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本体论概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4488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本体论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言本体论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言本体论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语言本体论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语言本体论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言本体论概述.docx

《语言本体论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本体论概述.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言本体论概述.docx

语言本体论概述

语言本体论概述

一、语言是什么?

现代汉语词典: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

从两个方面来定义语言,一是从社会功能方面来说,即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标志,因为动物是没有语言的。

语言通常被当作人们交际的工具,并以此为社会服务。

一是从内部结构来说,就语言自身而言,它是由语音和语义结合而成、由词汇和语法所构成的符号系统。

二、本体论

现代汉语词典:

本体指德国哲学家康德唯心主义哲学中的重要概念,指与现象对立的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

本体又译为实体,是表明万物的本原、基础、本质、原因和终极性质的范畴。

“本体论”是对概念化的精确描述,是关于存在的理论,所探讨的是事物(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本原和本性的存在方式、生成运演及其本质意义的终极存在问题。

语言本体论:

我的理解是,从语言文论而不是语言哲学的角度来说,语言本体论,是指在二十世纪西方兴起的以语言为研究对象、以语言为本体,并坚持文学是语言的建构、语言是文学的本质的一系列文艺理论,它包括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及现象学的解释学传统。

西方哲学,本体论→认识论→语言论

语言本体论的哲学基础:

真正为其奠基的是逻辑实证主义。

弗雷格的意义与指称的关系研究,开辟了语言论转向的先河,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则将其推向深入,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自组织系统为确定语言的可能世界完成了历史性的理论创造。

语言哲学代表有奥斯汀,洪堡,乔姆斯基等。

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提出的文学四要素:

宇宙—作家—作品—读者

从作品的外部研究(一种是从经济的、社会的和政治的条件中探索文学创作的决定性因素;一种认为文学主要是创作者个人的产品,于是便断定文学研究主要地必须从考察作者的生平和心理着手;还有一种主要从人类精神中的集体创造活动如思想史、神学史和其他的艺术中,探索文学的起因;还有一种要以“时代精神”,即一个时代的精神实质、知识界气氛或舆论“环境”以及从其他艺术的特质中抽取出来的一元性力量来解释文学——韦勒克、沃伦,P66)→作品内部研究,文学学→文学科学,内容(或材料)→形式,从作者→作品→读者

三,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他提出的新观念把语言当作一个共时的静态的符号系统;探索其内部结构。

这一新观念扭转了语言学的历史走向,开拓了现代语言学的新格局。

索绪尔是结构主义的始祖,也是符号学的创始人。

1,语言与言语:

语言是一种系统,是一种抽象的规范;言语是我们说的具体的话,是单个的话语。

索绪尔区分了作为社会性系统的语言和作为个人对该语言系统的运用的言语。

他从语言中删除了声学的和心理学的“内容实体”,使其只限于是“形式”。

2,能指与所指:

能指是声音形象;所指是概念。

它们的关系是任意的,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只是一种文化、历史的约定俗成。

3,共时性与历时性:

共时性:

把一个语言现象看成是它同时代的一个整体系统中的一分子,从而研究某一特定时期内一个语言现象的全部问题。

历时性:

把一个语言现象看成在历史进程中许多相关现象中间的一份子,从而研究具有时间跨度的语言中的某一特定成分。

共时性是一种系统性研究方法;历时性是一种历史性研究方法。

索绪尔把共时性语言学从历时性语言学中分离出来,并强调共时性研究。

4,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是一种临近性关系;聚合关系是一种相似性关系;前者是转喻,后者是隐喻。

语言学的研究领域是语音成分和思想成分相结合的交界地带,而语音与思想的结合所产生的是形式,不是物质实体。

——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

索绪尔改变了西方传统的语言观,把语言从工具的从属地位上升到主要地位。

要把握实在,就必须把握语言。

语言已经不是作为工具出现在人们的眼前,语言作为一个本体已经成为哲学的第一要素。

索绪尔的语言思想不仅影响了整个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更直接导致了哲学上的结构主义运动的产生。

结构主义把语言看作系统,这使得结构主义的问题就是语言的问题。

西方语言论文论的发展线索主要有两条:

一条是文学理论内部的形式主义倾向的发展,一条是语言理论的异军突起并由此引发的“语言学震荡”。

属于前者的主要是俄国形式主义和英美新批评派,属于后者的主要是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

但这并不是说结构主义就没受形式主义的影响,结构主义与俄国形式主义有一条内在的线索:

莫斯科语言小组——捷克布拉格学派——巴黎结构主义。

而且过分强调形式必然导致推崇语言。

语言论文论的两个标准:

认为或倾向于认为文学不是现实的反映而是语言的建构,2,不把语言作为形式的要素而把语言看作文学的本质之所在。

四,俄国形式主义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是受语言学的影响发展起来的。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经他的学生整理,于1916年在巴黎出版,俄国形式主义得风气之先,率先自觉接受索绪尔的影响,尤其在研究方法上,索绪尔区分了外部语言学与内部语言学,说明外部语言学研究语言与文化、政治等的关系,内部语言学研究语言系统“自己固有的秩序”,俄国形式主义者由此提出:

文学学不能研究外部联系,应该研究文学内部的固有的秩序和结构,文学学不能成为一部缩写的或从文学角度论证的文化学,必须首先是文学学。

俄国形式主义有两个研究中心:

一个是1916年在列宁格勒成立的“诗语言研究学会”,核心人物是什克洛夫斯基,其代表作有《词语的复活》、《论情节的延展》等。

另一个是1919年在莫斯科成立的莫斯科语言学会,主要代表是雅各布森。

他们多从事语言学研究,把文学理论或诗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部分。

由于政治原因,不少形式主义文论家到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定居,成为盛极一时的结构主义的布拉格语言小组。

纳粹主义兴起后,部分学者只好离开捷克斯洛伐克,到美国等国家从事学术研究,促进了英美新批评派、结构主义、符号学、语义学等文论流派的发展。

形式主义文论整体上侧重于形式研究。

形式主义主要指以研究艺术形式为主要任务的文学研究学派,认为文学的本质在于形式,必须从形式关照文学,分析文学,总结文学规律。

形式主义者像索绪尔区别外部语言学与内部语言学一样,把文学学区分为外部文学学与内部文学学,他们主要研究内部文学学或形式文学学。

文学性:

俄国形式主义者认为,文学性是文学区别于政治、经济、军事、新闻、其他艺术的根本特性,是使文学成为文学的核心和标志。

雅各布森说:

“文学研究的主题不是笼统的文学,而是‘文学性’,就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

文学性包括文学的语言、结构和形式,包括文学的手段和方法,不包括文学的内容。

文学性表现在作品的语言中,因为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文学要从语言学研究文学,而不能只从其他学科研究文学。

文学性体现在艺术形式之中,文学的质料、结构等一切形式因素所组成的艺术形式,是文学的文学性的全部体现。

文学性还表现在技巧之中,什克洛夫斯基主张“艺术即手法”,他更像研究“纺织方法”那样去探寻文学制造方法,把对文学特性的规定寄托在制造工艺上。

陌生化:

文学陌生化,是把生活中熟悉的变得陌生,把文化和思想中熟悉的变得陌生,把以前文学艺术中出现过的人们熟悉的变得陌生,把过去文学理论中人们熟悉的变得陌生。

“陌生化”是一个过程,文学的目的是使人感受到它的题材和形式耳目一新,成为一种现象学的还原。

“那种被称为艺术的东西的存在,正式为了唤回人对生活的感受,使人感受到事物,使石头更成其为石头。

艺术的目的是使你对事物的感觉如同你所见的视象那样,而不是如同你所认知的那样:

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反常化’手法,是复杂化形式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间,既然艺术中的领悟过程是以自身为目的的,它就理应延长;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之创造的方式,而被创造物在艺术中已无足轻重。

——什克洛夫斯基,选自《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P6

什克洛夫斯基通过对大量故事分析,总结出一条规则:

形式创造内容。

这条规则的意义有三条:

一是内容不能决定形式,内容不能创造形式;二是形式有自己不受任何支配包括不受内容支配的独立自主性;三是形式可以支配内容,内容是形式的内容,形式可以创造内容。

评价:

缺陷:

一,夸大艺术形式的重要性,用它来规定文学的本质,顾点失面。

二,俄国形式主义者在文学学研究中推行一种“泛语言学主义”,把以往文学学中一些很难说明文艺现象的概念范畴推翻,改用语言学的概念、范畴来说明,使整个文学学形成了一种语言学化的倾向。

发展地看,俄国形式主义无论是在把文学作为形式技巧方面,还是在用语言学研究方面,乃至情节分析方面,都给新批评派、结构主义、符号学深刻影响,尤其是雅各布森在布拉格、美国和法国语言学界与诗学界的广泛影响,推动了20世纪西方文学的语言学研究;并在符号、结构等方面给西方文论以方法论启示。

五、英美新批评

英美新批评的思想基础早期主要是游英国著名文论家瑞恰慈奠定。

新批评派早期代表人物有英国的休姆,美国诗人庞德,美国—英国诗人艾略特,及后来的燕卜荪、兰色姆、韦勒克等。

英美新批评的主要观点是以文学作品为本体,着重研究文学作品,重视作品的内在构成及因素。

细读:

细读语义是英美新批评派贯穿始终、长达三十年之久的批评精神和方法。

细读,实为“细评”,指对作品进行仔细的阅读和评论,评论者在作品的结构、反讽、比喻、张力等方面显示文本的语义。

英美新批评家主张认真、审慎、反复、仔细地研读原文,从词、词组、词意及其关系中把握和解释原文及其意义,反对以一种先验的意识和理论介入作品,使词意等得不到一种文学性的展示,提倡“就事论事”或“就文论文”式的“纯批评”。

英美新批评派的批评是一种文体主义、形式主义和经验主义相结合的批评。

它反对非文学的“离心”批评,反对对作者进行研究,反对文学类型学和文体学的批评;它像一个“精制的瓮”,对单个文体进行单兵较量,进行“个体批评”和封闭式讨论。

本体论:

英美新批评派认为,文学研究,必须以作品评论为中心,文学研究的本体与文学的本体相一致。

兰色姆长期坚持构筑“本体论批评”,认为一个理想的批评家,必须从事“关于事物本体论的调查,而且一定要是本体论的调查。

”文学的本体即作品,作品本身是文学活动的本源与目的,作家的创作从作品中来,又回到作品中去,文学作品是一个自存自足的实体,无需外界的一切给予。

新批评派认为文学学研究作品本体。

韦勒克和沃伦认为“文学研究的合情合理的出发点是解释和分析作品本身。

无论怎么说,毕竟只有作品能够判断我们对作家的生平、社会环境及其文学创作的全过程所产生的兴趣是否正确。

”而且,新批评派主要研究单一作品,新批评派所提出的作品本体并不是指总体性的作品,而主要是指单个作品,他们认为研究悲剧作品,没有必要把所有的悲剧作品都联系起来,只要分析《哈姆莱特》或者是仅仅分析《麦克白》就行了,不必把莎士比亚的所有悲剧联系起来进行系统研究。

新批评认为,主题学研究、文类研究,都属于客观主义的批评,不“新”,而以单个作品为研究对象,可以避免这种客观主义的批评,直接把一部作品特有的语言文字及其上下文的关系等各种因素分析出来。

而且,新批评派研究单一作品,又主要是研究单一作品的形式。

新批评派所指的作品研究,不是整部作品的研究,而主要是对作品中的形式因素与技巧方式进行研究。

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

新批评派在研究文学作品内在构成的同时,对科学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区别进行了重点分析,指出了文学语言不同于科学语言的若干特征。

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瑞恰兹。

他认为科学语言是“参证的”,文学语言是“情感的”。

瑞恰兹所谓参证,是语言参与证明真理与命题,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所运用的语言,都是为了证明命题的真或假、正确或错误。

文学语言与此不同,它是为了表现情感,并不要求证明命题,陈述结论,没有必要去帮助科学家论证是非与真伪,只要表达了艺术的情感,文学语言就算完成了任务。

文学语言具有多义性、复杂性、含混性。

多义性、含混性,是文学语言不同于科学语言的明显标志。

“‘含混’本身可以意味着你的意思不肯定,意味着有意说好几种意义,意味着可能指二者之一或二者皆指,意味着一次陈述多种意义。

如果你愿意的话,能够把这种种意义分别开来是有用的,但是你在某一点上将它们分开所能解决的问题并不见得会比所能引起的问题更多,因此,我常常利用含混性,宣称‘这像个含混语’来表达既包括一首诗的读者也包括诗的作者的话,借以避免在传达上引起不相干的问题。

——燕卜荪:

《含混的七种形式》

省略:

(构成论:

新批评派在“构架—肌质”、形式构成、中和诗、张力诸方面,对文学的内在构成进行了分析。

新批评与俄国形式主义的联系与区别:

1)新批评派直承俄国形式主义文论而来,他们都强调作品本身,强调文学作品的内部研究,去除作者、读者及外部因素的牵连,都是以中国形式主义,所谓新批评派可以说是以新的面目出现的英美形式主义批评。

2)虽然都强调形式,但新批评派并不否定内容,他们认为一件成功的作品,形式与内容是不可分的。

与俄国形式主义重点放在诗歌的分析上不同,“典型的新批评派不把语言学理论应用于诗歌;他们研究的重点既不是诗体,也不是语言媒介自身中的其他形式,而是一部作品的语言在讽刺、反论和比喻的意义方面的复杂互相作用”(艾布拉姆斯)3)比起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家坚持运用二分法,坚持用语义学的理论挖掘文学语言的内在意蕴,在对文学语言的研究上更具有新生代的特色。

评价:

1)英美新批评完成了由外在研究进入内部研究的转折。

19世纪的西方文论,以丹纳等人的外在研究为其特色,为英美新批评派所反对。

20世纪初,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对文学进行心理分析的研究,英美新批评派也不赞同。

2)英美新批评促进了西方文论中由运用传统语言学向运用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过渡,成为俄国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的桥梁。

俄国形式主义开始只在俄国、布拉格等地活动,新批评派的出现,使英美许多文论家在俄国形式主义身上找到了对付传统文论的武器,使俄国形式主义获得新的发展。

英美新批评家的研究方法与理论,给后起的结构主义文论以重要的语言学的启示,使结构主义文论家在对文学作言语与语言、所指与能指、叙事与话语等方面的研究有了继续拓展的基础。

结构主义的文论虽然深受结构主义哲学的影响,但若没有英美新批评派在形式主义方面的继续探索,及在运用语言学研究文学上所取得的经验乃至教训,法国结构主义也不可能取得那样长足的进步。

不足:

1)新批评家以研究作品本文为对象,以细读法为方法,整体上以形式研究为宗旨,忽视了文学的社会性、文化性、经验性。

2)新批评注重单一作品研究,忽略了作品与作品的历史联系与现实关系,这不利于展示文学的整体面貌与内在特质。

六、结构主义

20世纪60年代,英美新批评派走向衰落,以法国为中心的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则以独特风姿,大踏步登上西方现代文坛,成为20世纪一个重要的文论流派,成为形式主义文论的集大成者。

什么叫结构主义?

《大英百科全书》1977年第15版给结构主义下的定义是:

“结构主义是对于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生活的模式的研究。

研究的重点是现象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现象本身的性质。

”代表有列维—施特劳斯、拉康、福柯、罗拉·巴特、托多罗夫、热奈特。

结构主义与俄国形式主义的渊源,即莫斯科语言小组——捷克布拉格学派——巴黎结构主义的发展线索。

布拉格学派,发展并修正了俄国形式主义,它一方面使俄国形式主义的影响扩大,一方面由形式主义引出结构主义。

俄国形式主义尽管也“结构地”看待文学文本,悬置起对于所指物的注意而考察符号自身,但是它并没有特别关心由于区别而存在的意义,而且,在其主要研究工作中,它也没有特别关心潜在于文学文本的种种“深层”规则和结构。

然而,正是俄国形式主义者雅各布森,成为连接形式主义与现代结构主义的重要桥梁。

雅各布森是莫斯科语言学小组的领袖。

这是一个成立于1915年的形式主义者的小团体。

1920年雅各布森移居布拉格,成为捷克结构主义的主要理论家之一。

布拉格语言学小组成立于1926年,并一直存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雅各布森后来再次移居。

这一次他去了美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那里遇到了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他们的相识是一个知识上的联系,大部分现代结构主义由此发展而来。

(伊格尔顿: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伍晓明译,北京大学,2007年,P94—95)

文学的符号学性质:

穆卡洛夫斯基在《艺术作为符号的事实》中说:

“艺术具有符号性质,不仅显示于外部世界之中,也显示于艺术的组织结构之中。

文学作品是显示结构性质的一种符号,符号是解释文学独特性不可缺少的概念。

符号对应的是概念,而不是真实的事物,是文化的约定俗成。

事物的意义不在事物之内,而在事物之外,由系统和符号决定的。

这就导致结构主义的产生。

而结构主义的“结构”就是索绪尔的“系统”。

(但是从发展线索的角度看,结构主义更多的是与20世纪的哲学—语言学线索而不是文学理论中的形式主义线索连在一起)

语言是文学的建构。

结构主义接受并且发展了现代语言学与思想不可分割、有什么样的语言就有什么样的思想、语言的现实决定着思想的现实的观点,认为在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存在着结构性的偏离,能指无法得到确定的所指,因此,从语言的此岸无法到达现实的彼岸。

由于语言与现实、语言与意识之间的矛盾,人并不能如实地反映客观现实与自己的心理现实。

语言向我们所展现的东西看起来似乎是现实的再现,其实却是语言自己的建构。

因此,罗兰·巴特断言:

“没有语言就没有现实。

”这不仅意味着只有通过语言才能进入现实,同时说明现实本身也是语言建构的。

结构主义文论由此推断,文学也不是现实的反映,而是语言的建构,与现实生活毫无关系。

既然如此,文学与外界便是绝缘的。

因此罗兰•巴特断言:

“文学的实践活动是一种绝对的不及物的(或间接的)活动”,“对作家而言,写作一词是一个不及物动词”。

因此,现当代作家不是运用语言作为工具来表现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表现自己的想象的人,而是“一个思考语言的人,一个思想家兼语言假,换言之,既不完全是思想家,又不完全是语言家”。

因此,真正的作家的专业“就在写作本身,这并不是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设想出来的那种纯粹的‘形式’,而是更为激进,认为这是唯一的为从事写作的人开放的领域”,“真正的作家不是为了把我们带向他的作品之外,而是为了把我们的注意力转向写作活动本身。

……他们献给我们的是作品,作为他们的艺术;不是作为载体,而是作为目的本身”。

而既然作品的目的就在本身,不指向外部世界,那么,在文学语言中,重要的就是能指,而不是所指。

作者创作时,下大力气的是能指的组合运用,读者阅读时,注意力也应集中在能指,而不应当听凭自己的好恶越过能指转到能指暗示的所指上去。

当结构主义说文学是语言的建构时,他们理解的语言是一般语言学意义上的语言,即以字词句形式出现的语言。

但它对语言还有另一种理解,即作为一套规则体系的语言。

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现代语言学认为语言学研究的不是作为个人活动的言语,而是隐藏在言语下面,决定、支配着它的语言。

然而,“语言系统没有可感知的存在。

英语语言并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中,就像运动定律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中一样。

为了使语言成为我们的研究对象,我们必须在具体言语的基础上建构该语言及其模式”(罗伯特·休斯著,刘豫译:

《文学结构主义》,三联书店,1988年,P21)。

现代语言学的这一思想为结构主义文学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总体思路。

因此,结构主义虽然强调文学是语言的建构,但其研究的重点却并不在作为字词句的语言上,而是放在隐藏在文学作品之中作为规则体系的语言即结构上面。

结构主义者大都肯定文学作品中存在一种深层的结构。

如托多罗夫认为:

“如果我们承认普遍语法,就不应该把它仅仅局限在语言范围里,它显然还包括心理活动。

我们在这里可举伯拉斯为例;正由于他启发了反普遍语法语言学,他对心理活动提出的证据就更有价值。

他说:

‘在各语言里都出现了最基本的语法概念,这一现象应该证明人类基本的心理活动是一致的。

’这一共同的心理活动使我们相信,同样的结构不仅在语言中存在,在语言之外也存在。

”(托多罗夫:

《从<十日谈>看叙事作品语法》)罗兰·巴特也认为:

“叙事作品与其他叙事作品拥有一个可资分析的共同结构。

”正是这些结构使文学作品的产生成为可能。

“如果不参照一个具有单位和规则的潜在系统,谁也不能够组织成(生产出)一部叙事作品。

”(张寅德编选:

《叙述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P3—4)因此,结构主义者们从种种不同的角度,对文学作品的结构进行了研究与构建,其主要办法则是借鉴语言学的模式,运用演绎的方法,假设一个描写模式(或者说理论),然后从这模式出发对作品进行分析。

他们试图建立一个关于文学系统自身的模式,以此作为考察单部作品的外部参照。

不过,结构总是复杂的,结构下面还有结构。

结构主义的理想是找出主宰着一切文学作品的那一共同的结构。

结构主义对结构的研究并不局限于文学作品,也涉及阅读领域。

乔纳森·卡勒指出:

结构主义与其说“是一种发现或派定意义的批评,毋宁说它是一种旨在确立产生意义的条件的诗学。

它将新的注意力投向阅读活动,试图说明我们如何读出文本的意义,说明作为一门学科的文学究竟建立在那些阐释过程的基础之上。

……文学的读者,通过与文学作品的接触,也内省地把握了各种符号程式,从而能够将一串串的句子读作具有形式和意义的一首一首的诗或一部一部的小说。

文学研究与具体作品的阅读和讨论不同,它应该致力于理解那些使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的程式。

”结构主义并不否定文学作品的意义,相反,它的分析是以假设文学作品具有意义为出发点的。

但是,读者的阅读不是随心所欲的,他总要遵循一些规则或程式。

任何读者在接触文学作品的时候,其知识结构都不可能是张白纸。

另一方面,要求读者按照一定的程式解读文学作品,就必须假定读者具有一定的“能力”,而这能力也不随心所欲、不请自来的,因为获得能力的过程就是由传统、习俗和教育组成的。

因此,结构主义一方面研究决定着文学作品的阅读的程序,一方面研究左右着读者的阅读能力的获得和形成的各种条件,由此形成一套完整的读者反应模式理论。

对文学作品结构的分析可以看作结构主义的宏观分析,它要求把文学作品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除此之外,结构主义也有自己的微观研究,即对单部作品的研究,这种研究可以具体到单个的词。

但其目的也不是找出词的个别的意义,而是确定它的结构功能,形成一种带普遍性的结构模式。

换句话说,在微观研究中,结构主义关注的仍是结构,只是这种结构可以运用到作品的具体部分乃至最小的叙述单位的分析上,如罗兰巴特在《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中对叙事语法的讨论。

省略:

(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

二项对立。

结构主义注重二项对立的分析方法,类似我们讲的一分为二,即把研究对象分为一些结构成分,并从这些成分中找出对立的、有联系的、排列的、转换的关系,认识对象的复合结构。

结构主义的“二项对立”包括几十种,与文论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下面的六种:

1,共时与历时;2,横组合关系与纵组合关系;3,语言与言语;4,代码与信息;5,所指和能指与意指;6,秩序与序列。

结构主义与俄国形式主义及新批评比较:

1)它们都是形式主义;2)它们都强调作品本身,忽视外部与作者的影响,仍是对文学内部结构的研究;但结构主义与新批评不同,它不只是对单个作品的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作品结构的宏观分析;3)结构主义与俄国形式主义有内在的发展线索,如布拉格学派,如雅各布森的影响,尤其是穆卡洛夫斯基关于文学的符号性质的观点,即符号对应的是概念,而不是真实的事物,是文化的约定俗成。

事物的意义不在事物之内,而在事物之外,由系统和符号决定的。

这部分地导致结构主义的产生。

4)俄国形式主义是西方语言论文论的开端,而结构主义在此基础上向前发展,标志着西方语言论文论的成熟。

七、后结构主义(以解构主义为代表)

后结构主义是从结构主义阵营来的,并在对结构主义进行否定、反诘、驳难、叛逆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哲学、文化批评理论,解构主义是其集中代表。

解构主义是由法国和美国部分教授、评论家合成的一种文艺理论。

本节以解构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