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与智慧》第一二课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55442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问与智慧》第一二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问与智慧》第一二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问与智慧》第一二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问与智慧》第一二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问与智慧》第一二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问与智慧》第一二课时.docx

《《学问与智慧》第一二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问与智慧》第一二课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问与智慧》第一二课时.docx

《学问与智慧》第一二课时

课题

《学问与智慧》

主备人

高莹丽

辅备人

教学目标

1、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明确文章的论点

2、学习对比论证与举例论证的方法;

3、体会隽美的语言并注意语言积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对比论证与举例论证的方法

难点:

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

明确文章的论点

课时划分

共两课时

教具准备

PPT

第一课时

环节

师生活动

调整修改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语:

同学们,上一堂课我们学过了《创造学思想录》,懂得创造性思维就是“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造就你自己的规则”,其实,创造性思维就是我们常说的“智慧”,这种智慧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而是以丰富的“知识”“学问”为基础的。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学问与智慧》

板书或出示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请看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

(学生读,强化,做到每个学生心中有数)

学习目标:

1、弄清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

明确文章的论点。

了解作者所阐述的学习观,理解作者所说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更需要智慧”的观点。

 

2、给文章划分结构,并概括段意。

过渡语:

相信通过大家紧张而又努力的学习,一定能够顺利达标的!

首先来简单了解一下作者:

(幻灯出示)

罗家伦

现代著名教育家和思想家。

他曾先后担任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校长等职。

著有《新人生观》、《新民族观》等著作。

下面我们就展开自学竞赛!

三、板块一: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请看自学指导!

幻灯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1、读文本,认准字形,读准字音;

2、一读的正确、流利,读出感情。

3、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预时3分钟)

合作探究

两人小对子:

解决本课生字词障碍。

(预时1分钟)

展示提升

为本组字音把握有障碍的同学正音。

(二)学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三)自学效果检查

(个人回答,生点评。

意见不够统一的可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再引导纠错)

检测内容:

1、你能准确地读出下列加线字吗?

陶冶()寸积铢累()

大窾()矻矻穷年()

探骊得珠()犀锐()

2、你能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吗?

(抢答)

1、比喻做文章能抓住关键。

(探骊得珠)

2、不涉主旨。

指意义不大或关系不大。

(无关宏旨)

3、深入剖析,进入最里层。

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切中要害(鞭辟入里)

4、比喻印象不深刻。

(浮光掠影)

5、参合多方面的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

(融会贯通)

6、一点一滴地积累。

(寸积铢累)

7、读破五车:

形容读书很多。

(读破五车)

四、板块二:

理清结构,把握内容

过渡语:

刚才我们已经很好地处理了字词障碍,下面我们就接着自学。

请看自学指导!

(一)出示自学指导:

(用幻灯展示)

自学指导:

请默读文本,认真思考:

1、划出每节的中心句。

2、学问和智慧的区别是什么?

3、学问和智慧的联系是什么?

4、这些句子中,哪一句可以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

找出最能表达作者重要观点的句子。

5、在此基础上理清思路,时间:

7分钟。

合作共探

4人互助组:

1、小组长主持,深入探讨板块二中的疑难问题;

2、组内讨论后,组长抽签,组内成员根据抽签题目准备好展示方案。

展示方案:

小小解说家

组内建议:

1、抽到问题组口述答案。

2、抽到评价签的小组进行质疑评价和补充。

(预时5分钟)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三)自学效果检查

(个人回答,生点评。

若意见不够统一,可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在交流中达成共识。

教师再引导纠错)

明确:

·学问和智慧有显然的区别

·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

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

·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学问和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

·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中心论点在文末:

“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给文章划分结构,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1-2段):

解说学问与智慧的区别。

第二部分(3-6段):

论述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第一层(3-4段):

论述学问不能离开智慧。

第二层(5-6段):

论述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小结:

准确分段和概括段意的方法:

注意文中起过渡作用的设句,注意文中起总结作用的段落以及段落中的重点句,它们往往起到提示段意和行文层次的作用。

六、当堂检测(幻灯显示)

(一)基础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疆域(yù)书橱(chú)矻矻(kū)寸积铢累(zhū)B、陶冶(yě)大窾(kuǎn)晦塞(sāi)探骊得珠(lí)C、远瞻(zhàn)大卻(xì)蚁邱(qiū)鞭辟入里(bì)D、含蕴(yùn)犀锐(xī)瞬息(xūn)豁然贯通(huò)

2、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将它们找出并订正。

食古不化融会贯通物竟天择浮光掠影

无关洪旨探骊得珠劳而无功推成出新

五光十色读破五车一触既破博而寡约

(二)拓展题:

思考:

课文中说书有两类,一类是有智慧的,一类是无智慧的,你认为你读书的过程中,哪些书产有智慧的?

哪能些是无智慧的?

为什么?

(用文字书面表达)

中心论点:

我们需要学问,更需要智慧

学问与智慧的区别(1、2节)

学问与智慧的关系(3—6节)  

学问离不开智慧(3、4节)

智慧也离不开学问(5、6节)

课后反思:

 

课题

《学问与智慧》

主备人

高莹丽

辅备人

第二课时

环节

师生活动

调整修改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语:

上节课我们处理了生字词,把握了文章的论点。

今天我们将更加深入地学习课文。

(板书课题:

《学问与智慧》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请看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

(学生读,强化,做到每个学生心中有数)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多重的论证方法。

2、品位作者典雅富丽、丰富多彩的语言。

3.正视自己的学习现状,注重培养能力,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三、第一板块:

学习本文多重的论证方法

(一)出示自学指导。

(幻灯展示)

自学指导:

精读相关段落,认真思考下面四个问题

①为什么有学问的人未必有智慧?

②为什么有智慧的人不见得有学问?

③为什么学问离不开智慧?

④为什么智慧离不开学问?

小组讨论作者用哪些事例和道理来论证这一观点,再举一个课外的例子或名句进行补充论证。

(生先默读两分钟,再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

8人共同体:

1.大组长组织组内成员讨论问题,达成共识,

2.大组长抽签后,带领本组成员完成展示前的准备,参照展示方案,分派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

提示:

如学生只是读出文中支持这一观点的语句,先肯定其找得准确,同时要指出不宜照读,应该用概括性语言回答课文是如何论证的。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三)自学效果检查

(个人回答,生点评。

若意见不够统一,可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在交流中达成共识。

教师再引导纠错)

明确:

(幻灯展示)

参考:

①为什么有学问的人未必有智慧?

文中举了知识渊博但食古不化、食古不化的人(这中人在西洋被称为有学问的笨伯、在中国被称为“两脚书橱”)的例子来论证有学问的人未必有智慧。

例:

孔乙己是个读书人,自然就有学问,但他缺乏智慧,不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因而导致不能进学甚至不会营生,落了个悲惨命运。

赵括熟读兵书,但没有实战的智慧,被后人戏为“纸上谈兵”。

②为什么有智慧的人不见得有学问?

文中举了庖丁解牛的例子来论证有智慧不见得有学问。

例:

远古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凭借自己的智慧发明了生产工具、火的应用等。

还有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建造了金字塔、赵州桥等宏伟建筑。

甚至在日常生产中无处不闪现着劳动的智慧。

③为什么学问离不开智慧?

 

文中举了孟德尔、达尔文的例子,赫胥黎、爱因斯坦的例子以及没有智慧的书来论证学问离不开智慧。

还有对比论证:

将没有智慧的人研究学问和有智慧的人研究学问,取得的效果大不一样,做对比论证,增强说服力(第4节以“没有智慧的书”以对比论证的方法来阐述著书、读书都需要智慧,以此来论述学问离不开智慧)

例:

一个老板让两个大学生上街买豆子,结果甲是按老板吩咐一件跑一遍,为简单的几个问题连跑了几趟市场;而乙回来的时候是带回了有关豆子的所有行情。

学问离开了智慧只能当跑腿。

④为什么智慧离不开学问?

文中采用浮光掠影、肥皂泡、建筑材料等比喻来论证智慧离不开学问。

例:

三国时,吴国猛将吕蒙骁勇善战,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他缺少学问,每次讨论国家大事时,像一根木头似的,不知该说什么。

后来在吴王孙权的劝导下,渐渐接触了书籍,最终成了一个有勇有谋的将军。

小结:

课文运用了摆事实、讲道理、对比论证(几乎每节都有,可以让学生去找一找)、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

1、事实论据的概括:

某人做某事

2、论证方法的作用:

(1)举例论证:

具体有力地论证了……

(2)道理论证:

有力地论证了……

(3)对比论证:

突出而鲜明地论证了……

(4)比喻论证:

形象生动地论证了……

过渡语:

刚才我们了解了本文文多重的论证方法接着我们学习本文丰富多彩的语言。

四、赏析语言,深入理解比喻论证的作

请看自学指导!

(一)出示自学指导。

(幻灯展示)

自学指导:

跳读课文,找出文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品读这些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表达效果。

(学生读、品)

合作共探:

8人共同体

1.大组长组织组内成员讨论问题,达成共识,

2.大组长抽签后,带领本组成员完成展示前的准备,参照展示方案,分派好展示任务,

展示提升:

1、1—4组依次展示

2、声情并茂,带着自己的理解,诵读句子,体会比喻论证的作用。

3、齐读第五节中“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最为精澈,最为宝贵。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三)自学效果检查

(个人回答,生点评。

若意见不够统一,可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在交流中达成共识。

教师再引导纠错)

参考:

(1)将学问比作滋养人生的原料(没有加工制造的原料)、铁,将智慧比作陶冶(烧之陶器或冶炼金属)原料的熔炉、炼钢的电火。

用精彩的比喻阐释了学问是积累的知识,智慧是发现、创造的能力,化抽象事理为形象解说,通俗易懂地揭示了两者的区别。

(2)把学问比喻为“建筑材料”,把智慧比喻为“建筑师的匠心”,形象地说明了二者之间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关系。

深入思考:

紧密联系,又相辅相成,且后者较前者更为重要。

(剪裁的衣料  服装设计师的妙思;张满的弓,弦上的箭。

3)将“有智慧的书”比喻成“珠玉”“斧凿”,形象地揭示了这种书有思想

光辉,充满智慧与灵性,对读者有启发。

4将无学问的智慧比喻成“浮光”、“肥皂泡”,尽管外表五光十色,但瞬起瞬灭。

将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比喻成“探照灯”、“珍珠泉的泉水”,因为这是“有根底的智慧,才是最靠得住的,最为清澈,最为宝贵。

”对比鲜明,比喻形象生动、贴切恰当,有很强的说服力量。

第三板块:

正视现实,拓展延伸。

自学指导:

真正理解了学问与智慧的关系,再来正视我们教与学的现状,你或许会有深入的思考,或许会有新的发现,也或许会产生新的疑惑……

请四人一组进行交流。

(要善于运用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

1、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上2、学习方面。

展示提升:

各组选派一位代表发言,其他组可点评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三)自学效果检查

提示:

(1)启示:

既要重视知识的积累,又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努力成为一个博学多能的人。

不做纸上谈兵的“有学问的笨伯”,而要做有渊博学识、有睿智思维、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智者。

一个人能力的培养,也来自于他掌握的知识的多少:

掌握的知识多,这种能力就容易培养,且持久,且能影响并决定人的发展。

善学习者,手中都有一把打开知识奥秘的金钥匙。

知识是死的,金钥匙却是活的。

我们先要有知识,然后金钥匙才能发挥作用。

只有漂亮的金钥匙,又有什么用处?

因此,谈能力,就得先积累知识。

(2)如何正确看待繁重的课业负担?

(用作者关于“学问”与“智慧”的论述,用自己的独特思考)

提示:

教学方面:

要有深厚的专业素养,要用自己的智慧处理教材,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走出题海。

学习方面:

 熟能生巧,有些知识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获得。

既然存在,回避不现实。

与其抱怨,不如用智慧去笼罩作业、处理作业。

人要作业“死”,作业就“死”;人要作业“活”,作业就“活”。

五、总结全文,砥砺人生

同学们,竞争激烈的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接班人,我们要把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

老师送给大家12个字:

飞扬智慧之魂,畅游学问之海!

我把黄征演唱的《奔跑》歌词做了些许调整:

把浩瀚的智慧装进胸膛,即使再小的帆也能远航;哪怕遇见再大的风险再大的浪,有智慧相帮,也定会“直挂云帆济沧海”!

(播放歌曲,宣布下课。

六.当堂检测(用课件展示)

(一)基础题精读第3-5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快速判断第3段运用了何种论据?

事实论据

概括本段第1个事实论据。

孟德尔研究豆子而悟出遗传定律。

指出本段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2、说说第5段首句有何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你能从本段找出一、二句比喻吗?

说说句子含义。

智慧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

你能判断这是什么论证方法吗?

并分析其作用。

比喻论证:

生动有力地论证了“智慧也离不开学问”。

(二)拔高题

一、下列各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它三项(    )

A、学问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一种陶冶人生的熔炉。

B、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

C、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瞩。

D、若把学问譬作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建筑师的匠心

二、本文语言精炼,富有哲理。

请选出其中的两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说说你选择该句的理由或你的理解。

  句子1

你选择该句的理由或你的理解:

      

句子2:

 

你选择该句的理由或你的理解:

   

    (三)选做题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

竹  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南西北风。

(开放题,不设统一答案)

考要点:

一个人做学问要有明确而坚定的目标,为了实现目标要顽强拼搏并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这其实也是一种做学问的智慧。

(若有其他答案,只要合理即可)

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