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系统害虫可持续控制探讨.docx
《景观生态系统害虫可持续控制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生态系统害虫可持续控制探讨.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景观生态系统害虫可持续控制探讨
景观生态系统害虫可持续控制探讨
摘要:
本文简单阐述了兰州市景观生态系统害虫发生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可持续控制几个问题的探讨。
关键词:
兰州市生态系统害虫可持续控制
前言
城市绿化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公益性事业。
城市景观生态系统是城市环境程度的标志,近年来我国城市化飞速发展,城市环境和城市植被生境被改变了,由于受人为的干扰,在人类的规划、设计、布局和管理下,城市植被形式形成园林化格局,在城市园林化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中,出现了一些偏离生态环境改善的倾向,园林病虫害不同程度的发生。
因此,城市园林生态系统的特点决定了园林病虫害发生的特殊性,园林植物的观瞻动能决定了病虫害防治的程度,对于西北干旱城市—兰州市,由于植物种类少、园林生态系统构成相对简单,病虫害发生频繁,对园林植物生长和景观破坏严重,本人就兰州市景观生态系统害虫可持续控制提出几点看法。
一、自然地理状况
兰州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东部,位于东经102°36′-104°34′,北纬35°-37°7′,地形主要由黄河冲击而成的大片河谷盆地,南北两山对峙,黄河由西向东,穿越而过,市区海拨1540米,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5-9℃,全年7月份最热,平均22.2℃,元月份最冷,平均-6.9℃。
年均降水量377毫米,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为260.7小时,全年无霜期180-200天。
总面积13085.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631平方公里,总人口270万,其中城市人员近200万,绿地面积2039平方米,绿地率已达20.3%。
二、兰州市病虫害发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经“兰州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及天敌普查”,已查出园林害虫180种,造成危害的25种以上,占害虫种类的13.8%,其危害率均在100%,园林病害34种,造成危害的15种,占病害总数的44%。
病害的危害率一般为100%。
草坪病虫害种类:
华北蝼蛄、蛴螬、小地老虎、斜纹蛾、大青叶蝉、蝗虫、草地螟虫。
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立枯病、疫病、镰刀菌腐烂病、霜霉病。
病虫害危害率相当严重,如双条杉天牛、臭椿沟眶象、根癌病造成刺柏、椿树、月季的大量死亡。
天敌仅6目12科30种,不仅种类少,而且数量小,对害虫几乎起不到作用。
同时如蛀干害虫,蚧虫呈隐蔽危害,防治困难,效果差。
主要问题是目前兰州市园林病虫防治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其毒性大,残留时间长,药物在杀死病虫害的同时,也杀死了害虫的天敌,使害虫发生次数越来越多,蔓延加快。
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使害虫产生抗性,很难控制,增加喷药次数,次数增多危害植物。
以五泉山为例,五年前,春季防治蚜虫,每月全园大面积喷药一次,现在发展到半月一次,而且施药浓度越来越大,否则控制不了虫情。
其次在春季大忙季节普遍存在忙于植树,忽略病虫害预防,由于园林害虫的发生呈爆发式,一旦发生大量喷药,加大农药浓度,增加喷药次数控制,不利于园林植物生长。
根据我市使用农药的调查,由于经济水平有限,还不能全面使用高效低毒的新型农药,大部分单位使用有机磷农药,其毒性大、残留期长,使用的喷药车喷药浪费大,其中近80%的药液不能被植物吸收,飘落到周围环境中,二次形成污染。
有的地方,植物配置单一,从美的角度考虑,忽略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经调查,兰州市的行道树几乎全是国槐,导致1998年国槐尺蠼大面积的发生,蔓延,造成很大的危害,对防治造成很大的困难。
如光肩星天牛,不仅毁了“三北”防护林,至今严重发生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究其原因,是因为树种单一。
因此,要以园林可持续发展为防治目标,以生态原理为基础来策划防治措施。
三、变传统的植物防治为现代的可持续防治
指导思想直接关系到病虫害防治的成败。
与所有的生物一样,植物正是在与病虫共存和斗争中生长、发育起来的。
只要有园林植物存在,就会有病虫害存在,物种万承。
园林植物病虫害,它与危害人类的病虫害一样,不可能有一天会任意灭绝,只能通过先进的防治手段把危害控制到最小程度。
因此在防治的指导思想和思维方式上,要抛弃旧观念,变传统的精放防治为现代可持续防治,要以园林景观生态可持续发展为防治目的,以协调社会、生物、环境等方面为准则,以保护环境及保护园林植物为目标,实现生态控制。
绝不能只图一时而不考虑后果,只顾眼前而不顾及未来,绝不能只为消灭眼前的病虫面损害长远的生态稳定。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园林病虫防治的方针。
是控制病虫害的基础,要建立一套园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由市植保站和各专业单位组成,检测园林病虫的发生,根据“治小、治早”一原则,将园林病虫控制在始发期,将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
必须克服“重治轻防,有害才管”的短期行为和“打药灭虫”的粗放行为。
四、合理使用农药,是可持续防治的重要措施
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防治策略,若没有科学合理的防治手段相配合,也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纵观我市的防治手段,目前多数还是以化学防治为主的单一防治,信奉“农药万能”,以喷洒药量的多少和次数来衡量“业绩”,追求速决战和立杆见影,结果适得其反,越防越重。
这样的例子不少。
在我国,化学杀虫剂用量一直呈上升趋势。
同时农药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农药污染已经遍布生物圈,特别是有机磷农药已被列入黑名单,被禁产和禁用,依赖和过分使用农药已成了制约城市景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农药即不可不用,又不能依赖。
要坚持急用、少用、慎用、巧用、合理使用,交替和混配使用的原则,尽量减少农药的负面影响。
在品种选择上,在限制或淘汰农药高毒品种使用的同时,从高效,高毒、高残留向高效、安全、低毒、低残留发展,从广普性向选择性发展,从短、严快的单一效应向速效、迟效的多方位发展。
尽量选用矿物质农药)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石油乳剂等),生物农药(如Bt乳剂)、植物性农药(如烟参碱)、仿生农药(如灭幼脲、除虫脲)等。
在种类上可采用一些增效剂(如烷基胺及酰胺类增效胺,内激素平衡干扰剂。
颉抗营养营养代谢的发育阻滞剂、代谢过程的加速剂,害虫取食及交尾行为的干扰剂等)。
这些增效物质本身无毒杀作用,但与农药混合后可增加农药的乳化性和湿润性,提高雾滴对植物的沾着力和渗透力,减少农药用量,大大增加药效。
并采用注射、埋施,灌根、涂干等少污染环境等方法,把农药对环境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如我市对人群密集的广场、公园、动物园的部分树林、花卉病虫害采用注射、输液、埋施颗粒剂农药、灌根等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应大量推广。
五、讲究科学合理配置园林学观植物
在城市植物配置中,一定要注意景功能的多样性和生态功能,要模拟自然环境遵循生物共生、循环、竞争的原则,进行乔灌花草多种植物的合理混配,尽力将各种样的生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让喜阳、喜阴、喜温、耐旱等生物学特性不同的植物各得其所,造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形成一个多品种、多层次、互促共存的复层种植结构,避免过分强调形式美而忽略园林整体空间上的合理配置。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复杂性有关,一般来说,结构复杂的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大,容易保持平衡,所以,只有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才能导致植物群落抗御病虫的稳定性。
六、开发、利用保护培养天敌资源是可持续控制的重要内容
天敌昆虫和病原微生物是可持续控制园林植物害虫的生力军。
事实证明,大部分天敌都是可以克服各种困难进行人工大规模繁育的。
这些天敌昆虫和病原微生物来源于自然界,通过人工规模繁育,回放到自然界中,是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利用测报技术、确切掌握害虫的发生时期,因地制宜地采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虫。
开展爱护保护鸟类的活动,招引保护益鸟、益兽,严禁打鸟和狩猎,以鸟治虫等手段,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城市景观生态。
随着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城市景观生态系统一定会发展成为一个害虫、天敌、环境三者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成熟而稳定的生态系统。
七、利用昆虫的趋性诱杀是可持续控制防治的一个方面
昆虫有多种趋性,趋光、趋化、趋地等和复杂的行为活动(取食、交配、产卵),可进行灯诱、食耳诱、味诱、作物诱、信息化合物诱捕、释放绝育雄虫、捕杀成虫、有效降低害虫在植物上发生的基数,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优化城市景观生态。
我市在公园和大块绿地使用昆虫趋性诱杀器(北京远威环保杀虫研究所产品)每一盏灯可控制12~16hm2平方面积,并配以性诱剂,可达到全天候诱杀园林害虫,对人及环境没有影响,杀虫效果极佳,特别是鳞翅目(地老虎、草地螟、卷蛾、木蠹蛾),直翅目(叶蝉、蝗虫)及鞘翅目(金龟)的害虫诱集率极高。
对于一些趋光性很弱的害虫,如白杨透翅蛾等,由于该诱杀器配置了性诱剂,故也能有效的诱到大理雄虫。
应大力使用推广这项技术。
八、加强植物检疫工作
随着市场开放,苗木交流频繁啬,一些病虫害随苗木的运进和输出而传播,园林部门应培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检疫队伍,加大检疫力度,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防止危险性病虫传出传入。
参考文献:
徐天公我国园林植保进展及21世纪展望
张小放,孙新华,李涛兰州市园林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及防治对策
中国森林害虫2001年第20卷
《国林生态环境发展战略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