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47478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08 大小:9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

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1.【选择题I】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A)

A。

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及其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关于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选择题I】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C)

A.关于人类解放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3.E选择题¨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B)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和学说体系

B.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学说的体系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C.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4.【选择题Ⅱ】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来说,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和包括(AC)

A.列宁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B.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后继者名义出现的所有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c.马克思、恩格斯以后马克思主义者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D.马克思、恩格斯以后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5.【选择题Ⅱ】从阶级属性说。

马克思主义是(AD)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学说

B.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学说

C.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学说

D.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6.【选择题Ⅱ】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ABCD)

A.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C.关于资本主义如何转化为社会主义的学说

D.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7.【选择题Ⅱ】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有(BCD)

A.马克思主义人文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1.【选择题I】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这两大发现是(A)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B.唯物论和辩证法

c.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D.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

2.【选择题T】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

A.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阶级的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的规模不断扩大

3.【选择题I】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贡献是初步探讨了(B)

A.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B.劳动价值论

c.未来社会的经济规律D.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必然性

4.【选择题Ⅱ】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有(ABC)

A.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B.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起义

5.【选择题Ⅱ】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有(ABC)

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D.英法启蒙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1.【选择题I】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D.剩余价值论和唯物史观的发现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

1.【选择题I】列宁认为。

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其发展的绝对规律是(A)

A.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B.各国垄断发展的不平衡

C.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不平衡

2.【选择题I】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30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

就是(D)

A.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B.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D.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选择题Ⅱ】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

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这种发展包括(ABCD)

A.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

B.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

C.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邓小平理论、“三个心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牲与量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

1.【选择题I】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A.发展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B.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学说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

2.【选择题I】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B)

A.科学性B.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C.阶级性D.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3.【选择题I】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致力于(B)

A.实现共产主义制度B.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实现人民当家作主D.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

4.【选择题I】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特点是(C)

A.科学性和现实性B.真理性和革命性

C.阶级性和实践性D.现实性和真理性

5.【选择题I】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A.实事求是B.解放思想c.求真务实D.与时俱进

6.【选择题I】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A)

A.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B.新的理论创立的先导

C.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前提D.伟大历史人物出现的前提

7.【选择题I】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人人平等D.实现无产阶级人权

8.【选择题Ⅱ】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科学性与革命性。

其原因可以概括为(ABCD)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9.【选择题Ⅱ】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有(BC)

A。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本质区别B.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本质区另IJ

C.判断是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D.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试金石

10.【选择题Ⅱ】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有(ABCD)

A.认识规律B.把握规律C.遵循规律D.运用规律

11.【选择题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有(BCD)

A.完全的导向性B.彻底的科学性C.坚定的革命性D.自觉的实践性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物质世界和实践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1.【选择题I】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D)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一元论和二元论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选择题I】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指出: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B)

A.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思维与实践的关系问题D.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3.【选择题I】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D)

A.方法论B.认识论C.自然观D.世界观

4.【选择题I】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就是(A)

A.方法论B.认识论C.辩证法D.世界观

5.【选择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不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也是(D)

A.一切科学的基本问题B.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基本问题

C.辩证法中的基本问题D.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

6.【选择题I】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是解决(C)

A.其他一切科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B.人类存在和发展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C.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D.人们所有生活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7.【选择题Ⅱ】哲学基本问题包括的基本内容是(ABCD)

A.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

B.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C.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D.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问题

8.【选择题Ⅱ】哲学基本问题包括(BD)

A.世界是否发展的问题B.世界的本原问题

C.世界是否具有矛盾的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选择题l】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B)

A.是否承认世界具有统一的本原B.对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c.有“高尚的理想”D.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2.【选择题Ⅱ】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承认(BCD)

A.思维可以反映存在B.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C.世界是可以被认识D.世界可以被完全认识

3.【选择题Ⅱ】辩证法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承认(CD)

A.世界的统一性B..世界的物质性

c.世界的联系和发展D.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1.【选择题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其关键就在于(AC)

A.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世界的关系

B.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C.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D.实现了可知论和唯物论、辩证发展观和辩证实践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1.【选择题I】马克思主义认为:

世界的本原是(A)

A.物质B.意识C.实践D.存在

2.【选择题I】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D)

A.社会范畴B.自然范畴C.意识范畴D.物质范畴

3.【选择题I】“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

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是(A)

A.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B.辩证唯心主义的物质观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D.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物质观

4.【选择题I】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C)

A.抽象与具体的关系B.一般与普遍的关系

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D.特殊与个性的关系

5.【选择题I】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6.【选择题I】列宁的物质定义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的根本区别,这就在于列宁的物质定义(D)

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B.正确解决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C.建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

D.正确解决了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7.【选择题I】物质的唯一特性是(B)

A.运动B.客观实在性C.时间和空间特性.D.可知性

8.【选择题Ⅱ】列宁的物质定义突出特点有(BD)

A.-没有离开对概念进行界定的逻辑方法

B.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

C.对物质世界无限性和有限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D.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9.【选择题Ⅱ】列宁的物质定义深刻揭示出物质(ABCD)

A.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

C.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D.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0.【选择题Ⅱ】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深刻的理论意义在于(ABCD)

A.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B.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c.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D.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11.【选择题Ⅱ】列宁的物质定义对物质作出了最本质的规定。

指明了(BC)

A.物质对于意识的依赖性、派生性B.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

C.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D.意识对于物质的独立性、根源性

12.【选择题Ⅱ】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

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特别是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目前还有很多事物未被人类认识,说明(CD)

A.物质世界不可能为人类所彻底认识

B.人类社会可以被完全认识,自然界不可以被完全认识

C.人类需要不断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并最终完全认识世界

D.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认识的东西,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东西

13.【选择题Ⅱ】关于物质及其存在,正确的说法有(ABCD)

A.万事万物的最高共性是客观实在性

B.物质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世界是一和多的统一

C.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D.物质都具有可知性

14.【选择题Ⅱ】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揭示了(ABD)

A.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性B.说明自然过程和社会过程的唯物主义原则

C.意识在本质上也是物质D.人类社会也属于物质的范畴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1.【选择题I】“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种观点是(B)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2.【选择题Ⅱ】马克思主义认为。

意识是(ABCD)

A.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C.人脑的机能和属性D.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选择题Ⅱ】在人类意识产生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主要阶段有(ABC)

A.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B.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C.从高等动物的感党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

D.从低等生物l的刺激感应性到人类意识的产生

4.【选择题Ⅱ】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CD)

A.决定了人的意识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

B.促进了从低等动物向高等动物的进化过程

C:

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

D.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s.【选择越Ⅱ】马克思指出: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表明(ABD)

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依赖于物质

C.意识是人脑的创造物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6.【选择题Ⅱ】“意识是大脑的分泌物。

”这一命题观点(AC)

A.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B.否认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C.否认了意识的主观形式D.属于唯心主义的错误

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1.【选择题T】王夫之认为:

“方动即静,方静旋动。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待动之极而后静。

待静之极而后动。

”这一命题观点属于(A)

A.朴素辩证法B.相对主义诡辩论

C.形而上学D.先验论

2.【选择IIl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是(C)

A.物质B.时间和空间C.运动D.存在

3.【选择题I】设想无物质的运动的是(A)

A.唯心主义B.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D.辩证法

4.【选择题I】设想无运动的物质的是(C)

A.唯心主义辩证法B.辩证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唯物辩证法

5.【选择题I】“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命题体现了(B)

A.形而上学的运动观B.辩证法的运动观

C.旧唯物主义的运动观D.诡辩论的运动观

6.【选择题I】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A)

A.无条件性B.有条件性C.稳定性D.不变动性

7.【选择题I】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B)

A.无条件性B。

有条件性C.不稳定性D.变动性

8.【选择题【】“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

A.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性的统一

C.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9.【选择题I】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当然都是无。

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

”这种观点说明了(C)

A.主观的时间和空间观念必然是空洞的抽象

B.时间和空间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

C.时间和空间只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D.物质运动是时间和空间的形式

10.【选择题I】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和活的灵魂是(B)

A.唯物辩证法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系的原理D.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关系的原理

11.【选择题Ⅱ】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具体表现为(CD)

A.不经历时间变化这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B.量变过程的中断这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C.空间位置暂时未变这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D.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12.【选择题Ⅱ】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有(ABCD)

A。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B.相互依赖

C.相互渗透、相互包含D.相互转化

13【选择题Ⅱ】恩格斯曾经说过:

“物体相对静止的可能性,暂时的平衡状态的可能性,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因而也是生命的根本条件。

”这一命题表明(ABD)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存在状态B.静止和运动一样都是物质存在的状态

C.生命就是静止的状态D.静止是生命产生的条件

l4【选择题Ⅱ】关于物质的运动和静止。

正确的说法有(ACD)

A、夸大静止将导致形而上学的错误B.物质总是处于绝对运动之中,不存在静止

C.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D。

离开物质谈运动将会导致唯心主义

15.【选择题Ⅱ】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BC)

A.广延性B。

顺序性C.持续性D.伸张性

16.【选择题Ⅱ】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AD)

A.广延性B。

顺序性C.持续性D.伸张性

17.【选择题Ⅱ】时间的特点有(ABC)

A.客观性B.不可逆性C.一维性D.可逆性

18.【选择题ll]关于时间和空间的特点的正确描述有(ABCD)

A.具体物质形态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B.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C.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D.整个物质世界的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

19.【选择题Ⅱ】下列关于物质运动及其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BD)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被称为时间

B.否认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必然会导致唯心主义

C.时间和空间是人整理感觉经验的先天直观形式

D.时间和空间具有客观性,但仍存在主观的时间和空间观念

社会的物质性

1.【选择题I】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是(C)

A.人的活动B.地理环境

C.生产方式D.上层建筑

2.【选择题Ⅱ】旧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陷入唯心主义的根本原因有(ABC)

A.把历史过程看成是英雄人物意志的创造物

B.不理解人的实践活动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

C.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夸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D.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3.【选择题Ⅱ】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ABC)

A.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B.人扪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人类自身的繁衍发展是一个自然过程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选择题Ⅱ】一元论都承认的观点是(A)

A.世界有统一性B.思维可以认识存在

C.世界是可知的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2.【选择题I】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是(A)

A.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B.科学的实践观点

C.意识能动性原理D.人的本质的观点

3.【选择题I】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C)

A.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一切事物B.坚持科学的实践观

c.一切从实际出发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选择题Ⅱ】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所回答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ABC)

A.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B.有没有共同的本质的问题

C.有没有共同的本原的问题D.有没有发展变化的问题

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1.【选择题I】人们所从事的政治活动、社会改革、社会革命等活动都属于(B)

A.改造物质世界的生产实践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C.变革上层建筑的意识性活动D.变革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

2.【选择题I】在实践的各种基本形式中。

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A)

A.物质生产实践B.科学实验

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D.政治实践

3.【选择题Ⅱ】实践活动的特点有(ABCD)

A.是一种客观的物质的活动B.是一种自觉能动的活动

C。

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D.是一种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4.【选择题Ⅱ】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

具有直接现实性,是因为(ABC)

A.构成实践活动的诸要素是客观实在

B.实践的结果是客观实在

C.实践过程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

D.实践存在于意识之外不受意识的影响

5.【选择题Ⅱ】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是因为(ABCD)

A.实践总是具体的,是在具体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

B.实践从一开始就是社会地进行的

C.实践主体的人总是社会的人

D.实践总是受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制约的

6.【选择题Ⅱ】下列活动形式,属于实践的有(ABD)

A.国家工作人员从事行政管理B.阶。

级斗争

C.爱因斯坦进行思维实验D.化学家进行化学实验

7.【选择题Ⅱ】关于实践的本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BC)

A.实践主体适应客体的物质活动B.实践主体认识和改造实践客体的物质活动

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D.主观的能动的活动

实践与人的存在

1.【选择题I】使人从统一的自然界中分化出来的根本因素是(D)

A.意识的产生B.地理环境的变化

C.生产方式D.社会实践

2.【选择题Ⅱ】,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是因为(BCD)

A.实践创造了人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B.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c.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D.人类改造自然对象的活动构成了物质生活本身

3.【选择题Ⅱj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这是因为(AD)

A、劳动实践创造了人B.实践使人具有了不同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