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3226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教案.docx

《第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单元教案.docx

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4篇课文。

包括《静夜思》《夜色》《端午粽》《彩虹》。

古诗《静夜思》作者为唐朝著名诗人李白。

全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

选编此文,目的在于激发低年级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一定的古诗词,并初步了解唐代大诗人李白。

《夜色》描写了“我”以前胆子小害怕天黑,后来爸爸晚上带“我”去散步,当“我”领略到夜晚的美好之后再也不害怕了。

本文旨在培养学生养成勇敢独立的良好生活习惯。

《端午粽》主要叙述“我”到外婆家吃粽子的事,知道端午节习俗和屈原有关,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的教育。

《彩虹》本文主要写“我”在看到彩虹时展开的神奇而有趣的想象,充分表现了“我”的天真可爱和大自然的神奇美丽。

《语文园地四》安排了“趣味识字”“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五部分内容,皆在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拓展学生的识字渠道,提高学生对汉字笔顺的把握,积累古诗量,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加强对轻声和鼻、边音的区分。

学情分析

课文的阅读和学习是小学生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阅读学习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是为了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会生活中的乐趣,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去感知大自然。

单元目标

1.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则笔画,正确书写。

学会用普通话流利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古诗。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创设轻松和谐交流氛围,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畅谈自己的生活体验。

3.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生活。

进一步培养想象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

本单元每篇课文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

8.静夜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认识本课9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7个生字。

3.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4.适度拓展古诗,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师出示谜语:

有时候落在山腰,有时候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候像把镰刀。

(谜底:

月亮)

2.师谈话:

从古至今,许多诗人都喜欢月亮,他们还把月亮写进了诗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师板书课题:

静夜思)

3.齐读课题,认识“夜、思”两个字,注意都是整体认读音节;指导“思”字的书写:

上下结构,心字底略宽。

师范写。

引导学生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在一个安静的夜晚,大诗人李白在思念着什么。

)(相机简单介绍作者李白:

他是唐代最著名的大诗人之一,一生写了很多很多的诗,在他的诗里,经常会出现月亮。

4.师过渡:

大诗人李白在这个安静的夜晚,究竟看到了什么,又在想些什么呢?

让我们走进这首诗去看一看。

二、初读感知,认识生字

1.师播放《静夜思》配乐朗诵录音,生认真听,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2.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师出示自读要求:

(1)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认一认。

(2)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

(3)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古诗和诗中的生字。

3.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相机正音:

“床、光、望”是后鼻音,“疑”是整体认读音节,要读正确。

(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和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一认、开火车读一读。

(3)指名学生为生字组词,帮助理解字义。

(4)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和词语卡片,用多种方式(开火车读、指名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强化学生的识字效果。

(5)做“摘星星”的游戏:

用卡纸做成星星的形状,将生字藏在卡纸的反面,生摘一颗星星,读出反面的生字,就把星星送给他。

4.生交流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汉字的。

师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可以编字谜、儿歌、故事、还可以用动作来帮助记忆,“举”与“兴”、“乡”与绞丝旁可通过比较记忆。

5.再词读古诗,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三、指导汉字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7个汉字:

思、床、前、光、低、故、乡。

2.学生认读汉字,找出它们在课文中的位置,并适当扩展组词。

3.学生自主观察汉字的笔顺,想一想如何才能把汉字写漂亮。

4.指名学生交流以上汉字的笔顺和书写方法。

师范写并讲解:

“乡”前两笔都是撇折,要注意上下排列整齐,最后一笔长撇不宜过短,要与整个字相称;“前”的第三笔横画要写长一些,盖住下半部分;“低”字的最后一笔点不能忘了;“床”是半包围结构,“木”要写得半藏半露。

(学生书空)

5.生描红、仿写、书写生字,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唐代大诗人李白,学习了他写的《静夜思》,还在诗中认识了很多汉字朋友。

下俩你们可以互相的考一考,猜一猜。

第二课时

一、朗读古诗,复习导入

1.指名学生朗读古诗,全班齐读。

2.出示词语卡片:

夜晚、思考、床前、明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故乡,指名学生认读。

单独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齐读,巩固识字。

3.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这位大诗人,知道他喜欢写月亮。

那么,在这首《静夜思》中,他究竟看到了什么样的月光,又在“思”什么呢?

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

二、理解诗意,感悟诗境

1.学习1、2句。

(1)指名朗读第一句。

结合课文插图想一想:

这句诗写的是什么时候?

猜一猜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月亮?

(2)指名学生汇报:

写的是有月亮的晚上。

在作者睡觉的床前。

(3)理解“疑”和“霜”的意思。

(“疑”的意思是“好像”,“霜”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辅以多媒体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4)让学生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先同桌互相说,再指名说一说。

师适当指导:

床前那一片明亮的月光,好像是地上铺着的一层白霜。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诗。

注意节奏和停顿: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学习3、4句。

(1)师过渡:

在这样一个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在干什么呢?

请小朋友们轻轻地读一读诗的三、四行两行。

(2)指名学生朗读。

理解“举头”就是“抬头”的意思,“思”在此处是“思念”的意思,“故乡”就是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

(3)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教师明确:

诗人抬起头,望着天上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了头,思念起自己的故乡来。

(4)师出示多媒体图片,指导学生看图,拓展想象:

诗人一个人身在外地,此刻,他会思念故乡的什么呢?

生思考后与同桌轻声交流。

(5)指名交流。

(预设:

诗人孤身在外,思念远在故乡的家人、思念小时候和自己一起长大的好朋友,思念家乡的小河、草地……)

(6)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孤单的时候会想些什么。

(7)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行两行。

(举头/望/明月,低/思/故乡。

(8)师小结:

是啊。

作者孤身在外,内心寂寞,看到了天上的一轮明月,想到明月此时此刻也照着自己的家乡,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故乡和家人,久久难以入睡,就写下了这首诗。

让我们一齐有感情地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三、适度拓展,激发兴趣

1.师过渡:

大诗人李白很喜欢月亮,除了这首《静夜思》,他还写了很多与月亮有关的诗。

2.多媒体出示与月亮有关的诗。

3.师范读,生自由练读,拓展古诗积累。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走进了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感受到他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

课后,请同学们再背一背这首古诗,还可以搜集其他一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8、静夜思

景:

明月光,地上霜人:

望明月,思故乡

教学反思

 

9.夜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相关词语,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7个汉字。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我”的心情变化和夜色的美好。

4.培养学生勇敢独立的良好生活习惯。

5在文本理解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

在文本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师生共做反义词对对碰的小游戏:

大对小,高对矮,快乐对孤单,白天对夜晚。

2.出示词语卡片:

夜晚,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对夜晚的感受。

(预设:

夜晚天很黑,人们的活动很少,在黑夜中走路让人感到害怕等)。

3.师过渡:

是啊,说起夜晚,人们总是把它和黑暗、害怕联系起来。

有位小朋友,也很害怕天黑,课时后来他却改变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让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4.师板书课题:

9.夜色,相机认识生字“色”,口头组词:

颜色、景色。

理解课题的意思:

“夜色”指的就是夜晚的景色。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师播放课文录音,生认真倾听。

(师明确本文是一首小诗,共有两个小节。

2.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随文识字学词:

(1)指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

①出示词语卡片:

胆子、不敢、往外瞧、勇敢、看、窗外、乱跳,指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正音并强调:

“勇、往、窗”是后鼻音,要注意读准。

②正音后再次指名认读。

③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勇敢”一词,并用“勇敢”练习说话。

④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说说第1小节的主要内容:

“我”从前胆子很小。

(2)指名学生朗读第2小节:

①出示词语卡片:

爸爸、晚上、偏要、散步、原来、像、微笑、再,指名学生认读,正音指导:

“爸爸”的第二个“爸”要读轻声,“晚上”的“上”也要读成轻声,“散、再”是平舌音。

正音后再次抽读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②辨析“再”和“在”这一对同音字:

出示相关词语和短语:

“再见、再一次、再也不说了、在家、在干什么、在哪里”,引导学生自主认读,体会“再”与“在”用法上的区别。

③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偏要”的意思就是“非要”。

④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2小节,说说第2小节的主要内容:

“我”不再害怕夜晚。

4.学生再次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5.指名学生读,师范读并适当指导长句子的朗读:

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三、再读课文,巩固识字

1.学生再次轻声朗读课文,并与同桌互相练读。

2.师随机出示词语卡片,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方式,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正确熟练地认识本课生字。

3.单独出示本课生字,再次指名学生认读,并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

4.在学生认读交流的过程中,师适当进行识字方法的指导:

“胆、敢、往、外、乱、偏、散、像”都是左右结构的汉字,可以采用熟字加偏旁、熟字加笔画的方式来记忆,“勇”是上下结构,下半部分是“力”,“原”是半包围结构,注意厂字头下部不是“泉”。

5.鼓励学生为这些生字口头组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这些汉字。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师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汉字:

色、外、看、爸、晚、笑、再。

指名认读,口头组词。

2.学生自主观察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和书写要领。

3.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重点指导:

“外”右边的“卜”略高,左右要写紧凑;

“看”字结合动作来记忆字形:

上半部分是“手”的变形,“手”在眼睛上,就表示“看”的动作;

“晚”右半部分是“免”字,第十笔“撇”要从扁“口”中穿过;

“笑”下半部分不是“天”是“夭”;

“再”的笔顺是横、竖、横折钩、竖、横、横,并注意最后一笔横写长,要穿过整个字。

4.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认真观察书空。

5.学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书写情况并强调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夜色》这首小诗,在诗中交到了很多汉字朋友,还认识了一位小朋友,知道他从前胆小怕黑可后来却不再害怕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去一探究竟。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质疑导入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2.指名学生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文中的“我”从前胆子很小,害怕夜晚,后来不再害怕了。

3.师质疑过渡: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位怕黑的小朋友胆子变大了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夜色》去看一看。

二、学习第1小节,体会“害怕”

1.指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

2.引导学生交流对文中小朋友的了解,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小结:

胆子很小。

3.师质疑: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的胆子很小?

鼓励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

4.学生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几点:

(1)出示“很小很小”与“很小”,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我”的胆子非常之小。

(2)从“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中引导学生体会妈妈通过讲述勇敢的故事来鼓励“我”不要害怕。

(3)抓住“一看窗外心就乱跳”中的“一……就……”这个关联词,引导学生体会妈妈讲的勇敢的故事对“我”来说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5.拓展体会:

(1)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自己是否害怕黑夜、为什么害怕以及害怕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2)学生交流(比如:

害怕黑夜;总是担心野兽会跑到家里来等等。

害怕的时候心跳会加速,会把窗帘紧紧拉起,藏在被窝里等等)。

(3)练习表达:

“我”一看到窗外心就乱跳,总是担心()。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小节,注意读出小诗的押韵,通过朗读表现“我”的胆小。

三、学习第2小节,感受“夜晚的美好”

1.师过渡:

妈妈讲勇敢故事的方法并没有让“我”变得勇敢,爸爸又想出了什么办法让“我”不再害怕夜晚呢?

请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第2小节。

2.学生轻声朗读第2小节,交流爸爸有什么办法:

偏要拉“我”去散步。

(引导学生体会“偏要”是指在“我”胆子很小、极不情愿的情况下,爸爸非要拉“我”去散步。

3.引导学生想象“我”在夜色中看到了什么:

(1)指名学生朗读“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这句话,引导学从“原来”一词中体会到“我”看到“花草微笑”时的惊讶心情。

(2)拓展想象: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在晚上散步的时候还能看到什么。

(3)师出示有关美丽夜色的图片,让学生直观体验夜色的美丽。

(4)练习表达:

在夜色中散步,“我”发现,原来。

4.师小结:

夜色中其实有许多美丽的景色,只要我们敢于走出去,就会发现黑夜其实并不可怕。

正是有了这种发现,文中的“我”才会说道(师引读,出示):

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5.鼓励学生说说从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再黑再黑”这个词语中体会“我”的胆子变大了;拓展想象“我”还看到了什么,进一步巩固对省略号的认识。

6.指导学生朗读第2小节,读书略带惊讶的兴奋心情。

7.师生配乐朗读全文,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学习了这首小诗的收获。

四、课堂小节

小朋友们,美丽的夜色中藏着许多我们原来并不知道的小秘密,只要我们勇敢地走出去,就一定会有惊喜。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勇敢独立,收获更多精彩的发现。

(再次配乐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9.夜色

怕黑-------不怕

教学反思

 

10.端午粽

教学目标

1.读好文中的长句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7个汉字。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粽子的构造,并初步感受祖国的传统节日文化。

4.积累课文中表示颜色的叠词,提高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积累表示颜色的叠词,提高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实物—粽子,谈话导入

1.师出示一个粽子,问学生:

这是什么?

我们一般什么时候吃它?

2.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导入:

看来同学们对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以及端午节的美食粽子很了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粽子的课文——《端午粽》。

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师播放课文录音,生认真倾听。

2.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1)明确这篇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时一句话,第2和第3自然段分别有三句话。

(2)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

端午节、总会、粽子,指名学生认读并相机正音,强调:

“端”是三拼音节,“总”和“粽”都是后鼻音,并指导学生用“一到……总会……”练习说话。

(3)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

糯米,中间、粽叶、真是,指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认读情况强调,“中间”的“间”要读一声,不能读成了四声,“真”是前鼻音,“是”是翘舌音。

(4)指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

十分、红豆、鲜肉、带回,指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强调,“十”是翘舌音,“鲜”的读音是“xiān”,而不是“xuān”。

(5)指名学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

知道、据说、纪念,指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的情况强调,“知”是翘舌音,“念”的声母是鼻音而不是边音。

4.学生再次练习朗读全篇课文,争取读得正确又流利。

5.巩固识字。

(1)师随机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多名学生认读,并根据认读情况再次指正。

(2)独立出示本课中的13个生字,打乱顺序指名学生认读、开火车读等。

(3)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并交流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

在此过程中,师引导学生采用形近字比较法、熟字加偏旁、熟字加熟字、在生活中认字等方法加强生字的记忆,提高学生归类识字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再次轻声朗读课文。

师提出读书要求:

读完每个自然段后,想一想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2.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交流读书收获:

吃粽子的时间。

3.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交流读书收获:

粽子的构造及味道。

4.指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交流读书收获:

粽子的种类。

5.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交流读书收获:

吃粽子的来历。

6.全班齐读课文。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午、节、叶、米、真、分、豆。

2.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对字义的理解。

3.学生自主观察汉字,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和书写要领,在此过程中,师给予鼓励肯定的同时适当指导:

“真”字的中间是三横,要写紧凑一点;“午”字的一竖上面不能出头。

4.师范写、指导,学生观察、书空。

5.学生自主书写生字,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巡视指导,强调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知道作者每逢端午节都要到外婆家吃粽子。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看看外婆都包了什么样的粽子。

希望大家能够掌握生字,熟读课文。

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每逢端午节,我们会到外婆家吃粽子。

3.师创设情境:

既然香香的粽子这么好吃,那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课文去“尝尝”吧!

二、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读完以后想想:

你从这一自然段中的“总会”和“盼着”两个词体会到了什么?

(2)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适当讲解:

从“总会”中可以看出粽子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事物,“盼着”这个词则体现了外婆期望在传统节日中与亲人团聚。

(3)指导朗读:

第1自然段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话,但表现出了外婆对亲人团聚的期盼,因此要在朗读中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4)全班齐读第1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2.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读完后想一想:

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粽子的?

(2)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适当讲解:

第2自然段的三句话分别从眼角看外形、鼻子闻味道、嘴巴尝口感这三个方面来描写粽子的。

同学们在描述一种食物的时候也可以按照这种顺序来进行。

(3)指导学生读好这三句话:

①读第一句话时要抓住“青青”“白白”和“红红”这三个词。

教师可相机出示粽子的图片。

②读第二句话时,要抓住“一……就……”这个关联词语,以及“掀”和“飘”这两个动词,读出句子的连贯性。

③读第三句话时,要读好“剥”和“咬”这两个动词以及“又粘又甜”这个词,体会ABAC式的词对粽子美味的准确表达。

(4)全班齐读第2自然段。

4.学习第3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3自然段,读后想一想:

文中讲了几种粽子?

(2)文中讲了三种粽子叙述时作者用了这样一组关联词语:

“除了……还有……”,你也来用这个关联词语讲一句话吧。

学生自由练习后,举手发言,师生共同点评。

(3)指导学生读好这一自然段中的最后一个长句子,师提示学生在逗号处恰当停顿。

5.学习第4自然段。

(1)师过渡:

同学都知道了端午节我们要吃粽子,可大家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吃粽子吗?

请你们从第4自然段中找找答案吧。

(2)学生自读第4自然段。

(3)指名学生读最后一段,然后教师出示屈原的图片和资料,跟学生说屈原投江的故事。

三、积累短语,练习提升

1.师过渡:

这篇课文用了很多表示颜色的叠词来描写粽子,请同学们在课文中画出来后读一读:

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2.师质疑:

如果我们把“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些词语去掉,同学们会发现有什么不同?

3.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师适当明确:

这些叠词既准确描述出了若竹叶、糯米和枣子的颜色,读起来还朗朗上口,非常富有音乐节奏。

4.同学们,你能用这样的叠词来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吗?

学生小组交流后,师指名回答。

5.拓展练习:

()的草地()的天空()的稻子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这节课,我们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还用“文字”感受了粽子的色、香、味。

课后,同学们还可以看看在其他的节日里,我们还经常吃哪些传统食物,并和你的小伙伴一起交流交流吧。

11.彩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认识两个新偏旁,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彩虹的美丽和小作者是神奇大胆的想象。

4.在学生课文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

感受小作者神奇大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谜语,激趣导入

1.师出示一则谜语:

多彩绳子颜色鲜,雨后弯弯挂蓝天,要问绳子有多长,这山塔到那山前。

生猜出谜底是彩虹。

2.师板书课题“彩虹”并出示彩虹的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说说彩虹的形状和颜色。

(彩虹像一座弯弯的小桥,由七种颜色组成,通常出现在雨后。

3.师过渡:

有一位小朋友看到这座美丽的彩虹桥,想到了许多好玩的事情,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师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初读情况,随文识字,指导朗读。

(1)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出示“一座美丽的桥”,指名生认读。

师出示“一座山、一座桥、一座房子、坐下、请坐”这些短语和词语。

引导学生区别“座”与“坐”的不同用法。

(2)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①出示词语:

提着、那把、浇花、走到、洒下来,挑水、高兴,指名学生认读,相机正音:

“着”在此处读轻声,“洒”是平舌音,“兴”是后鼻音。

②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认读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