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教案全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40366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6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教案全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社会学教案全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社会学教案全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社会学教案全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社会学教案全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学教案全3.docx

《社会学教案全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教案全3.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学教案全3.docx

社会学教案全3

邢台学院

教案

2006~2007学年度第2学期

 

课程名称社会学概论

学时学分72学时,4学分

专业班级06社工本

授课教师范拥军

系部社科部

 

本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课程名称:

社会学概论

课程性质与类型:

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学分:

72学时,其中理论课68学时,实践课4学时,4学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学会认识社会和自我的正确方法,系统地掌握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理解社会、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

  本课程以社会和自我的相互关系为理论主线,从静态的社会要素和社会关系、动态的社会结构化方式和社会运行过程入手,在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对社会学的基本问题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阐释,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概念和范畴,获得认识、观察和理解社会的基本方法与视角。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郑杭生主编:

《社会学概论新修》(修订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1、高放、李景治、蒲国良主编: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 刘豪兴主编:

《社会学概论》,高教出版社1992年版。

3、 吴增基、吴鹏森、苏振芳主编:

《现代社会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版。

4、 李明堃、黄绍伦主编:

《社会学新论》,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1992年版。

5、 吴铎主编:

《社会学》,高教出版社1992年版。

6、 《社会学概论》(试讲本)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7、 [美]戴维·波普诺著、李强译《社会学》,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 [美]乔纳森·特纳著《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上下),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9、 [美]杰佛里·亚历三大著《社会学二十讲》,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10、[德]盖奥尔格·西美尔《社会学》,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11、袁亚愚、唐一之编:

《社会学――历史、理论、方法》,四川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12、于海:

《西方社会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3、侯钧生主编: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4、袁方主编: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5、[美]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16、[德]米夏埃尔·兰德曼著、张乐天译《哲学人类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17、[法]维克多·埃尔著、康新文译《文化概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8、[英]汤因比著 曹未风等译《历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9、Co-editors:

GeorgeE.ArquittandDennisD.Waskul,ReadingsinSociology,SimonandSchusterCustomPublishing,1997.

20、JamesW.VanderZanden,SociologyTheCore,Mcgraw-Hill,Inc.,1996.

21、ThomasJ.Sullivan,IntroductiontoSociologyProblems,AllynAndBacon,1997.

22、RodneyStark,Sociology,WadsworthPublishingCompany,1998.

考核方式及成绩计算方法:

1.考核方式:

统一考试和平时成绩相结合

2.成绩计算方法: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考勤、课堂讨论、作业、实践)×30%+期末统一考试成绩)×70%

 

课程教学日历

课程名称:

社会学概论授课学期:

2007-2008第2学期

周次

章节及教学内容

累计学时

1

第一章:

社会学研究对象

第一节、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第二节社会学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

第三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第四节、社会学与社会

4

2

第二章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

第一节社会运行条件第二节社会运行机制

4

3

第三章社会和社会运行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第二节社会运行

第三节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

4

4

第四章文化与社会运行

第一节文化的含义与特征

第二节文化的区分

第三节文化的结构

第四节文化的功能

4

5

第五章人的社会化

第一节社会化概论

第二节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

第三节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

第四节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4

6

第六章社会角色

第一节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

第二节社会角色的类型

第三节社会角色的扮演

第四节社会角色的失调

4

7

第七章社会互动

第一节社会互动概述第二节社会互动的情景和过程

第三节社会互动的维度和类型第四节集合行为

4

8

第八章社会群体

第一节社会群体概述第二节社会群体结构及其作用过程

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

4

9

第九章家庭、婚姻

第一节研究概述第二节婚姻家庭社会学

第三节性社会学第四节性别角色和社会性别

4

10

第十章社会组织

第一节社会组织概述第二节社会组织目标

4

11

第三节社会组织结构第四节社会组织管理

4

12

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一节社会分层概述第二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

4

13

第三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第四节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

第五节社会流动

4

14

第十二章社会设置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设置

第二节社会设置的功能分析

第三节社会改革与社会设置

4

15

第十三章社区

第一节社区概述第二节社区自身的协调作用

4

16

第三节社区互动与协调第四节虚拟社区

4

17

第十四章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的起源演变和作用第二节城市的空间结构

第三节城市文化第四节城市问题与规划

4

18

复习总结

4

 

第一章教学安排的说明

章节题目:

章一章:

社会学研究对象

第一节、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1学时)

第二节社会学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1学时)

第三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1学时)

第四节、社会学与社会(1学时)

学时分配:

4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是整本书的引论,目的是为学生者提供一个入门的途径,认识社会学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位置,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通过学习,掌握社会学学科的意义、特点、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科学条件以及社会学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课堂教学方案1

课题名称:

第一节、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第二节社会学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课堂讲授、社会问题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互动教学方法。

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认识社会学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位置,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掌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了解社会学对象与社会其他内容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如何理解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难点是社会学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分析其与哲学、历史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第一节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称为“社会运行论”。

社会学的一个特点是它研究别的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

“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正是这样一种“别的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

一、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

在近代西方社会的变革历史中,最核心的事件是18世纪、19世纪的两次大革命。

这两次大革命引起的变化和后果,主要可以从两方面看:

一方面,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理想王国”,并没有带来普遍的“自由、平等、博爱”,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

作为时代的实践要求的社会运行和发展问题,特别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就是这样提出来的。

二、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

一般的说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良性运行、中性运行和恶性运行;协调发展、模糊发展和畸形发展。

所谓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是指特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三大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内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促进,而社会障碍、失调等因素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和最小的范围内。

所谓社会的中性运行和模糊发展,是指社会运行有障碍,发展不甚平衡,包含较多较明显的不协调因素,但它们还未危害、破坏社会的常态运行。

所谓社会的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是指社会运行发生严重障碍、离轨、失控。

三、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对象的中国特色

社会运行论的中国特色,首先表现在它跟中国历史上的学术传统密切相关,其次,社会运行论的中国特色还表现在它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实社会运行密切相关,再次,社会运行论的中国特色还表现在它能够有效地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开放服务。

四、国内外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分类

㈠、150多年来国外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其分类面对众多的定义主要分属于三大类:

第一类侧重以社会及社会对象为研究对象。

第二类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

至于不属于这两大类的其他社会学定义可以看作是第三类。

㈡、90多年来国内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按上述分类,有如下几种观点:

⑴侧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⑵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第三种类型的观点,其代表性意见有:

“剩余说”、“学群说”、“调查说”、“问题说”、“未定说”。

㈢、正确把握社会学的对象问题第一,应当肯定,社会学是有独特对象的,否定这一点是不对的。

第二,社会学对象问题上的众说纷纭,正是对那个“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多方面的、积极的探索的表现,是社会学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第三,在对社会对象的理解上不应强调一致。

五、社会学对象与社会学基本问题

㈠社会与个人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说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呢?

从理论上说:

第一,定义社会学的对象或侧重社会,或侧重个人,都离不开两者的关系问题;

第二,第二,区别社会学的学派,都是根据这个问题来划分的;

第三,第三,确定社会学的属性,也是以这个问题为准绳的。

由此可见,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不仅是贯穿社会学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中轴,而且也是社会实际发展的中轴。

㈡从社会学的层次结构看社会学对象及其与社会学基本问题的联系社会学学科的层次结构大体由三个层次组成:

第一,社会学基本问题层次,即学科的“元问题”层次,也即作为社会学与哲学联结点的社会哲学层次;第二,社会学对象问题层次,即学科的“本问题”中的总问题层次,也即作为综合性具体科学的社会学层次;第三,社会学范畴问题层次,即学科的“本问题”中的分问题层次,也即作为社会学历史地形成的概念内容的层次。

第二节 社会学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

把社会学的对象规定为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似较符合社会学产生的历史,又较能在理论上自圆其说,就是说,它能较好地为社会学一根贯穿其全部内容的主线。

社会学可分为理论社会学和应用社会学。

理论社会学历史地形成的内容,可分为三类:

第一,有关着重从正向探讨社会良性运行的条件和机制的内容;

第二,有关着重从反向探讨有效地消除妨碍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因素的内容;

第三,有关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避免恶性循环和畸形发展的方法和手段的内容。

一、 关于社会运行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的内容

这方面的内容大体有:

人的社会化,社会角色,社会互动,基本群体,家庭、婚姻与性;社会组织,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规范与社会设置,社区;社会变迁与现代化等。

二、 关于社会运行的问题与对策分析的内容

这方面的内容大体有:

社会问题,社会越轨,社会控制,社会政策,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

三、 关于社会运行研究手段的内容

对社会运行,无论是微观分析、宏观分析还是对策分析,无论是正向研究还是反向研究,都需要有方法和手段。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和社会指标及其体系,就是我们研究实现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避免恶性循环和畸形发展的主要途径。

四、关于分科社会学的内容

贯穿众多分科社会学的仍然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这根主线。

有了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这根主线,有利于缓解目前社会学定义众多、但每个定义又无法说服人那种莫衷一是的局面,有利于纠正一些模糊的、不确切的、片面的说法。

有了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这根主线,我们也就有了什么是社会学研究的明确的鉴别标准。

课堂练习或讨论、布置作业:

1、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如何正确把握?

2、社会学如何为社会服务?

3.如何理解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课堂教学方案2

课题名称:

第三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第四节、社会学与社会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课堂讲授、社会问题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互动教学方法

教学目的要求:

为初学者提供一个入门的途径,认识社会学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位置,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掌握社会学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讲述社会学的学科地位,指出对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现在有多种分法,但不论哪种分法,社会学都占有重要地位。

难点是分析说明把社会学定义为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既有利于明确它跟历史唯物主义的区别与联系,又有利于划清它与其他单壳儿性的和综合性的社会科学的界限,与社会主义的界限。

2、重点说明社会学是认识和改造社会的有效工具,着重说明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成长中的中国社会学的关系。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第三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

(1)“总和说”。

把社会学和各门社会科学的关系看做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综合说”。

认为社会学是将各门社会科学的成果从社会整体的角度加以综合得出的。

(3)“普遍说”。

认为社会学的原理具有普遍性,适用于一切社会现象;各门社会科学的原理具有特殊性,仅适用于特殊的社会现象。

(4)“平等说”。

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一样,都研究社会生活现象的一个方面。

(5)“共通说”。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生活现象的共通原理,此种社会生活的共通原理—社会行为原理—为社会

生活现象的一部分,而关于部分的社会现象,故社会学为一种普通的社会科学。

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一) 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的关系

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的关系,是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二) 社会学与单科性社会科学的关系

社会学和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等具体社会科学的关系,是综合性的科学与单科性科学的关

系。

(三) 社会学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的关系

社会学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如历史学、管理学的关系,是特殊跟特殊的关系。

(四) 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或政治科学;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

第四节    社会学与社会

一、 社会学是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有效工具

(一) 社会学认识功能或认识意义

第一, 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告诉人们社会现象是什么(描述)、为什么(解释)、将来怎样变化(预测)

第二, 社会学不仅提供县城的社会知识,而且通过社会学的视觉、社会学的方法,帮助人们获得新的社会知识。

(二) 社会学的实践功能或实践意义

第一, 社会学在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的基础上,进而帮助人们在维护和改善现存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改革不利社会发长的社会体制方面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是自己的社会行动更加合理,更加符合规律性。

第二, 社会学以自己的饿研究成果,对科学地管理社会和制度正确的饿社会政策提供有根据的、经过论证的实际建议,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二、转型会和成长中的中国社会学中的中国社

中国社会学发展的根基是中国社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同时又要注意吸取,借鉴外国社会学研究的成果。

要正确对待西方社会学,既要注意防止一切照搬,又注意避免一切拒斥。

课堂练习或讨论、布置作业:

1.社会学如何为社会实践服务?

2.中国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是何关系?

第二章教学安排的说明

章节题目:

章二章:

 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

第一节社会运行条件

第二节社会运行机制

学时分配:

4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对社会学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社会运行条件”和“社会运行机制”的进一步学习和掌握。

课堂教学方案1

课题名称:

第一节、社会运行条件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课堂讲授、社会问题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互动教学方法

教学目的要求:

要学生掌握认识社会学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位置,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掌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重点、难点:

“社会运行的条件”,重点考察了现有社会学文献中关于社会运行条件的三种角度,这就是社会要素的角度,功能主义角度和社会条件角度。

难点是从社会学角度看,还有对我国社会运行产生特殊影响的内外两个条件,这就是我们社会受到社会会转型效应和迟发展效应的双重影响。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第一节      社会运行的条件

一、   社会运行条件概述

对社会运行条件的探讨并非从我们开始。

我国自古以来对此有过不少朴素的认识。

例如,我国古代讲的”治世”或”太平盛世”,总要具备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君明臣忠、民心安定、顺天应时等等条件。

在社会学作为学科诞生以来,这个问题也受到不少社会学家的重视。

从所见的社会学文献看,他们主要从社会要

素、功能主义和社会条件三种对此做了这样那样的探讨。

(一)会要素的研究

1931年孙本文教授首先将影响、支配人类社会生活要素做了如下分类:

A.消极限制的要素。

a.   地理的要素:

气候和地形。

b.   生物的要素:

人口的数量和品质。

B.积极活动的影响。

c.   心理的要素:

社会态度和它的机械。

d.   文化的要素:

文化物质和模式。

+

孙本文在另一本大部头著作《社会学原理》中,则对上述四大要素对于人类社会的作用做了说明。

第一,孙教授认为,地理或地理要素对于社会运转关系重大。

他说:

”社会的存在,必须在地面上占据相当的空间。

无地面则社会无以成立;古地面亦为社会成立的基础。

第二,他阐述了生物要素的重要性。

孙本文认为,这些问题有:

(1)适度人口;

(2)中国应否提倡对生育的限制;(3)优生学的效用;(4)遗传学问题;(5)种族特质问题。

第三,关于心理要素,孙本文认为:

“社会成立的重要条件,是个人与个人间的行为。

而个人与个人间的行为情况,须视个人的心理特质,及当时环境的状况而定。

第四,在讲到文化要素是社会成立的重要基础时,孙本文认为:

”文化为人类社会普遍的要素,无文化即无社会。

人类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有文化,故文化为人类特产,亦即为人类所不可或离的要素。

(二)功能主义关于社会正常运转的必备条件的研究功能主义主张社会使由相互依存的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各部分对整体发挥功能,满足整体的需要。

美国社会学家D.F.阿伯尔、M.J.利维等人对此做了研究,阿伯尔等人在《社会功能之先决条件》的论文中提出,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应具备如下的十个条件:

(1)   社会与物质环境相适应

(2)   适当的社会人口再产生

(3)   基本社会角色的适当安排(例如,在美国社会中医生、教授、工人、家庭主妇等角色的合理配置);

(4)   社会成员之间信息的沟通(如一种共同的语言等);

(5)   对社会基本事物之含义有一致的认识(如度、量、衡的标准,对于金钱和爱情等的理解等);

(6)   在各种社会群体内部,成员们有大体相近的奋斗目标;

(7)   建立了社会规范,以限制追求上述目标时所采取的手段;

(8)   对感情表达方式的限制(以不致造成冲突的方式表达感情);

(9)   对社会新成员实现社会化;

(10) 有效的控制了分裂性社会行为;

(三)关于社会条件的研究

费孝通教授在《社会学概论》中将社会生活条件分为两类: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精神生活条件,该书又将社会物质生活分为自然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三种条件,而认为精神生活条件首先当是在于人类通过生产劳动,改造自然,过着人类特有的精神文化生活;其次反作用与其物质生产生活。

二、社会运行的内外主要条件

(1)   人口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

(2)   生态环境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另一个基础条件。

(3)   经济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条件。

(4)   社会运行的政治条件。

(5)   社会运行的文化与心理条件。

(6)   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

(7)   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应。

课堂练习或讨论、布置作业:

1、如何理解社会运行条件的主要含义?

它与社会要素,功能主义,社会条件三种角度所做的研究的异同在哪里?

2、如何理解社会运行条件的社会运行条件的社会转性效应

课堂教学方案2

课题名称:

第二节    社会运行的机制

授课时数:

2学时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课堂讲授、社会问题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互动教学方法

教学目的要求:

要学生掌握认识社会运行的机制。

“社会运行的机制”,首先说明了社会运行机制的骇异,非类,研究社会运行机制的意义。

其次在说明了社会运行机制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对独立之后,找中说明竟了社会运行的五个主要机制:

这就是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控制机制,保障机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说明了社会运行机制的分类,研究社会运行机制的意义。

难点说明了社会运行机制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对独立性,解释社会运行的五个主要机制:

这就是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控制机制,保障机制。

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第二节    社会运行的机制

一、社会运行机制概述

(一)社会运行机制的含义

在社会科学中的引申意义则更为复杂。

综合当前各学科使用“机制”一词时所表达的含义,我们认为“机制”一词的基本含义有三个:

一是指事物各组成要素的相互联系,即结构;二是指事物在有规律性的运动中发挥的作用、效应,即功能;三是指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把这三者综合起来,更概括地说,机制就是“带规律的模式”。

而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简要的说,也就是社会运行“带规律性的模式”。

(二)、社会运行机制的分类

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美国早期社会学家罗斯曾根据社会秩序的形成过程,将社会秩序分为自然秩序和人工秩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