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生的班级还给学生.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455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学生的班级还给学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把学生的班级还给学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把学生的班级还给学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把学生的班级还给学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把学生的班级还给学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把学生的班级还给学生.docx

《把学生的班级还给学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学生的班级还给学生.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把学生的班级还给学生.docx

把学生的班级还给学生

把学生的班级还给学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在现代班集体建设中,一个优秀班主任会要很好地摆正自己的“位置”,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自己心甘情愿地充当助手的角色。

如此,不仅学生走上了前台,班主任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思考,更好地提升自己。

这次班主任培训,学习实践魏书生教育思想,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现场会,使我更深刻地了解了魏书生老师自强、育人、教书的思想观念,学习他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人做、事事有时做的民主、科学管理办法,学习他一件事百样做,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精神。

回顾平时自己教育管理,班主任仍是班级的主宰,控制着班级的一切;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服从。

于是,就导致了两大弊端:

一是班级事务太繁太累,占据了班主任大量的时间,损害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实现,缺少自主发展的空间,束缚了学生的成长。

谈到班级管理,我与大家分享《读者》上的一个故事:

法国南部,一向以盛产葡萄而闻名。

园农们为了把成熟的葡萄早点儿卖出去,总是将摘下的葡萄堆放在路边,招揽过往的游客和顾主。

尽管他们个个累得疲惫不堪,但是成筐的葡萄却很少有人问津。

但是,有一个葡萄园里的生意却特别的红火,前来买葡萄的人络绎不绝。

而经营这个葡萄园的园主,竟是一个年迈的老妇人。

原来她觉得把葡萄摘下来,再拿去卖,既费时费力,而且不能满足游客和顾主们尽情自由挑选的愿望,可谓吃力不讨好。

于是,她想出了一个办法,凡是想买葡萄的人,只需向园子门口的铁罐里投放五个法郎,便可以在葡萄园里随意摘上一篮子葡萄。

老妇人只是准备了一些合适的篮子,坐在园子的门口轻松地收钱,然而,她家的葡萄却是最快卖完。

我们不得不佩服老妇人的智慧。

她的成功在于,多给了顾客一个参与的机会,不仅人格上受到尊重,更在采摘中体验到了乐趣。

在某种意义上,卖葡萄这件事就像我们的班级管理。

表面上看,它只是果农(班主任)自己的事情;其实,决定他们成果的却是那些顾客(学生)。

如果不能激发顾客们(学生们)的购买欲(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果农(班主任)再着急也效果不大,难免就落得个费力不讨好。

作为低年级的班主任,我总喜欢把班干部称为“老师的助手”。

在这种认识之下,班干部最多只能干点跑跑腿、动动嘴的工作,班主任老师大都还是将管理班级的工作全部揽在自己身上。

由于这种职空责虚的状态,使班干部始终处于班级管理的边缘,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往往非常淡薄。

班级是以学生为服务对象建立的学校最基层组织,它的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学生是这个组织主体和最有活力的因素。

很明显,学生应该是它的主人。

再者,班主任是班级的最重要成员,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它毕竟是因为学生而设立的特殊岗位,所以,不是学生要当班主任的助手,而是班主任要甘当学生的“助手”。

在传统角色中长期扮演“保姆”和“警察”的班主任,总是放不下心,放不开手,担心这,害怕那,以为班级少了自己就不行,就好像是地球少了自己就不转。

殊不知,学生最讨厌的就是这种两种班级管理模式。

因为在这样的班级里,学生就像机器人一样,只能按照规定的程序运动,丝毫没有自主的空间。

有一句俗语,叫“懒娘巧闺女”。

意思是,因为娘很懒,这样就逼着闺女自己多动手,所以非常灵巧。

从这个意义上,许多班主任的所谓“勤”,剥夺了学生思维、尝试、体验的权利,并不一定是件好事。

为了让孩子学会走路,父母常会在一旁拉着孩子的手,让孩子自己迈开脚步去体会怎么走,并一遍遍的练习。

世上没有一个家长是代替孩子学走路的。

总把孩子抱在怀里,孩子学不会走路。

同样我们也不能代替学生在班里当家作主,而应该站在孩子们身旁或身后,放手让他们自己做事情,搞活动,并经常对他们说:

“你们是班级的主人,老师相信你们!

”,“你们做得真棒,老师为你们喝彩!

”班主任的最大价值,是促进班级学生的发展。

因此,要尽力将班干部推动前台,让他们充分行使班委会赋予他们的职权,而自己要通到幕后,教给他们工作的方式方法,为他们把握正确的方向,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总结经验,反思教训;要尽力把学生推到前台,科学化地设立管理岗位,创造性地开展各种班级活动,尽可能多地给每一个孩子提供锻炼和展示的机会,使人人都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价值和班集体的温暖。

前面我们明确了“为什么要把班级还给学生”的问题,现在我们再来研究应该“怎么还?

”的问题。

我想,必须要抓好如下几件事:

第一,与学生融为一体。

去年秋,新班级开学的第一天学生点名时,我有意设计了如下环节。

……“58号!

”,“到!

”,“59号!

”,“到!

”,“60号!

”,“哎,60号怎么还没到呀?

”一机灵鬼立即问:

“老师,咱班就是59人呀,哪来个60号?

”沉吟片刻,“你看,老师真忘事!

明明是60号来得最早吗!

”这样一说,大家更糊涂了。

见同学们面面相觑,我哈哈大笑,“大家不用找了,60号的名字叫王淑芬!

老师也是班级的普通一员,我就是班级的60号!

60号特别愿意和大家一块生活、学习!

……”。

还没等我说完,掌声早已响成一片。

第二,把管理班级的权利还给学生。

在传统班级管理中,往往出现两个鲜明的对立阶层——由少部分学生组成的管理层和由大部分学生组成的被管理层,两个层面之间缺少必要的流动和沟通。

正如叶澜教授所说,一方面造成大多数学生缺乏班级主人感,常处在被动服从的地位,缺乏管理与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

另一方面使少数连任小干部的学生产生优越感,把自己看作是老师的助手,对老师的负责意识强,为同学服务的观念则不足,长大后,很可能成为官僚的“接班人”。

这两种人都不是时代所期望培养的人。

现在,我都是采用“双轨运行,模糊管理,团队评价”的方式。

在班级管理中,我发现传统的固定班委制,得到机会的总是极个别学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轮流值日制又使班级没有的管理秩序,有些孩子也是在没有组织管理能力,所谓的机会对其实际上是另一种伤害。

通过实验尝试,我摸索出了“双轨运行”的班级管理模式。

即设立常务班委会全面负责整个班级的正常运转,而通过“值日班委”处理日常班级事务。

“模糊评价,团队管理”,就是把传统管理中对学生个人的详细评价,转化为对各学习小团队的评价,淡化学生个人之间的激烈竞争,促进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相互学习、督促和帮助。

这样,来推动小组中每个成员在学习、纪律各方面的积极上进,增强后进学生的集体意识、荣誉感、奋斗精神,从而形成班级的强大凝聚力,圆满完成各项工作,实现班级奋斗目标。

每学期初,我都会根据学习成绩、纪律表现、相互关系等把全班60多人平均分成四个小队,给小队命名一个能反映小组目标、决心、特点等的名称。

每个团队就是一个分工合作的班委,各团队轮流行使班委的权利、履行班委义务;正、副组长管理组内的学习、纪律、卫生、交流、等一系列事务;各队长还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时召开小组会议,协调和要求本组成员的学习、纪律等问题。

班级分阶段对各小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比,如果哪个小队落后,就要受到一定的‘惩罚’,比如一起给大家背古诗,演个小节目等等。

“表面看是整个小组受了‘惩罚’,但实际上是一种自省,更是一种锻炼。

身为小队一员,为了小队的荣誉,他们经常会说老师,某某同学给别的队减分自己队不减,为了1分、2分同学间争的面红而赤。

渐渐的,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在小组的带动下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在平时班级管理中,还存在两种现象:

其一,有岗无责或职责不明。

班内设立了不少岗位,也选举了不少班干部,但是没有具体的职责,致使班干部成了摆设。

其二,职责过重。

有些班主任常因个人喜好等原因,过于偏爱或倚重某个学生,什么事都让他做。

这样做,经常使这个学生成为矛盾的焦点,引起其他同学的误解;同时也容易使该生产生不正常的优越感,影响其心理健康成长。

所以,我们在尽可能多地细化班级岗位的基础上,大力强化岗位责任制。

对班委干部、课代表、各团队队长等等所有同学都有明确具体的职责,使班级的每一扇窗、每一扇门、每一样物品、每一件工作都有人负责。

明确地岗位职责,促进了责任意识的形成,使学生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突出了学生群体参与的主体地位,淡化了班主任的管理职能,逐步实现了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第三,把组织班级活动的权利还给学生。

班级管理,离不开丰富多彩的学生。

活动是班级生命力的源泉,最能体现班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首先:

靠抓体育、德育来提高智育,从而提高学生成绩。

本次为我们讲座赤峰八中宋秀侠老师,当两个班的班主任任教数学,会上向我们展示了她所带班级学生开展的系列活动,她说在假期里从不给孩子留数学作业,特别是长假(3——5天以上)把时间全都留给孩子们培养特长,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各种人生体验,在丰富的体验中认识自己,寻找自己真正爱做的事,明确自己的未来人生。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凝聚力和向心力,所以宋老师所教的数学在中考过程中才遥遥领先。

其次:

通过班级活动和对问题学生的教育结合起来。

四月份我班也组织了两次活动,开始时我只是想试试孩子毕竟小,可能会不成功,可结果却出乎意料我们的孩子表现的特别好,大家都知道一个二年级学生表现欲都很强,我班的武术表演、拉丁表演主演、电子琴这几个节目,在活动准备前几位同学想要展示自己,可我什么也不懂,所以安排此次活动时我们有明确的分工,表演的内容都是在家长帮助下学生们自己选定的,我只是跑腿给他们提供排练的场地和督促他们认真练习,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相信孩子,像郭思乐教授说的那样,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

通过此次活动,他们的表现欲、朗读能力,集体荣誉感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让我特别欣慰的是我班有几个孩子特别能闹,我找到常浩谈心说,那天他你表演的武术很棒,老师、同学们都很羡慕你,就连校长、主任都说好,如果你上课好好听讲,相信你的学习也会让众人为你竖起大姆指,此时他就会好好表现。

对我班的李一丁我说,以前老师认为你小,对你的要求不是很严,可是今天我发现你在台上表演武术时,与他人的动作一致说明你能行,所以今后在学习中也要与别人看齐。

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使学生特长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发展,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灵活创造性,大大增强了学生参与活动的责任心,增强了班级的竞争力、凝聚力。

第五,把班级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

学生就是在从他评转向自评的过程中逐渐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

我们对班级评价的改革,主要做了三点:

一是变“一元”为“多元”,不再以分数、名次为单一标准,而实行多元化。

以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特长发展、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每周一班会课上,我们都要根据学生一周表现由同学提名,通过大家举手表决的方式评选出一名小灵童,并把照片贴在小灵童评比台专栏上,并由队长宣读颁奖词,班主任为同学发奖品。

二是变固定周期制为“即时和周期相结合”。

不单采用学期末的“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常规优秀的评价,还建立起“日评”、“周评”、“阶段评”,对班级值日工作或其他岗位及时进行评价反馈;特别是我们重视“一事一评”的形式,对运动、竞赛、作文、表演或好人好事等,事后立即进行单项评价,表彰奖励优秀学生,如利用每周有一节日记宣读,让学生把得优加的日记读一读,同学们打分选前5名奖励或有机会推荐到校报上发表情;语文每学完成2个单元都要对学生写字进行综合评价,选出得笑脸最多的每人奖励一支铅笔一个本子;虽然评比花了一些时间,但平时却省了很多啰嗦时间,学生为了一点小小的奖励,会尽自己最大努力把一件事坚持做下去。

每次活动结束都让学生说一说你今天表现的怎么样,评一评他人的做的怎么样,写一写感想。

三是变“单维”为“立体”,把原来的班主任单维评价,改为自评、组评、全班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各种相关因素的全面参与、构建起立体多维的评价模式。

同时,在把评价权利还给学生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方向性的引导,教育学生要学会多看别人的优点,努力营造友爱、融洽的集体氛围。

第六,把处理班级问题的权利适度还给学生。

学生作为班级的主体,理应享有处理班级问题的权利。

但是,由于受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我们班主任往往一个人说了算。

在班集体建设中,如果我们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