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最新热点精品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47444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最新热点精品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最新热点精品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最新热点精品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最新热点精品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最新热点精品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最新热点精品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docx

《高考历史最新热点精品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最新热点精品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最新热点精品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docx

高考历史最新热点精品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

2010高考历史最新热点精品――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

2010高考历史最新热点精品――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

模块:

时事热点材料+历史考点分析+高考真题选编+原创试题演练

一、时事热点材料

2010年3月日,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先对2009年政府主要工作作了回顾: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夯实长远发展基础。

(三)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四)着力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接着,温总理对201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今年要重点抓好的八个方面工作作了说明。

主要预期目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国际收支状况改善。

八个方面工作是:

(一)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三)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四)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五)大力加强化建设。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七)坚定不移推进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

(八)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二、历史考点分析

(一)经济发展是基础

1.新程实验版

(1)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4)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2.旧大纲综版

(1)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农业和畜牧业;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商业交通和城市。

(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土地所有制的变迁。

(3)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

编户齐民。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化。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租庸调制;两税法。

(6)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

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与社会生活。

(7)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农业;手工业;商业;资本主义萌芽;对外贸易。

(8)太平天国运动: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9)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11)“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土地革命和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12)日本帝国主义残暴的殖民统治:

野蛮的经济掠夺。

(13)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14)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土地改革、“三反”、“五反”运动。

(16)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第一个五年计划: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制定;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完成。

(17)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经济建设方针的确定;“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年经济困难;十年建设成就;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18)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

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改革开放的成就。

(19)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

(20)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英国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扩展和影响。

(2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22)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形成。

(2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24)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影响: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

(2)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26)亚洲经济的发展:

东亚和东南亚各国经济的发展;印度经济的发展;西亚国家经济的发展。

(27)世界经济的发展。

(二)改革开放要坚持

1.新程实验版

(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新经济政策;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4)历史上重大改革:

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欧洲的宗教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2.旧大纲综版

(1)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

(2)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与朝鲜的关系;与日本、越南的关系;与西亚、欧洲的往;丝绸之路。

(3)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

和新罗的交往;和日本的交往;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交往;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

(4)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对外贸易。

(6)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和反抗外侵略的斗争:

郑和下西洋。

(7)洋务运动:

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洋务运动的效果。

(8)清朝政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

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

(9)伟大的历史转折:

在徘徊中前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拨乱反正。

(10)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

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改革开放的成就。

(三)民生和谐是重点

1.新程实验版

(1)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3)近代科学技术: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4)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6)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7)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大众传媒的发展。

2.旧大纲综版

(1)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农业和畜牧业;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商业交通和城市。

(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土地所有制的变迁。

(3)先秦时期的化(突出儒家的“仁政”思想):

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

(4)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

编户齐民。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化。

(6)隋唐时期的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

租庸调制;两税法;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与社会生活。

(7)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有关民生的措施)。

(8)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农业;手工业;商业。

(9)太平天国运动: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10)“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土地革命和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11)日本帝国主义残暴的殖民统治:

野蛮的经济掠夺。

(12)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年经济困难;十年建设成就;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1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

改革开放的成就。

(14)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

(1)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英国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扩展和影响。

(16)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17)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影响: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

(四)三农问题特重大

1.新程实验版

(1)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2.旧大纲综版

(1)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农业和畜牧业。

(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农业;土地所有制的变迁。

(3)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

编户齐民。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均田制;租庸调制;两税法。

(6)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

农业。

(7)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农业。

(8)太平天国运动:

《天朝田亩制度》。

(9)“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土地革命和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10)日本帝国主义残暴的殖民统治:

野蛮的经济掠夺。

(11)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12)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土地改革。

(14)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第一个五年计划:

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完成。

(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年经济困难。

(16)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7)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

(18)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影响:

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措施。

(五)科教兴国是战略

1.新程实验版

(1)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学艺术:

科技成就。

(2)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进化论;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3)现代科学技术:

相对论和量子论;现代信息技术。

(4)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化教育事业:

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教育事业的发展。

2.旧大纲综版

(1)先秦时期的化:

孔子;天和物理;扁鹊。

(2)秦汉时期的的制度和化:

察举制;科学技术。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化:

科学技术。

(4)隋唐时期制度革新:

科举制。

()隋唐时期的化:

科学技术。

(6)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科举制的发展。

(7)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王安石变法(教育措施)。

(8)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化:

科学技术。

(9)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

八股取士。

(10)明清时期的化:

科学技术。

(11)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教育措施)。

(12)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教育措施)。

(13)日本帝国主义残暴的殖民统治:

奴化教育。

(14)伟大的历史转折:

在徘徊中前进(化教育方面的政策调整)。

(1)艺复兴时期的科学。

(16)第一次工业革命:

主要技术发明或改进。

(17)第二次工业革命:

主要科技发明。

(18)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

(19)现代科学技术:

新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与影响。

(六)化建设要搞好

1.新程实验版

(1)中国传统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2)古代中国的学艺术:

汉字的起演变和书画的发展;学成就;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3)西方人精神的起。

(4)西方人精神的发展:

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新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6)19世纪以的世界学艺术:

学的主要成就;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7)20世纪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的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8)现代中国的化事业: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9)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

洛克;卢梭。

(10)世界化遗产的由:

“世界遗产公约”;世界化遗产名录;世界化遗产的保护。

(11)古代埃及明的历史遗产:

金字塔和拉美西斯二世遗迹;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搬迁。

(12)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产:

希腊雅典卫城的巴特农神庙;奥林匹克遗址群;罗马的古建筑遗址群。

(13)欧洲艺复兴时期的化遗产:

佛罗伦萨;圣彼得大教堂。

(14)中国的历史化遗产:

秦始皇陵兵马俑;万里长城;北京明清故宫、颐和园和皇家陵寝;西平遥古城与安徽古村落;昆曲。

(1)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化遗产:

塞内加尔的戈雷岛;奥斯威辛集中营。

2.旧大纲综版

(1)先秦时期的化:

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学和艺术。

(2)秦汉时期的化:

哲学与宗教;史学与学;雕塑与绘画。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化:

道教与佛教;唯物论思想家;学和艺术。

(4)隋唐时期的化:

学和艺术。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化:

理学和史学;学。

(6)明清时期的化:

进步的思想家;明清小说;类书、丛书的编纂;西学东渐。

(7)洋务运动:

洋务派与顽固派。

(8)戊戌变法:

康、梁的维新思想。

(9)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10)新化运动:

新化运动的背景及其兴起;新化运动的内容。

(11)“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2)伟大的历史转折:

在徘徊中前进(含“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13)“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大业:

“一国两制”的构想。

(14)艺复兴。

(1)欧洲启蒙运动。

(16)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7)列宁主义的诞生。

(七)政府职能要优化

1.新程实验版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罗马法。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民主政治的重要献:

《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旧大纲综版

(1)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井田制和分封制。

(2)两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刺史制度;郡县制与封国制的并存。

(3)隋朝的兴衰与唐朝前期的政局:

隋炀帝的暴政和隋朝的灭亡;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之治”。

(4)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三省六部制;府兵制与募兵制。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中央集权的强化。

(6)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行省制度和宣政院的设立。

(7)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的建立和君主专制的加强;《大明律》和特务统治的加强。

(8)清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

(9)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清朝的灭亡:

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0)“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新中国的诞生及其历史条;镇压反革命。

(1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3)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反右倾”斗争;七千人大会。

(14)“化大革命”的十年:

“化大革命”的背景和开始;全国夺权和二月抗争;知识青年上下乡和干部下放;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1)伟大的历史转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拨乱反正。

(1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17)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从君主立宪派到雅各宾派;拿破仑帝国的兴亡。

(18)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19)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德意志统一;意大利统一;日本明治维新。

(20)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21)世界格局的变化: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三、高考真题选编

01.(经济发展)(2009年全国Ⅱ卷综13)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B

A.废除五铢钱B.市坊分区.实行两税法D.草市兴起

02.(三农问题)(2009年北京综21)在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各国实行了不同的土地政策,其中属于法国的是A

A.通过立法确立小农土地所有制B.允许农奴通过赎买获得“份地”

.圈占土地建立资本主义农牧场D.承认土地私有,实行地税改革

03.(科教兴国)(2009年广东历史21)普朗克曾这样评论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

“这个原理在物理世界观上所引起的革命,只有哥白尼世界体系的引入才能与之相提并论。

”中的“这个原理”是A

A.相对论B.日心说.量子假说D.万有引力定律

04.(化建设)(2009年福建综20)“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学、我们的宗教,根皆在希腊。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名话强调是的

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B.英国化缺乏原创性

.希腊明对西方明影响深远D.近代西方法律、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0.(政府职能)(2009年浙江综16)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B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设内阁制B内阁成员的权势和地位有过提高

内阁正式成为统帅六部百司的机构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06.(改革开放)(2009年江苏历史2题A部分)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

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

材料二(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

(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

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

……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

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

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元]马端临《献通考》卷三十一

谙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

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4分)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分)

答案要点:

(1)范仲淹:

主张考经邦济国之术;苏轼:

主张考诗赋;王安石:

主张考经义(时务策);司马光:

主张考经义,论、策。

(2)统一编纂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教科书(主持编纂《三经新义》作为统一的教科书和考试依据);禁锢了思想自由;进一步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3)统一思想;为改革培养人才。

07.(民生和谐)(2009年天津综12)(40分)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晁错说:

“民贫则奸邪生。

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定居);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唐太宗说: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君道》

(1)依据材料一、二归纳中国古代明君贤人的治国思想。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

(6分)

材料三1924年8月孙中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摘编自孙中《三民主义》

(2)孙中解决民生问题最初的主张是什么?

(2分)材料三中所提的“办法”与最初的主张有何主要变化?

(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

(2分)

材料四英国于1946年8月通过国民保障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 死亡等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11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1948年颁布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拔款给贫困者以社会违法救济。

德国也通过保险、救济、补助等社会保障手段缓和私有制和竞争所必然的社会冲突。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等

(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国家如何确立福利制度?

(2分)这种制度有何作用?

(3分)

材料五19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中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到193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1913年。

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

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

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4)依据材料五归纳出苏联在发展国民经济上存在的问题,(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和最终导致的社会结果。

(4分)

材料六1980年邓小平指出:

“近三十年。

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着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90年又支持:

“人民现在为什么用户我们?

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

——摘编自《邓小平选》

()指出材料六中所说的“几次波动”中最严重的一次。

(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发展”在国计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说明其原因。

(8分)

(6)综上,谈谈古今中外在民生问题上的经验和教训。

(4分)

答案要点:

(1)思想:

以民为本。

(关注民生、农本思想)实践: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慎用刑法。

(2)主张:

平均地权。

变化:

增加“节制资本”。

背景:

第一次国共合作。

(3)确立方式:

通过立法形式。

(通过社会保障和保险制度、政策等)作用:

缩小贫富差距,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4)问题: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

原因: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结果:

社会矛盾尖锐,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严重的波动:

“化大革命”。

成就:

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不但解决了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