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优质课导学案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378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5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优质课导学案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优质课导学案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优质课导学案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优质课导学案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优质课导学案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优质课导学案3.docx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优质课导学案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优质课导学案3.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优质课导学案3.docx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优质课导学案3

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

一、教材解读

(一)课标要求

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二)课标解读

知道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认识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理解工业革命的动因、条件时序性、影响,体会技术与制度创新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

1.知道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富尔顿发明汽船等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2.认识工业革命起始于英国一系列大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发展与瓦特蒸汽机的改进与广泛应用,完成于大工厂生产制度的确立,扩展于铁路运输业的出现。

3.理解工业革命的发生的原因,分析各项机器发明之间的关联性,理清工业革命技术革新的时序性和产生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判断推理能力。

4.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理解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的依据,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以及交通工具革新带来的影响。

5.了解发明者的发明故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善于发现、勤于钻研的价值观,以及从历史现象解释历史本质的能力。

6.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时,科学技术又是一把双刃剑,帮助学生学会反思国家发展科学技术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

(四)教材地位

工业革命是各国资产阶级为了巩固政权,大力发展经济而必然产生的一种社会变革。

表现出来就是各个部门、行业的新发明、新创造,实现了由工场手工生产到机器大生产的飞跃。

它是生产领域的一场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次革命,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工业革命的出现推动了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放运动,对世界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因此这一课是承上启下的一课,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五)教学重点

1.瓦特与蒸汽机

确立依据:

蒸汽机的改进和应用成为工业革命历程中的中心环节,它是在棉纺织业部门寻找动力的过程中出现的,经改进后,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继续推动工业革命的进程,并成为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突破策略:

通过创设情境、将蒸汽机拟人化制作数字故事使学生理解蒸汽机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使学生感受发明家科学家努力拼搏、不断创新的精神。

2.工业革命的影响

确立依据:

弄清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就能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并为下一单元的学习做铺垫。

突破策略:

通过引领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图文材料得出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变化,鼓励学生学会从史实中提炼史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历史解释能力。

(六)教学难点

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确立依据:

工业革命的影响广泛,涉及到生产力的创新与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欧洲发展的同时却刺激了它们对亚非拉的殖民掠夺,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等。

因此,要透过史料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史料分析方法,具备辩证客观看待历史的态度与方法,九年级的学生在这方面相对薄弱。

突破策略:

根据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坚持优选图表史料的原则,从多角度选择史料,增加史料的直观性,减轻学生的阅读负担,提高学生对比分析材料、获取信息、归纳结论的能力,逐渐形成唯物史观。

指导两个不同的小组分别讨论并交流同一则材料所反映的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刺激学生的学习竞争感,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

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感性思维较强,更易于从感性出发得出结论。

并且理性思维正在逐步形成,但理论素养有限,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本质阶段,对知识的掌握还未形成体系,分析问题还缺乏灵活性。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采取图片解说、角色扮演、设置问题链、播放数字故事、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方法,尽可能激起学生思维的内驱力,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

三、教学学法

教法与学法具有互相体现而又互相独立的关系。

教法中包含着学法,学法里体现着教法,二者共处于教学过程之中。

但是,教法和学法又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不同的教学主体进行的两种不同的活动——教和学。

所以它们彼此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相互代替。

针对教材解读与学情分析,敲定了本课采用的教学、学法。

第一,情境教学法,教育家夸美纽斯曾提到:

“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

”情境教学法创设的情境能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心平气和、耳目一新,促进学生心理活动的展开和深入进行。

教学中创设情境,一环扣一环,刺激学生的探求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发思考,进而发现问题。

与情境教学法相对应的学法则是情境质疑法,学生通过融入情境,提高学习兴趣,在愉悦的情境中不断探索、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生成感悟。

第二,图文材料分析法,遵循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设置图文材料,引导学生思维参与,主动对图文材料进行对比、归纳、分析并总结,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相应的学法是分析归纳法,学生通过比较图片、分析材料、归纳总结、获取信息。

培养应用知识、“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

第三,问题启示法,设计的问题从易到难、前因后果,做到逐步深入、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同时学生运用问题再生法,充分解疑释惑,实现知识迁移、拓展,再生问题。

第四,小组讨论法,教师抛出问题,提供材料,组织讨论,把握“方向盘”,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与人物。

对学生敢说、敢想、敢问的学习品质表示肯定,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学会交流。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法,对信息加工重组,突破难点,同时培养的表达能力与合作精神。

四、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想给同学们宣传一件18世纪问世的商品,该商品最大的卖点就是它的“力量”,你能猜出这件商品是什么吗?

瓦特蒸汽机依靠其强大的力量掌舵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航向,引领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

那么这一重大发明是如何在工业革命期间发挥巨大力量而造就蒸汽时代的呢?

下面我们从工业革命的概念说起。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及课前预习回答问题。

 

以疑激趣,激起学生思维的内驱力,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充满渴望,为各环节教学铺设主题。

概念解读

【活动:

读图片析概念】

通过图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工业革命实现了工场手工生产向工厂机器生产的过渡,使传统手工业发展为现代工业。

字面上看,这一变化只是一字之差,实质上却包含着翻天覆地的变革,这一变革首先发生在英国。

学生代表根据课前预习,带领同学观察图片,获取信息,初步形成历史概念。

1.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史料阅读能力。

一、进取的力量——工业革命的兴起

(课件展示问题: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设问:

英国是具有何种力量,首先敲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呢?

下面,请两位同学为我们娓娓道来。

一、进取的力量——工业革命的兴起

(课件展示图片:

图一《处死查理一世》,图二《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图》)

从两位同学的对话中,你了解到英国是具有何种强大的力量呢?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英国率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这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而在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落后的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此外,英国还制定了保护发明专利的法律、很多行业的分工精细等等,这些优势使得英国得以率先开展工业革命。

 

学生代表进行角色扮演。

其余学生思考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所具有的优势。

观察图片《处死查理一世》、《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图》,回顾工业革命前英国的发展历程,从而理解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利用角色扮演,引导学生融入课堂。

 

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理清历史脉络,为新知识安家。

 

 

2、创新的力量——工业革命的历程

 

2、创新的力量——工业革命的历程

 

2、创新的力量——工业革命的历程

 

2、创新的力量——工业革命的历程

 

二、创新的力量——工业革命的历程

 

二、创新的力量——工业革命的历程

英国各界工匠充分发挥了创新的力量,一系列的新机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一)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创新发明: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课前预习一起来说一说,工业革命中有哪些重要的发明彰显着创新的力量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展示学生代表完成的导学案,引导学生说一说该导学案的可圈可点或可修可改的地方。

发明

时间

发明者

国别

根据课前预习,我们了解到,在工业革命之前,英国就有了飞梭这一重大发明,随后有了珍妮机、水力织布机,这几项重大发明都是应用于什么部门呢?

因此,可判断最先进行工业革命的部门就是棉纺织业。

(二)最先进行工业革命的部门:

棉纺织业领域的各项发明又是如何推陈出新的呢?

我们从棉纺织业的名称入手,从字面上分析,它包括了哪两个重要的环节呢?

(通过课件自定义动画展示棉纺织业的两大工序:

纺纱、织布)

设问:

最早被发明的飞梭是属于哪一环节的工具呢?

飞梭被发明后,大大加快了织布的速度,请思考这会对纺纱部门有何影响呢?

引导学生得出:

飞梭刺激了对棉纱的需求。

在棉纱需求量剧增的刺激下,珍妮机应需而生了。

课件展示知识框架:

珍妮纺纱机是由英国哈格里夫斯于18世纪60年代发明的。

有人说,哈格里夫斯一脚踢出了珍妮机。

此话如何理解呢?

(导学案材料:

一天晚上,哈格里夫斯开门时不小心一脚踢翻了妻子正使用的纺纱机,他第一个反应就是赶快把纺纱机扶正。

但是当他弯下腰来的时候,却发现纺纱机还在转,原先横着的纱锭变成直立了,他由此受到启发,第二天,造出用一个纺轮同时带动八个竖直纱锭的新纺纱机,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后又不断改新,最后提高到80倍。

从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你发现他的身上有什么可敬的精神呢?

哈格里夫斯善于观察、锐意创新,不断改进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请想象一下,受他的影响,棉纺织业随后会有什么新景象呢?

请分析归纳珍妮机与往后的一系列发明之间的关系呢?

珍妮机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发明的出现,所以它在工业革命的进程中占据什么地位呢?

(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课件展示珍妮机的知识卡片)

过渡:

珍妮机着实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当时的英国纺纱工人却颇有微词。

(课件展示情境材料:

“用这个机器快倒是快,就是有点费劲。

”——18世纪后期,英国纺纱工人。

当时的英国人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呢?

水力纺纱机应需而生了,随后水力织布机也被发明了。

(课件展示情境材料:

“专门到河边建厂,想着靠河水省点工钱,可这老天爷偏偏不作美,这么大的厂房,一天不生产可就要少赚多少钱啊!

”——18世纪60年代末,英国工厂)

(三)瓦特与蒸汽机

为解决动力问题,英国出现一件被誉为“第一个真正国际性的发明”,究竟是什么宝贝呢?

下面请看“机器的自白”

(播放数字故事视频“机器的自白”)

 

想必同学们都猜到了,该机器就是由英国瓦特所“发明”的蒸汽机,对不对?

细心的同学发现了,我刚刚犯的错误,其实瓦特不是发明蒸汽机,而是在前人的成果上改进蒸汽机,因此瓦特蒸汽机又称改良蒸汽机。

(课件展示知识卡片)

改良蒸汽机首先被应用于哪一行业呢?

其后,改良蒸汽机被广泛应用于采矿业、冶金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充当各种机器的心脏,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动力。

(课件展示图文说明)

瓦特蒸汽机被广泛应用后,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因此,它在工业革命历程中的地位是?

(课件展示知识卡片)

随着各行各业使用改良蒸汽机提高生产效率后,新贵族焦虑的问题出现了。

(课件展示材料:

“原料半天送不来,这是要让工厂停工的节奏啊!

”——18世纪末,英国新贵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