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A及其答案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4266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A及其答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教育心理学A及其答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教育心理学A及其答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教育心理学A及其答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教育心理学A及其答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A及其答案1.docx

《教育心理学A及其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A及其答案1.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A及其答案1.docx

教育心理学A及其答案1

2010年4月《教育心理学A级》全真模拟考卷100分

(一)

(课程代码06602)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A.学习需要B.学习期待

C.学习动机D.学习态度

2.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迁移称为()。

A.负迁移B.正迁移

C.横向迁移D.纵向迁移

3.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这种思维形式是()。

A.判断B.推理

C.概念D.比较

4.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A.智力技能B.知识迁移

C.智力D.思维程序

5.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A.记忆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

C.思维策略D.学习方法

6.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刺激情境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D.思维起点

7.道德品质的基础是()。

A.道德信念B.道德意志

C.道德认识D.道德情感

8.学习者因榜样受到强化而使自己也间接受到强化,我们称这种强化为()。

A.直接强化B.替代强化

C.具体强化D.概括强化

9.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称之为()。

A.学习目的B.教学目的

C.学习目标D.教学目标

10.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为()。

A.教学测验B.教学评价

C.教学测量D.教学鉴定

11.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是()。

A.一般迁移B.顺向迁移

C.特殊迁移D.逆向迁移

1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大体上处于()阶段。

A.感知B.前运算

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

13.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苛勒B.布鲁纳和奥苏伯尔

C.贾德D.桑代克

14.信息保持时间短暂;记忆容量大;信息按刺激的物理特征编码的记忆为()。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D.瞬间记忆

15.下列选项属于学习的是()。

A.每天跑步B.视力下降

C.装修房屋D.不怕见生人了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

共15分)

1.发展:

2.审题:

3.疲劳:

4.怯场:

5.广义学习: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2.简述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

3.简述制约儿童发展的因素。

4.学生学习的特点是什么?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分析论述合格教师的心理品质。

五、案例分析题(20分)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

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

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为什么?

2010年4月《教育心理学A级》全真模拟考卷100分

(二)

(课程代码06602)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把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的是()。

A.奥苏贝尔B.桑代克

C.布鲁纳D.斯金纳

2.以下不属于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的是()。

A.教师指导B.学习材料特性

C.媒体D.认知结构

3.掌握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称为()。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D.规则学习

4.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A.讲解B.观察

C.示范D.练习

5.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

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

C.计划策略D.调节策略

6.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影响机制是()。

A.原型启发B.助能固着

C.负向迁移D.定势影响

7.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

A.道德认识B.道德信念

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

8.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A.交往焦虑B.上学焦虑

C.考试焦虑D.课堂焦虑

9.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连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称之为()。

A.目标分类B.目标表述

C.任务分析D.任务执行

10.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

A.做出分析B.做出判断

C.进行评估D.做出决策

11.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应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属于()。

A.道德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D.客观性原则

12.研究中会处于被动地位,因果关系难以确定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问卷法

C.自然实验法D.实验室实验法

13.()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把知识转化为各年龄的学习者都能理解的知识结构,并让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

A.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B.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4.变式是指(),使学生逐渐理解概念的真正含义。

A.本质特征,非本质特征都不变B.变换非本质特征,本质特征不变

C.本质特征,非本质特征都变D.变换本质特征,非本质特征不变

15.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A.观察力B.记忆力

C.想象力D.思维推理能力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学习动机:

2.注意:

3.意志:

4.迁移:

5:

教学设计: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析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

2.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3.怎样培养学生的动作技能?

4.如何预防疲劳?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课堂心理气氛的类型和影响因素。

2.试分析发现学习的优点和条件。

五、案例分析题(20分)

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

“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

“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

你更欣赏哪种回答?

为什么?

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2010年4月《教育心理学A级》全真模拟考卷100分(三)

(课程代码06602)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A.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B.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C.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D.高尚的动机和低级的动机

2.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

A.正迁移B.横向迁移

C.负迁移D.纵向迁移

3.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属于()。

A.策略性知识B.陈述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

4.技能的种类有()。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C.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D.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

5.学习课文时分段、总结段意属于()。

A.复述策略B.理解——控制策略

C.精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

6.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A.思维程序B.调查研究

C.检验假设D.论证假设

7.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

A.模仿B.从众

C.认同D.内化

8.儿童多动症是小学生中常见的一种以注意缺陷、活动过度和好冲动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性障碍,其高峰发病年龄在()。

A.3~5岁B.5~7岁

C.8~10岁D.12~13岁

9.教师组织课堂空间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即按领域原则和按()。

A.功能B.大小

C.用途D.年龄

10.一般在教学开始前使用,主要用来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的评价属()。

A.诊断性评定B.形成性评定

C.总结性评定D.非正式评定

11.教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充满信任的眼神,一个能引起共鸣的手势或表情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增添无穷的勇气,取得显著的进步。

这属于()。

A.第一印象B.共鸣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D.移情效应

12.研究表明,我国儿童摆脱成人惩罚影响,根据行为本身好坏作出分析判断的转折在()。

A.5~6岁B.6~7岁

C.7~8岁D.8~9岁

13.“当个体行为符合群体规范时,群体就会给予赞许或鼓励,从而进一步强化其行为”这属于()。

A.群体归属感B.群体认同感

C.群体压力D.群体动力倾向

14.“课时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等等”属于()。

A.以策略为中心的教学设计B.以媒体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C.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D.以系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15.“以提供建构认知结构的框架为教学的切人点”属于()教学策略。

A.先行组织者B.掌握学习

C.支架式D.抛锚式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正迁移:

2.测量:

3.头尾梯度:

4.消退:

5.焦虑: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简述因材施教的运用原则。

3.论文式测验的优缺点是什么?

4.怎样完成具体的教学设计?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认知、情感和心因动作的教学目标分类。

2.你认为教师应该怎样进行正常的课堂交往?

五、案例分析题(20分)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作法。

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2010年4月《教育心理学A级》全真模拟考卷100分(四)

(课程代码06602)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把个人学习与社会主义事业相联系,为未来参加祖国建设做出贡献而学习的动机属于()。

A.间接的远景性动机B.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c.间接的近景性动机D.直接的远景性动机

2.如果迁移产生的效果是积极的,这种迁移则是()。

A.正迁移B.顺向迁移

C.特殊迁移D.知识迁移

3.利用各种图片、模型、幻灯片及教学电影电视等进行的直观教学形式称为()。

A.形象直观B.实物直观

c.模象直观D.言语直观

4.人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按照合理的完善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智力活动方式称之为()。

A.绘画技能B.创造技能

C.心智技能D.操作技能

5.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问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学习策略称之为()。

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

c.计划策略D.调节策略

6.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称为()。

A.有序问题B.无序问题

C.有结构问题D.无结构问题

7.衡量品德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

A.道德情感B.道德信念

C.道德行为D.道德意志

8.通过角色训练增强自信心,然后将所学得的应对方式应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的行为演练方式称之为()。

A.自我控制训练B.肯定性训练

C.自我强化训练D.自我监督训练

9.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称之为()。

A.教学策略B.教学方法

C.教学目标D.学习方法

10.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或者凭教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的面谈而进行的教学评价属于()。

A.配置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A.童年期B.少年期

C.青年期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A.0~2岁B.2~7岁

C.7~11岁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A.勤奋感对自卑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

C泊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自主感对羞耻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A.男优于女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

效果律、练习律和()。

A.准备律B.刺激律

C.失败——成功律D.成功——成功律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负迁移:

2.测验:

3.组织:

4.恢复:

5.智能不足: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工作有何特点?

2.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3.简述社会学习理论。

4.简述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要点。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析教师发展的专业化和人性化方向。

2.教师应具备哪些测量与评定的知识和能力?

五、案例分析题(20分)

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

2010年4月《教育心理学A级》全真模拟考卷100分

(一)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C解析:

见学习动机的定义。

2.B解析: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迁移属于正迁移。

3.C解析:

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这种思维形式是概念。

4.A解析:

见智力技能的定义。

5.B解析:

典型的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6.A解析:

见问题的定义。

7.C解析:

道德认识是道德品质的基础。

8.B解析:

学习者因榜样受到强化而使自己也间接受到强化称之为替代强化。

9.D解析:

见教学目标的定义。

10.B解析:

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为教学评价。

11.B解析:

顺向迁移。

12.C解析:

具体运算。

13.B解析:

布鲁纳和奥苏伯尔。

14.A解析:

感觉记忆。

15.D解析:

不怕见生人了。

二、名词解释。

1.发展:

是指随着生理年龄的推移,作为经验和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个体的整个体系内产生机能构造上的变化过程。

2.审题:

分析课题,掌握课题的任务和条件,形成有关课题的映象。

3.疲劳:

是人们连续学习或工作以后效率下降的一种现象,可以分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

4.怯场:

是一种情绪过于激动或兴奋导致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法控制和无法支配自己的状态。

5.广义学习:

是人及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的过程。

三、简答题。

1.简述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答:

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

(1)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如从心理学角度对学校、教学、课、学生及教师的认识);

(2)学习的基本理论(揭示学习的实质和学习过程);

(3)各种类型的学习;

(4)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

(5)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因素(如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感知和注意状态、学生处我意识、学生的个别差异);

(6)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和评定等。

总之,学校教育心理学关注的焦点是学校中尤其是课堂上所发生的学习事件。

2.简述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

答:

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

(1)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猜测的价值和改进的可能性;

(2)发展学生运用“思想”解答问题的信心;

(3)培养学生的自我推进力,引导学生独自运用各种题材;

(4)培养“经济地使用思想”;

(5)发展理智上的忠诚。

3.简述制约儿童发展的因素。

答:

(1)遗传与环境:

一般说来,我们对一切的机能发展可以直接观察测量到的,都是由遗传素质同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产生的反应。

环境是作为实现遗传因素的阈限值而起作用一种因素。

(2)成熟与学习:

在发展中,成熟是第一位的决定因素,成熟条件不具备的学习是无效的。

“印刻”说明经验和学习对于发展过程具有重大的影响力。

(洛伦茨)。

(3)社会环境因素:

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其总的特点是经常的、广泛的,同时也是极其复杂的。

(4)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主要作用。

表现在:

①能充分利用儿童作用的遗传素质,对其心理发展施加积极影响;

②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有选择性的;

③能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水平。

(5)主观能动性因素:

是儿童心理的发展可以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4.学生学习的特点是什么?

答:

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

(1)间接性学习为主,直接性学习为辅;

(2)组织计划性;

(3)有效性;

(4)年龄差异性;

(5)面向未来性。

四、论述题。

1.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

(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用;

(2)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利用学习反馈和学习评定;

(6)利用学习竞赛和奖惩激发学习动机;

(7)与学生签订协议;

(8)在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巧。

2.分析论述合格教师的心理品质:

答:

合格教师的心理品质;

(1)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①课堂教学能力;

②组织班集体能力;

③了解或研究学生及进行家长工作能力。

(2)表现在情感、意志及其他方面的能力:

①忠诚教育事业,稳定的专业气质;

②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师生和同事关系;

③要有耐心和信心;

④乐观、活泼的信格;

⑤公正不自私。

五、案例分析题。

[解析]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

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2010年4月《教育心理学A级》全真模拟考卷100分

(二)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A解析:

奥苏贝尔把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2.D解析:

认知结构属于影响迁移的个人因素,即属于主观因素。

3.C解析:

掌握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称为命题学习。

4.D解析:

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5.B解析:

见认知策略中的复述策略。

6.A解析:

鸟是原型,它对飞机的发明起到了启发作用,故属于原型启发。

7.B解析:

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道德信念。

8.C解析:

考试焦虑是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

9.C解析:

任务分析是指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连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

10.D解析:

见教学评价的概念及其历史演进。

11.A解析:

道德性原则。

12.B解析:

问卷法。

13.A解析: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14.B解析:

变换非本质特征,本质特征不变。

15.D解析:

思维推理能力。

二、名词解释。

1.学习动机:

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2.注意:

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3.意志:

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去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并不断地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4.迁移:

是一种学习对另一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表现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形成方面,也表现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相互影响方面。

5.教学设计:

是一种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可操作程序。

三、简答题。

1.简析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

答:

(1)价值性标准;

(2)可能性标准:

(3)低耗性标准:

(4)丰富性标准;

(5)就高性标准。

2.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答:

(1)道德发展的由来:

柯尔柏格指出道德发展为个人与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

道德经验重于道德环境。

(2)道德发展的分期:

柯尔柏格认为道德发展是从特殊到一般,.从自我中心和关心直接事物到基于一般原则去关心他人的福利进行的。

①水平A:

前习俗阶段:

第一期:

惩罚与服从的定向;第二期:

操作与关系的倾向。

②水平B:

习俗阶段:

第三期:

人际关系与认同的定向;第四期:

权威与社会权力控制的定向。

③水平C:

后习俗阶段:

第五期:

社会契约合法定向;第六期:

普通的道德原则倾向。

3.怎样培养学生的动作技能?

答:

(1)明确练习目的和要求:

(2)依据技能的种类、难易,选择不同的练习方法:

(3)有效地利用观察和表象:

(4)充分利用练习反馈的强化作用。

4.如何预防疲劳?

答:

(1)防止过重负担,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2)建立与执行符合隆重要求的作息制度;

(3)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适当注意休息和营养。

四、论述题。

1.论述课堂心理气氛的类型和影响因素。

答:

课堂心理气氛主要指课堂中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

(1)课堂心理气氛的类型:

根据课堂上的注意状态,情感状态,意志状态,定势状态与思维状态,可将课堂心理气氛分成积极的、消积的与对抗的三种类型。

(2)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因素:

①教师的教学:

(窑课堂的领导方式(权威式、放纵式、民主式);

③校风与班风:

④师生人际关系;

⑤班级的规模。

2.试分析发现学习的优点和条件。

答:

发现学习:

指以培养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的学习。

即由教师先提出问题和例子,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的方法及规则,并进而发现教材的结构。

(1)发现学习的优点:

不仅能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获得一定的自信、增强自我概念、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等。

(2)发现学习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学生方面:

有相当知识与经验的储备,能进行选择性思维,具有发现的动机和态度:

②教师方面:

有较高的知识和教学指导水平;

③教材方面:

必须把原发现过程改编成适合于学生在课堂上再发现的过程。

五、案例分析题。

[解析]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

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010年4月《教育心理学A级》全真模拟考卷100分(三)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D解析:

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高尚的动机和低级的动机。

2.C解析:

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负迁移。

3.B解析:

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