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题展望.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3593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试题展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试题展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试题展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试题展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试题展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试题展望.docx

《高考语文试题展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试题展望.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试题展望.docx

高考语文试题展望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展望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展望一、2015年课标区高考语文试题特点之分析

2015年课标区高考语文试题与往年试题一样,同样具有稳定性的基本特点。

这也是近年来全国各省市语文试题的共同特点。

稳定性表现其一就是试题结构形式稳定。

这属于老生常谈了。

课标区语文试题从2007年开始就一直延续“两卷”“六部分”“18小题”的基本模式特点。

“两卷”即就是整个试题由阅读题和表达题两大部分组成,而阅读又分为甲乙两类,甲为必考题,乙为选考题。

“六部分”即就是整套试题由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文学类阅读、实用类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等六大部分组成。

“18小题”就是整个试题由18个小题组成,其中1—3题为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是三道客观性题目,赋分9分;4—7题为文言文(史传文)阅读,为3道选择题加上一道主观性题目(翻译)的“3+1”的命题模式,赋分19分;8—9题为古代诗歌鉴赏,是主观性题目,赋分11分;10小题是名句填空,有6个空,赋分6分;11、12题分别是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各设置四道题,其中第一道是多项选择题,选说法正确的两项,赋分5分,其余三道小题分别是问答形式的主观性题目,赋分依次是6分、6分、8分,整个大题总计赋分25分。

13—17为语言文字运用题,其中13—15分别为成语、病句和衔接的考查,是三道选择题,赋分共9分;16—17题为语言运用的两道主观性题目,分值一般分别是5分和6分,合计11分。

18题为作文,赋分60分。

稳定性表现其二就是2015年试题与2014年试题比较,稳定性较为突出。

2014年课标区语文试题可以说是近几年来语文试题变化最大的一年。

比如:

论述类有一道题设问方式有新变化、文言文增加断句、名句考查以理解形式命题、成语考查近义成语辨析、语言运用强化衔接知识点的考查、图表进入语言运用题等等,可谓变化多多。

而2015年课标区语文试题相比较2014年课标区语文试题就相当稳定:

一是继续考查文言断句;二是继续考查近义成语辨析;三是名句默写仍然以理解性的形式来考查;四是图表题仍然出现在语言表达的题目中;五是继续强化考查填空式的衔接。

以上种种都是对2014年课标区试题的延续。

但我们看到,在新的考试方案公布后,2015年试题可以说在不少方面还有“出新”的地方。

主要有:

一是增加了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去掉单纯实词的考查;二是作文材料都是现实性的时评类材料,卷一对作文的文体做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写书信;三是鉴赏古诗题与课本紧密结合,命题思路由技巧到感情,技巧暗示得更加明晰,题目难度适宜;四是选考内容有意从艺术手法角度设置了一道题,克服了过去这类题目实用类文本单纯重点考查筛选整合以及文学类文本仅仅以人物和情节命题的弊端;五是衔接一改过去的形式,以一个短语嵌入——语句复位的方式来考查,很有新意。

从2015年试题的改变,我们不难发现,试题更强化了语文的现实性、工具性、人文性和文学性,有意倡导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学习语文、为了提高自身修养和文学素质去学习语文。

这足以看出命题者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的诸多良苦用心。

二、2016年课标区语文试题展望

2016年课标区高考题命题的趋势特点应该还是这八个字:

突出稳定,彰显创新。

从2015年试题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考试题就是这样在稳中出新的。

那么,2016年试题将会有什么特点和变化呢?

笔者认为,简单地说就是,2016年课标区语文试题仍然是稳中有变,稳中出新。

那试题中“稳定的”有哪些?

“出新的”又将有哪些呢?

根据高考这几年试题的走向和近年来高考复课的经验,除了2015年较2014年稳定的方面之外,我认为2016试题稳定性应该突出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作文命题形式稳定。

作文仍然为新材料作文,继续会以时评类材料为主,旨在引导学生亲近现实、反映现实,体现时代精神,传递正能量,弘扬核心价值观。

至于文体,课标1和课标2(甲卷)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课标1(乙卷)会继续限定文体,至于会不会继续让学生写书信,我想已经不很可能,书信之外的其他实用类文体如果出现,最大可能是读后感或演讲稿等。

因为过去高考出现过读后感这种文体,而且读后感这种文体也是很常用的,也很实用,利于命题,也可以防止抄袭、套作。

一种仍然会给定材料,材料是现实类材料,让考生写成多种文体,这体现出课标区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特点。

二是衔接中的语句复位、文言文中的文化常识等考查方式稳定。

我认为衔接这种考查最少可持续两三年的时间。

从几个句子中选择一个句子是2015高考衔接试题的新特点,这种考查形式会继续,这样的题目看似简单,实则也很有难度。

至于文化常识考查,从2015题目看,它已经与过去的实词的考查融合了,因此文化常识既是考查文化常识,实际也在考实词。

这种形式彰显了时代特色,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留下来。

三是选考两类考查题目难度对等。

2016年试题会继续在选考文本中注重写作艺术方法的考查,实现选考两类题目难度的对等,体现公平、公正。

课标区考试说明中对“艺术手法”是有所体现的,而近几年试题对此体现不足,2015年试题对此有所体现。

考纲对艺术手法是这样具体表述的:

(文学类)“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实用类)“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如2015年课标1这样体现的:

(文学类文本)“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实用类)“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回答。

”课标2这样体现的:

(文学类)⑶老汪对《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的独特理解,其实源于自身人际关系的体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⑷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

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

(实用类)戴安澜率第200师赴缅途中,赋《远征》二首以明志。

诗中涉及哪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又表达了什么志向?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这两道题与过去题目是不一样的。

看来,课标卷强化艺术手法的考查是很明显、很新颖的,而课标1比课标2难度显然要大一些的,课表卷文学类试题显然也在降低难度,进而实现与实用类试题难度的对等。

四是成语、名句考查稳定。

成语继续考查同义成语辨析。

名句继续以理解形式考查,并且高中四句,初中两句,其中高中古文与古诗各占两句,名句继续突出“名”的特点,主要考作品中的主旨句、哲理句、写景句、议论句、修辞句、抒情句等。

不过,随着考试的延续,题目的暗示性可能要弱一些,这无疑会增加题目的难度。

五是诗歌鉴赏继续强化回归课本。

古诗鉴赏会以对比的形式来考查,或者以暗合课本上的古代诗歌的方式进行考查。

一方面直接以对比形式实现试题与课本的有机对接。

比如课标1鉴赏题第一小题:

“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这有意引导师生要培养真正的迁移能力。

我还发现课标卷2在文学类阅读考查中也有这样的倾向。

比如最后一道探究题:

“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

”这也在引导同学培养迁移能力。

我在2009年写过文章说,过去大纲卷在亲近课本,现在看来,课标卷也在亲近课本。

迁移能力的考查也让我们想起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话“课本就是例子”。

我们要牢记这句话啊。

至于课标卷2的鉴赏好像又回到高考最初考查诗歌鉴赏的形式上去了。

给出观点(古人评价),要求同学分析。

这点使我忽然觉得,应该说所有题目都可能有意无意地靠近课本。

因此,注意挖潜课本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鉴赏文本中故意出现课本古诗中的有关词语,暗合课本内容。

2014年课标卷1鉴赏的是宋词《阮郎归》,词中的“渌”“帘半卷”“整顿”“沉吟”等都分别出出自选修和必修课本中的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李清照的《醉花阴》(必修4:

“帘卷西风”)和白居易《琵琶行》(必修3),语句意思与课本几乎没有差别,这些显然在告诉考生,高考应考时必须抓住课本,潜移默化。

我在高三应考的始终,总是要强调,背古诗词最少有两个目的:

一是答对名句中的有关句子;二是熟读成诵,潜移默化,形成能力。

是不是还应该有第三个目的呢?

那就是,在作文时,能恰当用一两句,无形点亮你的考场作文。

如此看来,背诵课本古代诗歌,有“一石三鸟”的效果啊。

从2015年试题分析来看,我认为,2016年试题彰显创新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强化语言文字运用中主观题的创新力度。

2016年可能会强化16—17小题高考试题的创新力度,充分发挥其“高考试验田”的基本作用,命制一道能体现考查多种考点的题目,体现高考语文知识点相融合的显著特点。

因为2015年高考的16小题与15小题有重复考查衔接这个考点之嫌,假如将其与仿句等考点结合起来考查,我觉得这样似乎会更好一些,更合理一些。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高考专家有时候也很任性,人家可能觉得衔接的突出考查在强化大家缜密思维的意识,有助于提高大家的思维能力。

如果这样的话,创新点只能体现在图表题的创新上了。

大胆预测一下,16小题可能将图表与微评等知识点结合起来考查,这样可以使命题更有新意,更有语文味。

我多年前预测这道题会考对联评析,因为对联高考曾经考过,后来想,这类题目开放意识太浓,不好操作,因为毕竟高考主观题,特别是语言运用中的主观性题目有客观化的特点,有时候答案比较唯一,这就要提醒大家一定要善于挖潜,把人家给的潜在的信息点挖出来,与材料和命题者来一场亲切而和谐的对话,这样的话,你不得高分才怪呢?

二是作文命题继续出新。

作文出新应该体现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增加时评材料的内涵。

2016年作文可能会增加作文材料的意蕴性和哲理性,引导考生思辨,从生活小角度,从国家和文化角度来诠释核心价值观,强化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回归教育的本质。

比如:

直接扣住焦点热点话题,围绕新高考改革、新课程改革、教育改革等范围命题;暗合核心价值观,抓住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关注学生自我成长等话题命题,其中关注自我成长是常考常新的命题范围。

不管怎样命题,2016年高考作文应该突出材料的多维思辨的特性,体现作文的生活化、现实性、人文性,做到作文命题现实性、人文性与文学性的统一。

另一个方面,命题形式会出新。

命题基本为课标卷2(甲卷)的那种形式,如是课标卷1(乙卷)的那种形式,绝对不会再让考生写书信了,最可能写的是读后感,这种文体过去高考考过,当然演讲稿、改写也是实用性很强的写作形式。

从最新公布的消息看,我们陕西考卷应该是去年全国卷2的形式,不会是我们过去使用的卷1的形式。

因为陕西、重庆、四川和广西用丙卷,丙卷命题与去年卷2(2016年甲卷)的形式、难度相当。

应该肯定地说,我们陕西用的全国丙卷,与其他卷相比,难度应该是最小的,因为我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四个省份中陕西语文试题用全国卷时间最长,广西仅仅用过一年,重庆和四川今年才开始使用,这对陕西考生应考来说是最有利的了。

三是实用类阅读可能会“变脸”。

新闻材料可能会正式进入高考试题,这已经是2015考试说明的一个新的变化,在2016年高考中可能会得到验证。

这里,重点说一下新闻类材料。

考试说明给的样卷中的新闻类材料很有特点,那就是:

四则材料各有特点,四个题目也各有侧重,各有特点。

材料内容多,信息量大,前两则侧重客观报道,后两则属于评述。

四个题目都是主观性题目,一改过去“3+1”的形式,三道主观题加上一道多项选择题。

前两道都是比较概括,第三道属于纯粹概括说明,即与文本作者对话。

最后一道先比较,再谈看法,属于探究分析。

不过,我认为,考试说明给的样题难度大了些,主要是文字信息量大,难度不小,给考生答题带来诸多不便。

我觉得即使实用类考新闻,应该说难度不会很大,过渡一定会相当平稳。

大家只要认真复习,选答这道题也不会吃亏的。

我去年原创的模拟题,我觉得比较适合学生。

我在这简单展现一下,希望对大家冲刺应考有点启发和帮助。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

(1)—(4)。

材料一:

【中国教育新闻网】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精心打造的大型电视益智节目《中国谜语大会》(第二季)于3月2日、3日、4日,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黄金时间与全国观众见面。

体验智慧比拼,共享文化盛宴;古谜、今谜异彩纷呈;八个代表队,角逐金银铜奖;亿万观众,将通过手机、网络,同时参与,争夺百万大奖。

2015《中国谜语大会》的出题人有:

文艺界“定海神针”闫肃、“戏骨级女演员”斯琴高娃、“歌神女王”李谷一、“敬业女神”李冰冰等。

参赛队伍有北京市东直门中学、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陕西师大附中、合肥市四十二中学、石狮华侨中学、汕头龙湖实验中学、宁德一中、常熟市中专学校。

记者获悉,这场谜语大会将进行有奖猜谜:

根据猜谜用时长短和答题正确率综合评分随机抽取,猜谜时间越短,获奖机会越多。

节目播出时公布获奖名单。

每场第一轮抽取的500名获奖网友将获得50元手机话费和价值100元的神州专车充值金额;每场第二轮抽取的600名获奖网友将获得50元手机话费和价值100元的神州专车充值金额;每场第三轮抽取的800名获奖网友将获得50元手机话费和价值200元的神州专车充值金额;每场节目最后会从参与的网友中抽取2名幸运大奖,奖品是价值1000元的神州专车充值金额。

上传全家猜谜照片,会在第二场、第三场直播期间选出优秀照片在电视上展示。

据悉,2014年元宵节期间,大型文化益智类节目《中国谜语大会》连续三天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直播,共吸引3亿电视观众和新媒体受众收看并参与互动,创五年来央视一套语言类节目收视新高。

直播过程首次实现PC、手机和电视三屏互动,吸引206万网友成功参与实时互动猜谜,创出央视互动节目的新纪录。

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受到中央领导、普通百姓及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张春铭)

材料二:

【新华网】3月2日至4日,由央视科教频道创作的第二季《中国谜语大会》连续三天在CCTV-1直播,掀起了全民猜谜的文化热潮。

全国观众一边看电视直播,一边用手机、电脑同步猜谜和上传“全家猜谜照片”,电视屏、电脑屏、手机屏三屏联动,演播室现场与家庭客厅的气氛同样热烈,许多观众全家总动员,有人猜谜、有人发送答案,有时争得面红耳赤,春节的热闹在猜谜中得以延续,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中国谜语大会》的盛宴中得以继承。

3月2日,《中国谜语大会》首场直播,通过PC、手机H5页面和央视悦动参与有奖互动猜谜的新媒体用户数突破1740万。

3月3日第二场直播,用户数量继续飙升至2750万,比首场新增1000多万人,再创三屏互动新纪录。

伴随第二季《中国谜语大会》的热播,央视悦动、央视新闻和央视影音三大客户端启动次数超过440万,比第一场增加47%。

央视网科教台独立访问人数超过430万,比谜语大会开始前增长120%。

参与中国谜语大会微话题讨论人数超过480万,比第一场增加60%。

第二季《中国谜语大会》植根传统文化,充分融入了新媒体传播的元素,在内容和呈现方式上,亦比第一季有大的创新。

首先是谜题内容更加凸显多元性:

一是聚焦传统经典,用雅俗共赏的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谜面“汤药”打四字《诗经》中的一句“在水一方”,谜面“中药丸”打五言唐诗一句“粒粒皆辛苦”;二是紧扣中国梦主题,用趣味化的方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谜面“一生义字贯日月”打二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词汇“文明”;三是中外结合,吸引更多高学历的年轻受众参与,如谜面“Notenough”打《桃花源记》中的七字一句“不足为外人道也”;四是古今结合,突出时尚性和当下的时代特征,如谜面“冷不丁”打二字网络热词“暖男”。

节目贯穿古今,融汇中外的谜题中所蕴含的中国智慧与中国趣味,吸引了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的大众群体踊跃参与。

在嘉宾阵容上,第二季《中国谜语大会》亦更胜去年,涵盖了文化学者、一线明星、文艺大师、道德模范、最美村官等各界人士,让观众大饱眼福。

节目直播过程中,猜谜的大数据以图表的形式实时直观地呈现,互动参与人数、地区分布、答题正确率、谜语难易度等数据,随时在直播中展示,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期待度。

网友纷纷称:

“谜题难易兼顾,名人出题,观众想要猜对谜语,既要了解生活,又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广泛的联想,活跃的思维,真好!

”、“听了专家对谜题的解读,我们了解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没想到中国特有的猜灯谜活动这么好玩!

材料三:

【本报讯(记者赵映光)】连续3天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的大型电视益智竞技节目《中国谜语大会》第二季本月4日晚落下帷幕,以广东唯一一支代表队身份参赛的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代表队,获得第三。

据了解,这也是继汕头市私立广厦学校参加2014《中国谜语大会》之后,汕头选手又一次亮相《中国谜语大会》,并取得第三名的最好成绩。

2015中国谜语大会参赛队共8支,每支由3名选手组成。

汕头代表队3名选手分别是陈婉华、陈煜、纪霖凯,均为初三学生。

据率队的龙湖实验中学许校长介绍,他们都在2013年就参加了所在学校的灯谜班学习。

4日晚上8时,《中国谜语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现场直播。

龙湖实验中学代表队与宁德一中代表队、哈尔滨第三中学代表队、陕西师大附中代表队展开4轮精彩的灯谜大博弈,在近两个小时的比赛中,谜题涵盖了历史人文、民俗地理、网络热词等多个方面。

最后,宁德一中代表队夺得第一名,哈尔滨第三中学代表队位列第二,汕头龙湖实验中学代表队为第三。

(2015年3月5日《羊城晚报》)

材料四:

“太开心了,今天晚上我们肯定睡不着了!

”昨晚22时决赛结束后,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到宁德一中代表队,电话里,队员们兴奋的欢呼声清晰可闻。

记者了解到,宁德一中代表队的三名队员石燕丹、卓辉、陆一鋆,均是宁德一中高二学生,其中唯一的男生卓辉是理科班的“学霸”班长,也是大家口中的“才艺哥”,不管是街舞、音乐、小制作,还是天文、地理、体育都难不倒他;而在文科班担任团支部书记的石燕丹,细心、专注,分析判断能力非常强;长相清秀可爱的陆一鋆则是班里的文娱委员,既会跳舞也会画画,是一个动静相宜、思维敏锐的女孩。

据宁德一中校长张绍英介绍,宁德一中从2010年起,将灯谜作为高一年级的选修课,并利用学校元旦晚会、春节联欢会、校艺术节等,开展灯谜活动,弘扬灯谜传统文化。

2014年初,市灯谜协会从宁德一中高一学生中,层层筛选出三名学生,组成宁德一中代表队,进行灯谜培训。

“我们选拔的标准,是学生知识面广,逻辑推理能力强,反应快、脑筋灵活,最重要的是,要对猜谜感兴趣。

”市灯谜协会秘书长陈向萍告诉记者。

2014年9月,宁德一中代表队参加了在江苏常熟举办的“国际中学生灯谜邀请赛”,经过六轮紧张激烈的比赛及风险题竞猜,从全国24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团体比赛第一名、团体电控竞猜第五名。

“那次比赛是我市中学生首次应邀参加全国性的中学生灯谜大赛,参赛队伍中集合了来自中国灯谜之乡以及专业灯谜学校的团队,我市代表队虽名不见经传,却一鸣惊人,让灯谜界刮目相看。

”宁德一中代表队的指导老师、市灯谜协会副会长陈裕生说。

赛后,在市灯谜协会推荐下,宁德一中代表队收到了央视《中国谜语大会》第二季节目组的邀请,成为参加该节目的全国八支代表队之一。

“孩子们很高兴,也深感责任重大。

他们利用周末、放假的时间进行训练,就连今年春节期间也都在猜谜,只有大年初一休息一天,非常努力和辛苦。

”领队的宁德一中副校长原祥云说。

“明早我们想去天安门看升国旗,下午就回宁德了!

”昨日采访结束前,队员们高兴地告诉记者。

(摘自2015年3月5日《海峡都市报》)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家媒体对《中国谜语大会》都作了报道,概括说明它们各自传递的重要信息有哪些异同。

(5分)

(2)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中国教育新闻网与新华网报道信息的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6分)

(3)根据材料三,谈谈这位记者围绕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代表队参加《中国谜语大会》,都依次作了哪些具体客观的报道?

(6分)

(4)材料四围绕福建宁德一中代表队参加《中国谜语大会》也作了具体客观的报道,它与材料三在叙写方法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结合材料四,简要概括宁德一中代表队夺冠的主要原因。

(8分)

【参考答案】

(1)相同:

都传递了《中国谜语大会》播出的频道、时间、观众参与情况及反响等方面的信息。

(2分)不同:

材料一重点叙写了了谜语出题人、参加的具体的八支代表队以及观众参与有奖猜谜的具体办法和方式等内容;材料二主要叙写了观众的互动参与的方式、互动参与的情况和本次活动的创新亮点、特点等内容。

(4分)

(2)材料一属于全面概括报道,从比赛基本概况、具体参赛队、出题人、观众参与猜谜等方面进行全面报道;材料二属于重点报道,侧重从观众参与的具体情况、今年比赛的具体的新特点和观众的具体好评等角度报道。

(6分,答对一点3分)

(3)①参赛取得的最终成绩情况;②参赛背景(继去年代表广东省再次参加;有实力和水平);③参加决赛的具体过程。

(3点,答对一点2分)

(4)最大的不同是:

材料三叙写简明、概括,材料四叙写具体、生动。

(2分)夺冠的主要原因:

①精心准备,团队合作;②注重选拔,培养兴趣;③刻苦训练,敢于担当。

(6分,每点2分)

三、2016高考语文备考温馨提示

经过多次考练后,大家对课标区高考语文试题有很感性的认识,也会有理性的思考。

下面我们借鉴最新资料,从八大类来梳理一下课标区语文试题命题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顺便把自己的答题办法,简单而直观地告诉给大家,欢迎大家与我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一、论述类

①选文以社科类为主,重点是历史、文学和其他艺术,文章都有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人文性等特点;

②第一题概念、句子的理解或者筛选信息,第二、三题理解和分析观点态度;

答题要领:

静读——查找——比对(三步法)。

二、文言文阅读

①选文都出自“二十四史”,经常删改;

②题型“3+1”形式,文化常识和断句稳定在题目中。

难点突破:

“硬译”+“强猜”(翻译时最好依据积累)。

三、古诗鉴赏

①选材多为唐诗、宋词、宋诗,著名作家的非代表作,一般作家的代表作品;

②紧扣意境、情感命题,注意技巧、形象和情感的三位一体;

③回归课本,以比较鉴赏明扣课本,以出现课本词句暗合课本。

疑难解答:

回归课本(熟背静悟)——持续积累——研究答案——注重过程(具体答案)。

四、名句默写

①锁定64篇,形式为“1+1+1”(高中古文、高中诗歌、初中诗文);

②题型为理解类,内容突出“名”,名篇不回避。

应考技巧:

以“一盘棋思想”,坚持积累,理解文意——准确细心,讲究书写。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①小说中外都有,内蕴丰富,考过外国小说、中国古典小说节选;

②一直以筛选为中心,围绕人物、情节和主题来命题,答题规律性强;

③2015题目设问更加明晰,明显在降低难度,尽力实现“对等”。

答题要领:

培养文学品位——注意“三位一体”(人物、情节、主旨)——组织好答案。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

①长期是人物传记,有文本和资料两部分;

②字数比文学类多一些,题目开始增加难度,考到文本的艺术特色,想方设法与文学类阅读难度对等。

温馨提示:

仅仅查找整合不行了,还要思考一下了,有的答案文本里没有了。

七、语言文字运用

①近义成语辨析不可能改变;

②病句注意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和语序不当这四大类,其他两类不太考;

③语句复位是亮点,会继续稳定;

④补句子填空题稳定,短文体裁为科技文节选;

⑤读图题稳定,考生都能看懂,关键是如何表达。

重点突破:

多多动手——培养悟性——练就能力。

八、作文

①时评类的新材料作文紧扣社会生活;

②文体开始在限定,有意回归传统。

方法技巧:

立意找范围——写作小角度——思想真实化——争取有亮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