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题讲析附练习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48349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6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题讲析附练习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题讲析附练习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题讲析附练习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题讲析附练习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题讲析附练习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题讲析附练习及答案解析.docx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题讲析附练习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题讲析附练习及答案解析.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题讲析附练习及答案解析.docx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题讲析附练习及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题讲析

(附练习及答案解析)

1.熟知诗歌鉴赏选择题“4大设误角度”“3大解题步骤”

[诗歌鉴赏选择题“4大设误角度”]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4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在一定程度上选择题不仅降低了诗歌鉴赏题目的解答难度,而且间接降低了诗歌的阅读难度,解决了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

[典例剖析]

[例1]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赴洛道中作

陆 机①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振策陟崇丘,案辔②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注】 ①陆机:

西晋文学家。

出身东吴名门,东吴灭亡后退居家乡,闭门勤学,后被迫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洛阳。

②案辔:

案,同“按”。

按辔,扣紧驭马的缰绳,使马慢步行走。

下列有关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紧扣诗题,概括写自己“远游”历经了艰辛的跋涉。

B.“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写诗人行程的风尘仆仆,流露出漫漫行程之后的释然。

C.“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采用互文手法,写出了朝夕均不能排遣的孤独和忧伤。

D.“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句用“悲”来修饰“风”,突出诗人情感中的孤寂和落寞。

E.全诗写赴洛途中所见,借嵩岩、悲风、清露、明月等来表达身在旅途的独特感受。

【解题流程】

设误角度:

情感分析不当、技巧确认不准

分析:

B项,情感分析不当(无中生有)。

诗人风尘仆仆,行于高山莽原之中,并没有“释然”之情,只有孤独和忧愁。

C项,技巧确认不准。

“互文”错误,应是“朝”“夕”对比,两相呼应。

【答案】 BC

[例2] (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 ①清禁:

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

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

“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

”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

“彼李揆,安肯来邪?

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解题流程】

设误角度:

情感分析不当(曲解文意)

分析:

尾联表达了苏轼对子由出使时人身安全的担忧,怕他被契丹君主扣留,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B、D两项都表达苏氏兄弟恭谦的意思,违背了诗的本意。

【答案】 BD

[例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还山宅

杨师道

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

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

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①。

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

依然此泉路,犹是昔烟霞。

【注】 ①槎:

读chá,指小舟。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中“徙倚”意为徘徊流连,“玩年华”是指尽情享受美好春光。

B.第二联描写了暮春的衰败景象:

芳草弥漫,空山寂静,落花飘零。

C.第三联写轻风吹拂垂藤扫过幽石,横卧的柳枝挡住了前行的小舟。

D.本诗第二、三联对仗尤为巧妙,既有上下句对仗,又有句内对仗。

E.第五联诗人想象回到山宅之后,看到烟霞如昔,再次突出了“还”字。

【解题流程】

设误角度:

形象特点概括不当、表达技巧确认不准

分析:

B项,形象特点概括不当。

“衰败景象”与全诗意境不符;E项,表达技巧确认不准。

不是“想象”,是诗人回到山宅之后,所经泉路依旧,看到烟霞如昔,这些都是诗人熟悉的旧时风景,再次突出了“还”字。

【答案】 BE

[例4]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泊扬子津

祖 咏

才入维扬郡,乡关此路遥。

林藏初过雨,风退欲归潮。

江火明沙岸,云帆碍浦桥。

客衣今日薄,寒气近来饶。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的“才”与“遥”呼应,才入扬州,就感到乡关已远;入题即抒发浓重的离情,简洁明快,调动了读者的情绪,起法高妙。

B.颔联抓住雨霁初晴的特征:

上句写雨后初晴,两岸的树木郁郁葱葱,一片苍翠;下句写雨后风起,为结句的“寒气”作了铺垫。

C.颈联由“明沙岸”引出下句“云帆碍浦桥”,一个“碍”字形象地写出了浦桥阻碍了诗人远眺家乡的视线,体现出诗人悲凉的情怀。

D.尾联的主要意思是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诗人枯坐舟中,衣衫单薄,更觉雨后的江风寒气侵入肌骨,不胜其寒。

E.尾联的“客衣”点明了游子身份,“薄”写出诗人生活的困窘;“客衣”之“薄”与“寒气”之“饶”形成了对比,细腻地表达了诗人韶光易逝的悲凉之感。

【解题流程】

设误角度:

语言鉴赏不当、情感分析不准

分析:

C项,属语言鉴赏不当(曲解文意)。

“碍”字形容船多造成的拥挤感,刻画出码头处于水运交通枢纽地位的特征,而非选项所述;E项,属情感分析不准,无中生有。

“韶光易逝”的情感在尾联没有体现。

【答案】 CE

[对点即时训练]

1.(2017·佛山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高观国①

旆②拂西风,客应星汉③,行参玉节征鞍。

缓带轻裘,争看盛世衣冠。

吟倦西湖风月,去看北塞关山。

过离宫禾黍,故垒烟尘,有泪应弹。

文章俊伟,颖露囊锥④,名动万里呼韩⑤。

知素有、平戎手段,小试何难。

情寄吴梅香冷,梦随陇雁霜寒⑥。

立勋未晚,归来依旧,酒社诗坛。

【注】 ①高观国:

南宋词人。

开禧元年(1205)七月,史达祖随李壁使金祝贺金主完颜璟的生辰。

吟社词友为他送行,其好友高观国写下本词赠之。

②旆:

古代旗末状如燕尾的垂毓,此泛指旌旗。

③客应星汉:

借用“乘槎上天河”典故喻指出使。

④颖露囊锥:

用毛遂“锥处囊中”之典。

⑤呼韩:

即汉呼韩邪单于,这里指金主。

⑥寄梅句用陆凯自江南寄梅花给范晔的典故,梦雁句用梁简文帝《赋得陇坻雁初飞》“相思不得反,且寄别书归”句意。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旆拂西风……盛世衣冠”用旌旗、“玉节征鞍”“缓带轻裘”等意象极力渲染了出使场面的宏大非凡,表现了南宋统治者的腐朽奢侈。

B.“吟倦……关山”句视野开阔,意境高远。

词人猜想,西湖边的吟咏作诗,已令友人产生缕缕倦意,正好趁此行一睹北边边塞的关山。

 

C.“过离宫……泪应弹”承接前句“看北塞关山”,虚写友人出使路上的所见所感,“离宫禾黍”“故垒烟尘”为已废弃的故国宫苑和堡垒工事。

D.“文章……何难”赞扬了史达祖的才能,预示了史达祖能完成任务。

“知素有、平戎手段,小试何难”可看出史达祖准备借此次出使消灭金国。

E.“情寄……霜寒”虽连用典故,但并不晦涩,读者即使不知所引典故,也可从“情寄”“梦随”处领会诗意,收到了言简意丰的表达效果。

AD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项,“旆拂西风,客应星汉,行参玉节征鞍”确实渲染了出使场面的宏大非凡,因为依据注释,此次词人的友人也跟随出使,词人作此词赠别,意在肯定此次出使的意义与价值,而不是借出使场面讽刺南宋统治者。

同时,下文的“争看”主语应是百姓,百姓争先恐后地围观出使的队伍,可见此次出使是得民心的,可知作者也并非借机讽刺当朝统治者。

此处曲解文意。

D项,“知素有、平戎手段,小试何难”只是暗示了史达祖此次出使实际上还有“借此窥察敌情,为北伐战争作准备”的任务。

达祖平戎手段很多,此次小试更无难处,所以不仅可以完成出使使命,还可以为北伐做好侦察工作。

“借此次出使消灭金国”,过于夸张了。

]

(2)作者借本词表达了哪些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抓住词中关键词句分析词人情感。

如“过离宫禾黍,故垒烟尘,有泪应弹”表达词人伤悼故国之情;“文章俊伟,颖露囊锥”则借用毛遂自荐的典故,表达对友人文才武略的盛赞之情;“立勋未晚,归来依旧”表达词人对国家未来的自信豪迈之情;“情寄吴梅香冷,梦随陇雁霜寒”两句化用两典,表意委婉缠绵,富有韵味,而深挚的友情尽在其中。

【答案】 ①伤悼故国之情,作者设想友人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看到故国荒凉破败,故垒布满烟尘,也抒写了自己的伤悼故国之情;②对友人文才武略的盛赞之情,词中借用毛遂自荐的典故,暗示友人是有才之人,同时也直接评价友人文采斐然,且素有平戎之才;③词人对国家未来的自信豪迈之情,友人名动金国,说明南宋并不缺乏才俊,同时“立勋未晚”也洋溢着个人建立功业、国家必有未来的自信与豪迈;④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借用典故,设想友人到达金国时,作者将从江南寄梅花以表思念,也希望友人能捎回书信以慰相思之情。

(每点2分,观点1分,分析1分。

答出三点即可)

2.(2017·南昌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故 都

[唐]韩偓①

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

塞雁已侵池籞②宿,宫鸦犹恋女墙啼。

天涯烈士空垂涕,地下强魂必噬脐③。

掩鼻计④成终不觉,冯

⑤无路学鸣鸡。

【注】 ①韩偓:

唐昭宗时任职翰林学士,甚得亲信。

后受权臣朱温忌恨,终被贬逐出朝。

这首诗是他在外地听到迁都的消息后写成的。

②池籞(yù):

指宫庭中的池塘。

③噬脐:

以人不能咬到自己的肚脐比喻追悔不及。

④掩鼻计:

楚王夫人郑袖用“掩鼻之计”除去楚王新得宠的美人。

⑤冯

孟尝君之门客,因学鸡鸣而使孟尝君脱身。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开头两联展开作者所见故都冷落的画面。

荒草、塞雁、宫鸦等旧城景物,表现了故都物是人非的变化,给作品笼罩了一层凄迷的气氛。

B.前两联写景点面结合。

首联取景浑融概括,颔联描写细致传神。

作者将感慨苍凉的意境融入芊丽清新的词句中,悲而能婉,柔中带刚。

C.第三联正面抒情。

“烈士”是作者自称,诗人抚今追昔,心中悲愤难抑。

“垂涕”而又加一“空”字,就把这种心理表达得十分真切。

D.“地下强魂必噬脐”,写宰相崔胤引进朱温的兵力,结果使唐王朝覆亡,自己也遭杀戮这一史实。

此句指崔胤泉下有知,定将悔恨莫及。

E.尾联用典。

后一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希望解救君主脱离困境的决心,与“冯

无路”形成对比。

“终不觉”“无路”蕴含强烈的感情色彩。

AE [A项,“作者所见”错,这些景物都是“遥想”的。

“塞雁”也非宫中旧景。

E项,后一句诗人以“冯

”自比,表达了自己没有解救君主脱离困境的无奈。

]

(2)全诗表达出了作者哪些复杂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从诗中的意象、情感词和典故入手,体会作者的情感。

“草萋萋”“塞雁”“宫鸦”等意象表现了长安城的衰败,情感词“空垂涕”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哀痛之情。

尾联用典“掩鼻计成”借指朱温伪装效忠唐王朝,用阴谋夺取天下,表达诗人对朱温的愤慨;用典“冯

无路”慨叹自己没有像孟尝君的门客那样设计解救君主脱离困境的办法。

由注释①可知,诗人有被贬逐出朝的愤慨和对故国的眷恋之情。

【答案】 ①慨叹国家将亡的哀痛之情。

如“草萋萋”“塞雁”“宫鸦”“空垂涕”。

②对劫国者(朱温)阴谋夺天下的愤慨之情,如用典“掩鼻计成”。

③自己远在天涯无法使昭宗皇帝脱险的无奈之情,如用典“冯

无路”。

④自己遭排挤出京,报国无路的愤激之情。

⑤对唐王朝的忠诚及对故国的眷恋之情。

(答出三点,并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即可给满分)

[突破诗歌鉴赏选择题“3步骤”]

步骤一:

读懂诗歌。

疏通诗意,读懂诗歌,理解诗歌中的“景”和“情”,是做诗歌选择题的前提。

步骤二:

逐一比对。

逐项将选项与相关诗句对照,结合学过的诗歌鉴赏相关知识,聚焦比对,找出选项中的确切根据或确切错误点。

步骤三:

综合比较。

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根据排除法确定符合要求的答案。

[典例剖析]

[例5] (2017·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 ①元九、李二十:

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

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②长恨:

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③秦吟:

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

雅正的诗篇。

④伏:

服气。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解题流程】

步骤一:

读懂诗歌

一篇《长恨歌》多么有文采风情,十首《秦中吟》则是匡时济世的正声。

常常被元稹学去了我诗中的格律,李绅也不得不佩服我的歌行。

世间的富贵我大概没有缘分,身后文章才会使我留下声名。

别笑我气粗,满口大话,新编的十五卷诗集已经完成。

A项

根据平时积淀及注释②③与选项比对

分析正确

B项

“每被老元偷格律”中“老元”即元稹,“偷”是“学习、模仿”之意。

分析正确

C项

称李绅为“短李”既是朋友之间的戏言,也表现了李、白二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

“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表述错误

步骤二:

逐一比对

D项

“身后文章合有名”意思是看来只有身后的文名聊可自慰了。

这里虽有诗人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

“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不合文意

E项

最后两句诗人更以故作自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完成后的得意心情。

分析正确

步骤三:

综合比较

题干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两项,综合比较选项,得出答案。

【答案】 CD

[对点即时训练]

3.(2017·郑州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行香子

赵 鼎

草色芊绵,雨点阑斑。

糁飞花、还是春残。

天涯万里,海上三年。

试倚危楼,将远恨,卷帘看。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

谩凝眸、老泪凄然。

山禽飞去,榕叶生寒。

到黄昏也,独自个,尚凭阑。

【注】 1138年,面对金国的进攻,南宋大臣多主张割地求和;赵鼎坚决反对,遭到秦桧忌恨。

秦桧做宰相后,将他一贬再贬,最后流放到吉阳军(今海南三亚)。

赵鼎最终绝食而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草色芊绵,雨点阑斑”描写了草木繁密茂盛、小雨淅沥的景色,作者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

B.“天涯万里,海上三年”概括了作者被贬谪到海南的三年生活,万里之遥,三年之久,语甚沉痛。

C.“举头见日,不见长安”中的“长安”实际上是指南宋的都城临安,这是作者的一种委婉的说法。

D.“谩凝眸”是说枉自定睛远望,不能慰己老怀,所以紧跟着的就是“老泪凄然”,表现了被贬谪的愁绪。

E.“山禽飞去,榕叶生寒”描写了作者凭栏远眺所见的景色,山鸟飞去,榕叶生在寒冷的环境之中。

AE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项,“以乐景衬哀情”错误,词中的“草色芊绵,雨点阑斑”不是乐景。

E项,“榕叶生在寒冷的环境之中”错误,“生寒”的意思是绿色的榕叶让作者内心升起寒意,身感悲凉。

]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联系注释及关键词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注释交代了词人被一贬再贬,最后被流放到吉阳军的背景。

“天涯万里,海上三年”概括了被贬谪到海南的三年生活,万里之遥,三年之久,语甚沉痛。

“谩凝眸、老泪凄然”七个字直抒胸臆,将内心的孤独凄凉、落寞悲伤之情倾泻而出。

“试倚危楼,将远恨”两句写词人倚着高楼,带着思远之恨,饱含了对权奸的愤怒之情。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中“长安”是指南宋的首都临安,在此写出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贞。

【答案】 作者以“天涯万里,海上三年”“谩凝眸、老泪凄然”等抒发被长期贬谪海上的孤独、落寞。

(2分)“试倚危楼,将远恨”饱含了对权奸的愤怒之情。

(2分)“举头见日,不见长安”和“尚凭阑”等写出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贞和怀才不遇之情。

(2分)

4.(2017·石家庄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虞美人

雨后同干誉、才卿置酒来禽花下作①

叶梦得

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

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罥②晴空。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

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注】 ①干誉、才卿:

皆叶梦得友人。

来禽:

林檎别名,南方称花红,北方称沙果。

②罥(juàn):

缠绕。

(1)下列对本词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上片写一场风雨过后,落花无数,清晨天气转晴,庭院中半是残花,只有游丝飘荡,写得富有层次,意境凄清迷蒙。

B.上片写景的重点从时间上来看是在清晨,即“晓来”之际,是实写;而前两句是回忆昨日风雨落花的景象,是虚写。

C.“落花”两句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一个“舞”字,写出落花随风飘舞的景象,一个“送”字,赋予落花人的情态,创意新奇。

D.词的最后两句表面上是在用“我亦多情”劝慰美人不必悲伤,实际上表达了词人与情人分别时内心的伤感与无奈。

E.全词既有“落花、风雨”的哀景,又有“游丝千丈罥晴空”的高旷清新,婉约中有豪放之气,颇得东坡婉约词之妙。

AD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项,“游丝”指的是天上的云丝,意境不是凄清迷蒙。

D项,“实际上表达了词人与情人分别时内心的伤感与无奈”错,此处为词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

]

(2)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请结合全词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抓住意象和情感词分析词人情感。

借“落花”“残红”等意象表达惜花伤春之情,借“游丝千丈”“晴空”表达对雨后初晴美景的喜爱。

“携手”“更尽杯中酒”表达出与朋友聚饮的喜悦,“无奈”透出宴终人散的伤感。

【答案】 ①惜花伤春的情怀。

上片前几句写风雨摧残落花,透出伤春之情。

②对雨后初晴美景的喜爱。

雨后初晴,天空云丝飘荡,更显晴空辽阔高旷,乐景写乐情。

③与朋友聚饮的喜悦。

雨后初晴,词人花下置酒,殷勤劝酒。

④宴终人散的伤感。

最后两句借劝慰美人,委婉地说出了“酒阑”之后曲终人散的伤感。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意思对即可。

2.熟记“4类答题模板”,突破鉴赏瓶颈

一、“形象类”答题模板

1.人物形象、事物形象

这首诗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个(群)(  )的形象。

(步骤①)诗歌中(  )句写了(  ),表现了(  );(  )句写了(  ),表现了(  )。

(步骤②)诗人通过塑造(  ),抒发(表现)了诗人(主人公)(  )的情感(态度、情操等)。

(步骤③)

[典例剖析]

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模板演示

  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因丈夫久出未归而百无聊赖、日见憔悴的思妇形象。

(步骤①)诗歌的前两句写出妻子因为丈夫外出,内心空虚,无心劳作。

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地减弱其清辉,渐变为缺月。

(步骤②)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

(步骤③)

[应用体验]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梅 村①

[清]吴伟业

枳篱②茅舍掩苍苔,乞竹分花手自栽。

不好诣人贪客过,惯迟作答爱书来。

闲窗听雨摊书卷,独树看云上啸台③。

桑落酒④香卢橘美,钓船斜系草堂开。

【注】 ①梅村:

诗人别墅名字。

②枳(zhǐ)篱:

由枳树密植而成的篱笆。

枳,多刺灌木。

③啸台:

东晋江微《陈留志》“阮嗣宗善啸,声与琴谐,陈留有阮公啸台”,这里泛用作登台典故。

④桑落酒:

刘绩《霏雪录》“河东桑落坊有井,每至桑落时,取水酿酒”,故名桑落酒。

请结合诗歌颔联,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歌颔联塑造了一位清高而又不甘寂寞的诗人形象。

(2分)(步骤①)颔联中诗人不好拜访别人、惯于较迟地答复对方的来信,体现出诗人懒于(拙于)应酬世俗杂务的清高孤傲的一面,但诗人内心并未死气沉沉,他非常向往别人来拜访自己,渴望友人送来书信,则体现出诗人不甘寂寞、期盼知音的另一面。

(4分)(步骤②③)

2.意境(意象)型

这首诗借(  )等意象,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步骤①)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步骤②)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步骤③)

附:

意境相关术语

类型

术语

活泼、热烈、繁华、喧闹

恬静、幽静、宁静、静谧、恬淡、澄清

悲凉、孤寂、清冷、凄凉、萧瑟、幽远

壮阔、壮丽、空旷、高远、清远、雄浑

优美、明丽、清新、自然、质朴

[典例剖析]

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度破讷沙①二首(其二)

李 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 ①破讷沙:

沙漠名。

②鹈泉:

泉水名。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