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道家管理思想.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4776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讲 道家管理思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四讲 道家管理思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四讲 道家管理思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四讲 道家管理思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四讲 道家管理思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讲 道家管理思想.docx

《第四讲 道家管理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讲 道家管理思想.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讲 道家管理思想.docx

第四讲道家管理思想

第三讲道家管理思想

第一节道家简说

一、道家思想的影响

1、治国:

无为而治的政治哲学

■汉文帝运用老子的“三宝”原则恢复国家元气,开创“文景之治”

■唐玄宗无为开创“开元盛世”

■康熙皇帝尊黄老之学,开创“康乾盛世”

2、立身处世:

任自然的人生哲学

功成、名遂、身退

■范蠡退隐

■郭子仪“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曾国藩:

“低头一拜图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

二、道家思想的特点

■顺其自然

■道家学说为一大否定

“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

■“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纪晓岚语)

三、道家代表人物

■老子:

《老子》(《道德经》)

■庄子:

《庄子》(《南华经》)

■列子:

《列子》(《冲虚经》)

第二节老子的管理思想

■《道德经》是中国哲学的元典,是用诗的语言写就的五千言的哲学著作,极其精练地阐述了宇宙、人生、事业中深涵的玄妙之道、规律、原则、方法、智慧等。

■我中国真正之哲学,不可云不始于老子也。

”——王国维

•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鲁迅

■道家哲学乃所以说明中国民族性中孔子所不能满足之一面。

一个民族常有一种天然的浪漫思想,与天然的经典风尚,个人亦然。

道家哲学为中国思想之浪漫派,孔教则为中国思想之经典派。

确实,道教是自始至终罗曼斯的:

第一,他主张重返自然,因而逃遁这个世界;并反抗狡夺自然之性而负重累的孔教文化;其次,他主张田野风的生活、文学、艺术,并祟拜原始的淳朴;第三,他代表奇幻的世界,加缀之以稚气的质朴的“天地开辟”之神话。

林语堂:

《老子的智慧》,时代文艺出版社,1988年,第2页。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居周之久,见周之衰,迺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

“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迺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老子的管理思想

■道法自然:

管理的根本原则

■无为而治:

管理的基本方法

■有无相生:

管理的辩证思维

■为而不争:

管理的策略艺术

■欲望适度:

管理者的自我修炼

一、道法自然

老子之“道”: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之德:

“道生之,德蓄之。

”《老子·51章》

道是万物的总根源,德是道在万物中的体现。

■老子提出,道作为天地万物的本源。

¡°道¡±不依赖于人们的主观意识而客观存在,叫做¡°自然无为¡±。

¡°德¡±则是万物体现¡°道¡±的自然本性和表现。

当深刻的体悟到道以后,一个人就能学会道中所蕴藏的¡°德¡±。

■道是如何生成宇宙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道衍生出阴阳二气,阴阳交合,化生万物。

■这是在五行之外发展起来的另一幅宇宙构成图式。

道法自然,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25章》

■大禹治水

■庖丁解牛

■厨师给梁惠王宰牛。

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

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

“嘻,好啊!

(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都江堰水利工程

v主体工程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外江仍寻原流。

v在分水堰与离堆之间修建溢洪道流入外江,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弯道,江水形成环流。

■阿斯旺大坝一改尼罗河泛滥性灌溉为可调节的人工灌溉,从此埃及结束了依赖尼罗河自然泛滥进行耕种的历史。

■阿斯旺大坝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沿河流域可耕地的土质肥力持续下降,尼罗河两岸出现了土壤盐碱化,尼罗河出海口处海岸线内退。

 

■道的最根本的特点是自然无为。

老子说:

“道法自然”。

■既然道是宇宙和社会的本原,道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人类社会与自然都是按内在的演变规律而自然发展的。

■人的所作所为就是要按这个规律去办,要合乎自然。

这就是无为。

二、无为而治

1、什么是无为而治?

诸葛亮的亲力亲为

“食少事烦,岂能久乎”

管理者事必躬亲、实现治理是值得提倡的吗?

■无为是什么都不做吗?

宋徽宗的消极无为

■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无为而治即顺应自然行事而达到无所不为的效果。

■无为而无不为之精义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老子·第2章》

■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通过无为的手段实现有为,是一种管理的艺术。

■管理过程:

无为就是顺应客观规律,无为而无不为,上无为而下有为。

■领导者品质:

无为就是无私无欲,居下守贱,不自我夸耀,不自以为是。

■人和自然的关系:

无为就是尊重客观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2、老子的政治主张

第一、反对法令滋彰,反对礼教。

■反对法令滋彰。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民不畏威”,“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反对以礼教作为治国手段。

“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绝圣弃知”,“绝仁弃义”.

第二、¡°无为¡±的原则对君主提出了的要求。

老子: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功成事遂,百姓皆为我自然"

■老子把领导者分为四类并加以比较:

■太上不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3、管理启示

(1)管理者无为,行“不言之教”

■呆若木鸡的真谛《庄子.达生》

■古代,有一位专门训练斗鸡的名手叫纪消子。

一天,君王让他代为训练一只斗鸡,10天过后,君王询问训练情况:

“进展如何?

是否近日可用?

”纪消子立刻回答道:

“时机尚未成熟,它杀气腾腾,一上场即横冲直撞。

”又过了10天,君王再度询问,但纪消子还是回答说:

“不成!

它只要一听到斗鸡的叫声,便马上斗志昂扬,无法控制自如。

”又过了10天,君王又来询问此事,说:

“怎样了?

现在该可以了吧!

”纪消子仍然摇头,说:

“还不行,它只要看见斗鸡的身影,便立刻来势凶凶,火爆蛮斗。

”最后10天很快过去了。

君王走到纪消子面前时,终于得到了纪消子满意的答复:

“大功告成!

如今它置身竞技场,不论其他的斗鸡如何挑其怒气,扇其斗志,它都如木鸡一样,无动于衷。

这就是内心充满‘德行'的证据。

现在,无论什么样的斗鸡遇见它,莫不落荒而逃。

■日本木鸡会

■在领导心理学中,人们把呆若“木鸡”的领导所产生的巨大吸引力、感召力从而使下属产生认同感、遵从感的现象,称之为木鸡效应。

(2)管理者不扰民、不贪功

■管理者不扰民

■《老子》说: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司马迁: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赵简子放鸟

■战国时,邯郸人每到元旦就上山捉斑鸠送到赵简子府上,然后赵简子就赏给他们很多银子。

有个在赵简子家作客的人见了很奇怪,便问:

“为什么要把这些斑鸠捉回来?

”简子答道:

“你难道不知道吗?

每一个小生命都是宝贵的啊!

元旦那天,我要把他们都放回树林去,表示对生灵的爱护。

■客人听了大笑:

“这是爱护生灵的办法吗?

老百姓知道您要放生,献上斑鸠有赏,都争着去捉斑鸠。

有的用铁夹,有的用箭射。

虽然也可活捉一些,但死的也不少。

如果您真的可怜这些小生命,还不如下个通令,禁止捕捉斑鸠。

否则捉了又放,您的恩德远抵不上罪过呢。

掣肘的典故

■宓子贱(孔子的弟子)治理亶父,担心鲁君听信小人而使自己的政治主张得不到推行,将辞别而去时,请求与鲁君平素亲近的两名官吏,跟他自己同去。

到达亶父,城里的官员都来参拜。

宓子贱命令两个官员作记录。

官员刚刚记录,宓子贱在旁时常拉扯他们的胳膊肘,官员记录不好,于是宓子贱对此很生气。

官员对此不安,请求辞职回去。

宓子贱说:

¡°你们记录得不好,你们赶紧回去吧!

¡±两位官员回去,秉报鲁君说:

¡°无法替宓子贱作书记工作。

¡±鲁君问:

¡°什么缘故?

¡±官员答道:

¡°宓子命令为臣记录,又时常牵引为臣的肘部,记录不好(他)很愤怒,官员都取笑宓子。

这是导致我们二人要辞别而离开(他)的原因啊。

¡±鲁君长长地叹息道:

¡°宓子以此规劝我的过失啊。

我扰乱宓子的工作,而令宓子不能够推行他的政治主张。

如果不是你们两人,我几乎犯错误。

¡±

■于是打发亲信,到亶父去传达旨意,告诉宓子贱说:

¡°从现在开始,亶父不是我国君所管,归你管了。

有利于亶父的治理办法,你自己决定实施吧,每五年向我报告治理亶父的要点。

¡±宓子贱恭恭敬敬的答应了,这才得以在亶父实行自己的主张。

■管理者不贪功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老子·六十六章》

■《淮南子¡¤原道训》:

¡°无为为之而合于道¡±。

■海尔应像海,唯有海能以博大的胸怀纳百川而不嫌其细流;容污浊且能净化为碧水。

正如此,才有滚滚长江、浊浊黄河、涓涓细流,不惜百折千回,争先恐后,投奔而来。

汇成碧波浩淼、万世不竭、无与伦比的壮观!

——张瑞敏:

《海尔是海》

陈平无为而治

■陈平晚年时被汉文帝任命为丞相。

一天,文帝召见陈平和另一位丞相周勃,文帝首先问周勃:

“你经手裁决的事件,一年约有多少件?

”周勃回答:

“臣不肖,对这不清楚。

”文帝又问:

“那么国库一年的收支大概有多少?

”周勃也答不出。

文帝见周勃身为丞相,一问三不知,面有不悦,周勃吓得汗流浃背。

■汉文帝拿同样问题问陈平,陈平答:

“这些问题,我得问有关负责人才能知道。

”文帝接着问:

“谁是负责人呢?

”陈平回答:

“裁判事件的负责人是司法大臣,国库收支的负责人是财政大臣。

”汉文帝接着又问:

“所有的事都有人负责,那么丞相干什么呢?

”陈平不慌不忙答道:

“丞相要使百姓各得其所,对外须镇抚四方蛮夷与诸候,对内要督促所有官员做好份内工作。

”陈平的这番话让汉文帝深表赞同。

■曹操征乌桓而功成弗居

■领导人不扰民、不贪功,调动下属积极性,让他们主动自发的把工作做好。

■“无为”思想在管理中取得了富有成效的验证:

■美国贝尔实验室以“无为”思想指导科研:

■贝尔实验室负责人陈煜德博士办公室里挂着一张条幅,上书:

“无为而治”,下边还加有一条英文注释:

“最好的领导人时时不忘帮助下属,但又总不让下属觉得离不开他。

■杰克·韦尔奇在通用的管理,收获颇丰。

■杰克•韦尔奇的管理思想中有一条非常著名的论断,那就是“成功属于精简敏捷的组织”。

用他一贯主张的速度原则表述便是:

最少的监督,最少的决策拖延,最灵活的竞争。

■他说,他的目标是“将我们在GE所做的一切事情、所制造的一切东西‘去复杂化’”。

■扁平化——从管理机构上体现无为而治

■当45岁的杰克•韦尔奇执掌GE时,这家庞大的公司机构臃肿,等级森严,在全球竞争中正走下坡路。

韦尔奇大力裁减人员规模构建扁平化结构,重组通用电气,使之能够接受来自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地方的创意,消除了官僚主义,并且使无边界行为成为公司文化中固有的一部分。

(3)管理者“豫立而不劳”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治理大国好比煎小鱼一样,不能常去搅动它,而是要依据规律,使用巧力,在适当时间、适当地点、以适当方式促使其变化。

管理启示

■管理不可操之过急,要顺势而为,善于疏导,从易处着手,一点一滴改变,一点一滴治理。

■管得少不是不管,而要抓住关键。

■管理要建立合理预期。

■“诺思悖论”:

■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

■换一个说法是:

没有国家办不成事,有了国家又带来很带多麻烦。

■为什么?

■知名企业家张瑞敏、牛根生、薛永新、严介和等无不对老子管理思想情有独钟,他们运用老子智慧,从事企业经营管理,都取得了很大成功。

■严介和的管理之道提出管理的关键在人不在事,高层管理的主要角色在于思考、决策而不在于具体行动,抓住了主要矛盾,从而¡°纲举目张¡±。

严介和治理拥有60多家子公司,7万多员工而从容不迫,气神悠然,这是深谙¡°治大国若烹小鲜¡±之道后的魅力所在。

■华为的危机感

■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的商业思想中渗透着浓浓的危机意识:

¡°10多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

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10多年,失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

¡±

■  这种危机感并没有摧垮华为员工的信心,反而让华为走过无数险滩暗礁,使华为从一家民营小公司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网络设备供应商。

■泰诺的危机处理

小结:

无为管理思想的现代价值

(1)领导者要塑造个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让下属自发行事。

(2)领导者不能事事干预过问,统治过死。

(3)领导者要“无为”首先要在企业里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

(4)领导者要举贤用能,大胆放权,通过下属有为体现自己的“无为”。

(5)加深与下级的情感交流,下级可为。

(6)领导者应有功不居,下级可为。

(7)领导者要合理预期,顺势而为。

¡°知常曰明¡±

1、天下万物,有无相生

■“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40章》

■例如:

一粒微小的种子不断发育,成长为一颗高大的树木。

■树种变大树大树消解树种

■有→无无→有

■物理学之中的“相”即一定序态的物理“质”,它潜伏于另一质态中。

通过可定量分析的临界条件的参量连续变化(量变),达到打破平衡态的临界突变(即相变或质变)。

■1969年普利高津将非平衡相变中出现的有序和结构发展为“耗散结构”理论,他因此而获得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他后来对记者说他的理论受益与中国的老子。

这是十分耐人寻味的。

■老子哲学的基本原理:

(1)事物新形态是从“无”中发生的。

无是本源。

(2)事物之旧形态是向“无”转化的。

无是归宿。

老子的管理之道:

以反求正之术

福祸相依,清静无为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2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1)众人知进不知退,知刚不知柔。

守柔

■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之至刚。

天下柔弱,莫过於水,而攻坚胜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2)“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天下难事必作於易。

天下大事必作於细。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扁鹊见蔡桓公

(3)虚弱自守,不争善胜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慈包含有柔和、爱惜之意。

■“俭”即含藏培蓄,不奢侈,不肆为。

一是节俭,吝惜;二是收敛,克制。

老子要求人们不仅要节约人力、物力,还要聚敛精神,积蓄能量,等待时机。

■“俭”于饮食可养脾胃,“俭”于嗜欲可聚精神,“俭”于思虑可除烦恼,“俭”于言语可养气息,“俭”于酬酢(chóuzuò)可息身劳,“俭”于夜读可安神思。

■“不敢为天下先”:

一是不争,谦让;二是退守,居下。

学会分享,功成身遂

■完名美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

——《菜根谭》

■不论如何完美的名誉和节操,不要一个人独占,必须分一些给旁人,才不会惹起他人忌恨招来灾害而保全生命安全;不论如何耻辱的行为和名声,不能完全推到别人身上,要自己承担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掩藏自己智能而更多地修养品德。

■一个有修养的人,应该知道居功之害。

同样对那些可能玷污行为和名誉的事,也不应该全部推诿给别人。

功成身退的张良

■在秦汉谋臣中,张良与萧何、韩信并称为汉初三杰,却未像萧何那样蒙受锒铛入狱的凌辱,也未像韩信那样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场。

■自从高祖入关,天下初定,张良便托辞多病,闭门不出,屏居修练道家养生之术。

汉六年(前201年)正月,汉高祖剖符行封。

因张良一直随从画策,待从优厚,让他自择齐地三万户。

张良只选了万户左右的留县,受封为"留侯"。

他曾说道:

“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

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游。

■随着刘邦皇位的渐次稳固,张良逐步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地位,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准则。

在汉初消灭异姓王侯的残酷斗争中,张良极少参赞谋划;在皇室的明争暗斗中,也恪守"疏不间亲"的遗训。

功高震主的韩信

■韩信是汉朝的第一大功臣:

在汉中献计出兵陈仓,平定三秦;率军破魏,俘获魏王豹;攻下代,活捉夏说;破赵,斩成安君,捉住赵王歇;收降燕;扫荡齐;历挫楚军。

连最后垓下消灭项羽,也主要靠他率军前来合围。

司马迁说:

汉朝的天下,三分之二是韩信打下来的;项羽,是靠韩信消灭的。

■但是功高震主,本来犯了大忌,加上他又不能谦退自处,看到曾经是他的部下的曹参、灌婴、张苍、傅宽等都分土封侯,与自己平起平坐,心中难免矜功不平。

樊哙是一员勇将,又是刘邦的姨夫,每次韩信访问他,他都是“拜迎送”,但韩信一出门,就要说:

我今天倒与这样的人为伍!

这样,终于一步步走上了绝路。

三、天人合一、欲望适度

■寡欲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沉醉於声色犬马和口腹物欲会使人神昏意乱,使身体的感官和灵性受损。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因势利导,舍弃一切过度措施,取消一切不适当政举,去除奢费行径。

■善为士者不武。

善战者不怒。

善胜敌者不争。

善用人者为之下。

■善于统兵者,不穷兵黩武;善于打仗者,不会被激怒;善于战敌者,不会与敌对持;善于用人者,谦下之。

■生活起居、待人处事应「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达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的境界。

“去奢”思想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

■奢侈是最危险的东西,虽没有牙齿,却可吃掉你的理想;没有双脚,却可引导你走向歧途;没有烟味,却可熏黑你的灵魂;没有砒霜,却可毒害你的情操、意志和人格……

■管理者的七种品质

■“居善地,从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居处善于卑下,心思善于深沉,施与善于相爱,言谈善于验证,为政善于治理,处事善于生效,行动善于待时。

管理者的七种品质

■“居善地”:

摆正自己位置,搞好上下级关系;

■“从善渊”:

心思要博大深沉;

■“与善仁”:

将自己的需要与下属保持一致;

■“言善信”:

管理者要讲诚信;

■“正善治”:

管理者要正人正己;

■“事善能”:

要善于任用有才能的下属办事;

■“动善时”:

要应时而动,抓住机遇。

老子智慧与企业家成功

■企业家如果将老子的一系列智慧,如致虚守静、祸福倚伏等灌溉心田,那么人生的生活一元必定成功。

■企业家如果将老子的另一系列智慧,如无为而治、有无相生、自然而然、治大国若烹小鲜等演绎至企业管理,那么人生伟业的另一元也必定成功。

第三节庄子的管理思想

一、庄子生平

庄子,名周,宋之蒙县人(今河南省商丘附近)。

曾做过蒙之漆园吏,中年以后生活贫困。

虽生活困顿,但深通人情世故。

主要思想:

忘我,顺其自然,入世而超世

在庄子以前的隐士基本上是隐居山林,即形体上的隐,如伯夷、叔齐等。

庄子则是一种心隐,即生活于社会中而超脱于社会。

庄子的寓言

■庄子是先秦诸子中的寓言大师:

庄子的寓言中,或借用动物,如:

井底之蛙、涸辙之鱼、朝三暮四中的猴子等,或借用神话中的神灵,如:

河伯、山神、云神等,透过庄子笔下活灵活现的动物或神灵的对话和活动,除了展现多采多姿的故事内容,进而表现庄子以崇尚自然与追求主体精神自由的思想。

■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q¨ª畜乎樊中。

虽神王不善也。

¡±

■野鸡虽然有生存艰辛的磨砺,但自由自在,志趣在自然中获得舒展,因而神清气朗,羽毛光鲜;家鸡笼中生涯固无饮食之忧,但心志沦丧,难得快乐。

主要内容

■一、道通为一:

顺应自然的处世之道

■二、物无贵贱:

庄子的辩证观

■三、法天贵真:

领导者的修养

■四、外化而内不化:

领导之术

一、道通为一:

顺应自然的处世之道

■忘我:

梓庆削木为鐻——忘利、忘名、忘身

无为而治:

混沌之死

■《应帝王》篇有著名的浑沌大帝故事:

二、物无贵贱:

庄子的辩证观

■“万物一齐,孰短孰长?

■《秋水》:

“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

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定矣。

■无用之用

■宋人不龟手之药

三、法天贵真:

领导者的修养

■要求管理者要做到真实可信、具有德行。

■《庄子·天地》:

“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

■《庄子·大宗师》:

“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

四、外化而内不化:

领导之术

■“形莫若就,心莫若和;就不欲入,和不欲出”——《人间世》

■颜阖与遽伯玉的对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