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 角 主备朱夏晔.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5504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单元 角 主备朱夏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2单元 角 主备朱夏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2单元 角 主备朱夏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2单元 角 主备朱夏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2单元 角 主备朱夏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单元 角 主备朱夏晔.docx

《第2单元 角 主备朱夏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单元 角 主备朱夏晔.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单元 角 主备朱夏晔.docx

第2单元角主备朱夏晔

第二单元  角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画图、观察和交流等活动,认识射线、直线,能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体会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使学生通过画图、操作和交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角的特征和角的计量单位,掌握角的分类以及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大小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度、45度、90度和60度的角。

使学生通过折、画、量等操作活动,形成角和各类不同的角的表象,初步学会估计角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经验;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16~29页:

 认识射线、直线。

 认识角的特征,学习角的分类。

 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

4.实践活动怎样滚得远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能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

2.使学生掌握角的分类以及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大小关系。

3.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难点:

1.使学生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体会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使学生掌握角的分类以及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大小关系。

教具准备:

1.木条做的角、钟面

2.量角器、直尺

3.教学课件

角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6-17页.

教学重点:

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理解角的概念、用尺子画角.

教学目标:

  1.认识直线、线段、射线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和读写法,会用尺子画角.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

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角.

  (揭示并板书课题“角的认识”)

二、引导探究.

1.认识射线、直线。

(1)启发提问:

城市夜景中灯、手电筒、太阳光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看成是射线.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看作射线呢?

(2)师画一线段,提问:

这是什么?

(3)师边画边讲述:

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4)小组讨论:

直线、线段、射线有什么联系?

又有什么区别?

  2.初步认识角。

  如果想得到一个角?

该怎么办?

  自学课本p17例题内容。

  交流汇报。

  “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可以组成一个角.”

  角各部分名称;角的符号;角的记法、读法。

  提问:

联系实际想一想,生活中哪有角?

  启发学生用不规则的纸折出或剪出一个角.

  全班进行比赛,看谁的角最标准.

  摸一摸自己得到的角的顶点和边、感受角,教师选择有代表的角展示。

   3.体验画角.

  

(1)由学生尝试用尺子画角,教师巡视.

  

(2)小结角的画法.(先画顶点,再从顶点起画两条射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17页第1题.

  下面的图形,哪些是直线?

哪些是射线?

哪些是线段?

  2.比一比看谁的眼力好.哪些是角?

哪些不是?

3.想想做做第3题。

请学生有条理思考。

回答是什么角时说说理由。

4.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明白两点间线段最短。

两点间线段的长就是两点间的距离。

学生独立画两个点,并量出两点间的距离。

交流:

说说怎么量的?

四、质疑小结.

提问: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

全课总结.

  作业:

  从一条射线的端点开始,截取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板书设计

 

尝试生本教育

 

角的度量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18-19页

学习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

2.会用量角器量角。

3.感受量角的意义,进一步形成度量意识。

教学过程:

引入,产生量角的必要

师:

(指说)量角器,就是测量角的大小的工具。

板书:

量角器角: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1.观察

仔细观察,比比谁发现的最多。

师:

说说你看见了什么?

预设:

(1)两圈数字,都是从0到180这样排列的。

方向相反。

(2)有很多刻度线。

师:

这个半圆被平均分成了几小格?

(3)90是中心。

师:

90在半圆的中间,量角器确实有个中心,媒体显示量角器的中心。

师:

一般来说中心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重要的地方。

(4)一格是1度。

你们已经知道角的大小用什么单位?

生:

度。

2.认识1度角

师:

同学们知道角的大小用度做单位,学习度量我们一般先要认识一个计量单位,也就是1度的角有多大?

可刚才同学们没发现量角器上有1度的角呀?

电脑画出量角器上1度角。

师:

这一格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这个单位也有简便写法1°,会写吗?

试一试。

演示:

1度角旋转,师:

这个角是几度?

每一小格对的角都是1度。

这些1度角有什么共同点。

顶点都在量角器的中心。

闭上眼睛,想想一度的角有多大。

看这个角是几度?

你怎么想的。

2个1度就是2度。

2.画角。

(1)那你能在第一个纸量角器上画一个10度的角吗?

说说怎么知道是10度的?

0到10有10格,10个1度是10度。

(2)40度的角,尽可能与同学画得不一样。

这两个40度的角有什么不同?

(3)画一个110度的角

分析错例,突出看内外圈关键看从哪个0开始。

(4)画一个147度的角

没有标147,你是怎样找到的?

先找145再过去两个格。

(5)画的角有什么共同点?

顶点在中心处,一条边对着0度刻度线。

3.再次观察量角器,你现在能看到什么?

不画出来也能看到角吗?

能看出量角器上有角了,说明你认识量角器了。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用量角器量∠1、∠2(60度、55度)。

你估计∠1、∠2有多大?

同桌合作量一量

师:

谁能边说边量给大家看。

师:

还有谁能说说量角的方法?

师:

其实就是把量角器上的角和要量的角重合在一起,你们发现∠1和量角器上哪个角一样大;(60度的角),所以∠1也是——60度。

那∠2呢?

现在你们知道∠1比∠2大多少?

2.量∠3、∠4、∠5,量完后,说说量角要注意些什么?

四、体会量角的用处。

知道刚才量的这几个角哪里来的吗?

出示图片。

(∠3楼梯与地面的夹角、∠4椅子靠背与凳面的角度、∠5红领巾上的最大的角)

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需要量角的大小?

放风筝比赛时我们用30米长的线,比谁放的高。

那老师是怎样判断谁放的高的?

估计生1:

用眼睛看出来(师:

对这种想法你有什么意见?

有的用眼睛看就能比出来,有的比不出)(有没有看见哪个老师爬着梯子去量)估计生2:

用量角器量:

师:

角在哪里呢?

图片演示,(将绳子的一端固定在地上,绳子与地面形成了一个角)现在你能猜出老师怎样比出谁放的高了吗?

师:

对,老师是根据量角的大小来判断的。

五、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

要表达一个数量,如3厘米、3千克、3度,总是先要找到一个度量单位,再数有多少个这样的单位。

这也就是大数学家华罗庚说的“数起源于数,量起源于量。

板书:

用量角器量角

量角器角

中心顶点

0度刻度线一条边

()度刻度线另一条边

角的度量(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想想做做的4-9题。

教学重点:

正确度量各种不同位置的角。

教学难点:

正确估计角的大小。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量角的技能,初步估计角的大小。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感受日常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分层练习、巩固技能

谈话:

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角的度量,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练习量角。

1.想想做做第4题。

(投影出示)有三个同学正在量角,请同学们看他们测量的方法正确吗?

你能说出他们测量的结果吗?

学生独立在书上写出结果,再交流。

你觉得读数时要注意什么?

强调:

读数时要注意从内圈还是从外圈找刻度。

2.想想做做第5题。

现在请同学们照样子量出第5题三个角的读数。

交流结果。

讨论:

要想准确测量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量角器摆放准确,作到两个对准。

边太短,看不准时,可以把边延长再测量。

3.想想做做第6题。

同学们现在对量角的方法肯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请每个同学来做小老师(出示第6题)看看下面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否正确?

学生独立用手势判断正误,再请学生说说错在哪里?

如不正确,同桌合作再重新摆放度量。

4.想想做做第7题。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角,(出示第7题)说说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

指一指图中标出的角,共几个,你有兴趣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吗?

比一比谁的动作快。

5.想想做做第8题。

生活中有角,我们学过的几何图形中有角吗(出示第8题)?

各有几个角?

观察一个图形中的几个角,你有什么感觉?

小组合作量一量,看看图中每个角的度数是不是相等。

你还有什么发现吗?

师生共同评价。

6.想想做做第9题。

测量了这么多角,我想同学们目测的能力肯定也提高了。

先独立估计三个角各是多少度?

交流估计的方法。

再量一量。

二、合理猜想,发现规律

根据题意,画一画、数一数、填一填。

提问:

你能找到点数与直线数中的规律吗?

(在小组里说一说)

全班交流反馈。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自学你知道吗?

讨论:

这是为什么?

由于风筝线的长度相等,因此离地面的角度越大,风筝就放得越高,所以只要量出线与地面所形成的夹角的度数。

角的分类和画角(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课书第22-23页。

教学重点:

认识平角和周角;掌握画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

发现各类角之间的联系,用量角器画角。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角,掌握角的分类以及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大小关系;会用量角器画指定的角。

2.通过转、画等操作活动,形成角的不同表象,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角的分类

1.谈话:

今天我们继续认识角.(板书角),请大家做一个活动角,并转成自己喜欢的一个角。

(1)进一步认识锐角、直角、钝角

提问:

你转成的是什么角?

你是怎么判断的?

指名汇报:

锐角小于直角、钝角大于直角、直角(可能有同学转成平角,可以引导学生提前学习平角。

师根据回答板书:

锐角、直角、钝角

哪种角的度数你能一下子说出来,是几度?

师板书:

90°并画一个直角。

你能估计一下你转成的锐角、钝角是多少度吗?

结合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讨论:

锐角、钝角的大小范围。

根据学生交流师板书:

锐角小于90°,钝角大于90°,比180°小。

(2)认识平角和周角

出示:

学生转成一个平角的,或老师转动活动角转成一个平角的

提问:

这是角吗?

你怎么想的?

你能描述一下这种角吗?

师:

这种角两边在一条直线上,看起来“平平的”所以我们叫它平角。

画一个平角,说说怎么画的?

(注意与直线的区别)平角是多少度?

你是怎么知道的(看出有两直角,或量一量)

谈话:

如果继续把角的一条边按逆时针方向转动,当角的两条边重合时,得到的角又叫什么角呢?

(周角)周角是多少度?

你怎么知道的。

你会画一个周角吗?

能不能只画一条射线?

师在黑板上画角

(3)讨论:

直角、平角、周角的关系。

师板书

2.在小组里说一说角可以分成哪几类?

是怎样分的?

强调:

钝角大于90°,小于180°

二、动手画角

1.谈话:

你能在纸上画一个60度的角吗?

生尝试画。

2.在小组里说一说,怎样用量角器画角。

3.小结:

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4.试一试。

三、巩固应用

1.巩固角的分类。

想想做做第1、3、5题。

每一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2.巩固画角。

想想做做第6题。

作业:

补充练习。

板书:

锐角<90°

直角=90°

钝角>90°<180°

平角=180°

周角=360°

练习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27页。

教学目标:

1.巩固对各种角的认识,在观察和操作中形成对角和角的大小各种表象。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数学思考能力,培养生活中的数学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线段、射线、直线

练习三1、2题。

第1题让学生充分交流,进一步加深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2题先试画再交流,讨论“只能画一条直线,是怎么回事?

二、复习角

1.加深认识各类角的特征。

练习三4、5题。

第4题生在小组里边操作边交流钟面上分针转动形成的各种角,各是什么角?

分别是多少度?

第5题独立按图折一折,再量一量、填一填,再集体交流反馈。

2.量角。

练习三6、7.

第6题让学生先估计每个角的度数,再实际量一量。

第7题让学生先填写方向,再量任意两个方向之间的夹角。

你能算出任意两个方向之间的夹角的大小吗?

提问:

东和北之间的夹角是几度?

还有哪些方向间的夹角是90度的?

3.画角、拼角。

练习三第8、9题。

第9题鼓励学生用两块三角尺尽可能拼出不同度数的角。

在小组里交流。

三、思考题

独立思考,交流反馈用哪些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可以测量、可以推理计算)

 

怎样滚得远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8-29页。

教学重点:

确定实验的方法,经历实验的过程,得出实验的发现。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实验方法。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验探究问题的过程,积累实践经验。

2.发展探究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体验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实验引入

1.出示教科书第28页的情境图,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意思?

 你还能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2.生活中我们经常利用斜面来达到省力的目的。

你知道斜面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得远一些吗?

(板书课题)

3.怎样才能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解决。

二、展开实验

1.自学课本p28实验要求。

2.演示与地面成30度角的斜面实验。

边演示边交流实验的方法、步骤,注意的问题。

步骤:

(1)搭一搭

(2)滚一滚

(3)量一量

3.四人小组合作完成,明确分工,相互合作,反复实验。

4.谈话:

看一看,圆柱形物体在地面上滚动的距离是不是每次都同样长?

(略有不同)

那么把哪个数据作为在30度的斜面上滚动的长度比较合适?

在小组内讨论?

求平均数,这样可以避免数据的偶然性,使获得的结果更可靠。

5.分组实验。

依次用30度、45度、60度的斜面进行实验并作好记录。

6.你有什么发现?

现在能不能断定45度的斜面物体滚的最远。

还应该怎样继续实验?

7.谈话:

稿科学实验就是不能怕麻烦,有时要经过几百次甚至几千次的实验才能得出结论。

三、实验拓展

阅读你知道吗?

说说生活中还有类似现象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