹刿阻止道:

“(等一等)还不可以。

”齐军见鲁军没有反应,又擂了一通鼓。

这样齐军擂鼓三通,鲁军总按兵不动。

直到齐军三通鼓罢,曹刿才说:

“(现在)可以进兵了!

”鲁军战鼓一响,下令冲杀,士兵们一声呐喊,直扑敌阵,猛不可当。

齐军大败,狼狈而逃。

庄公正想下令追击,曹刿却又阻止,并下车细看地面齐军兵车轮迹,又攀上车前横木,注意暸望敌军退走的情形,然后说:

“(现在)可以追击了!

”庄公当即下令追击。

鲁军乘胜前进,把齐军全部赶出国境。

这次获胜,鲁庄公却不明白曹刿为什么这样指挥。

曹刿说: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战斗,主要是靠勇气。

第一次击鼓时,士兵们勇气最足,到第二次击鼓时,勇气有些衰落;到第三次击鼓,勇气变枯竭了。

敌军勇气枯竭,我们却勇气十足,斗志昂扬,所以打败了他们)”。

曹刿又说:

“齐国是一个大国,军力不能低估,很难推测出他的情况,说不定会设下伏兵,诈败引诱我们。

我‘视其辙乱,望其旗靡’,这才放心追击”。

(“辙乱”,轮迹混乱;“旗靡”,旗帜倒下,说明仓皇逃窜。

)释义:

全句意思是作战是靠士兵的勇气的。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会衰弱,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竭尽了。

【解释】一鼓:

第一次击鼓;作:

振作;气:

勇气。

原指作战时擂第一通鼓,勇气振作起来了。

比喻在劲头正盛时,一下子完成。

7千金买骨(郭隗)

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了内乱,临近的齐国乘机出兵,侵占了燕国的部分领土。

燕昭王当了国君以后,他消除了内乱,决心招纳天下有才能的人,振兴燕国,夺回失去的土地。

虽然燕昭王有这样的号召,但并没有多少人投奔他。

于是,燕昭王就去向一个叫郭隗的人请教,怎样才能得到贤良的人。

郭隗给燕昭王讲了一个故事说:

从前有一位国君,愿意用千金买一匹千里马。

可是3年过去了,千里马也没有买到。

这位国君手下有一位不出名的人,自告奋勇请求去买千里马,国君同意了。

这个人用了3个月的时间,打听到某处人家有一匹良马。

可是,等他赶到这一家时,马已经死了。

于是,他就用500金买了马的骨头,回去献给国君。

国君看了用很贵的价钱买的马骨头,很不高兴。

买马骨的人却说,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天下人都知道,大王您是真心实意地想出高价钱买马,并不是欺骗别人。

果然,不到一年时间,就有人送来了3匹千里马。

郭隗讲完上面的故事,又对燕昭王说:

“大王要是真心想得人才,也要像买千里马的国君那样,让天下人知道你是真心求贤。

你可以先从我开始,人们看到像我这样的人都能得到重用,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就会来投奔你。

”燕昭王认为有理,就拜郭隗为师,还给他优厚的俸禄。

并让他修筑了“黄金台”,作为招纳天下贤士人才的地方。

消息传出去不久,就有一些有才干的名人贤士纷纷前来,表示愿意帮助燕昭王治理国家。

经过20多年的努力,燕国终于强盛起来,终于打败了齐国,夺回了被占领的土地。

现在,河北易县和定兴搭界处,有一个金台陈村。

据说这个村就是当年燕昭王修筑黄金台的地方。

故事流传至今,意指十分渴望和重视人才。

【释义】用重金去买良马的骨头。

比喻求贤若渴。

8讳疾忌医(蔡桓公)

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公。

他在旁边立了一会儿对桓公说:

“你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肤的纹理之间,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

”桓公听了笑着说:

“我没有病。

”待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对人说:

“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把这个当做自己的功劳”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

桓公不理睬他。

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很不高兴。

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重了。

桓公仍旧不理睬他。

又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公时,对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

桓公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问扁鹊。

扁鹊对使者说:

“病在皮肤的纹理间是烫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肤是针石可以治疗的;在肠胃是火剂可以治愈的;病若是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掌管的事了,我也没有办法了。

现在在骨髓,我不在请求了。

五天以后,桓公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却早已经逃到秦国了。

桓公不久就死掉了。

【释义】讳:

避忌;忌:

怕,畏惧。

隐瞒疾病,不愿医治。

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9卧薪尝胆(勾践)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阖闾也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

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

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说:

“吴国大臣伯嚭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

”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珍宝贿赂伯嚭,伯嚭答应和文种去见吴王。

文种见了吴王,献上珍宝,说:

“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请您能饶恕他。

”伯嚭也在一旁帮文种说话。

伍子胥站出来大声反对道:

“人常说‘治病要除根’,勾践深谋远虑,文种、范蠡精明强干,这次放了他们,他们回去后就会想办法报仇的!

”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投降,把军队撤回了吴国。

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

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

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

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门外的士兵问他:

“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

”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他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

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

而吴王夫差盲目力图争霸,丝毫不考虑民生疾苦。

他还听信伯嚭的坏话,杀了忠臣伍子胥。

最终夫差争霸成功,称霸于诸侯。

但是这时的吴国,貌似强大,实际上已经是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482年,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越王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突然袭击,一举打败吴兵,杀了太子友。

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带兵回国,并派人向勾践求和。

勾践估计一下子灭不了吴国,就同意了。

公元前473年,勾践第二次亲自带兵攻打吴国。

这时的吴国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本抵挡不住越国军队,屡战屡败。

最后,夫差又派人向勾践求和,范蠡坚决主张要灭掉吴国。

夫差见求和不成,才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剑自杀了。

释义:

薪:

柴草。

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前都尝一尝苦胆。

原指:

中国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0、惊弓之鸟(更羸)

有一天,更羸与魏王在高大的台下,他们抬头看见一只飞鸟,更羸对魏王说:

“我为大王表演一个拉弓虚射就能使鸟掉下来的技能。

”魏王摇头笑笑:

“射箭技术可以达到这么高的水平吗?

”更赢说:

“能。

” 过了没有多久,一只孤雁从东方徐徐飞来,更羸摆好姿式,拉满弓弦,虚射一箭,雁应声而落。

魏王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惊叹道:

“箭术难道真的可以达到这种地步?

”更羸於下弓解释说:

“这是一只有隐伤的鸟,听见弦声惊悖而下落的,并非我的技术高明!

”魏王更纳闷了:

“大雁在天空中飞,先生怎么知道它有隐伤?

”更羸回答说:

“它飞得慢,是因为旧伤疼痛,鸣声又凄厉,是因为长久失群,原来的伤口没有愈合,惊恐的心理还没有消除,一听到弦声,就猛一下子搧动翅膀往高处飞,瞬间就牵动旧的创伤,疼得使它跌落下来。

【汉语解释】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惶恐不安的人。

11、毛遂自荐(毛遂)

战国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

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

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

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挑选20个文武全才的门客一起去。

经过挑选,最后还缺一个人。

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

“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

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

”平原君说:

“先生来到赵胜门下几年了?

”毛遂说:

“三年了。

”平原君说:

“贤能的人处在世界上,就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

现在,处在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赵胜也没听到赞语,这是因为先生没有什么才能的缘故。

所以先生不能一道前往,请留下!

”毛遂说:

“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

如果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就会像锥子那样,整个锋芒都会露出来,不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

”平原君终于与毛遂一道前往。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

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

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

“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

”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

“此人是谁?

”平原君答道:

“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

”楚王喝道:

“赶紧退下!

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

”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

他手按宝剑,说:

“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

”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

毛遂就把出兵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精辟的分析。

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

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

秦军撤退了。

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

他很感叹地说:

“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成语“毛遂自荐”由此而来,比喻不经别人介绍,自我推荐担任某一项工作。

【释义】毛遂自我推荐。

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12、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

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

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师告诉他:

“你已经学会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

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

忽听岸上有人叫绝。

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

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

“真好!

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

”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

“真好!

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

”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

“知音!

你真是我的知音。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

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13、一鸣惊人(齐威王)

春秋时期,楚国的储君也就是楚庄王在登基后,为了观察朝野的动态,也为了让别国对他放松警惕,当政三年以来,没有发布一项政令,在处理朝政方面没有任何作为,朝廷百官都为楚国的前途担忧。

楚庄王不理政务,每天不是出宫打猎游玩,就是在后宫里和妃子们喝酒取乐,并且不允许任何人劝谏,他通令全国:

“有敢于劝谏的人,就处以死罪!

楚国主管军政的官职是右司马。

当时,有一个担任右司马官职的人,看到天下大国争霸的形势对楚国很不利,他就想劝谏楚庄王放弃荒诞的生活,励精图治,使楚国成为继齐桓公、晋文公之后的诸侯霸主。

然而,他又不敢触犯楚庄王的禁令,去直接劝谏;他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使楚庄王清醒过来的办法。

有一天,他看见楚庄王和妃子们做猜谜游戏,楚庄王玩得十分高兴。

他灵机一动,决定用猜谜语的办法,在游戏欢乐中暗示楚庄王。

第二天上朝,楚庄王还是一言不发,这位右司马陪侍在旁。

就在庄王准备宣布退朝的时候,他给楚庄王出了个谜语,说:

“奏王上,臣在南方时,见到过一种鸟,它落在南方的土岗上,三年不展翅、不飞翔,也不鸣叫,沉默无声,这只鸟叫什么名呢?

楚庄王知道右司马是在暗示自己,就说:

“三年不展翅,是在生长羽翼;不飞翔、不鸣叫,是在观察民众的态度。

这只鸟虽然不飞,一飞必然冲天;虽然不鸣,一鸣必然惊人。

你回去吧,我知道你的意思了。

楚庄王觉得大臣们要求富国强兵的心情十分迫切,自己整顿朝纲,重振君威的时机已经到来,半个月以后,楚庄王上朝,亲自处理政务,废除十项不利于楚国发展的刑法,兴办了九项有利于楚国发展的事物,诛杀了五个贪赃枉法的大臣,起用了六位有才干的读书人当官参政,把楚国治理得很好。

国内政局好转,于是便发兵讨伐齐国,在徐州战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