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施工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34648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施工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绿色施工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绿色施工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绿色施工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绿色施工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绿色施工教案.docx

《绿色施工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施工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绿色施工教案.docx

绿色施工教案

术语

2.1绿色施工

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环境保护、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以下简称“四节一环保”)。

2.2控制项

绿色施工过程中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

2.3一般项

绿色施工过程中根据实施情况进行评价的得分项。

2.4优选项

绿色施工过程中实施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加分项。

2.5损耗率

损耗率=(建筑设计用量-实际用量)/建筑设计用量。

2.6建筑废弃物

工程项目施工,改造、拆除或加固等过程中产生的废弃余料。

2.7回收利用率

回收利用率=施工现场回收和利用的建筑废弃物/施工现场产生的总建筑废弃物。

2.8地表环境保护

对植被、生态保护,以及对具有人文及地理保护和研究价值的地表环境原状的保护。

2.9施工禁令时间

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禁止施工的时间段。

2.10单位工程

具有独立的设计文件,具备独立施工条件并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的工程单元为一个单位工程,如立井井筒、斜井井筒、平硐、井下巷道、硐室、井筒装备等。

对冻结工程在本标准中视为单位工程进行评价。

2.11评价分部

立井井筒工程评价分部包括大临工程、表土及风化基岩段、基岩段、连接处及硐室、防治水;斜井井筒(平硐)工程评价分部包括大临工程、表土及风化基岩段、基岩段、硐室、防治水;二三期工程评价分部包括大临工程、巷道及硐室、附属工程、施工生产主要系统、防治水;冻结工程评价分部包括大临工程、打钻、冻结;安装工程评价分部包括大临工程、井筒装备、井架安装、设备和管线网安装。

2.12评价要素

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

2.13评价指标

评价要素的组成款项,按照指标实现的难易程度及重要性,划分为控制项、一般项、优选项。

2.14评价等级

绿色施工标准分为三个等级,即:

一级代表绿色施工领先水平、二级代表绿色施工先进水平、三级代表绿色施工基本水平。

2.15四新

国家推荐使用的有利于“四节一环保”的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

2.16新能源

又称非常规能源。

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

2.17中水

各种排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生活、市政、环境等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

2.18井筒

指联系地面和地下巷道的通道,分立井、斜井和平硐。

立井由井颈、井身、壁座、连接处和井窝组成,斜井、平硐由井(硐)口、井(硐)身组成。

2.19二期工程

从施工井底车场开始,到进入采(盘)区车场施工前的工程,包括井底车场、石门、主要运输大巷、回风大巷、中央变电所、水泵房、水仓、井底煤仓、炸药库等。

2.20三期工程

从施工采(盘)区车场开始到整个采(盘)区布置的工程,包括采(盘)区车场、采区上下山(盘区大巷)、采(盘)区变电所、采煤工作面(胶带、辅运、回风或进回风)、顺槽、切眼、运煤通道等。

2.21冻结工程

采用人工制冷技术,将井筒周围的不稳定地层和含水层冻结成封闭的冻结壁,以抵抗地压隔绝地下水和施工井筒的联系。

2.22安装工程

安装构成矿山生产和辅助系统的各种临时或永久的机电设备、设施的工程,包括井架、井筒装备、提升机、变电所等设备、设施的安装施工。

2.23设备完好率

设备完好台数与设备总台数的比值,是反映企业设备技术状况的指标,能够体现出一个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

按百分率表示:

设备完好率=(设备报表内完好台数÷设备报表总台数)×100%。

2.24设备成新率

成新率=[(设备总使用年限—设备已使用年限)/设备总使用年限]×100%。

施工单位设备成新率反映了企业拥有设备的新旧程度,体现了企业设备更新快慢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该指标高,说明使用设备时的综合效益高,对“四节一环保”有积极作用。

2.25施工组织设计

指导矿山井巷工程施工的系统性技术文件。

是工程施工所必需的各类施工条件和技术资料。

2.26项目部

均指现场施工项目部,代表施工单位在项目现场行使施工合同的各项权利和义务。

2.27施工单位

施工项目部的上一级管理单位,即施工工程处、子公司、分公司。

2.28施工企业

具有法人资质、资质证书的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指施工工程处上一级管理单位,即矿建公司、中煤建设集团。

2.30第三方

是指除项目部、施工单位、施工企业之外的建设方、监理和国家、地方的主管部门以及认证机构。

基本规定

3.0.1推行绿色施工的项目,应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实施目标管理,通过科学管理与技术进步,实现“四节一环保”目标。

3.0.2项目经理为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工程项目的绿色管理体系;组织编制绿色施工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进行绿色施工过程的检查和评价。

3.0.3绿色施工应做到:

1在图纸会审时,根据绿色施工要求提出建议;

2合理安排矿、土、安三类工程的施工顺序以及井上下各系统的设置,实现安全、优质、快速、高效施工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3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应有专门的绿色施工章节,绿色施工目标明确,内容应涵盖“四节一环保”要求;

4工程技术交底应包含绿色施工内容,有交底记录;

5建立健全绿色施工管理体系;

6对具体施工工艺技术进行研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7建立绿色施工培训制度,并有实施记录;

8根据日常检查和评价情况,制定持续改进措施;

9有绿色施工的实施效果总结、评价。

3.0.4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不进行绿色施工评价:

1施工扰民造成严重社会影响;

2施工过程中发生死亡事故;

3施工过程中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并造成严重影响;

4施工中因“四节一环保”问题被政府管理部门通报、处罚;

5在施工现场发生食物中毒、传染病等群体性事件。

3.0.5本标准采用分项打分、加权综合、分级评定的原则。

评价框架体系

4.0.1矿山井巷工程绿色施工按照立井井筒掘砌工程、斜井井筒(平硐)掘砌工程、二三期工程、冻结工程、安装工程五类工程分别进行评价。

立井井筒掘砌工程评价分部包括大临工程、表土及风化基岩段、基岩段、连接处及硐室、防治水;

斜井井筒(平硐)掘砌工程评价分部包括大临工程、表土及风化基岩段、基岩段、硐室、防治水;

二三期工程评价分部包括大临工程、巷道及硐室、附属工程、施工生产主要系统、防治水;

冻结工程评价分部包括大临工程、打钻、冻结;

安装工程评价分部包括大临工程、井筒装备、井架安装、设备和管线网安装。

4.0.2绿色施工应依据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和环境保护五个要素进行评价。

4.0.3绿色施工评价标准包含控制项、一般项、优选项三类。

4.0.4绿色施工评价分为三个等级,即:

一级代表绿色施工领先水平、二级代表绿色施工先进水平、三级代表绿色施工基本水平。

4.0.5针对不同地区或工程可进行环境因素分析,对评价指标进行调整,并列入相应要素评价。

4.0.6应采集和保存过程管理资料、见证资料和自检评价记录等绿色施工资料。

 

通用标准

5.1环境保护标准

控制项

5.1.1施工前,制定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方案、管理目标、指标,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明确环境管理职责,并充分、全面识别评价环境因素,对重要环境因素制定管理方案并进行有效控制。

5.1.2现场施工标牌有保障绿色施工的相关内容。

牌板不得使用聚氯乙烯等不可降解材料。

5.1.3施工现场生活区及施工区入口处、主要场所在醒目位置设环境保护标识。

5.1.4对文物古迹、古树名木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通报文物部门并协助做好工作。

5.1.5运送土石方、材料、机具设备等,采取有效措施,不污损场外道路。

5.1.6场区内道路、料场、设备检修区等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进行硬化;场区清洁卫生,无积水淤泥、杂物垃圾,水沟完好畅通。

5.1.7现场噪声、污水排放、粉尘污染、场内环境污染控制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不发生扰民事件,不发生噪声、污水排放、废弃物污染、光污染投诉。

5.1.8施工现场建筑垃圾根据建设方的规划优先平整场地和回填,剩余部分运到指定地点;对现场生活垃圾设置封闭式垃圾箱,并及时清运;对现场有毒有害废弃物及时回收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5.1.9现场危险设备、地段、有毒有害物品存放地必须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施工时采取有效防毒、防污、防尘、防潮、通风等措施,加强人员健康管理。

5.1.10现场食堂卫生整洁,各类炊具清洁,食品分类分区存放,炊事员持有效健康证明。

一般项

5.1.11施工作业区和生活办公区分开布置,按照施工组织设计采取消暑、供暖措施,设置足够的卫生设施,并设专人负责,及时清扫处理。

生活设施远离有毒有害物质,因场地限制不能满足要求时采取隔离措施。

5.1.12对有毒有害材料化学品和油漆、油料等易燃、易爆材料,采用专用库房存放,专人管理,存放处采取隔离措施,并做好渗漏物的收集和处理,严防火灾。

5.1.13从事有毒有害、有刺激性气味、有腐蚀性和强噪音等施工的人员按规定佩戴防护面罩、胶质手套、耳塞等防护用品器具。

施工时(含非标件加工)使用对人体有害的挥发性物质(如油漆、稀料)时,采取科学防护技术措施。

5.1.14施工现场建立洒水清扫制度,配备洒水设备,并有专人负责,采取控制道路粉尘、水泥、石灰、渣土、砂石、混凝土外加剂等扬尘的措施。

5.1.15装载建筑材料、垃圾的运输机械,采取防止尘土飞扬、洒落或流溢的有效措施。

5.1.16工程施工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不大于0.5m,非作业区目测无扬尘。

5.1.17当现场拆除作业、爆破作业、钻孔作业和干旱燥热条件时,土石方施工采用喷雾降尘等措施,减少扬尘。

5.1.18施工现场根据需要设置施工机具、机动车辆冲洗设施,冲洗污物引入污水沉淀池中,未经处理不得排放。

5.1.19工程污水采取去泥沙、除油污、分解有机物、沉淀过滤、酸碱中和等处理方式,实现达标排放。

5.1.20进出场车辆及机械设备废气排放符合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

5.1.21项目部的茶炉、厨房,使用电、液化石油气等清洁能源。

5.1.22现场不得以燃烧的方式处理废料和垃圾物,不随意焚烧产生有毒气体的物品。

5.1.23固体废弃物分类收集,集中堆放,垃圾箱分可回收利用与不可回收利用两类,定期清运。

5.1.24废电池、废墨盒等有毒有害的废弃物封闭回收,不与其他废弃物混放,有毒有害废物分类率达到100%。

5.1.25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回收利用率达到30%。

5.1.26现场道路和材料堆放场周边设排水沟。

5.1.27现场厕所设置化粪池、厨房设隔油池。

5.1.28设置的现场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及时清理,不发生堵塞、渗漏、溢出等现象。

5.1.29电焊烟气的排放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的规定。

5.1.30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

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

夜间电气焊作业时,采取挡光措施,钢结构焊接设置遮光棚。

夜间室外照明灯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

5.1.31施工现场、生活区尽量远离产生噪声的机械设备。

5.1.32施工现场周围有居民的,产生噪声的机械设备尽可能安排在白天运转,确须安排在夜间的,运转噪声应符合国家规定。

5.1.33施工现场设置连续、密闭的围挡,围挡采用硬质实体可重复使用的材料。

5.1.34保护施工场地内各种地下设施,保证施工场地周边的各类管道、管线、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运行。

5.1.35现场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并制定防灭火措施。

5.1.36食堂工作人员卫生整洁、操作行为规范。

5.1.37厕所、排水沟及阴暗潮湿地带,定期消毒。

5.1.38对环境不符合因素进行控制,减少或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5.1.39对环境不符合项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评价,防止和避免产生新的环境影响;并对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5.1.40对重大环境因素制定环境应急准备和响应措施,当出现潜在的环境危害时,有消除环境污染应急措施,并防止对环境二次污染。

优选项

5.1.41现场设置可移动环保厕所,并定期清运、消毒。

5.1.42使用低噪音设备机具,合理安排噪音大的机械设备的位置,采用吸音、消音、隔音、隔振、定期保养维护等措施,避免噪音与振动的扩散。

5.1.43现场设噪声监测点,实施动态监测与控制,监测方法执行《建筑施工现场噪声测量方法》(GB12524-90)。

5.1.44使用环保节能型用煤、用电、用气锅炉,减少大气污染。

5.1.45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50%以上。

5.1.46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侵蚀、流失。

5.1.47具备条件的施工现场,结合场地永久绿化,使场内绿化面积不低于临时用地面积的5%。

5.2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标准

控制项

5.2.1施工前,制订工程施工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方案。

5.2.2根据就地取材的原则进行材料选择并有实施记录。

5.2.3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

合理制定阶段性施工进度计划,并制定工期考核办法,有效控制施工工期,以减少构成工程实体以外的材料投入。

5.2.4现场材料堆放有序,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

5.2.5建立健全机械保养、限额领料、废弃物再生利用等制度,做到有据可查,有责可究。

5.2.6充分利用办公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减少打印。

5.2.7确保工程施工质量,避免返工造成建筑垃圾和材料浪费。

一般项

5.2.8做好施工与设计的结合,在图纸会审时,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提出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方案优化的建议。

5.2.9周转材料和工器具耐用,维护与拆卸方便,使用后及时回收、维护和返还。

5.2.10周转材料统一规定规格型号,并实现集中采购。

5.2.11新建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转式活动房,新建围墙采用装配式可重复使用围挡。

工地新建临时房屋、临时围挡材料的可重复使用率达到70%。

5.2.12主要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

5.2.13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洒落。

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合理堆放材料,避免或减少二次搬运。

5.2.14使用预拌混凝土,准确计算采购数量、供应频率、施工速度等,在施工过程中动态控制。

现场拌制混凝土,推广使用散装水泥。

5.2.15优化混凝土、砂浆的配合比。

5.2.16优化各类材料下料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料的数量。

5.2.17现场所用模板等采用可重复利用的金属材料,尽可能减少木材的使用。

5.2.18现场下脚料和撒落混凝土、砂浆应回收合理利用。

5.2.19临建设施充分利用既有建筑物、永久设施和周边道路。

5.2.20现场临时道路与永久道路统筹考虑,采用建筑垃圾或可重复使用的材料铺筑。

5.2.21优化预留、预埋管线路径方案,准确计算下料长度。

5.2.22各类油漆及粘结剂随用随开启,不用时封闭保存。

需要调配的漆料严格按照配合比根据当班使用量配置,不过量调配。

5.2.23推广使用先进设备和材料,设备完好率大于90%,设备待修率低于10%,设备成新率大于60%,设备故障率低于5%。

5.2.24选用绿色、环保材料。

建立合格供应商档案库;材料采购做到质量优良、价格合理;抽检符合要求。

5.2.25仓库管理制度健全并上墙,入库验收及时记录齐全;材料分类上架,标识齐全,帐、卡、物相符。

5.2.26办公用品用具有专人管理,并有节能、节材制度。

优选项

5.2.27使用预拌砂浆、干混砂浆、商品混凝土。

5.2.28采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合理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

5.2.29半成品、成品、量大的异形材料等采用工厂化加工。

5.2.30建筑材料包装物回收率100%。

5.2.31利用建设单位永久设备、设施等,减少投入。

5.2.32生活区场地及人行便道采用可重复利用材料。

5.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标准

控制项

5.3.1编制节水专项方案。

因地制宜制订工程节水措施,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保证方案的经济性和可实施性。

5.3.2现场分别对生活用水与施工用水确定用水定额,并分别计量管理。

5.3.3在使用非传统水源和循环再利用水前,采取有效的水质检测与卫生保障措施,不对人体健康、工程质量以及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5.3.4施工单位与项目部签订项目承包责任书,将节水指标纳入考核内容。

一般项

5.3.5施工中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

5.3.6对用水集中的区域进行专项计量考核。

5.3.7施工现场供、排水系统合理适用,根据水量合理设计。

采取有效措施杜绝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

5.3.8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设立循环用水装置,优先使用中水和其他可利用水资源。

5.3.9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节水器具配置比率达到50%以上。

5.3.10在施工现场的供水醒目位置,设立节水标志。

5.3.11施工现场设置沉淀池,以实现废水回收,再用于清洗、防尘等,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5.3.12现场混凝土搅拌时,设置水计量检测和循环水利用装置。

5.3.13冲洗搅拌机用水回收至沉淀池。

5.3.14阀门、水龙头进行定期检查,无跑、冒、渗、漏现象的发生。

5.3.15施工现场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不使用自来水。

5.3.16项目部设置洗衣房,对工作服进行集中定期清洗,节约生活用水。

优选项

5.3.17在水资源稀缺地区施工,现场建立雨水、中水或可再利用水的收集处理系统,使水资源得到梯级循环利用。

5.3.18生活用水做到污水、废水分流,建立可再利用水收集池,使废水得到梯级利用。

5.3.19施工中使用经检验合格的非传统水源和循环水的再利用量大于50%。

5.3.20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节水器具配置比率达到80%以上。

5.4节能与能源利用标准

控制项

5.4.1编制工程施工节能与能源利用方案。

制订合理施工能耗指标,提高能源利用率。

5.4.2严禁使用国家、行业、地方政府明令淘汰的施工工艺、设备、机具和产品。

5.4.3施工现场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有节能控制措施,分别设定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

5.4.4对主要耗能施工设备定期进行耗能计量核算,施工用电装设电表,生活区和施工区分别计量;及时收集用电资料,建立用电节电统计台帐,并进行分析、对比,提高节电率。

一般项

5.4.5完善施工设备管理档案,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其保持低耗、高效完好状态。

5.4.6采取节能型设备,施工临时供电线网的设置和布置满足有关节能规定。

5.4.7施工临时设施充分结合日照和风向等自然条件,合理布置与设计,尽量采用自然采光和通风。

5.4.8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统筹部署,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区域,合理配置施工机械设备,做到机具资源共享和充分利用,降低能耗。

5.4.9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施工进度,做到均衡施工、正规循环施工。

避免突击赶工期的无序施工,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浪费等现象。

5.4.10办公设备及机动车辆的配备,数量合理,额定功率匹配。

车辆使用有管理制度,提高使用效率。

5.4.11照明设计满足基本照明度的规定,不得超标20%以上。

办公、生活和施工现场,采用节能照明灯具的数量大于80%。

5.4.12建筑材料就地选材,缩短运输距离,减少能源消耗。

施工现场使用的材料尽量选用500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

5.4.13对照明用电严格控制,杜绝长明灯现象,在满足施工生产及生活的前提下选用功率小的节能灯具。

不使用与施工无关的电炉、电热器等。

5.4.14选择配置施工机械设备考虑能源利用效率,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机电设备的配置采用节电型机械设备,如逆变式电焊机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电动工具等;机械设备使用节能型油料添加剂,考虑回收利用,降低油耗。

5.4.15大型用电设备配备电压等级高的电机。

5.4.16对施工现场的机具设备,做到随用随开,人走机停,防止空载运转。

5.4.17定期监控重点耗能设备的能源利用情况,并有记录。

5.4.18对于机型老、效率低、能耗高的陈旧设备及时更新,用结构先进、技术完善、效率高、性能好及能耗低的设备替代。

5.4.19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开展用电、用油计量和考核,确保设备性能可靠、能源高效利用。

5.4.20减少夜间地面加工、维护作业。

优选项

5.4.21使用国家和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

5.4.22非连续运行的电气设备采用自动控制装置。

5.4.23照明采用声控、光控等自动照明控制。

采用节能照明灯具的数量大于90%。

5.4.24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地冷等绿色能源。

5.4.25施工现场办公和生活的临时设施,在围护墙体、屋面、门窗等部位,使用保温隔热性能指标达标的节能材料。

5.5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标准

控制项

5.5.1制定临时用地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专项方案。

在经批准的临时用地范围内组织施工。

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做到充分了解和熟悉场地情况并制定相应对策。

5.5.2施工临时用电电缆和临时供水管网的敷设符合施工总平面布置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

5.5.3施工现场搅拌站、仓库、加工厂、作业棚、材料堆场等布置靠近已有交通线路或即将修建的正式或临时交通线路,缩短临时施工道路。

材料堆放按照总平面图规划的位置按品种、分规格堆放整齐,并设置标识牌。

减少和避免材料存放场地二次搬迁。

5.5.4施工场地布置合理,临时设施布置不影响永久设施建设,避免和减少临时建筑拆迁。

5.5.5施工单位充分了解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内人文景观保护要求、工程地质情况及基础设施管线分布情况,制定相应保护措施。

5.5.6根据施工进度,合理安排大临工程的施工。

一般项

5.5.7施工总平面布置科学、合理、紧凑,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为施工服务。

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减少废弃地和死角。

5.5.8生活区面积符合施工组织设计规定。

5.5.9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不低于90%。

5.5.10对占地范围内的绿化及地上、地下设施需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后方能进行施工。

5.5.11根据施工生产规模、员工人数、材料设备需用计划及现场条件等控制临时设施占地面积。

5.5.12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按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