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与对外文化交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5885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博会与对外文化交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世博会与对外文化交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世博会与对外文化交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世博会与对外文化交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世博会与对外文化交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博会与对外文化交流.docx

《世博会与对外文化交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博会与对外文化交流.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博会与对外文化交流.docx

世博会与对外文化交流

【历史部分】

一、背景材料:

中国人与世博会历史

从世博会诞生的那一天起,中国人就开始了对它的憧憬与追求。

1851年,上海商人徐荣村偶知英国伦敦举办首届世博会,寄出12包精选的“荣记湖丝”并一举获金、银大奖,中国参与世博会的历史由此破题。

中国政府第一次自派代表,以国家身份参加的世界博览会是1876年的费城世界博览会。

1910年,上海人陆士谔在幻想小说《新中国》里,神奇地预言了上海世博会:

“万国博览会”在上海浦东举行,为方便市民参观,上海滩建成了浦东大铁桥和越江隧道,还造了地铁,租界的治外法权已经收回,汉语成了世界通用的流行语言……

从陆士谔到更早的梁启超,100年前,中国知识分子不约而同预言上海将办世博会,其细节之精准、想象之瑰丽令人叹服。

然而,在积贫积弱的中国,这个断续的世博梦,只能消失于闭关锁国的大清王朝的阴影里。

丝绸、茶叶、梳篦、苏绣、茅台酒、景泰蓝,中国传统食品和手工艺品不时在早期的世博会上登台亮相,载誉而归。

可是,在波澜壮阔的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面前,这些农耕文明的经典之作犹如明日黄花,难掩凋敝和落寞。

让中国重拾“世博梦”的,是改革开放。

“世博会是战略的,管50年”——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在深谋远虑的决策者心中,世博会承载起一个民族开放、创新、腾飞的宏大命题。

1982年,中国重回世博大家庭;受中国政府委托,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以国家名义累计9次组织中国馆参加了世界博览会。

1999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中国昆明成功举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其主题是“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

2002年,中国再次郑重申办世博会。

2002年12月3日,中国在申办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时,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曾这样感叹——“今天,世界诞生了一个伟大的希望”。

二、知识点连接:

1.中国古代以人为本、和谐思想;

2.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3.近代中国经济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4.改革开放及所取得的的成就;

5.三次科技革命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6.经济全球化7.各国城市化进程8、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上海区域历史(见后面)

三、思维拓展和考查角度提示:

1、以人为本、和谐理念:

世博会吉祥物“海宝”。

意为四海之宝。

海宝的发型,非常时尚的卷发,像翻卷的海浪,显得活泼有个性,脸部卡通化的简约表情,友好而充满自信。

 充满包容性和想象力的蓝色,象征充满希望和开放的中国。

海宝的创意同样来自于汉字,一瞥一纳的“人”。

人”字互相支撑的结构也揭示了美好生活要靠你我共创的理念。

与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呼应。

“世博会会徽的三人合臂相拥和吉祥物的人字造型,向全世界传达了古老中国“以人为本,和谐”的理念。

“和谐”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现在更是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认同。

中国国家馆:

东方之冠,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主题构思,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

国家馆居中突起,层层出挑,高达而又不给人以压抑感。

其它地区馆水平展开,均匀分布于国家馆的两侧。

国家馆与地区馆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表达盛世大国的统一与和谐。

和谐的内涵:

人与人之间:

要彼此尊重、求同存异、和睦相处;

人与自然之间:

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平共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国与国之间:

应该和平相处,共同发展。

(思考角度):

中国古代思想中,体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理念的分别有哪些?

现代世界中,体现人与自然、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不和谐的表现分别有哪些?

2、城市

城市”的提法本身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

“城”为行政地域的概念,即人口的集聚地;“市”为商业的概念,即商品交换的场所。

农耕时代,人类开始定居;伴随工商业的发展,城市崛起和城市文明开始传播。

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的不断产生、扩大。

当159年前,首届世博会在伦敦开幕时,全球城市人口比例只有6%,而如今世界上已有55%的人居住其中。

城市注定是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和社会发展的引擎。

所以上海世博会选择“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主题。

(思考角度):

城市的含义、形成的原因、发展历程、特点(规模、布局、功能、交通等)

练习: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一——摘自《欧洲文明扩张史》

(1)15世纪英国农业人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2分)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试以英国为例说明“城市化与工业化互为因果而螺旋式上升的关系”。

(6分)

材料二美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2)右图显示,美国的城市化速度的顶点出现在1870年前后,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城市化进程又有一次急剧加速。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原因。

(8分)

材料三中国近代城市分布图

(3)根据右图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近代城市化的主要特点。

(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历史原因。

(4分)

材料四1949年之后的28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从lo.64%增长到l8%,仅仅增长了7.36%。

1978—1986年,城市化率从17.6%上升到24.5%。

到2001年,城市化率上升到37.37%。

社科院研究报告称2006年中国城市化率为43.9%。

(4)材料四反映了新中国成立来城市化进程的什么特点?

(2分)分析其主要社会原因。

(4分)

3、近代中国与世博

(思考角度):

近代中国政府对参会的态度及原因?

展品的特点及原因?

国人在展会的待遇?

参展对中国的影响?

从近代中国与世博关系中得出什么认识?

4、山东馆

山东馆内部空间设计为序厅“城市智慧”(古代山东文化)、主展厅“城市家园”(现代山东)、尾厅“城市畅想”(展望未来城市)三个板块。

初进馆吸引你的是鲁班锁和孔子像。

鲁班锁中的卯既体现了城市的智慧又有“和”之意。

孔子“和”的思想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灵魂。

一段《海岱齐鲁,礼仪之都》的短片介绍了2000多年前齐国和鲁国的城市生活,这是山东最初的城市形态。

两地的城市建筑和人们生活呈现显著地域文化,最终体现了一种“和而不同”的城市发展理念。

另外馆内有《齐民要术》、古代蹴鞠,还可品尝青岛啤酒和张裕葡萄酒等。

思考角度:

齐国鲁国城市文化特色?

孔子“和而不同”思想的现实意义?

四、习题训练

1.(2009年上海历史29)郑观应主张:

“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

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

在郑观应看来,上海首办“赛会”(世博会)的有利条件是:

a.思想文化开放,是改良思想的实践地b.商贸较为发达,日益成为国际大都市

2.(2009上海文综13)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许多展馆设计体现了参展国的地域文化如①中国馆:

东方之冠——城市,让生活更美好;②丹麦馆:

梦想城市——小美人鱼、环形轨道;③西班牙馆:

柳条篮子——斗牛王国;④日本馆:

太空堡垒——节能环保。

按上述序号,下列展馆从左至右的正确排序是:

03.上海的外滩、青岛的八大关被称为“万国建设博物馆”,至今仍保存大量的西洋式建筑。

这种现象反映的社会状况是:

a.洋务运动全面开展b.中西方化交流广泛

4.1889年,第四届世界博览会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

为迎接这次经济盛会,巴黎修建了300米高的埃菲尔铁塔作为新的标志性建筑。

下列关于这次盛会与埃菲尔铁塔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铁塔上可能采用电灯照明技术②展品中有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③看到巴黎上空有飞机在飞行④采用电话进行联系

5.世博会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通过完整展现事物发展的过程,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

据此判断,1958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二战后第一个世博会的主题及用意应是:

a.“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揭示人类已经进入城市化时代

b.“人类、自然、科技——蓬勃发展的全新世界”;倡导可持续发展和再利用理念

d.“科学、文明和人性”;用科学进步促进人类的和谐共处

6.右图为“上海——吴淞”铁路。

1876年由怡和洋行承建,该铁路于1877年被中国政府购得后捣毁。

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

b.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

d.清统治者思想愚昧保守,不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7.据统计:

1931年欧美在华投资中,有42.8%集中于上海,1937年上海则集中了欧美在华投资的79.2%,不久上海还一度成了欧美在华投资的唯一中心。

导致欧美列强对上海投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红军战略转移完成,占领了广大农村地区

b.日本扩大对华侵略,挤压了列强投资空间

d.列强在上海成立共同殖民机构,投资力度加大

材料一早在19世纪60年代,曾担任美国驻法外交官的毕格罗、曾任职1867年巴黎世博会美国参展团的诺顿将军以及大学教授坎贝尔,写信给当时的费城市市长,建议在费城举办世博会。

其间沉寂了许久,直到1871年3月3日,国会终于通过举办1876年费城世博会的议案。

应邀前来参加本届博览会的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共有37个。

中国政府派出了一个规模较大的团去美国,并破天荒地第一次派出了中国工商界的代表李圭参加。

李圭回国后写了一本《环游地球新录》记录了这届世博会,李鸿章为此书做了8页的序文。

——中国与1876年费城世博会

材料二1889年底张之洞由两广调督湖广,即开始推行大规模地早期现代化建设。

张之洞说:

“照得各国都会地方,多设有劝工场及商品陈列所,聚百货于其中,分行罗列,以类相从,物标定价,听人观览购取。

工者价昂而售速,劣者价贬而滞销,彼此相形,自生激励。

此外又设立博览赛珍等会所,以劝工商实业者,洵属法良意美。

湖北武汉地方,东西据长江上下之冲,南北为铁路交会之所,商货日见辐辏,工业必渐繁兴。

凡各国所以劝工劝商者,亟应酌量仿办,以开风气”。

1909年,张之洞和湖广总督陈夔龙在武昌发起了武汉劝业奖进会,前后45天,开设有天产部、工艺部、美术部、教育部和古物参考部,出品共六千多种。

同时分设直隶、湖南、上海、宁波四馆及汉阳钢铁厂、枪炮厂、实习工厂等七个特别展览室。

武汉劝业奖进会合计物品八千多种,与会人员20多万……武汉劝业会中,人们“专以繁华娱目,罕有考究实业者”,“逐日观览者,多趋彩色斑斓之处,而罕留心工艺良窳”。

材料三20世纪一些世界博览会简表

举办时间举办地点、参会人数博览会名称与类型博览会主题

1904年(185天)美国圣路易斯1969万圣路易斯博览会(综合)

(展出汽车、飞机和无线电)

1908年(220天)英国伦敦1200万伦敦世界博览会(综合)

1925年(195天)法国巴黎1500万巴黎国际装饰美术博览会(专业)

1933年(175天)美国芝加哥2257万芝加哥万国博览会(综合)进步的世纪

1958年(186天)比利时布鲁塞尔4150万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综合)科学、文明和人性

1962年(184天)美国西雅图964万西雅图二十一世纪博览会(专业)太空时代的人类

1967年(185天)加拿大蒙特利尔5031万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综合)人类与世界

1970年(183天)日本大阪6422万日本万国博览会(综合)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1974年(184天)美国斯波坎480万斯波坎环境世界博览会(专业)无污染的进步

1985年(184天)日本筑波2033万筑波万国科技博览会(专业)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

1988年(184天)澳大利亚布里斯班1857万布里斯班休闲博览会(专业)科技时代的休闲生活

1993年(93天)韩国大田1400万大田世界博览会(专业)新的起飞之路

1999年(184天)中国昆明994万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专业)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

注:

从1900年至1999年,共举办了28次世界博览会。

请回答:

(1)毕格罗等人建议1876年在费城举办世博会主要出于什么考虑?

(2分)美国邀请中国参加博览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分)李鸿章为《环游地球新录》作序说明了什么?

(2分)

(2)据材料二,指出1909年张之洞、陈夔龙在武汉举办劝业奖进会的原因是什么?

(4分)你认为1909年武汉劝业奖进会有哪些明显不足?

(4分)

(3)20世纪下半期与上半期相比,世界博览会发生了哪些大的变化?

(4分)这些变化反映了什么?

(3分)

 

(4)如果上海世博会设有“中国古代发明”和北京奥运会场馆科技成果展台,请你分别给设计一个简单的解说词(4分)

 

一、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上海区域历史(高考备考):

1、鸦片战争期间,1842年6月,江南总督陈化成率兵在上海吴淞抗英,为国捐躯。

2、《南京条约》开上海为通商口岸。

英国驻上海第一任领事,故意曲解《虎门条约》中关于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永久性居住的款,迫使上海地方官员,公布了《上海租地章程》,在中国变相攫取并建立了最早的租界。

3、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洋务派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和洋务派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

4、方举赞在上海创办早期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昌机器厂,最终被英商开办的上海耶松船厂吞并。

6、1898年4月,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维新派救亡团体保国会成立,在北京、上海设立总会。

7、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修筑淞沪铁路,表明近代铁路的起步。

8、19世纪70年代,丹麦人在上海建起第一个电报机房;上海招商局开通第一部电话。

80年代丹麦人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9、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从1919年6月初起,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移到上海。

10、1920年秋,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在上海成立,陈独秀任书记。

11、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大会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它的中心任务是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12、1927年春,北伐军进驻上海。

为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上海工人举行三次武装起义,前两次失败,第三次在陈独秀、周恩来亲自指挥下,取得了胜利,这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13、1927年4月12日,在蒋介石指使下,反动武装在上海进行血腥大屠杀,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4、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15、1956年,以荣毅仁等知名企业家为代表的上海工商界代表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推动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6、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7、1984年,上海列入首批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

1991年,上海浦东成为对外开放区。

18、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6国元首举行会晤并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它是一个具有广泛合作领域的区域合作组织。

【政治部分】

聚焦2010年上海世博会

背景资料:

知识连线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我国在世界中的地位、作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教兴国战略及现实意义

•正确看待竞争,培养健康的竞争意识

•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知识精析:

一、政治学科:

(一)从生活与哲学角度

1.意识的主动创造性。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2.创新发展。

辨证否定观要求必须树立创新意识,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个别和一般的关系。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一事物总是和同类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

4.抓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5.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6.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同时,只有各部分有机结合,才能使整体发挥最大的效益。

世博会是扩大国内地区合作的一个助推器,将对长江三角洲、国内其他地区的经济建设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和影响力。

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全国的支持,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同样离不开全国的支持。

上海要利用举办世博会的契机,进一步增强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地区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与长江三角洲地区联动发展,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旅游、基础设施、招商引资等方面,更长远地看,世博会不仅带动上海的发展,更会带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落的发展,形成以上海、南京、杭州、宁波、苏州为代表的城市工业带。

7.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的人均gdp为4500美元,超出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

但是一个城市经济的持续高增长,对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以及城市所具有的国际影响和声誉等方面有非常高的要求。

为此,上海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切实搞好城市建设、环境治理的工作,大幅度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借举办世博会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新面貌。

(二)从经济生活角度

(三)从政治生活角度

国家性质和政府职能。

党的性质、宗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公民的政治参与。

公民权利与义务。

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和平和发展是世界的主题。

国际组织的性质和作用。

申办和举办的成功,是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全国人民坚定支持的结果,是举办城市上海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结果。

(四)从文化生活角度。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文化创新的途径: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

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全面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是各种新思想、新科技、新发明、新创造、新理念充分展示的盛会,也是多元文化跨国界交流的平台。

世博会以创新为基石,以科技展示和文化展现作为其实现教育功能的两大手段,以科技的光芒指引人类前行,用文化的力量震撼人类的心灵。

通过建筑、音乐、戏曲、舞蹈等人类共同的语言,中华文明的精髓将在与世界各种文明相互交流、碰撞甚至摩擦中得以延绵,中华文化的内涵将得以丰富,中华文化的实体将得以发展。

要充分发挥好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提振市场信心、应对金融危机的作用,关键要着眼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要进一步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加快国家文化管理体制和科技创新机制的改革,在筹备举办上海世博会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和弘扬中华文化,提升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使上海世博会成为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里程碑。

问题切入:

1.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2.举办上海世博会对世界有何意义?

3.世博会期间,将有200多个国家和组织云集世博园区,展示各国最新科技成果,举办几万场富有民族特色的文艺活动,多场关于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报告会、交流会、经济洽谈会,集中讨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环境、交通等问题及应对策略。

我国各相关部门、各省市区也纷纷建立自己的展区,全方位展示自己。

结合材料分析承办世博会对我国发展的意义或影响。

4.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体现了什么?

创新练习:

1、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10月31日举办。

届时如果张大伯要到上海观看世博会,除了随身携带的零花钱,你建议他最好是带上

阅读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示意图,回答2——3题:

2、海宝的设计运用到了综合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特征是

a.从整体到部分b.从部分到整体

3、“海宝”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又呼应了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

海宝问世说明了

a.物质决定意识

b.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d.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4、2010年3月22日,我国政府向190个国家和49个国际组织发出了由温家宝总理签署的上海世博会邀请信。

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国际社会积极响应,踊跃参展。

大约有100个国家的元首将参加上海世博会开幕式。

这说明

a.世界一直以来都是和谐稳定发展b.190个国家没有国家利益差别

5、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世”字图形意寓三人合臂相拥,状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家庭,也可抽象为“你、我、他”广义的人类,对美好和谐的生活追求,表达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和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

这表明:

a.设计者的感受完全是主观形成的b.人的意识不是由客观事物决定的

【地理部分】

一、聚焦2010年上海世博会

【背景材料】

【知识链接】

(一)气候。

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雨热同期,日照充分,雨量充沛。

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极端最高气温40.2℃,极端最低气温-12.1℃。

本市春秋较短,冬夏较长。

2006年平均气温18.4℃,日照1638.2小时,降水量1042.6毫米。

全年70%左右的雨量集中在5至9月的汛期。

(二)地理位置。

上海市地处东经120度51分至122度12分,北纬30度40分至31度53分之间,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钱塘江入海汇合处。

北界长江,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和浙江两省。

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为海拔4米左右。

陆地地势总趋势是由东向西低微倾斜。

以西部淀山湖一带的淀泖洼地为最低,海拔仅2米~3米;在泗泾、亭林、金卫一线以东的黄浦江两岸地区,为碟缘高地,海拔4米左右;浦东钦公塘以东地区为滨海平原,海拔4米~5米。

西部有天马山、薛山、凤凰山等残丘,佘山为上海陆上最高点,海拔高度99米,立有石碑“佘山之巅”。

海域上有大金山、小金山、浮山(乌龟山)、佘山等岩岛。

大金山海拔高度103.4米,为上海境内最高点。

全市总面积6340.5平方公里,东西最大距离约100公里,南北最大距离约120公里。

陆海岸线长约172公里。

在上海北面的长江入海处,有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3个岛屿。

崇明岛为中国第三大岛,由长江挟带下来的泥沙冲积而成,面积为1041.21平方公里,海拔3.5米~4.5米。

长兴岛面积88.54平方公里,横沙岛面积55.74平方公里。

(四)地势。

上海境内除西南部有少数丘陵山脉外,为坦荡低平的平原,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高度4米左右。

陆地地势总体呈现由东向西低微倾斜。

大金山为上海境内最高点,海拔高度103.4米。

(五)交通。

上海市的公交交通,其线路、车辆、载客量均居全国第一。

目前上海已形成由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管道等5种运输方式组成的,具有相当规模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上海港是中国大陆最大的枢纽港,共有47个客运站,长途班线1611条,可抵达全国14个省市的660个地方。

全市已形成了由地面道路、高架道路、越江隧道和大桥以及地铁、高架式轨道交通组成的立体型市内交通网络。

(六)铁路。

经过上海境内的主要客运铁路线有两条——即北端的沪宁线(京沪线的一段)和南端的沪杭线。

大部分沪宁线列车停靠上海火车站,沪杭线停靠新落成的上海南站。

此外,上海西站和梅陇站在上海南站落成时停止了客运业务。

考点总结:

第一,上海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

第二,上海城市化及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城市化问题和解决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