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气象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46731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气象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区气象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区气象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区气象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区气象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气象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规划.docx

《区气象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气象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规划.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气象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规划.docx

区气象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规划

区气象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规划

区气象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规划

“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五年来,区气象局在xx区委、区政府以及上级气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的总体目标,创新思路,真抓实干,规划实施总体情况良好,气象事业继续保持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

气象防灾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气象监测设施更加多样,气象预报预警更加准确精细,气象信息发布更为广泛快捷,气象资源开发利用有效实施,气象灾害科普教育更加普及。

现将xx气象事业“十二五”工作总结和“十三五”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一)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重点推进气象灾害基层防御系统建设。

1、政府主导的气象防灾减灾应急防御工作进一步规范。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继印发实施《xx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之后,发文成立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和办公室,同时为进一步推进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气象应急信息发布工作的通知》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气象预(警)报信息发布制度,推进各协作单位明确职责,建立信息发布响应机制,畅通绿色通道,推进气象应急信息分类、分级、分区域、分灾种发布。

2、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

   编制并发布实施《xx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全面完成xx区所有乡镇(街道)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成为我省首个全面完成此项任务的县(市、区);深入推进社区和重点单位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针对性指导20个村社区完成省级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和全区57个重点单位全部完成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

梳理调整气象防灾减灾“四员”队伍结构完善,气象应急联动人员扩充至4000名。

针对xx区涉化企业多、规模大,对气象灾害特别是雷电灾害敏感度高的特点,探索“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监管模式,加强和推进xx区防雷安全管理工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雷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将防雷安全监管列为安全生产监管的新常态,落实“自查为重点、抽查强促进”的安全监管评价体系和自律机制,积极构建完善的雷电灾害防御体系。

落实区镇(乡、街道)两级气象防灾减灾视频通报业务试点工作。

完成气象灾害应急指挥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印发《xx区区镇(乡、街道)间气象防灾减灾视频通报业务办法》,建立通报业务工作制度和业务流程,实现省—市—县—乡四级气象信息互通和工作联防,提升防御准备和应急反应能力。

制定《xx区气象灾害预警广播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完成100个预警广播系统的安装和使用,进一步提高我区重大(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传播时效,扩大覆盖范围,提高灾害预警在村(社区)、人员密集场所、防汛危险地带的覆盖面。

(二)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建设

1、公共气象服务软系统建设

丰富服务产品,改善服务手段,增强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中公共气象服务水平。

推出天气周报、月气候监测公报、霾监测公报等气象服务产品,通过应急短信网站即时显示、气象微信、微博等新兴服务方式,进一步扩大气象信息的公众覆盖面,提高气象服务时效。

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评估,不断深化气象为农服务,特别是深入开展xx特色的设施农业和旅游农业气象服务。

开拓公共气象均等化服务领域,借助“智慧.爱心24小时”残障人士信息服务平台,为残障人士提供个性化免费气象信息。

针对残障人群的特殊需求,为盲人朋友提供语音气象服务信息,为失聪人士提供文字气象信息,《xx气象》影视节目推出手语气象服务新模式,使得气象信息均等化服务触角进一步深入蔓延。

20xx年起连续四年推出并扎实落实气象为民服务五件实事,以为民实事工作呼应社会需求和群众关切。

加强对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和致灾机理,以及灾害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的关系研究,提高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科学预测预防水平。

进一步提高数值计算能力,以提高天气预报预测精细化和准确率为核心,进一步提高中小尺度区域数值天气预报能力,建成网格化、分灾种的气象预报预测体系,建成预报预警一键式业务发布平台。

2、综合气象探测系统建设

在区委区政府支持下,在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丁山气象公园一期建设项目基本完成。

新型标准气象观测站和xx霾监测分析气象业务系统建成并投入业务运行。

二期建设项目也已具备建设条件。

山洪地质灾害防治非工程性措施建设项目气象部分完成建设任务并通过验收。

小港实验学校区域气象观测站投入运行。

xx区智慧气象系统一期建设项目完成建设。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气象灾害监测发布设施补建,综合气象服务平台建设,以及旅游、交通、农业、海洋、公共等专业气象服务分平台建设等。

项目实施后将进一步完善气象监测网络,提高气象服务的精细化水平。

信息平台的搭建将整合现有各类专业数据库资源以及与市、省、国家的气象业务工作平台对接,推进气象服务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实现气象事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积极探索梅山保税港区气象综合服务新思路。

针对梅山保税港区开发建设和科学发展对气象服务提出的新要求,积极谋划气象服务新思路,结合实际按“四有”标准(有综合观测基地、有固定办公场所、有固定气象服务联络人、有固定气象服务产品)积极推进梅山保税港区气象综合服务工作,已安排专人开展气象服务工作,努力发挥气象在保障梅山保税港区开发建设、防灾减灾、科学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三)港口气象服务能力建设

成立宁波港口气象中心,建成由多要素自动站、雷达等组成的港口气象监测网,同时加强与海事、港口等部门合作,共享企业自建的测风站、能见度站等资料。

宁波港口气象中心已形成细化到作业港区、锚地、航线的产品多样化、预报精细化的预报业务体系。

同时,完善近海海洋气象服务监测网络,提升对海上大风、海雾等的精细化预报能力,不断完善针对港口、航线的预报服务产品,全面服务以xx港为中心的宁波港口经济圈建设。

(四)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推进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强化跨部门多领域合作研究,《塑料大棚小气候变化特征及其与蔬菜种植的关系》、《xx区霾特征及天气形成机制研究》、《宁波港口气象服务产品与平台开发》三个科技项目分别获市、区立项,多篇学术论文获得交流或发表,气象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业务转化能力得到提升,有力地支持了全区气象预报预警及服务能力的提升。

初步建立一支高学历、高职称和高素质的专业骨干队伍,本科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达90%,气象科技人才队伍结构得到有效改善。

(五)主要项目建设情况

“十二五”气象重点建设项目投资估算5371万,资金来源为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省、市、区三级财政)。

20xx-20xx年地方财政配套宁波市气象局统一建设推进气象监测、预警等系统项目资金约3072万。

20xx年推进实施的全国山洪地质灾害气象保障工程项目由中央财政配套300万,市区财政配套300万,开展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等。

20xx-20xx年宁波市气象灾害预警与应急系统二期工程中央、地方配套资金共计约1.2亿,支持进一步完善气象海洋气象监测预警系统、气象为农服务系统;完善气象传输层中通信网络的建设;完善气象应用层的建设,构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平台。

目前已完成丁山气象、流域监测网、水平能见度自动观测网、沿海地面监测网、残疾人无障碍信息气象平台、农业园区气象服务示范基地、农业气象综合发布系统、交通气象监测预警系统部分、旅游气象监测预警系统部分、沿海气象预报预警系统等项目建设。

二、规划项目实施所取得成效

通过“十二五”发展规划部分项目的实施,气象事业整体水平有了提高,气象服务已基本覆盖到防灾减灾、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一)公共气象服务效益

初步建成了机构健全、管理规范、适应xx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气象决策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气象公益服务受众面明显增大,行业专项服务效益明显增加。

气象服务产品种类不断丰富。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气象服务公众满意率明显提升。

雷电监测、预警能力和雷电防护水平及其检验检测能力显著提升。

(二)气象防灾体系效益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实现防御规划到区级、组织机构到乡镇级、精细预报到乡镇级、自动观测到乡镇级、气象服务站到乡镇级、气象信息员到村级、灾害防御责任到人的防御体系建设。

(三)气象预报预测效益

数值预报产品与雷达、卫星、自动站等综合探测资料的分析应用能力明显增强,气象预报预测的准确性、时效性、针对性和精细化水平全面提高。

制作与发布7-10天天气预报;区域性暴雨、寒潮、大风、高温、低温等灾害性天气24小时预报准确率提高,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时效达30分钟以上;全面开展农业、环境、交通、电力、港口等行业的气象影响条件预报预警。

(四)综合气象观测效益

综合气象观测网更加完善,重点突破气象观测从陆地向海洋、从城市向乡村、从常规向特种的转变。

自动气象站实现乡镇和气象灾害多发的重点水系流域全覆盖。

建立布点合理、探测要素丰富、基本覆盖我区港口和沿岸的立体化的海洋气象自动化观测体系,填补我区海洋和临港气象观测资料缺乏现状。

加强大气成分观测,提高霾、负氧离子的监测能力。

三、“十三五”规划建设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宁波建设港口经济圈以及xx区建设港口经济圈核心区重大要求,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以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为主线,以港口经济圈气象保障工程、公共气象服务提升工程、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应对工程以及公共安全保障工程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气象预测预报预警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为xx区以更高水平跻身全国县(市)区综合实力第一方阵提供坚强气象保障。

(二)发展原则

需求牵引,突出特色。

根据气象现代化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服务内在需求,彰显xx港口特色,明确重点目标和主要任务,最大限度发挥气象现代化效益。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调动社会力量,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形成全社会协同推进气象现代化的合力。

统筹协调,科学发展。

着力建立气象部门和各级政府共同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格局。

统筹协调现代气象业务、气象科技创新和气象科学管理,统筹协调行业和地方气象事业,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气象现代化集约、高效、协调发展。

 

深化改革,开放发展。

从人才、资金、体制等方面深化气象改革,开创xx气象工作新局面。

加强与同行气象相关部门、科研机构合作,促进全社会资源和气象信息充分利用和共享。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成结构完善、功能先进、服务高效的气象现代化体系。

气象监测预警能力、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和气象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气候资源开发、生态环境、防灾减灾等的气象保障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形成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适应新时期气象事业科学发展新格局。

气象事业综合实力达到全省县市区先进水平。

1、现代化的综合观测系统进一步完善

布局科学、功能先进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进一步完善,基本实现全天候、多要素、高时空分辨率的连续自动观测。

重要区域或重点领域的专业气象观测网络基本建成。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得到有效保护,技术装备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2、气象预报预测预警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进一步完善,预报时效得到延长,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明显提高。

台风、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预警时效得到提高。

3、公共气象服务能力进一步强化

气象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手段不断完善、服务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率、气象服务公众满意率明显提高,基本实现公共气象服务城乡均等化。

4、气象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组织体系和工作责任制基本明确,气象灾害防御职责及内设机构设置更加规范,部门间应急联动防御机制得到有效落实,气象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

5、应对气候变化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能力进一步提高

气候资源监测评估以及开发利用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积极应对资源环境压力提供有力气象科技支撑。

6、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

气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明显提高,科技研发成果业务转化率达到80%以上。

气象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比例达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