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727759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家界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张家界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张家界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张家界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张家界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张家界政府工作报告.docx

《张家界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家界政府工作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张家界政府工作报告.docx

张家界政府工作报告

张家界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在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赵小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查,并请各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0年及“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

2010年,是国内外发展环境极为复杂的一年,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寻常的一年。

全市上下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世界旅游精品总目标,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突出重点,踩准节奏,抢抓机遇,强基础、调结构、促转变、重民生、上水平,奋力推进“五年大变样”工程,全面实现了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经济增速创历史新高。

2010年,预计(下同)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41亿元,比上年增长15%,为建市以来最快增速,人均GDP达到2400美元;财政总收入达到20.82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4.11亿元,分别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7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00元,分别增长10.5%和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8.6%,分别达到143亿元、83.23亿元和2800万美元;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

在宏观政策偏紧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0.9%和22.3%,位居全省前列;国土资源经营效益创历史新高,实现净收益5.56亿元;房地产业开发投资增长32.3%。

(二)产业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

游客接待规模和收入再创新高,分别达到2350万人次和125亿元,分别增长21.9%和24.8%;口岸扩大开放获得国务院批准,新开9个境外航点,入境游客达到140万人次,增长73%。

中旅总社等10家全国百强旅行社和国际著名酒店品牌铂尔曼相继进驻,大成山水等高档酒店和黄龙洞生态广场等旅游休闲设施投入运营,旅游转型升级基础平台正逐步形成。

成功协办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出色完成上海世博会展演任务,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显示强劲活力,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8.1%。

旅游的繁荣带动整个服务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150亿元,同比增长15.1%。

全市完成工业建设投资28.7亿元,同比增长30%,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8家,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47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园区建设投资同比增长60.7%,新增入园企业17家。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5%。

农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粮油面积减少、总产保持稳定,收购烤烟16.23万担,完成营造林14.7万亩,商品蔬菜面积达到40万亩,水果面积达到43万亩,农村承包土地依法流转面积达到16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达到144.2万亩,各类农业休闲企业达到182家,67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4亿元,全市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

(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

面对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全市上下千方百计抓投资、上项目,建成张联公路、朱贺公路、市中心汽车站和桑植汽车西站,完成市博物馆主体工程。

荷花机场、张花高速和张沅、慈石、桑鹤等干线公路建设不断加快,市城区贸易路、高云路等10条新建道路建成通车,北正街、南庄路等4条次干道和22条小街小巷改造完成,澧水风貌带、贺龙国际体育中心和武陵源原生态绿景园正式开工。

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穿衣戴帽”工程取得新进展,户外广告规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慈利澧水大桥和桑植帅乡路建成通车。

建成农村通乡油路119公里、通村水泥路648公里,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2.18万亩,解决10.05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

(四)民本民生不断改善。

32项省市为民办实事工程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9600多人、农村转移就业4.6万人、各类社会保险参保4.06万人,建成保障性住房1854套,实现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市级统筹,退休职工养老金、在职职工最低工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全面提高。

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和校舍安全工程年度建设任务已经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深化,乡镇文化站建设全面加强。

市第四届全运会和第二届残运会成功举办。

人口再生产保持低生育水平。

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建成慈利、桑植污水处理厂,万元GDP能耗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别下降4.6%和5.3%,启动9个地质灾害应急防治项目建设,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分别达到69.6%和93.7%,武陵源区在全省率先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五)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

认真落实向人大及其常委会、人民政协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报告、通报工作制度,积极实施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和专家咨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广泛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界人士和市民代表列席政府常务会议,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科学决策、依法行政、民主办事的水平不断提高。

全面实施政府机构改革,依法依规科学制定和执行行政程序规定和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创新完善。

大力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社会诚信建设水平逐步提高。

普法教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信访维稳工作力度加大,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国防建设和军民共建取得佳绩,荣获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单位”和全省“双拥模范城市”称号。

一年来,全市上下团结拼搏,力图发展,各方面工作有效推进,监察、审计、统计、人事、编制、物价、国资监管、工商、税务、质量监督、食品药品卫生监督、商业保险、粮食、气象、外事侨务、贸促、民族、宗教、残联、移民、对台、档案、史志、无线电管理、新闻媒体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各位代表,随着今年各项工作的收官,全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答卷圆满展现。

盘点“十一五”,我们无比自豪和振奋。

这五年,虽然我们遭遇了特大冰雪冻雨灾害、汶川大地震、甲型H1N1流感、国际金融危机等连环冲击,经历了建市以来前所未有的多重考验,但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这五年,是我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最快的五年。

生产总值净增133亿元,年均增长13.7%,比“十五”时期年均快3.1个百分点。

全市多项经济指标在“十五”期末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多:

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92倍,净增13.7亿元和9.3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长1.15倍,净增28.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1倍,净增93.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6倍,净增46.5亿元;居民储蓄存款增长1.85倍,净增108.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省外内资分别增长2.21倍和2.8倍,进出口总额增长5.76倍,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5.08倍。

尤其是文化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异军突起,一跃成为全省文化旅游发展的主力军和排头兵。

五年间,我们相继打造了“国际乡村音乐节”、“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张家界·魅力湘西”、“武陵魂·梯玛神歌”等文化旅游优势品牌,获得了“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地”、“文化强省先进集体”等殊荣。

这五年,是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城乡面貌发生很大变化的五年。

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8亿元,是建市后前17年投资总和的1.5倍;争取建设用地指标2600公顷,年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市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投资43.7亿元,建成城市道路109公里、绿地274公顷,扩大建成区面积6.31平方公里,市工业园新区初现规模,全市城镇化率由32%上升到40.1%。

五年来,我们完成荷花机场扩建一期工程和石怀铁路电气化改造,建成新火车站,新增等级公路1472公里,实现市治到区县一小时通勤,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5000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乡乡通油路目标;发电装机接近百万千瓦,城市供电可靠率达到99.9%,农村电网改造面和沼气普及率分别达到59%和26%;市城区和县城实现3G网络覆盖和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建成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农村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通宽带。

全面完成111个村建设扶贫和第一轮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创建任务,累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8.97万人。

这五年,是我市民生建设扎实推进、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

全市累计投资36.72亿元,为人民群众办成了167项省定和17项市定实事。

投入就业和社保资金30.14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3倍,城乡就业和各类社会保险规模不断扩大,启动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实现了城乡医保全覆盖、城乡低保应保尽保、乡乡镇镇有敬老院目标。

投入社会发展资金49.6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7倍,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人民群众上学、就医、娱乐、健身等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大力实施家电、汽车、摩托车、农机下乡和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工程,兑现财政补贴7377万元,直接拉动消费7亿多元。

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速比“十五”时期分别提高3个和5个百分点,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这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观,而最深远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人民群众的文化观念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改革创新”、“开放包容”意识不断增强,想变化、盼变化、干变化、支持变化已经成为全市上下的主流心声;二是我市经济社会整体架构和发展方式随着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进驻落户,一大批重大基础项目相继建设和建成,正在逐步发生转变,民本民生、统筹协调发展也进一步得以加强;三是积极推进国际间文化交流、交往、交融,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创新营销城市,不断提升城市品牌品质,张家界对外的影响力、美誉度得以不断扩大和全面提升。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凝聚了全市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智慧,体现了全市上下勇克时艰、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展示了全市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奋发图强的崭新风貌。

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驻张部队、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张家界发展的各位领导和国内外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十一五”的全面进步,标志着我们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十一五”的发展,不仅为我们新一轮又好又快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而且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

第一,要坚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基本市情,抓住主要矛盾,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松劲,坚定不移加快经济发展,坚定不移转变发展方式,以发展促转变,以转变促进更大发展。

作为后发地区,我们的基本市情是基础差、底子薄,主要矛盾是发展速度不快、综合效益不高。

加快发展和加快转变是我们推进世界旅游精品建设,打造国际风景旅游休闲度假城市的根本任务,是我们解决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关键条件,是我们实现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也是全市当前的最大政治。

第二,要坚持项目推动、投资拉动,积极运用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谋划和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规模,致力强基础、增实力,谋发展、促转变。

这五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后劲逐步积累壮大,调结构、转方式的空间正在不断拓展,主要得益于这几年一大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项目的有效实施,我市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充分显现,已达到60%以上。

第三,要坚持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作为第一推动力,以解放思想统一发展意志、拓展发展眼界,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强化发展保障,以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步伐、创造发展优势。

这五年,我们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和思路,绘就了城市发展、产业培育、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规划蓝图,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发展的路子越来越宽阔;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实施了财政、交通、文化、城市建管、集体林权等多项体制改革,创新了旅游经营、招商引资、征地拆迁、社会管理、政务服务等多种制度规范,发展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5家新的投融资平台开始给力,共实现我市建设融资70多亿元。

第四,要坚持人民政府关爱人民、服务人民、致富人民,切实践行“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

只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才能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我们才能最广泛地凝聚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我们才能有效激发全市上下共创美好明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

第五,要坚持“生态立市”理念,致力打造绿色、低碳、宜居、宜游城市,加快建设“两型社会”,不断增创生态环保新优势。

创造生态环保新优势,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提升全市发展竞争力的现实途径。

这五年,我们始终坚守生态环保这条生命线,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全面加强环境保护,投入财政资金4.67亿元,实现了节能减排目标,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分别提高4.3和3个百分点,环境质量水平保持全省领先地位,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第六,要坚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民主办事,推崇求真务实、力戒空谈、取信于民,切实加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

这是我们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重要保证。

五年来,我们致力建设开放、务实、诚信、效率、廉洁的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以事业凝聚人心,用发展鼓舞人心,脚踏实地搞建设,一门心思干事业,治政水平和行政能力明显提高,干部群众团结拼搏的积极性汇成了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困难和问题。

底子薄、基础差的基本市情还没有根本性改变,“加快发展”与“加快转变”矛盾十分突出。

产业转型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益和水平不高;城镇化水平不高,交通等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产业发展的物质技术平台仍显薄弱;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处于贫困和温饱阶段的人口比重仍然较大;社会事业发展的历史欠帐较多,发展过程中各种冲突和博弈带来的社会矛盾日渐突出,在新时期如何正确看待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引导到加快发展上来,是对我们执政和治政能力的极大考验;还有一些旧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体制机制与科学跨越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等等。

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形势和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精品、实现富民强市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强基础、增实力、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时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纵观国际国内发展形势,我们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新的困难挑战。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远没有消除,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基础不牢、复杂多变。

但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

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大幅提升,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推进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但经济社会正处于发展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交织阶段,转型中各种情况相互交错,面临诸多“两难”问题。

就我市而言,作为后发地区的阶段性特征十分明显,基础条件薄弱,综合实力弱小、自我发展内生动力严重不足,但总体外部环境也为我们展现了很多机遇。

“十二五”时期,中央将坚持实施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战略,要加快旅游支柱产业培育发展;中央提出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继续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支持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和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省委、省政府继续大力实施湘西地区开发,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我市加快世界旅游精品建设;特别是经过“十一五”大发展,全市各族人民对未来发展充满着新的企盼和期待。

因此,“十二五”发展,我们既有压力更有动力,既有困难更有希望,既有挑战更有机遇,只要全市上下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提高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善于在复杂的形势中抢抓和把握机遇,更加奋发有为地拼搏进取,就一定能够铸就张家界新的辉煌!

未来五年以及今后更长的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就是要把张家界建设成为“功能齐全、交通便捷、产业发达、经济繁荣、人民富足、开放包容、文明和谐、具有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特有的文化气质、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围绕这个中心任务,基于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研究把握,提交本次大会审查的《张家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今后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基本方略和战略重点。

这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作出的总体安排,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操作性和指导性。

(一)关于指导思想。

纲要草案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提出了全市经济社会“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一个主题,就是科学发展、富民强市;贯穿一条主线,就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强化一个动力,就是改革、开放和创新;落实一个部署,就是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四化两型”战略部署,坚持和完善“1333”发展思路,争取在全省率先建成“两型社会”;围绕一个目标,就是建设世界旅游精品这个总目标;坚持一条路径,就是“以旅游为主导、新型工业强市、现代服务业兴市、加快城市建设、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扶贫攻坚”的基本路径,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科技进步,推进节能环保,保障改善民生,两轮驱动,强基转型,统筹发展,强力推进旅游产业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转变,努力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

贯彻这个指导思想,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坚持“两轮驱动”。

所谓“两轮驱动”,一是在一定时期内,我们还得依靠投资拉动,加快发展,依托本身产业基础引商引智,做大做强内生动力;二是要积极改革创新,推动发展方式转型转变。

作为后发地区,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加快发展是加快转变的基本前提。

不加快发展,难以缩小差距并在新一轮激烈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而加快转变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建设世界旅游精品的必然选择。

不谋转变,难以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做大做强综合经济实力;难以增创张家界发展新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十二五”时期,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在加快发展中强力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我市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关于奋斗目标。

“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是: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000美元,年均增长12%。

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7%。

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力争“十二五”期间累计投资达到14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

旅游接待规模年均增长8%,过夜游客年均增长10%,入境游客年均增长15%,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5%;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

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比重达到65%以上。

力争到“十二五”期末,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0:

33:

57。

——社会事业更加繁荣。

到2015年,力争城镇化率达到48%,中心城市人口达到30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32平方公里;科技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1.1%以上;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6%,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5%。

——人口、资源和环境与经济发展日趋协调。

到2015年,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森林覆盖率达到71%,中心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8%,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65%和80%。

节能减排效果明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初步建立。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力争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突破20000元和6000元,年均分别增长10%。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纲要草案提出的这个目标体系,是运用经济计量模型反复测算确定的,既保持了与“十一五”发展的承接延续,又考虑了发展的新形势新命题;既体现了加快发展的速度需要,又考虑了加快转变的质量要求;既突出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又统筹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在此,我就几个主要指标问题作一下说明:

一是生产总值增长13%的问题。

提出这个增速,一方面是基于对我市“九五”和“十五”年均增长10.6%、“十一五”年均增长13.7%的发展趋势的认识把握,另一方面是基于我市建设世界旅游精品和建设全面小康的现实要求,考虑全省及各市州的发展水平作出的分析判断。

我们要想赶上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经济增长速度应该保持在13%以上。

也只有保持这样的速度,我们才能凝聚人气、鼓舞人心,才能满足全市各族人民盼发展、求发展的新期待。

二是财政收入增长17%的问题。

这既有现实的基础,也有实现的可能。

“十一五”时期,我市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3.9%,“十二五”宏观经济形势和企业经营状况将趋于更好,重大项目建设力度将不断加大,价格总水平也会回升,有利于财政增收;同时按照财政收入适当高于经济增长才能支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迫切需要自加压力,做大财政收入总量。

三是投资力度问题。

根据投资与GDP增长的弹性系数公式计算,我市近四年来投资弹性系数平均为1.85,即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投资增长1.85个百分点。

“十二五”时期,我们要实现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就必须有年均增长20%以上的投资予以支持。

“十二五”期间,全市将建设一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项目,着力构建与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相适应相配套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投资增量将是非常明显的。

四是主导产业旅游发展问题。

从我市旅游发展趋势来看,2010年我市旅游接待总规模达到创纪录的较高峰值,考虑到游客容量控制和“十二五”时期促进旅游转型升级的需要,我们不再追求过高的人次增长,更加注重客源结构的改善和综合效益的提高,重点开拓境外市场,促进高端消费。

因此,纲要草案提出旅游接待总规模年均增长8%,入境游客年均增长15%以上。

随着旅游产品体系不断完善,旅游与文化加快融合,游客逗留时间有潜力增加,预期过夜游客年均增长10%;旅游消费在转型升级进程中必将提高,预期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5%。

经过努力,这些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五是产业结构调整问题。

纲要草案提出力争到“十二五”期末三次产业比调整为10:

33:

57。

这样考虑,既是转方式、调结构所必需,也是实现富民强市目标之必然。

特别是新型工业化,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经过近年来推进新型工业发展的积累,工业园区建设初见成效。

“十二五”期间,我们必须采取超常规措施进一步加快新型工业发展,使之在调整结构、增加税收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整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六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问题。

纲要草案提出:

“十二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这主要是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速度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要求,基于“十一五”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9%和10.1%的水平而拟订的。

七是生态环境指标问题。

我们要实现13%的经济增速,就需要20%以上的投资增速,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至关重要。

“十一五”时期,我市GDP增长与三类污染物排放量的弹性系数平均为0.25,由此推算,“十二五”我市三类污染物排放量每年将增长3.25%以上。

因此,我们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必须强力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程,确保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优化“双赢”目标。

(三)关于发展方略。

确保“十二五”发展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我们必须坚持实施以下方略:

——突出解放思想,正确处理经验传承和改革创新的关系。

始终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实现发展的首要任务,立足现实基础和成功经验,运用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不断推进改革创新,科学提升发展思路,加快构建促进更大更快更好发展的模式和体制机制,全面激发发展动力和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