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安庄历史名人三.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7330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肥城安庄历史名人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肥城安庄历史名人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肥城安庄历史名人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肥城安庄历史名人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肥城安庄历史名人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肥城安庄历史名人三.docx

《肥城安庄历史名人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肥城安庄历史名人三.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肥城安庄历史名人三.docx

肥城安庄历史名人三

肥城安庄历史名人(三)

13、樊长友

樊长友(1893-1968),马家埠镇陈家埠村人,回族。

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

青年时代,曾闯关东当佣工为生。

“九.一八“事变后,因不堪忍受日本人的凌辱,含愤返乡,买了头骡子贩粮度日。

1937年底,参加邻村进步青年米英俊组织的“故事会”,进行抗日宣传。

1938年春,“故事会”发展成为抗日游击小组。

当时,游击组里只有大刀、长矛、土枪和土炮,无法和敌人作战。

樊长友打算卖掉骡子为游击小组买枪,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米英俊。

米英俊深切地说:

“骡子是你家唯一的家财,卖掉骡子,一家人如何生活?

”樊长友坚定地说:

“没有国就没有家,不打垮日本鬼子,哪能有安静的日子过。

”他又说服家人,毅然卖掉骡子,买了两支枪献给游击小组。

在其带动下,米英俊的爷爷米琏先生,也用800斤麦子,从济南买了一支驳壳松,献给游击小组。

同年夏,游击小组在边院镇西的杨家林伏击敌人,取得了胜利。

樊长友又动员弟弟樊长勇、儿子攀瑞太参加了抗日游击小组,并在自己家里安设了简易修械所,为游击小组和八路军东进支队,维修了很多枪支,被称为“樊家兵工厂”。

之后,抗日游击小组由30多人发展到100余人,编为泰肥独立团“回民连”,樊长友随回民连转战南北。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樊长友因年事已高,转业回家,先后任本村村长,党支部书记。

1968年12月病逝,终年75岁。

14、李兆晨

李兆晨(1900-1988),安驾庄镇南赵庄村人。

幼年在本村读书。

1926年7月,毕业于曲阜师范。

李兆晨青年时期,即对黑暗的旧中国深为不满,为强我中华,振兴民族,追求真理,寻找光明,间踊跃地参加“五四”青年爱国运动。

曲师毕业后,他投身教育,借从事教育工作之便,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广大青少年灌输爱国思想,激励青少年投身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毅然投笔从戒,参加了抗日游击队,任泰安西区抗敌敌自卫团第十五大队教导员,在艰苦的岁月中,不避险恶,领导游击队和残暴的日寇周旋。

李兆晨具有毁家以救国难的精神,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他不仅个人挺身而出参加抗日的武装行列,还指令其子李耀华参加革命献身抗日。

其子被俘慷慨就义时,李兆晨任伪“安驾庄新民小学校长”(系我党组织指令李兆晨担任的),他在校会上,不顾敌人的监视,大声疾呼“不当亡国奴!

”坚持在敌人心脏,领导爱国师生,利用各种形式,与仪政教人员进行坚决的斗争。

建国后,李兆晨又投身于人民教育事业,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培育人才。

先后在肥城县安驾庄小学、莱芜一中、宁阳一中、宁阳四中等校任教,并被选为宁阳县第四届、第五届人民委员会委员。

李兆晨一心为革命、一生办教育,直到1963年,因年老体弱离休。

于1988年旧历3月28日逝世,享年88岁。

15、张克明

张克明(1900-1963),原名张会杰,马家埠北双村人。

幼年在本村上小学,1917年,考入泰安高等小学,1925年,于山东省曲阜第二师范毕业后,在东向完小任教。

1929年,调任边院完小校长。

1930年至1939年曾任泰安第三小学、第四小学教务主任、泰安县满庄高小教务主任。

1940年至1946年曾任泰安县抗日政府教育科科员、客观存在驾庄新民小学教务主任、张家庵抗日小学校长、泰西县教育科科员。

1946年调泰西师范任副校长,兼任泰、字联中副校长。

1947年任泰西公学教委会副主任。

1948年任长清中学教导员兼政治教员。

1951年任东平师范代理校长。

1952年,任莱芜师范教导主任。

1954年,任泗水中学校长。

张克明青年时期,就关心民族兴衰,充满爱国激情,积极谋求救国之道,探索革命真理,是我地区较早觉悟的知识分子。

他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贯置个人生命于不顾,积极借助公开职业从事地下革命活动。

他曾冒着生命危险,打入国民党第四军第十二师当宣传队员,随敌军活动于济南、泰安一带,暗地里宣传共产主义,进行分化瓦解敌人的活动。

后被敌察觉,便主动撤离敌军。

1930年,张克明任泰安县立第三小学教务主任时,团结并指导进步师生,阅读革命刊物、进步书籍。

在广大师生觉悟的基础上,组成地下党的外围组织“学生自治会”。

并鼓励学生走出学校,开展爱国宣传。

同时启发学生和工、农、商务各界串连,组成“各界抗日联合会”,并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在泰城召开了“反日大会”会上组织了南下请愿和“抵制日货”。

“查禁日商”、“印制宣传品”等活动。

国民党泰安县县党部纠集警察局对学生进行镇压,逮捕、扣压学生。

张克明指导学生团结联合各界和敌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并组织浩浩荡荡的游行,病斥县党部,大闹了警察局,迫使敌人放了扣压的学生。

张克明所在的第三小学,一度成为共产党在泰城的指挥中心。

张克明一生为革命颠沛流离。

在白色恐怖的时代,他为寻找党的领导机关和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曾辗转奔波数千里,跑遍山东、河南等许多地方。

他的一生,也是为革命呕心沥血的一生。

在腥风血雨的残酷时日,为了源源不断地给革命输送人才,含辛茹苦地办“流动式学校”,足迹踏遍泰、肥、宁、阿山区。

在炮声伴书声,子弹穿窗棂的环境中授课,培养了大批青年参军、参战、给革命注入了新鲜血液,为革命做出了贡献。

解放后,张克明仍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直到1965年,因体弱多病而退休。

退休后,他不肯离开岗位,仍为学校操劳。

于1972年去世,享年71岁。

16、武圣域

武圣域(1900-1952),原名武希贤,安驾庄镇北石沟村人,出身开明士绅家庭。

1924年,武在北京朝阳大学读书,时值军阀混战。

过境军队时常骚扰乡里。

安驾庄乡乡长借机派粮派款,百姓苦不堪言,对乡长极为不满,要求武任乡长,把原乡长赶下台。

这时武圣域血气方刚,被群情所感动,毅然回乡任乡长。

不久,他感到自己学习尚未卒业,甚是可惜,便委托族侄代其任乡长,自己返校继续学习。

1927年署假,武返家听说族侄贪污公款,气愤异常,当众痛打了其侄,并深深感动有负众望而自咎,随下定决心弃学返家就任乡长。

1930年,武圣域被推选为泰安县新安区(后改为十区)区长。

当时,安驾庄一带土匪猖獗,严重危害社会治安。

武圣域和安驾庄村的梁灰三组起10年乡的地方武装,成立了“十乡联庄会”。

防范打击土匪的抢劫破坏活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使群众能正常的进行生产和生活。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长驱直入,武圣域看到大片国土沦于日寇,悲愤交加。

在中共山东省委的派员远静沧同志动员帮助下,坚定了革命立场,并主动积极地主持召开各乡乡长及各界代表会,号召人民走抗日救国之路。

在群众有所觉悟的基础上,建立了抗日救国组织,在各阶层抗日组织的宣传动员下,全区凑集了400支步枪,建立了一支500多人的抗日游击队。

武圣域被推为总指挥,十区人民有了自己的武装。

1938年,国民党委派尹鼎祚任泰安县县长。

同年3月来安驾庄,武圣域组织领导群众游行示威,掀起了驱尹运动,迫使尹离开安驾庄,斩断了国民党在安驾庄一带统治的魔爪。

不久,他即带领十区抗日游击队,到山东西区抗敌自卫团受训,正式接受了共产党的领导。

受训后,他把游击队扩大、整编成抗敌自卫团,组成十三、十四、十五三个大队,武圣域任3个大队的总指挥,兼十五大队的队长。

1938年12月,日军到安驾庄一带扫荡,武圣域率队设伏于北石沟村外,予敌人以迎头痛击,击毙日军指挥官本田和日伪军20余人,缴获了大批战利品。

国民党军军长石友三,得知武原是国民政府的区长,又掌握着地方武装,妄图诱武归顺于他,派其部下许武来劝说武圣域,并许以高官厚禄。

武圣域对其部下许武说:

“抗日不是为了做官,更不是为了发财,不要忘记我们是炎黄子孙!

”遂即下了逐客令,赶走了许武。

1938年冬,山东西区抗敌自卫团,改编为山东游击纵队第六支队,武圣域所率的三个大队,编为六支队所属的独立团,武圣域任团长。

1939年,东进支队挺进泰西,武领导的独立团和东进支队的686团合置办公,协同作战。

当时武圣域受到罗荣醒政委的亲切关怀,被发展为中共特别党员。

1939年秋,武圣域被推选为泰安县各区联合办事处主任。

同年10月10日,泰西县抗日政府成立,武被选为泰西县县长。

1942年,泰安县县委书记邹靖国叛变投敌,全县形势急剧恶化,驻安驾庄的日军队长宾野,对武圣域采取怀柔政策,妄图诱武投降,下令日伪军,对武圣域的家不许动一草一木。

后见武圣域不仅对其收买措施置之不理,反而抗日更坚决。

敌恼羞成怒,下令将武家房舍烧净、拆光,土地没收,并以杀害北石沟村村长相威胁。

同时四处张贴通缉令,许以重赏捉拿武圣域。

武风趣地说:

“日本鬼子帮了我大忙,房子烧光,财产没收,我却成了无产阶级,没有任何牵挂,抗日倒更铁心了”。

1942年,武被调任冀、鲁、豫专署到专员。

武的家乡北石沟村,春节期间,群众有“抬脏官”的兴俗。

一次,武圣域回家过春节,看到群众正搞娱乐活动,自告奋勇扮演“脏官”,头上戴上破纱帽,身上穿翻皮大袄,由两个人抬着,串街过巷给群众拜年,惹得群众捧腹大笑,都说他没个官样。

他却说:

“假如我以后为官不廉洁,你们就这样抬着我游街示众”。

1945年,日军投降后,武圣域调任泰运专署财政科科长,同年任专署副专员。

1946年,民主政府领导人民进行土地改革,武圣域先后三次回家指导土改。

第一次回家要求北石沟村农民协会,召开群众大会,在会上他对乡亲们说:

“我家过去是地主,曾剥削、压迫过劳苦大众,我这次来家是向乡亲们认罪的,我家的东西都要分给大家,主动把其酒店、油坊中的股份和多年储存的豆子交给村农会。

最后一次回家,对土改小组的人说:

“你们不要以为我是官,要秉公办事,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我家的200亩土地,要按土改政策规定分给群众。

”土改小组的同志对身为专员的武圣域非常钦佩。

建国后,武圣域先后任过平原省人民政府财政厅秘书主任,中央财政部予算司秘书兼党组书记等职。

在财政部工和期间,他带病赴西北检查工作,返京后病情严重,组织上曾多次动员他住院治疗,他坚辞不允仍坚持工作,致使病情恶化,1952年12月17日病逝,终年52岁。

武之骨灰安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17、梁杰三

梁杰三(1904-1984),原名梁立忠,安驾庄镇安驾庄村人,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中。

从青年时代就富有正义感,急公好义,怜恤群众。

曾整伤乡风,教育纨绔子弟奉公守法。

使街道秩序井然,商民得以自由生息。

1930年,武圣域担任泰安县十区区长后,梁杰三为副区长,协助武圣域兴学校,办民团,为维护地方治安,着实立了很大功绩。

那时,安驾庄地区因距泰安县城较远,而且又介于东平、汶上、肥城、宁阳五县之间,山区又多,土匪横行,绑架案件屡有发生,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梁杰三为保卫群众安居乐业,倡议全区各村成立民团联防。

区部成立联庄会,自任为会长,抽调各乡乡丁组成区队,为常备武装,随时追剿土匪,一时本地出现了安定局面。

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各地群众揭竿而起,纷纷举起抗日大旗。

梁杰三目睹祖国的大好河山沦入敌手,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涂炭,激起无比愤慨,毅然和武圣域投靠共产党,在联庄会的基础上组成游击队奋起抗日。

1938年春,游击队改编为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梁杰三开始了杀日冠、何中华的革命生涯。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省泰安县第十区抗日区长、独立团供给处长、财粮科长、冀鲁豫大分区泰运商店经理、银行印刷所长、书店经理、平原省银行出纳科科长。

合国解放后,任二机部八局管理科长,国务院外国专家局科长,行政处副处长等职。

1980年12月离休。

由于工作出色,1941年,他在泰运书店,1957年,在国际饭店两次受到奖励。

离职休养后,从未向组织提过一条额外要求,为子女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1984年,因年迈多病,医治无效,于1984年11月30日晚6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18、梁子谦

梁子谦(1905-1993),安驾庄镇安驾庄村人。

生于中医世家,父亲梁华峰是一方名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

梁子谦自幼跟父亲学医,立起救死扶伤,解除人们的病痛。

他一方面学习、继承父亲的医学经验,一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