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知识》必看考点《刑法》含答案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284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知识》必看考点《刑法》含答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通用知识》必看考点《刑法》含答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通用知识》必看考点《刑法》含答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通用知识》必看考点《刑法》含答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通用知识》必看考点《刑法》含答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用知识》必看考点《刑法》含答案2.docx

《《通用知识》必看考点《刑法》含答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知识》必看考点《刑法》含答案2.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用知识》必看考点《刑法》含答案2.docx

《通用知识》必看考点《刑法》含答案2

《通用知识》必看考点《刑法》(2021年含答案)

事业单位考试题库考点高频试题:

1、单选题我国刑法规定在我国领域内的犯罪是指_____

A:

受害人居住地在我国领域内

B:

犯罪人居住在我国领域内

C:

犯罪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D:

受害人与犯罪人均居住在我国领域内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

解析:

《刑法》第6条第3款规定,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2、单选题张大妈于某日清晨在路边捡到一名弃婴,带回家中抚养十几天后,将该弃婴以8000元价格卖给邻村刘某。

张大妈的行为构成_____

A:

遗弃罪

B:

诈骗罪

C:

拐骗儿童罪

D:

拐卖儿童罪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

【解析】拐卖儿童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或者中转儿童的行为。

行为人只要明知是拐卖儿童的犯罪活动,而实.施了上述六种行为中任何行为之一的,就构成拐卖儿童罪。

3、单选题对犯罪分子短期剥夺自由,就近实行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是_____

A:

管制

B:

拘役

C:

刑事拘留

D:

有期徒刑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

拘役由公安机关在就近的拘役所、看守所或者其他监管场所执行,在执行期间,受刑人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1年。

4、单选题犯罪的本质特征是_____

A:

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B:

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C:

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D:

犯罪是触犯法律的行为,具有违法性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

犯罪三个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

我国刑法理论认为,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惩罚性。

本题选项ABC就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选项D不是犯罪的基本特征。

在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中,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的基础,它是犯罪的最基本属性;刑事违法性是社会危害性在刑法上的表现,它与应受刑罚惩罚性一起构成社会危害性的度量。

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未达到违反刑法、应受刑罚惩罚的程度,则不构成犯罪。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5、单选题甲吃饭时与乙发生冲突,将乙打成重伤。

在羁押期间,甲精神失常。

经鉴定是由于羁押而引发的精神障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甲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减轻处罚

B:

甲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免除处罚

C:

甲是精神病人,不负刑事责任

D:

甲应当负刑事责任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D[解析]《刑法》第17条第1款规定: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该法第18条第1款规定: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本题中,甲在犯罪时为完全行为能力人,应当负刑事责任,且甲不具有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量刑情节,因此正确答案为D。

6、单选题在下列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中,体现犯罪实质特征的要件是_____

A:

犯罪客体

B:

犯罪客观方面

C:

犯罪主体

D:

犯罪主观方面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

解析:

体现犯罪实质特征的犯罪要件是犯罪客体。

7、多选题关于被害人承诺阻却行为的违法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

儿童赵某生活在贫困家庭,甲征得赵某父母的同意,将赵某卖至富贵人家。

甲的行为得到了赵某父母的有效承诺,并有利于儿童的成长,故不构成拐卖儿童罪

B:

在钱某家发生火灾之际,乙独自闯入钱某的住宅搬出贵重物品。

由于乙的行为事后并未得到钱某的认可,故应当成立非法侵人住宅罪

C:

孙某为戒掉网瘾,让其妻子丙将其反锁在没有电脑的房间一星期。

孙某对放弃自己人身自由的承诺是无效的,丙的行为依然成立非法拘禁罪

D:

李某同意丁砍掉自己的一个小手指,而丁却砍掉了李某的大拇指。

丁的行为成立故意伤害罪

参考答案:

ABC

本题解释:

ABC[解析]被害人的承诺只有符合如下条件才可能阻却行为的违法性:

(1)承诺者对被侵害的法益具有处分权;

(2)承诺者必须对所承诺的事项的意义、范围具有理解能力;(3)承诺必须出于被害人的真实意志;(4)必须存在现实的承诺;(5)承诺至迟必须存在于结果发生时;(6)经承诺所实施的行为不得超出承诺的范围。

此外,虽然没有得到被害人承诺,但如果推定被害人会承诺的,也阻却行为的违法性。

A项中,赵某的父母对于被侵害的法益没有处分权,而赵某自身对于承诺的事项不具有理解能力,因此承诺无效,A项错误。

B项中的情况可以推定被害人会做出承诺,因此可以阻却行为的违法性,B项错误。

C项中,作为成年人的孙某承诺放弃自己短暂的自由是有效的,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c项错误。

D项中,丁某实施的行为超出了李某的承诺范围,因此构成犯罪,D项正确。

故本题答案为ABC。

8、单选题下列与不作为犯罪相关的表述,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_____

A:

甲警察接到报案:

有歹徒正在杀害其妻。

甲立即前往现场,但只是站在现场观看,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此时,县卫生局副局长刘某路过现场,也未救助被害妇女。

结果,歹徒杀害了该女子。

甲和刘某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没有履行救助义务,均应成立渎职罪

B:

甲非常讨厌其侄子乙(6岁)。

某日,甲携乙外出时,张三酒后驾车撞伤了乙并迅速逃逸。

乙躺在血泊中。

甲心想,反正事故不是自己造成的,于是离开了现场。

乙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

由于张三负有救助义务,所以甲不构成不作为犯罪

C:

甲下班回家后,发现自家门前放着一包来历不明、类似面粉的东西。

甲第二天上班时拿到实验室化验,发现是海洛因,于是立即倒入厕所马桶冲入下水道。

甲虽然没有将毒品上交公安部门,但不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D:

《消防法》规定,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必须立即报警。

过路人甲发现火灾后没有及时报警,导致火灾蔓延。

甲的行为成立不作为的放火罪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

解析:

不作为是指在能够履行自己应尽义务的情况下,不履行该义务。

成立不作为犯罪必须具备以下客观要件:

(1)行为人具有某种特定的义务。

义务的来源通常包括:

①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②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

,③法律地位或者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④先行行为造成的。

(2)行为人能够履行特定义务。

(3)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务。

据此a项中县卫生局副局长刘某虽身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但对阻止犯罪行为并不具有法律或职务上的义务,不成立犯罪。

同理d项中路人也不构成不作为犯罪。

b中甲携6岁的侄子乙外出,由于这一先行行为,甲对乙便负有救助的义务。

甲构成不作为。

故ABD三项表述均有误。

9、单选题下列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_____

A:

武大饮酒过量神志不清,暴打妻子致其重伤

B:

刘二见胡同里有一人强暴妇女,于是拿砖头将其打昏,事后鉴定为重伤

C:

张三15岁,盗窃珠宝店财物价值20余万元

D:

李四精神病发作砍死其父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

解析:

《刑法》第18条第4款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A项当选。

B项属于正当防卫。

C项未满16周岁未成年人只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负刑事责任,故张三不应负刑事责任。

D项精神病人在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不负刑事责任。

10、单选题罚金刑的适用方式是_____

A:

只能独立适用

B:

只能附加适用

C:

既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

D:

只能并科适用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

11、单选题假定甲有外遇,为达到和第三者结婚的目的,准备杀妻,已将毒药放入妻子的碗中,妻子发觉饭有异味而将饭倒掉,幸免于难,则甲的行为属于_____

A:

犯罪预备

B:

犯罪未遂

C:

犯罪中止

D:

不构成犯罪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

因甲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所以属于犯罪未遂。

12、单选题某甲捏造某乙(某机关干部)受贿20000元,并写成小字报四处散发、张贴,致使某乙名誉受到很大损害。

某甲的行为属于_____

A:

诬告陷害罪

B:

诽镑罪

C:

侮辱罪

D:

报复陷害罪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

构成诽谤罪。

如果某甲向公检法等机关告发意欲使乙受刑事处罚,则构成诬告陷害罪。

但本案中甲只是将诽镑的情况写成小字报散发。

13、单选题关于量刑情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从重处罚是指应当在犯罪所适用刑罚幅度的中线以上判处

B:

从重处罚是在法定刑以上判处刑罚

C:

从重处罚不一定判处法定最高刑

D:

减轻处罚也可以判处法定最低刑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

C

本题考查的是对从重、减轻处罚的理解。

命题人选择几个考生容易发生误解的地方进行考查。

本题对正确理解从重、从轻、减轻处罚是有价值的。

对于从重处罚,首先要掌握的是:

它是在法定刑限度以内判处刑罚。

从重、从轻都是在法定刑限度以内判处刑罚,加重、减轻都是在法定刑限度以外判处刑罚。

基于罪刑法定原则,我国刑法并无加重处罚的规定。

其次.从重处罚是根据行为人的犯罪行为从重处罚,并不一定是在犯罪所适用刑罚幅度的中线以上判处。

因为每个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和所犯罪行的具体情节千差万别,对有些人的犯罪可能必须判处中线以上的刑罚才算“从重处罚”,对有些人在中线以下判处可能就是“从重处罚”了。

既然在“从重处罚”时还可能在中线以下判处刑罚,从重处罚当然不一定判处法定最高刑了。

所以,选项C正确。

减轻处罚一定要在法定最低刑以下判处刑罚,而且不能判处法定最低刑。

法定最低刑是从轻处罚的底线。

如何正确量刑已经成为高频考点。

大家要掌握从重、从轻、加重、减轻如何适用。

尤其要改变一个错误观念:

从轻、从重量刑一定要在犯罪所适用刑罚幅度的中线以上判处。

从轻、从重可以在犯罪所适用刑罚幅度的中线以上判处,也可以在中线以下判处,关键看行为人本身的犯罪严重程度。

《刑法》第62条规定:

“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从重处罚、从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

”《刑法》第63条规定:

“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请注意这里的“以下”是不含本数的。

即不能判处法定最低刑,只能判处低于法定最低刑的刑罚。

14、单选题下列哪一种情形,尚不能认为是犯罪?

_____

A:

甲打电话邀约其朋友李某一起去实施抢劫

B:

乙向其朋友赵某表示要杀掉仇人陈某

C:

丙为了盗窃张某家财产,毒死了张某家的看家犬

D:

丁为方便对刘某实施抢劫,对刘某的活动规律进行跟踪调查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解析:

选项A属于为了抢劫制造条件的行为,构成犯罪预备;选项B只是犯意表示,不构成犯罪;选项C属于为了盗窃制造条件的行为,构成犯罪预备;选项D属于为了抢劫制造条件的行为,也构成犯罪预备。

15、单选题下列哪一种情形不成立累犯?

_____

A:

张某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缓刑期满后的第3年又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B:

李某犯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刑满释放后的第4年,又犯妨害公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C:

王某犯抢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