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西安古城的美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52388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西安古城的美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写西安古城的美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写西安古城的美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写西安古城的美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写西安古城的美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写西安古城的美文.docx

《写西安古城的美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西安古城的美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写西安古城的美文.docx

写西安古城的美文

写西安古城的美文

【篇一:

写西安古城的美文】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安文化底蕴浓厚。

小编收集了描写西安古城的,欢迎阅读。

第一篇:

西安古城我家住在古城西安。

西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这里有许多名胜古迹,市中心的钟鼓楼要算是比较有名的了。

钟鼓楼历史悠久,但如今这里已经改头换面了。

鼓楼前建起了一个大广场。

每天早上,当天上的晨星还未睡醒,广场上已经有几位老人在放风筝。

天边的云朵还没有散开,晨起的鸟儿们已经开始快乐的鸣叫。

中午,太阳高照,一切都苏醒过来,这里便成为古城最为繁华和热闹的地方。

如果遇到阴雨天,钟鼓楼仿佛像仙女搭的塔楼,从天而降,朦朦胧胧的笼罩在雨雾中,好似人间仙境。

晚上就更不用说了,灯火辉煌的广场上出来游玩的人群成群结队,热闹非凡,无论是不是西安人,大家都很喜欢这里,因为这里还有西安最有名的回民小吃一条街,哈,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看得入了迷。

啊,多美的西安,我可爱的家乡!

第二篇:

西安古城今天,我和幺爸和姐姐参观了世界闻名的西安大雁塔。

早上七点钟,我早早的起了床,洗漱完毕后才七点半,我们就出发了。

我们在西安大雁塔前面的北广场下了车,就看见高大雄伟的大雁塔在大慈恩寺内。

我们买了票,进了大门。

导游姐姐就带着我们参观并一路讲解:

大慈恩寺原为隋代无漏寺,唐武德初年废弃。

唐高宗李治作太子时为其母文德皇后追荐冥福,于贞观二十二年(648)重修再建,取名“慈恩”。

寺内大雁塔巍然屹立,高耸入云,是玄奘法师为珍藏经典于唐永徽三年(652)修建。

塔七层,高64.5米,相当于一般楼房的15楼,占地76亩多,虽然千年沧桑,仍然完好无损。

我们先游了右边的钟房和左边的鼓房。

两座房子的高度都一样,大小也一样,还门对着门,就是里面的东西不一样。

钟房里有一口巨大的钟,鼓房里有一个巨大的鼓。

它跟大雁塔比起来矮多了,塔就像是一个大人,这两个房子就像是两个小孩。

我们顺着“青草夹岸”的小路走到了大雁塔下。

我的心开始激动了。

幺爸给我们买了票,他在外边休息,我们就进去了。

进了塔的第一层,我感到一股冷气向我扑来,里面的楼梯太陡了,还非常危险。

我们扶着栏杆往上走,走到第二层看见了许多字画。

我们继续往上走,到了第三层我看见一个大雁塔的模型,这才明白了塔越高每上一层,楼面就越小,所以楼梯越来越窄,我们又继续往上走。

我们到了五楼,都觉得很累了,实在有点不想上楼的感觉。

但是我们在下面说过,谁也不能当狗熊,一定要上到顶楼看个究竟。

我们互相鼓劲,走一走,歇一歇,最后我们还是到了七层。

透过窗户,我看见了北广场上的塑像、碧绿的大树、笔直宽敞的公路,还有古老的建筑。

塔顶的内部有一个太阳形的圆圈,里面有些字组成了一个圆形,那些字是“拜佛前人赞唐僧取经还须游西天”。

这些字的里面又有一个圆圈,这个圆圈里有七个小圆点,我们也看不懂是什么意思。

我们请了一位叔叔帮我和姐姐照了一张相,道谢过后我们就下了塔。

我们和幺爸在一个亭子里汇合了。

接着,我们又去照了相,转了转,就出去了。

今天我真开心呀!

因为我又增长了一点关于祖国名胜古迹的知识,更为中国而骄傲!

第三篇:

西安古城我爱你,古城——西安!

随着时间的推移,改革开放的成就,我出生的这个城市——古城西安,随即跨入了二十一世纪,同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城市换然一新。

站立在古城墙上,西安那清秀迷人的风貌,笔直宽广的油柏马路,林立的高楼大厦,交错而不堵的立交桥,完整而无损的古迹尽收眼底。

还有那环绕城市的一环、二环、三环和绕城高速,风格不同的各种建筑物和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增色不少,颇面而来的新鲜空气沁人肺腑,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瞬间充满了活力。

走在大街上,车辆和行人川流不息,街道两旁都是一排排高大挺直的树木和一幢幢错落有致的高楼;高级商场、豪华门面、名牌老铺和五星级酒店等一个接一个,金银珠宝、高级装饰、精致工艺品等展现在橱窗里,显得琳廊满目;还有那丰富多彩的生活用品和天南海北的各种特色风味小吃随眼可见。

古城墙的护城河、环城公园形成了一道道独特的景象,无论在树荫下、草坪边,还是在别致的石桌石凳旁,有聊天的、纳凉的、看书的,还有年长们吼秦腔和跳舞的。

这一切都展现了古城—西安的人文精神。

入夜,各色的地灯、路灯,还有那高楼大厦的霓虹灯变幻多端,发出五光十色的光芒,点亮了整个古城,一眼望去,真还分不出东南西北方向。

大街小巷灯火通明,小吃街上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最值得我们古城人骄傲的是大雁塔北广场修建了全亚洲最大的音乐动力喷泉,它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前来观赏;还有大雁塔南广场的大唐不夜城以及大唐芙蓉园、曲江遗址公园更是华灯明亮、灿烂辉煌;大唐西市美食街也吸引着前来的游客和美食家。

这一切都向人们乃至全世界展示着中国文化十三朝古都——西安,永不褪色的风采与魅力。

有谁还曾记得西安城以前的交通吗?

公路上的汽车排放出黑烟,总会让人觉得喘不过气来;急促的喇叭声,使人心烦意乱,急躁不安。

而如今,天桥、地铁,“二环四射”的高速公路、高铁和动车都给我们带来了快捷、方便、低碳、环保还实惠;生态绿化、园林绿化及治污减霾等。

这些都实现了我们西安人近些年来的低碳生活梦,更为我们的城市生活心愿增添了许多的色彩。

我爱你,古城——西安!

爱你的美丽而璀璨!

更你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描写西安古城的作文]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

9.

10.

【篇一:

我美丽的古城西安作文】国庆期间,我和爸爸妈妈去了美丽的古城西安,这座城市让我领略到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天,爸爸开着车,我们踏上了往西安之旅的路上。

一路上,我的心情非常激动,路上的风景宜人,让我不知疲倦。

傍晚的时候,我们终于到了,一见到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让我对它充满了好奇。

第二天,导游很早就来了,她今天带我们去陕西历史博物馆,我兴奋极了。

到了历史,博物馆,里面的文物有很多,让我目不瑕接,导游告诉我们,这里面的文物长达100多万年,其中有精美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千姿百态的陶俑,以及汉唐的金银器,壁画。

所以陕西历史博物馆被誉为“华夏珍宝库“这让我又学到了许多知识,增长了见识。

参观完后,我们去吃了好多西北美食,有肉夹馍、羊肉泡馍、臊子面等,太多的美味,让人唇齿留香,回味悠长。

我们还去了国家森林公园骊山,骊山的风景秀丽,还有三十余处驰名中外的文物景点,我们坐索道上山,然后一边下山一边欣赏风景。

导游告诉我们这里曾使女娲“炼石补天“之处,威震天下的秦始皇将他得陵墓建在了骊山脚下,留下了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军阵。

在现代史上,着名的”西安事变“旧址兵谏亭也在这里,。

去了骊山以后,我们还去了华清池,华清池的温泉水日夜流不停,至今还有很多人在这里跑温泉呢!

第三天我们去了威名远扬的秦兵马俑,去参观的人可多了,一进去,我就被这威武的场面震撼了,很多人都驻足观看,合影留恋,看到二千多年前的兵马佣栩栩如生的站在你的面前,感觉自己的思绪一下子就飞回了两千年前,导游告诉我们,里面发掘的铜车马,工艺巧夺天工,连现代人都无法比拟,让我由衷的佩服这些古代人的智慧,更佩服秦始皇这位伟大的皇帝。

我们还参观了皮影戏和剪纸艺术,让我切身感受到了西北人的智慧。

这次旅行让我收获很大,学到了很多知识,西安,这座美丽而厚重的城市,给我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我会把它留在我的记忆中。

【篇二:

我美丽的古城西安作文】你问我人间有多少个天堂,我说不知道。

你问我天上的星星有多少,我说不知道。

你问我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是哪里,我说那就是美丽的西安。

下了火车,一条干净的柏油马路展现在我的眼前。

马路两旁有几个大花坛,花坛里种着月季、紫丁香、牡丹等……城市的中央有许多高大的楼房。

在西安,人们能够品尝到各种美味佳肴,比如红烧鱼肉、鱼香肉丝……这些美味的佳肴可以让旅客们大饱口福,所以人们把西安称作“美食天堂。

西安还是一个旅游胜地,小朋友们最爱去举世闻名的野生动物园,动物园里有凶恶的老虎和豹子,又可爱温柔的小兔子,有珍贵的金丝猴,还有展翅高飞的老鹰……

到了傍晚,西安就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由五颜六色的霓虹灯,一串串灯笼好像在迎接来自五洲四海的游客.

多么美丽的西安啊!

【篇三:

我美丽的古城西安作文】中华文化的代表。

西安有宏伟壮观的秦始皇兵马俑,矗立着钟楼。

西安。

站在台上向坑里望去,一个将古文化特色与现代化魅力结合起来的都市。

在西安的城墙环绕着的是中心内,令人着迷的城市。

[我美丽的古城西安作文]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

9.

10.

从西安回到南方,就一直想写一篇关于西安的。

可是在几经斟选主题,写了十几个开头之后,却总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

第一次知道西安,还是在读书时的历史课本里。

当时,我只知道西安是中国的古都,古称长安,她同北京、南京、洛阳、开封、杭州等并为我国的六大文明古都。

除了知道她的历史悠久之外,对西安,我几乎没有丝毫的感性认识。

去年,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有幸到了那磅礴浑厚、雄视千古的十三朝古都。

漫步西安,就如同走进了一座上下数千年的历史博物馆,绚丽多姿,气象万千的风物名胜尽收眼底,栉次鳞比的现代摩天高楼与古色古香的帝王宫殿、塔楼和谐一身,久远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蓬勃发展的现代气息,让我顿生一种浅薄与渺小。

西安之行,我把她当作一种朝瑾之旅。

在这里,我身感体受中华文明传承的历史脉搏,从中探索历代帝王在这里沿生、发迹的历史。

黄河之水天上来,在黄土高原上一泻千里,奔腾不息。

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挺立着他那睿智的轩昂身躯、默默地注视着着这块由渭河之水激情浸润的帝王之州。

西安之古老历史遥可追溯到而遥远的“青铜时代”。

从公元前十一世纪开始的历史沿革中,自勤劳、朴实、智慧的周族人在这里建立起第一个奴隶制政权开始,先后有十三个王朝的近百个帝王在这里逐鹿霸业,度过了他们充满神奇的激荡岁月和宫廷。

天子之诏从这里频频发出,一代又一代的雄业霸主,用他们的智慧和权术驾驭着一个又一个强大的帝国,在烟波浩翰的历史长河中实现着他们大气磅礴的。

他们把这里当作演绎历史的大舞台,将中国的古典文明一步一步地推向世界文明的极致。

在西安的一年里,我一直在思考着两个问题:

是什么在默默之中给西安带来了如此盛大的荣耀?

是什么引得无数帝王在此竞相折腰?

翻开中国地图直观扫描,陕西是一个极为封闭的地方,东有天堑黄河,西有世界上最大的青藏高原,北面是强烈日光照耀下的黄土高原,南面是巍峨高耸的秦岭、大巴山脉。

这样的一个“四塞之地”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魔力呢?

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向来不什么风水之说,可是按照历史上风水先生的观测:

中原一带的山脉,几乎全部都从关中开始发脉,而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之地恰巧又位于黄河天堑的保护之中,有“处上游以制六合”的地理优势。

这里高居龙首,俯瞰中原,有“天下之脊,中原龙首”之称。

真不知西安是天生福地,还是历史的某种巧合,一个个古代帝王在此建都立国,却无一例外地都兴盛发达了数百年。

看看从这里孕育而出的古代帝王吧,黄帝、周文王、周武王、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他们哪一个不是光彩夺目?

在历史上,他们哪一个不是决定历史的响当当的主角?

——风流西安令中华大地熠熠生辉,光照千古!

在工作之余逛游西安的日子里,我凭吊轩辕黄帝陵,登骊山发思古之幽情,探寻秦始皇兵马俑,上凌云阁,走长安大道,游皇家园林,尽观龙脉锦绣,重温她过去时代的辉煌与绚丽。

我循着历史长河的遗迹追寻,从先人片言只语的叙述中寻找答案。

据史料记载:

战国末年,著名的纵横家苏秦来到关中,曾明确地指出这里乃“天府之地”,是建立霸王之业的绝胜佳地,一再劝说坐拥关中的秦惠王采纳他的连横之计,依此为根据地建立一代霸业,秦自此崛起。

公元前264年,博学多识的一代大儒荀子来到咸阳,当时的丞相范睢问他“入秦有何观感?

”荀子答道:

“秦国形势险要,山林川谷秀美,物产富饶,是形胜也。

”对此,汉王刘邦的谋士张良分析更为透彻。

据说,刘邦消灭了西楚霸王项羽后,曾为定都西安好还是洛阳好而大伤脑筋,群臣对此也是久议不决,刘邦就去征求张良的意见,张良端坐大帐中,侃侃而谈:

“洛阳虽有此固,其中不过百里。

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

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而制诸侯,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刘邦听后,深为所动,于是就决定定都西安。

从此这个提三尺剑取天下的布衣天子,以此为根基,开创了大汉王朝皇皇数百年的基业。

单从我们中国人现在称“汉人”,我们使用的文字称“汉字”来看,其汉韵流风的魅力至今仍显示着经久不衰的巨大影响力。

可是谁又能说,这其中没有西安的一份历史功劳呢?

在稍后的历史长河中,西安为无数的帝王霸主所钟情。

我想古代西安经济上的沃野富饶、军事上退守自如,大概应该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了吧!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我家居四川,特别是对四川的成都犹为熟悉。

我曾仔细地观察过西安人和成都人的眼睛,西安人无论男女,目光显得很深沉,里面透露出与刚毅,就象从地下挖出的秦兵马俑;而成都人的眼睛则不同,成都人的眼睛是水汪汪的,眼珠是顾盼生辉的,就象秀丽的巴山蜀水,里面明显地带有许多灵气。

西安人外表质朴,激情奔放,在西安人流淌的血液里,不乏西北骠悍游牧民族的粗犷、坚韧和天生的野性。

在西安,我曾不止一次地听人把男子称为“楞娃”,把女子称为“婆姨”,也许这称呼确实也鲜明地体现了西安人的特点吧!

在一般人的眼里,西安人多少显得有点傲气,他们曾调侃地把南方人叫“蛮子”,把我们四川人叫“拐子”。

我想,在历史上,西安人作为北方人的优秀代表,他们是有值得骄傲的理由的,不论是他们建立的功业,还是他们孕育出的帝王将相。

我向来认为南方人比北方人聪明,在中国这个尚智弊武的国度里,我认为南方人更应该比北方人有所作为。

可是,在我翻阅了中国的历史演革的相关资料后,我知道我错了。

南方人的那虚无飘渺的小聪明在庄严、敦厚、朴实、魁伟、健硕的北方人面前,根本就是无法相匹抗衡的。

确实,在历史的天平上,论分量,论历史,南方无论哪一个地方都无法和西安相比!

江南从来也没有出现过一个真正统治整个中国的皇帝,即使出现那么一两个皇帝也大多偏安一隅,或闪若流星,转瞬而逝,命运都不是很长久的。

难怪就连对中国人颇有研究的林语堂也说:

“吃大米的南方人,没有福气拱登龙座,只有让那吃馍的北方人来。

”我想,林语堂在写下这些话的时候,一定也是怀着深深的吧?

不,也许里面还包含着许许多多的羡慕呢。

西安人是的,虽然他们生活在陕北贫瘠而深厚的黄土高原上,北风凛冽,风卷大地,但历史的辉煌却一次又一次地把机遇留给了他们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

西安就象一坛保存了千年的老酒,这里山川河流钟神造化,加以历史文化的长期辐射,使得西安的大地上不仅埋葬着无数连城的秦砖汉瓦和帝王将相的尸骨,而且还为中华民族贡献出了数不清的杰出人才:

黄帝、秦始皇、汉刘邦、李世民、武则天……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了不起的历史人物,西安的天空永远都不会。

溢光流彩的西安,给我留下了梦幻般迷人的追忆,在西安生活的一年时间里,不仅使我领略了西安悠久文明的历史,结识了不少激昂刚健、质朴奔放、温柔贤淑、外秀内刚的西安男,而且西安在艺术上所展现出来的奇光异彩也令我大开眼界。

西安是王权霸业之地,西安的上空更是充满了艺术的灵光。

有人说,要想了解一个地方人文精神的深层状态,想真切地体验一下这个地方人们深处最隐藏的真实,最好的方式就是亲自去听一听那些土生土长的音乐。

从历史上看,汉民族整体上是一个缺乏艺术独创性的民族,汉族留下来的传统乐器和乐曲舞蹈也是很少的,在汉族地区所流行的乐器、乐舞也几乎都是从西域少数民族那里移传过来的。

但是西安却是个例外,由于她所处的东西方交汇的独特地理位置,注定了她必定是西域艺术最先染指的地区之一。

西安的音乐舞蹈是各具特色的,筑之郁沉,信天游之悠美,安塞腰鼓之壮美,戏剧秦腔之优雅,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无不显示着西安人对生活的饱满激情和阳刚之美。

说到筑,西安有击筑高手高渐离,他在易水河畔击筑送荆轲的悲壮场面,令许多英雄豪杰扼腕长叹。

就连一代雄主刘邦也曾被筑的慷慨激昂所感染。

公元前202年,刘邦做了皇帝,锦衣返回当年做泗水亭长的时,回想铁马金戈,风云游荡的军旅生涯,禁不住涕泪涟涟,在筑的击节下唱出了那首留名千古的楚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返故乡,安得猛土兮守四方。

”且不论刘邦此时的如何,单就这诗的韵味来看,筑确实是很能表达西安人里那份深沉的的。

西安人天性随意,心灵深处沉淀着旷久的野性和热情,就是走在田间小道上,他们也能从中发现舒解心意的艺术表现形式。

信天游就是其中一束灿烂的火源。

他们把《诗经》里赋、比、兴的手法加以剪裁简化,用返朴归真的艺术形式,在空荡辽阔的黄土高原上放开嗓门就那么一吼,就会产生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感染力。

至于安塞腰鼓,在此我不想多述。

曾记得1990年北京亚运会安塞腰鼓大出风头,春节联欢晚会上,“威风锣鼓”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就这么一群身穿白褂子、头缠白头巾、手持大红旗的鼓手一阵惊天动地意气风发的演奏,就足以让人叹为观止了。

每当看到这种表演,听到这种振耳发聩的鼓音,我都激动不已。

这种鲜活的激情,这种对人的深层触摸,这种万古不竭的力量,我想,除了生活在黄土高原上激情澎湃的西安人之外,大概是再也无人能与之相提并论了吧!

忘记了哪位外国人曾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西安人把他们的和、热情和奔放,同样也凝固在了她那宏大无比的建筑上。

西安城可以说是这种艺术的典型代表,她昭示着一种罕见的文化现象,反映了一个东方泱泱大国金光四射的磅礴与辉煌。

在唐诗中有“长安百万家”的诗句,据史料记载唐代的西安城面积为84平方公里,是现在西安城的5倍,当时被欧洲描述为人心目中像天堂一样富丽堂皇和繁荣的拜占庭、威尼斯、佛罗伦萨与之相比,简直就是弹丸之地。

古代西安就象金光闪射的显赫皇冠一样象征了东方帝国王朝的宏大气象和精神气度,她令当时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都城都黯然失色。

也许是古代西安太繁华、太富庶了,她引得无数帝王神魂颠倒,梦想永享荣华富贵,他们在巨大华美的神明台上梦想着仙人指点,长生不老,有的甚至不惜巨力,派人飘洋过海寻找长生不死不药。

但是历史是公正的,人之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不容抵抗,“长生不老之药”不仅没能使他们长命永世,却恰恰被贻误了他们的卿卿性命。

这不能说不是历史给这些帝王们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西安的历史太浓厚太沉重,西安的大手笔太丰富太博大,随便列举一个地方,其硕大巍峨的光辉几乎都能照亮整个世界。

行走在西安的巷道路旁,稍不小心,就可能会踩上一块记载着中华文明悠远历史的秦砖汉瓦;西安的风景名胜也太多——兵马俑、华清池、大雁塔、兴庆宫、凌云阁、曲江池、芙蓉园、乐游原、大明宫……数不尽数,书不尽书,让我在西安的那段时间里,无论在感官上,还是在精神上,我都获得了极大的。

前几年,贾平凹的一部《废都》曾在全国炒得沸沸扬扬。

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西安在风流独步了大约一千多年的时间之后,光艳夺目的关中帝王之都随着大唐荣光的消褪变得愈发老态龙钟,其具有世界主义精神气象的蓬勃朝气也渐渐暗淡下去了。

西安人的那种傲慢与尊贵在家道没落中也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地滋长了些许的惆怅和失落,表现在精神文化上,则是对久往历史的深深依恋和中的痞化与不恭。

《废都》也好,《废墟》也罢,西安的辉煌恐怕只有珍存在西安人的历史记忆里了。

在即将离开西安的前几天,我刻意登上西安的古城墙,蓦然回首苍烟落日下的长安,虽然其仍不失那种磅礴与大气,但其富丽壮观的景象,已远非盛唐帝都之气象。

穿过历史深邃的时空长廊、俯身拾起几块陈旧的画像石,关中的一切无不给人以美人迟暮之感。

写到这里,我觉得有一个诗人的名字我不得不提起——他就是唐代仙才幽迷的大诗人李商隐,他在当年登上乐游原眺望唐长安盛况空前的伟大气象时,曾给我们留下了四句平淡的诗句: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抚今追昔,李商隐的这几句看似平淡的吟唱,仿佛冥冥之中对西安的气数和盛唐帝国的万事万物作了某种的暗示。

也许这就是人们所常说的历史游戏和文明变更的轮回吧!

昔日那个万商云集,世人朝拜尊养的经济文化圣地——西安,在历史的暮色中渐渐褪却了荣光,她留在西安人心头的是沉甸甸的惆怅和无可奈何的喟叹,然而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新的西安城因其便利的交通枢纽地位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我想,再过苦干年,西安依旧会重温先人的伟大与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