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一专题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727856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各地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一专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全国各地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一专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全国各地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一专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全国各地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一专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全国各地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一专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各地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一专题1.docx

《全国各地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一专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各地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一专题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各地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一专题1.docx

全国各地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一专题1

全国各地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汇编:

必修一专题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4小题,共0分)

1.(2012年1月惠州调研12题)《左传·桓公二年》:

“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一制度

A.分封制B.宗法制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B

 

2.(2012年1月南通市期末2题)有学者在评论中国某一制度时说,它“导致……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并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

这一制度是指

A.郡县制B.科举制C.察举制D.行省制

【答案】B

 

3.(2012年1月佛山一模12题)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其中“封建政治”是

A.封邦建国B.宗法世袭制

C.礼乐制度D.封建社会

【答案】A

 

4.(2012年1月永州市一模6题)《唐摭言》载: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

“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

”此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A.隋唐时期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B.唐朝进士科地位重要,为世人敬仰

C.科举制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D.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答案】B

 

5.(2012年1月厦门市期末4题)图1反映了中国古代

A.君主专制的发展趋势

B.封建社会的发展趋势

C.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

D.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答案】B

 

6.(2012年1月南京、盐城一模3题)中国古代先后产生了多种选官制度,下列最能体现西汉时期主流选官制度的是

A.“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地人充任。

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B.“为了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C.“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D.“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

【答案】C

 

7.(2012年1月黄山市一模3题)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

“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

A.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B.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

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

【答案】B

 

8.(2012年1月无锡市期末2题)“汉初的封建,居然就名存实亡,怕也是汉初的人所不能预料的。

”下列哪些措施的实施使汉初“封建”很快“名存实亡”?

①诸侯不得自治民补吏②令诸侯各以国邑,分封子弟

③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④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A

 

9.(2012年1月苏北四市一模4题)“正统(明英宗年号)十年,始命内阁与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六科掌印官会议,遂为例……。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出现这一现象的制度性原因是

A.确立三公制B.建立三省制C.废除丞相制D.设立军机处

【答案】C

 

10.(2012年1月三明市期末1题)《左传》记载: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王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材料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的信息包括

①分封制②宗法制

③世袭制④等级制

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C

 

11.(2012年1月马鞍山市一模13题)2011年8月22日,安徽省地级巢湖市被撤销,原辖含山、和县划归马鞍山市管辖,这是地方行政区划的又一次重大调整。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废分封行郡县,导致其孤立而亡

B.西汉采用郡国并行制,实现长治久安

C.元朝实行行省制,行省拥有军政大权不利于中央集权

D.明废行省设三司,加强了中央集权,降低了地方行政效率

【答案】D

 

12.(2012年1月中山市期末5题)下列各项对表中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熟拟

诏书由中书省拟定,称熟状拟定,即详拟定稿。

皇帝在纸尾批语,御印可其奏。

票拟

内阁学士将各地奏章“用小票墨书”,将拟定之批阅建议并附奏章进呈皇帝裁决。

 

A.拟票者类似皇帝的机要秘书B.最高命令出自拟票官员

C.皇帝无权亲见各地官员奏折D.皇帝拥有最终的决策权

【答案】D

 

13.(2012年1月乌鲁木齐市一模2题)始建于元代的中轴线是古都北京魅力的重要部分。

从永定门一路向北,前门、正阳门、社稷坛、太庙、天安门、故宫、景山、钟鼓楼……北京的城市布局就是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中国古代这样的建筑理念反映了

A.自然经济将缓慢解体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儒家地位不断提高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答案】D

 

14.(2012年1月石家庄一模3题)元代行省内部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

元代实行这种权力运行机制主要是为了

A.加强中央集权B.分

化地方权力

C.妥善处理各民族之间关系D.提高行政效率

【答案】A

 

15.(2012年1月莱芜市期末9题)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此“制”是指

A.嫡长子继承B.分封制C.三公九卿制D.宗法制

【答案】B

 

16.(2012年1月黄冈市期末25题)“周亚夫,汉文、景名将。

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

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

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出征驻屯细柳,因治军严谨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

景帝时,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七国之乱,五年后,被景帝迁为丞相。

”材料反映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A.君主专制在不断加强B.皇帝选官重视军功

C.重血统向重才能转化D.君权相权不断协调

【答案】C

本题考查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根据材料中的“条侯一中尉一丞相”的升迁顺序可知选官制度由血统向才能转变。

 

17.(2012年1月南通市期末1题)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

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

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

A.分封制全面崩溃B.宗法制荡然无存

C.郡县制初现雏形D.实行郡国并行制

【答案】C

 

18.(2012年1月湖州市期末2题)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出版家郭志坤在《秦始皇大传》中说到,“从政治高度意义上考虑问题。

‘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

”以下评价“从政治上”最能说明‘始皇’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当之无愧”的是

A.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确立的皇帝制、郡县制影响深远D.统一文字传承了中华文明

【答案】B

 

19.(2012年1月三明市期末5题)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相比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札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A.更为重视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

B.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

C.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

D.成为当时录取考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考试科目

【答案】C

 

20.(2012年1月济宁质检5题)有人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

所谓“科学”实质是是指

A.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

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

C.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

D.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答案】A

 

21.(2012年1月珠海市一模12题)《礼》曰:

“宗人集有事,族人皆侍。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

”据此可以说明我国古代的宗法制

A.实行嫡长子继承制B.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

C.“国”与“家”的结合D.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答案】B

 

22.(2012年1月青岛市期末4题)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

“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

”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

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的决策权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答案】B

 

23.(2012年1月乌鲁木齐市一模3题)有学者说:

“满族自己内部,原本实行的是八旗旗主共议的氏族民主,而不是汉文化的绝对君主制,后来才废除了这种氏族民主形式,实现了君主的专制体制。

”这种变化达到顶峰是在

A.顺治时期B.康熙时期C.雍正时期D.乾隆时期

【答案】C

 

24.(2012年1月日照市期末2题)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其名,在行文时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否则可能犯大不敬之罪。

如为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故宫玄武门改神武门。

此制度旨在

A.维护皇权独尊B.倡导尊老爱幼c.强化尊卑等级D.凝聚血脉亲缘

【答案】C

 

25.(2012年1月江门调研13题)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A.九品中正制、科举制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行省制D.三省六部制、内阁制

【答案】B

 

26.(2012年1月烟台市期末1题)杨阳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要》认为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有一套完备的自我调节系统,在防止皇帝决策失误方面有“封驳”和“谏议”制度。

下列机构设置属于“封驳”和“谏议”制度的机构是①唐朝门下省②宋代的谏院③明朝时期设按察使司④明清时期设都察院

A.①②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A

 

27.(2012年1月郑州市一模1题)《史记·齐太公世家》载:

“是时周室微,唯齐、楚、秦、晋为强。

晋初与会,献公死,国内乱。

秦穆公辟远,不与中国会盟。

楚成王初收荆蛮有之,夷狄自置。

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诸候宾会。

”该段材料的主旨是

A.介绍诸侯争霸的形势B.分析齐桓公称霸的外因

C.说明周王室已经衰微D.陈述各诸侯强国的国情

【答案】B

 

28.(2012年1月潍坊市期末1题)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召集诸侯会盟,在盟约中提出:

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

这反映了

①强调嫡庶区别②限制诸侯权力③维护宗法分封④齐桓公成为天下共主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B

 

29.(2012年1月永州市一模1题)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

”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

A.加速了秦朝的灭亡B.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

C.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D.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

【答案】D

 

30.(2012年1月合肥市一模1题)《唐摭言》载: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

“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

”该材料主要说明了

A.科举制是在隋朝时创立的B.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C.唐朝进士科为世人所推崇D.当时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考试

【答案】C

 

31.(2012年1月合肥市一模3题)司马光说:

“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

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可见,宋太宗确实有意要削掉宰相的

A.人事权与司法权B.人事权与兵权

C.司法权与财权D.兵权与财权

【答案】A

 

32.(2012年1月苏北四市一模1题)“(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答案】C

 

33.(2012年1月青岛市期末1题)清朝学者万斯大说:

“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答案】D

 

34.(2012年1月清远市调研12题)春秋战国大变革时代,属于政治体制剧烈变化的是

①从世卿制到任官制②从内外服制到分封制

③从井田制到私田制④从封国制到郡县制

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③④D.①④

【答案】D

 

35.(2012年1月石家庄一模2题)两汉孝廉家世可考知者128人统计分类表

官僚贵族子弟

富豪

平民

贫民

69.6%

6%

15.7%

8.7%

由上表可见,汉代察举制

A.削弱了身份制、世袭制B.兼顾了各阶层利益

C.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D.沿袭了世卿世禄制

【答案】A

 

36.(2012年1月池州市一模12题)据《史记·殷本记》载:

“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

这是指

①宗法制遭到破坏②分封制遭到破坏

③中央集权制度受到削弱④郡县制受到挑战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A

 

37.(2012年1月宿州市一模3题)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

“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

A.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B.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感

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

【答案】B

 

38.(2012年1月蛙埠市一模3题)《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

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

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

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

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

这最能说明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答案】B

 

39.(2012年1月揭阳市期末12题)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上述秦汉政治制度的“大变动”指

A、实行郡县制B、实行三公九卿制度

C、设立中外朝制度D、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D

 

40.(2012年1月莱芜市期末1题)明朝洪武十二年,朱元璋主持编纂、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乱等为“十恶”重罪;专门增设“奸党”这一罪名;增设“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等明律所特有的列罪条款。

这些规定从本质上反映了

A.明朝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强化B.朱元璋痛恨大臣结为“奸党”

C.明朝成为一个法治化国家D.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得到了协调

【答案】A

 

41.(2012年1月蛙埠市一模5题)直到近代,新安地区“千年之冢不动一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丝毫不紊”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

其主要原因是

A.宗法传统的影响B.封建政府的提倡

C.小农经济的稳定D.儒家思想的流传

【答案】A

 

42.(2012年1月蛙埠市一模1题)某中央官员在忆及其早年入仕经历时说,他顺利通过礼部考试,却未能通过吏部测试,不得派任官职,只好暂时接受地方政府首长聘任,担任僚佐。

据此判断该官员可能身处哪一时期

A.汉代B.唐代C.元代D.清代

【答案】B

 

43.(2012年1月乌鲁木齐市一模5题)近代驻英公使郭嵩焘《使西纪程》写道:

“三代有道之圣人,非西洋所能及也。

即我朝圣祖之仁圣,求之西洋一千八百七十八年中,无有能庶几者。

圣人以一身为天下任劳,而西洋以公之臣庶。

一生之圣德不能常也,文、武、成、康,四圣相承,不及百年,而臣庶之推衍无穷,愈久而人文愈盛。

”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靠圣人治国不能代代常有B.西方靠“民众自治”可以长久

C.中国“三代之政”不如西方民主政治D.否定清朝的政治制度

【答案】D

 

44.(2012年1月湖州市期末1题)孙中山曾于《五权宪法》中指出:

“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以下对此材料的解读,错误的是

A.科举制度在历史上曾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B.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有存在的必要性

C.科举制度被废除,是因为考试内容不能与时俱进

D.门阀举荐制度被推翻,是因为考试制度执行不力

【答案】D

 

45.(2012年1月漯河市期末1题)(美)斯塔福利阿诺斯《全球通史》中指出:

“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

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量的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直接派人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

”中国古代出现类似现象的时候,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C宗法分封秩序被严重破坏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答案】C

 

46.(2012年1月惠州调研13题)皇帝和大臣讨论如何选拔人才。

大臣主张,应该只问他们个人能力的高低,不要计较他们的家世背景。

皇帝反对大臣的说法,强调历时久长的世家才是培养人才的沃土,这件事最可能发生在哪一时期

A.秦汉B.魏晋南北朝C.宋元D.明清

【答案】B

 

47.(2012年1月德州市期末1题)夏曾佑认为:

“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

”他这样说的依据可能是()

A.周和希腊政治制度相同B.周和希腊分别奠定了中西文化的基础

C.东、西方文化同时形成D.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

【答案】B

 

48.(2012年1月湛江市一模13题)《晋书》记载,西晋文学家王沈“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为时豪所抑”,升官无望,感叹生不逢时。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王沈缺乏治理才能B.九品官人法有弊端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度只看出身

【答案】B

 

49.(2012年1月太原市期末3题)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

“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黄宗羲所说现象直接导致中国古代政治()

A.中央集权B.腐败严重C.高效清明D.机构臃肿

【答案】D

 

50.(2012年1月乌鲁木齐市一模1题)完颜绍元《天下衙门》一书中写道:

“老百姓就用这‘威武富贵贫贱’六个字来形容分曹办事的州县六房书吏。

”依据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分工,“贫”应该指的是

A.兵房B.礼房C.户房D.工房

【答案】B

 

51.(2012年1月蛙埠市一模2题)康熙在1711年亲自给一位巡抚下达的一段旨意:

“今天下太平无事,以不生事为贵,兴一利则生一弊。

古人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职此事也。

”康熙的本质用意是要求他

A.无为而治,与民休息B.恪尽职守,以民为本

C.墨守成规,拒绝改革D.维护皇权,稳定统治

【答案】D

 

52.(2012年1月宁波市期末2题)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制度是“皇权下的民主”、“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

这一制度最有可能是

A.分封制B.中外朝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度

【答案】C

 

53.(2012年1月中山市期末1题)“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

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引自《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答案】B

 

54.(2012年1月厦门市期末1题)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答案】B

 

55.(2012年1月太原市期末2题)始皇日: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材料说明秦始皇()

A.认为分封制不利统治B.认为自己功勋盖世

C.准备推行郡国并行制D.主张实行严刑酷法

【答案】A

 

56.(2012年1月杭州市一模2题)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答案】A

 

57.(2012年1月茂名市一模12题)中国古代有一位皇帝设立了一个新的职务,当时全国共计13人出任这一职务,负责全国十三个行政监察区的监察工作。

这一职务是

A.御史大夫B.刺史C.门下省给事中D.通判

【答案】B

 

58.(2012年1月石家庄一模1题)“宗族宗法制度的一个产物是族田义庄。

族田义庄的济困功能其实是古代宗族宗法制下原始的社会保障功能的体现。

当然这种保障制度由于由宗族中官僚士绅自发提供,因而又兼具慈善性质,这也决定了其受众范围的有限性。

”由此可见,族田义庄

A.有利于防止宗族内部权力纷争B.确立了社会保障体系

C.有助于稳定和维护封建统治D.阻碍了田庄经济的发展

【答案】C

 

59.(2012年1月池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