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0505修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28569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2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0505修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0505修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0505修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0505修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0505修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0505修改.docx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0505修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0505修改.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0505修改.docx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0505修改

 

(吹古台商城)商业楼工程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河南四建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12月15日

一、编制说明

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减少工程质量通病,根据《开封市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和《开封市2014、2015年度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实施细则(试行)》的要求,依据相关工程建设规范、标准,结合本工程具体情况,制定本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技术方案。

二、编制依据

1、《开封市2014、2015年度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实施细则(试行)》;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5、《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6、《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7、《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

8、《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

9、其他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标准

三、工程质量通病治理领导小组

小组成员:

组长:

侯涛

副组长:

张智鹏、张桧

成员:

马跃峰、李红图、王厚忠、张淼、程艺腾、孙铭辰

四、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措施

1、通病治理重点

a、墙体裂缝和墙面粉刷层空鼓;

引起墙体裂缝和墙面粉刷层空鼓的主要原因:

1、填充墙施工不当引起的裂缝;2、粉刷层不同基底处产生的裂缝;3、墙内配管沟槽表面产生的裂缝;4、抹灰工程施工前,对基体或基底验收把关不严;5、粉刷层养护不到位产生的收缩裂缝和空鼓。

治理措施:

1、砌体结构工程施工前,应编制砌体结构工程施工方案。

2、砌体结构工程所用的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书、产品性能形式检验报告,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3、在墙上留置临时施工洞口和脚手眼应符合规范要求,并应做好补砌。

4、设计要求的洞口、沟槽、管道应于砌筑时正确留出或预埋。

5、预拌砂浆的使用应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在使用过程中严禁加水。

6、砌筑填充墙时,砌块的产品龄期不应小于28天。

7、砌块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严禁抛掷和倾倒,堆置高度不宜超过2米。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在运输及堆放中应防止雨淋。

8、当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填充墙时,应在砌筑当天对砌块砌筑面喷水湿润,其它砌块应提前1d~2d浇(喷)水湿润。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不应与其他块体混砌,不同强度等级的同类块体也不得混砌。

9、填充墙与承重主体结构间的空(缝)隙部位施工,应在填充墙砌筑14天后进行。

填充墙顶部与框架梁间缝隙宜控制在30mm~60mm,采用微膨胀混凝土或膨胀砂浆填充密实,宜双面同时填充。

10、填充墙与承重墙、柱、梁的连接钢筋,当采用化学植筋的连接方式时,应进行实体检测。

并加强施工过程控制。

拉结钢筋深入填充墙长度和位置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11、填充墙砌筑应错缝搭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搭砌长度不应小于砌块长度的1/3,长度≤150mm的砌块不得上墙;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搭砌长度不应小于90mm;竖向通缝不应大于2皮。

12、填充墙砌体的水平灰缝厚度、竖向灰缝宽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烧结空心砖、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的灰缝应为8mm~12mm;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当采用水泥砂浆、水泥混合砂浆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砂浆时,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厚度不应超过15mm;当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粘结砂浆时,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宜为3mm~4mm。

13、填充墙砌体的砂浆饱满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空心砖砌体水平灰缝饱满度不应小于80%,垂直灰缝应填满砂浆,不得有透明缝、瞎缝、假缝;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水平和垂直灰缝的砂浆饱满度均不应小于80%。

14、填充墙中的构造柱、水平系梁的设置应符合设计和标准要求。

15、框架结构或剪力墙结构中构造柱钢筋应在楼层钢筋安装时做好预留,用定位箍筋绑扎牢固。

16、框架结构或剪力墙结构中构造柱顶端混凝土浇筑应采取措施(如:

采用楔型漏斗)克服混凝土不密实的质量缺陷。

17、抹灰工程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标准。

18、现场配制的材料如砂浆、胶粘剂等,应按设计要求或产品说明书配制。

19、抹灰工程应在基体或基层的质量验收合格后施工。

抹灰前应对基体表面做好毛化处理。

基体表面尘埃及疏松物、脱模剂和油污应彻底清理干净,且提前对基体表面洒水润湿。

20、抹灰工程施工前,应做好样板间,样板间应经领导小组确认。

21、抹灰工程施工环境温度应符合规范和规程的要求。

室内抹灰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当必须在低于5℃气温下施工时,应采取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

室内抹灰结束后,在7d以内,应保持室内温度不低于5℃。

22、抹灰工程应分层进行。

分层厚度应符合施工标准和设计要求及预拌砂浆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23、抹灰层总厚度大于或等于35mm时、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和墙体开槽预埋线管处均应采取加强措施,当采用加强网时,应使用钢丝网,加强网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

24、钢丝网片的网孔尺寸不大于15mm×15mm,其钢丝直径不小于0.7mm,且宜采用热镀锌钢丝网。

固定钉间距不大于400mm,固定后钢丝网应平整、连续、牢固、不变形起拱,钢丝网必须置于抹灰层内,严禁外露。

25、各种砂浆抹灰层,在凝结前应防止快干、水冲、撞击、振动和受冻。

26、填充墙上开槽位置、深度、宽度应符合要求,不得任意开槽。

开槽后修补须由专业操作人员进行修补,不得由水电安装等非专业人员进行修补。

27、粉刷层施工完毕后7日内应安排专人养护,保持墙面湿润。

28、冬期施工应符合《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2011的相关规定。

b、屋面、卫生间渗漏,外墙面、地下室渗水;

屋面、卫生间渗漏,外墙面、地下室渗水产生原因主要为:

1、防水材料不合格;2、基底验收把关不严;3、不按设计要求施工;4、细部处理不符合标准要求;5、各工序验收把关不严;6、成品保护不到位。

治理措施:

1、防水材料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

严格执行见证取送样制度,加强材料控制。

2、重视屋面和厕浴间楼地面结构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振捣密实,认真养护。

3、管道预留孔位置应严格按设计留置,浇筑混凝土前应对预留孔位置进行复核,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有专人旁站。

4、浇补管道四周孔洞部分混凝土时,应派专业人员施工,并清洗干净,浇捣密实,浇捣后加强养护。

5、坡屋面现浇混凝土顶板施工,应采用封闭模板,克服屋面顶板混凝土振捣不密实的质量缺陷。

6、屋面、卫生间楼地面排水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排水通畅。

屋面雨水口和厕浴间地漏标高安装应正确。

7、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做好基层的检查验收,重点检查基层是否平整、坚实、光滑,有无起砂、起皮及开裂、干燥和杂物,并将基层处理干净。

防水层施工后应对已施工的防水层做好保护。

8、屋面防水层施工前,应对檐口、女儿墙、屋脊、伸缩缝、天沟、水落口、阴阳角(转角)及各种伸出屋面设施等细部构造做好附加防水层,进行增强处理。

9、卷材防水铺贴方法应符合要求,应采用满粘法工艺,两幅卷材之间接缝宽度应满足规范要求,并宜减少短边搭接,立面卷材收头的端部应裁齐,压实预留的凹槽内,上口需用密封材料封死。

10、施工人员必须穿软底鞋操作,无关人员不准在铺好的防水层上随意行走或踩踏。

11、在卷材防水层上做保护层时,运输材料的手推车必须包裹柔软的橡胶或麻布;在倾倒砂浆或混凝土时,其运输通道上必须铺设木垫板,以防损坏卷材防水层。

12、在卷材防水层上铺砌架空屋面的砖墩(支座)时,应在砖墩下加垫一方块卷材,并要均匀地铺砌砖墩,堆置与安装隔热板时,要轻拿轻放,防止损坏已完工的卷材防水层。

13、平瓦屋面的卷材铺贴应自下而上平行屋脊方向进行,搭接应顺流水方向。

卷材铺设时应压实铺平,上部工序施工时不得损坏已铺好的卷材。

挂瓦条间距应根据瓦的规格和屋面坡度确定。

挂瓦条应铺钉平整、牢固,上棱应成一直线。

14、平瓦屋面应选用合格的瓦片。

平瓦及脊瓦应边缘整齐,不得有分层、裂纹和露砂等缺陷。

平瓦的瓦爪与瓦槽的尺寸应配合适当。

15、防水层施工结束后应做蓄(淋)水试验,确保屋面和厕浴间楼地面不渗、不漏。

16、外墙抹灰前脚手眼、穿墙带眼应封堵密实。

17、外墙外保温施工前应对外墙面进行抹灰施工,并应加强对转角处、凸出(凹槽)墙面线条处、窗洞口四周、穿墙孔洞、外墙顶部(根部)等细部的控制,防止密封不严出现的进水现象。

18、地下车库外墙防水材料施工时,墙面卷材应与基础底板卷材做好搭接。

保护层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加强施工控制,防止损坏防水层。

19、穿越地下车库的孔洞、管道周边防水施工应符合要求,杜绝渗水。

20、工程施工中应严格控制窗洞口的尺寸偏差。

21、门窗施工单位在门、窗加工前应对门窗洞口尺寸进行检查验收。

22、外窗固定时,窗框与墙体间空隙设定分为:

a、窗口未抹灰前安装窗框的为20mm(兼顾了内、外装饰面层的厚度,窗的侧面外墙需做保温饰面或饰面厚度有变化时,个体设计应另定空隙尺寸。

);b、窗口抹灰后安装窗框的为9~12mm。

采用发泡胶等闭孔弹性材料填嵌饱满,表面采用密封胶密封。

c、房间方正,净高尺寸偏差不符合规范要求。

房间方正,净高尺寸偏差不符合规范的原因:

1、测量放线人员无资格;测量人员、测量器具变动频繁;2、施工测量放线工作不严谨,测量复核不到位;3、模板工程未按经审批的专项施工方案施工;4、梁、板模板安装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未对模板及其支架跟踪观察和维护;5、未严格对模板安装检验批中允许偏差项目检查验收;6、抹灰工程、室内地坪施工前未按要求找方、挂线、做灰饼和冲筋;7、分户验收把关不严。

治理措施:

1、测量放线人员应有资格证书,人员应相对固定。

人员变动时,应做好交接、复核。

2、测量器具必须经有资质的计量单位检定,且由专人保管,工程施工中不得更换。

并应定期送有资质的检验单位检验和校正,消除系统误差。

3、高层建筑物附近至少要设置3个水准点或±0.000水平线,一般建筑物要设置2个水准点或±0.000水平线。

4、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当建筑高度超过30米时,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引测点应不少于2个,以便复核。

5、模板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模板及其支撑体系应严格按经审批的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和验收。

6、模板放线后,应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准确无误后才能支模;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地限位措施;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7、模板安装后应吊线坠校正垂直度。

使用吊线坠法工艺向上传递轴线时,应操作认真,钢丝不得有扭曲打结现象,应设防风吹的设施。

且应避免由于楼层较高,预留洞位置交叉偏移,吊线不畅通造成的轴线控制点引测不准确。

8、加强对模板安装检验批中允许偏差项目(轴线位置、底模上表面标高、截面内部尺寸、层高垂直度、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和表面平整度)的检查验收,适当增加抽查位置和数量。

工程质量通病治理领导小组应加大对模板轴线、标高的抽查频次。

9、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标高、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在对模板标高复核、验收时仪器应架设牢固,避免架设在有振动的位置。

10、梁、板模板安装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对模板及其支架跟踪观察和维护,发生异常情况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进行处理,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11、对跨度超过4米的现浇板、梁,应根据情况对模板支设做起拱。

模板拆除后,应对现浇板底、梁底标高进行测量复核,调整起拱高度,及时纠偏,逐步使现浇混凝土板底、梁底水平。

12、抹灰工程应在基体或基层质量验收合格后施工。

检查基层表面的平整度,凸出部分要剔平,凹入太多的部分要用水泥砂浆补平,外露钢筋头、铅丝头及木头等要剔除,对存在影响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应会同设计单位共同制定专项修整方案,结构修整后应重新检查验收。

13、抹灰前应按规矩找方,根据基层表面平整垂直情况,用一面墙做基准,吊垂直、套方、找规矩,确定抹灰厚度,抹灰厚度不应小于7mm。

当墙面凹度较大时应分层衬平。

房间抹灰施工时应先在地上弹出十字中心线,然后按基层面平整度弹出墙角线,确定墙面抹灰层厚度控制线,以此做灰饼,然后根据灰饼冲筋。

14、室内地坪施工前应找标高弹线、抹灰饼和冲筋。

根据墙上+500mm水平线,往下量测出面层标高,并弹在墙上。

根据房间内四周墙上弹的面层标高水平线,确定面层抹灰厚度(不应小于20mm),然后拉水平线开始抹灰饼(50mm×50mm),竖横间距为1.5m~2.0m,灰饼上平面即为地面面层标高。

如果房间较大,为保证整体面层平整度,还需冲筋,将水泥砂浆铺在灰饼之间,宽度与灰饼宽相同,用木抹子拍抹成与灰饼上表面相平一致。

15、铺水泥砂浆地坪面层时,在灰饼之间(或冲筋之间)将砂浆铺均匀,然后用刮杠按灰饼(或冲筋)高度刮平、压实。

16、加强对分户验收工作的管理,工程质量通病治理领导小组人员应全程参与分户验收。

对不按规定组织分户验收、弄虚作假相关人员和单位按相关规定予以处理,并责令重新组织分户验收。

 

2、模板工程

(1)模板支设偏位

拆模后,发现混凝土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偏移。

预防措施:

a模板轴线放线后,要有专人进行技术复核,无误后才能支模。

b墙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限位措施,如采用焊接钢件限位,以保证底部和顶部位置准确。

c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总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d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e混凝土浇捣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f混凝土浇捣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灌高度要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范围内。

(2)变形

拆模后发现砼墙梁出现凸肚、缩颈或翘曲现象。

预防措施:

a模板及支架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浇捣时侧向压力和振捣时产生的荷载,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承载力和刚度。

b梁底支模间距应能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若为天然地基,应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确保支撑不沉陷。

c对拉螺栓间距、规格应按设计要求设置。

d梁模板若采用卡具时,其间距要规定设置,并要卡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

浇捣混凝土墙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门窗洞口模板两侧,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

e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墙上口宽度。

f当梁、板跨度大于或等于4m时,模板中间应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度的1/1000~3/1000。

(3)标高偏差

测量楼层标高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有偏差。

预防措施:

a每层楼设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

b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

c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

(4)接缝不严

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空隙,造成混凝土浇捣时漏浆,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

预防措施:

a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

b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捣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自然膨胀使缝隙挤密。

c钢模板变形特别是边框、要及时修整平直。

d钢模板间嵌缝措施要控制,严禁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去嵌缝堵漏。

(5)脱模剂使用不符合要求

拆模后模板表面用废机油涂刷造成混凝土污染,或混凝土残浆不清除即刷脱模剂,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等缺陷。

预防措施:

a拆模后,必须清除模板上遗留混凝土残浆,尔后再刷脱模剂。

b严禁用废机油作脱模剂,脱模剂材料选用原则应为,既便于脱模又便于混凝土表面装饰的水性脱模剂。

c脱模剂涂刷要均匀,一般以2度为宜,以防漏刷,也不宜涂刷过厚。

3、钢筋工程

(1)钢筋表面锈蚀

钢筋露天堆放时,采用钢筋垫枕木架空堆放,避免钢筋受雨雪侵蚀。

(2)钢筋同截面接头过多,钢筋同截面接头百分率超过规范规定。

预防措施:

由熟悉规范的专业工程师负责钢筋配料工作,钢筋配料时考虑原材料的长度和规范规定的接头位置,必要时购买定尺的钢材。

(3)钢筋保护层不足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小,不满足规范要求。

预防措施:

保证钢筋骨架或网片绑扎位置、尺寸准确,同时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设置垫块数量,加设定位梯子筋、定位箍筋。

(4)钢筋套丝连接

两种通病:

钢套筒表面有裂缝、折叠等缺陷;强度不合格。

预防措施:

a按钢筋规格所需的调整试棒并调整好滚丝头内孔最小尺寸。

b按钢筋规格更换涨刀环,并按规定的丝头加工尺寸调整好剥肋直径尺寸。

c调整剥肋挡块及滚压行程开关位置,保证剥肋及滚压螺纹的长度符合丝头加工尺寸的规定。

d钢筋丝头加工完成、检验合格后,要用专用的钢筋丝头保护帽或连接套筒对钢筋丝头进行保护,以防螺纹在钢筋搬动或运输过程中被损坏或污染。

e使用扳手或管钳对钢筋接头拧紧时,只要达到力矩扳手调定的力矩值即可。

f钢筋端部平头最好使用台式砂轮片切割机进行切割。

连接钢筋注意事项:

a钢筋丝头经检验合格后应保持千净无损伤。

b所连钢筋规格必须与连接套规格一致。

c连接水平钢筋时,必须从一头往另一头依次连接,不得从两头往中间或中间往两端连接。

d连接钢筋时,一定要先将待连接钢筋丝头拧入同规格的连接套之后,再用力矩扳手拧紧钢筋接头;连接成型后用红油漆作出标记,以防遗漏。

e矩扳手不使用时,将其力矩值调为零,以保证其精度。

检查钢筋连接质量:

f检查接头外观质量应无完整丝扣外露,钢筋与连接套之间无间隙。

如发现有一个完整丝扣外露,应重新拧紧,然后用检查用的扭矩扳手对接头质量进行抽检。

g用质检力矩扳手检查接头拧紧程度。

 

4、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强度等级不符合设计要求

预防措施:

a严格控制商品混凝土的质量。

要求商品混凝土供应商严格按照《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要求供应混凝土。

b控制好商品混凝土的供应时间:

因为运输时间的长短对混凝土的浇筑及浇筑后凝结的快慢有直接影响,因此,必须严格控制。

正常情况下,混凝上从搅拌站运出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应该是:

C30及以下的混凝上,气温低于25℃时为120min,气温高于25℃时为90min。

C30以上的混凝土,气温低于25℃时为90min,气温高于25℃时为60min。

如有离析现象,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

(2)混凝土成型质量差

预防措施:

a准备工作:

浇筑混凝土前,在对模板位置、尺寸、垂直度以及支撑系统进行检查的同时,应把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堵塞严密。

如果是钢筋混凝土还要核对钢筋的种类、规格、数量、位置、接头以及预埋件的数量,确认准确无误后,把模板上的垃圾、泥土等杂物以及钢筋上的油污等清净,并在模板上浇水润湿,做好隐蔽工程记录后,就可以浇筑混凝土了。

浇筑混凝土时,应重点控制浇灌的自由高度、分层浇灌、间歇时间和施工缝的留置四个环节。

b自由高度

浇筑时,为避免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混凝土自卸料口倾落入模的高度,也就是自由下落高度不应超过2m。

c分层浇灌

为了使混凝土振捣密实,浇筑时对厚大混凝土应分层进行。

每层浇筑厚度取决于振捣方法。

当采用插入式振捣时,浇筑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采用表面振动时,浇筑层最大厚度为200mm。

在竖向结构中,当浇筑高度超过了2m时,应根据施工规范采用串筒、溜槽等措施。

浇筑混凝土前,应先铺一层50mm~10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同时随着浇筑高度的上升,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坍落度应随之递减。

在浇筑梁板混凝土时,正常情况下,梁与板应同时浇筑。

如果梁的尺寸较大,在高度一米以上,以及柱与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成后停歇1h~1.5h,再继续浇筑。

d间歇时间

正常情况下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

然而在实际施工中,砼浇筑面难免会出现间歇现象。

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的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强度、凝结条件确定。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及以下时,气温低于25℃为210min,高于25℃为180min;

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30时,气温低于25℃为180min,高于25℃为150min。

e振捣

混凝土灌入模板后,应严格捣实,才能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及设计的结构形状和几何尺寸。

常用的振捣机械有:

插入式振捣器、表面振动器、附着式振动器。

插入式振捣器多用于振捣基础、柱、梁、墙等构件大体积的混凝土结构。

振捣时,应注意的事项如下:

插点:

可按行列式和交错式均匀排列。

插点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器距模板不应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二分之一。

插入深度:

振捣器端部应插入下一层混凝土,以结合成整体。

插拔速度:

操作时要“快插慢拨”。

如果慢插则会先把表面混凝土捣实,导致下部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

如果快拔,振捣棒抽出后形成了空洞,达不到密实的要求。

振捣时间:

每一插点一般为20s~30s。

现场检查时,以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就可以换个插点振捣了。

表面振动器适用于振捣现浇楼板、地坪表面积大而厚度小的混凝上结构;这种振动有效作用深度一般为200mm。

表面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住已经振实部分的边缘;前后位置搭接30mm~50mm为宜。

在每一位置上连续振动时间一般为25s~40s。

现场检查时同样是以表面均匀出现浮浆为宜。

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情况。

发现模板有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终凝前修好。

f控制好浇筑完毕的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将其外露的表面加以塑料薄膜覆盖保护,并在上面覆盖阻燃草帘被保护混凝土。

(3)构件断面、轴线尺寸不符合设计要求

构件断面、轴线尺寸不符合设计要求;易产生在初浇混凝土梁、柱节点处,主要缺陷是缩径和轴线位移。

预防措施:

a施工前必须按施工图放线,确保构件断面几何尺寸和轴线定位线准确无误。

b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确保模具加荷载后不变形、不失稳、不跑模。

c在浇捣混凝土前后均应坚持自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蜂窝、孔洞、烂根

混凝土构件浇筑成型后,其混凝土表面产生蜂窝、孔洞、烂根。

预防措施:

a混凝土配合比应准确,严格控制水灰比,投料要准,搅拌要匀,和易性要好,入模后振捣密实。

b模板表面应光滑、洁净,不得粘有干硬的水泥浆等杂物:

模板拼缝要严密,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钢模板应用水性脱模剂,涂刷必须均匀。

c钢筋过密部位应采用同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分层浇筑,并应精心操作,认真振捣,确保成型后的混凝土表面光滑密实;

d拆模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强度,不许过早拆模。

侧模在混凝上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而底模则应在混凝土强度符合规范后,方可拆除。

处理措施:

根据蜂窝、麻面、烂根的具体情况进行堵漏和修补处理。

有些混凝土施工人员,当模板刚拆下,发现上述质量问题,立即用同颜色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在表面涂抹,以此掩人眼目,疵病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处理,反而成为工程隐患,应坚决制止。

因此,无论疵病大小,须经工程项目质检人员及工程监理人员亲自过目,做出检查记录后,根据实测结果,做出处理方案,方可进行修补处理。

处理前,应先将基层松散不牢的石子和酥松混凝土剔凿掉,然后用尖堑子或剁斧将表面凿毛,清理后,再用压力水冲洗干净。

修补处理方法如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